有這麼一群人,有人說他們是醫師的助手、護士的夥伴,還有人說他們是患者的朋友,但實際上他們卻是三者間溝通的橋梁。不論是經濟支援、法律援助,亦或是貼心照顧、心理關懷、慰藉陪伴,他們用知識和愛心構建了一套專業的服務體系,減少了醫患間矛盾,融洽了病護間情感,他們便是佛山各大醫院隨處可見的醫務社工。
今年夏天,來自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的陳嘉賢來到佛山市南海區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資深社工導師崔藝萍的帶領下,紮根醫務社會工作一線,通過專業社會工作手法為醫院注入濃濃溫情,同時收穫一份屬於自己的成長經驗。
實習期間,社工導師崔藝萍(左)帶領實習生陳嘉賢(中)與服務對象開展訪談。
挑戰青春夢想 體驗醫務社會工作
「我小時候便感受過社工服務的溫暖,這是我就讀社工專業和日後從事社會工作的原因。」陳嘉賢說。
談及自己報名參與社工暑期實踐的初衷,陳嘉賢直言自己雖然在學校已接受三年專業社會工作教育,但醫務實操經驗仍是空白,因此希望能在本次的實習過程中彌補這一不足。
「我其實很內向,剛開始實習時,如果能靠發簡訊聯繫患者,我絕不打電話。」說起自己實習期間最大的轉變,陳嘉賢言語中雖仍略帶羞澀,卻舉止幹練,臉上充滿自信的笑容。
陳嘉賢的進步,離不開導師崔藝萍的悉心指導。「有的時候遇到病人心情不好抬槓反駁,我便一句一句地教她如何開導應對,從而化解矛盾。」崔藝萍表示,也正是因為陳嘉賢虛心好學,她才順利踏入了醫務社會工作領域的大門。
全心幫扶病患 提供貼心醫療諮詢
「為患者提供合適的醫療政策解讀,是醫務社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回憶起自己在實習期間印象最深的個案幫扶經過,陳嘉賢深有感觸。
今年7月,來自韶關的王雪(化名)因不幸確診乳腺癌而來到南海區人民醫院就診化療,但每次高達萬元的化療費用讓她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
陳嘉賢了解後發現,雖然王雪已在佛山打工數年,可是其並未辦理居住證明和購買居民醫療保險,因此難以享受佛山市內相關救助政策的救助。
正當其一籌莫展之際,陳嘉賢被導師崔藝萍的一句話點醒:「要不試試聯繫戶籍所在地民政部門,看看他們是否能夠提供救助支持。」經過與韶關民政部門以及當地慈善會的反覆溝通,最終確定王雪符合當地相關醫療救助政策標準。
「你們是我的救命恩人,謝謝你們。」每當回想起醫務社工對自己盡心盡力的救助經過,目前已返回老家韶關接受治療的王雪仍滿心感激,坦言正是醫務社工的幫扶,讓她再度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構建支持網絡 打造和諧醫患關係
除了為患者提供醫療政策解讀外,如何為其提供和構建支持網絡,讓患有同類病症的患者形成互助合力,從而共同抵禦病魔,也是醫務社會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
「我們成立了『粉紅之家』乳腺癌互助會,每月定期開展活動,讓病友間分享治療經驗,從而鼓勵和互相扶持彼此。」陳嘉賢表示,正是通過開展互助會這一專業手法,不但減輕了醫生的日常工作量,也減少了醫患間矛盾。
南海區人民醫院普外三科副護士長朱倩華也表示,得益於社工在醫院、醫生和患者間調和溝通,目前院內醫患關係十分融洽。
面對醫患間的認可,以及大學生的實習體驗與成長收穫,崔藝萍直言感謝「青春正當時」社工暑期實踐體驗營,讓更多人關注醫務社工,「醫務社會工作對專業性要求十分高,因此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能夠深入學習,從而更好地服務患者,進一步改善醫患關係。」
相關連結:逾15家醫療機構開展社工服務
2011年9月,南海區衛計局、南海關愛桂城建設督導委員會聯合向南海區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購買綜合醫務社工服務,這是我市首次將專業社工服務引入醫療衛生系統,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經濟支持、家庭情感支持、協助恢復社會功能等服務,以期實現全人康複目標。
「2018年政府購買醫務社工服務項目金額超過640萬元。」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歷經七年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目前有超過10家社工機構開展駐院醫務社會工作服務,而開展社工服務的醫療機構則超過15家,他們通過「社工+醫護+義工」的這一專業工作模式,為病患提供「身、心、社、靈」等多層面服務,從而促進患者的「全人康復」。
原標題:市民政局「青春正當時」活動攜手大學生走進本地醫務社工機構
醫務社工搭橋 溫暖醫患心靈
文圖|佛山日報記者宋世偉
編輯|周志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