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尚德,自強不息
——我校校友黃宇帆的武術人生
黃宇帆校友,黃宇帆國際武術文化中心主席、中華教育產業聯盟武術教育總監、EMBA中國武學講師、江門市傳統武術協會副會長、蔡李佛派黃江嫡系、蔡李佛派黃達華師父傳人(第六傳)、楊式太極鄭光武師父傳人(第六傳)、太極九式防衛術何沛霖老師傳人、嵩山少林師父宋照峰傳人、家傳武術客家拳傳人,其畢業於廣東省嘉應大學體育系,廣州體育學院傳統武術碩士。
每一次挑戰都是機遇,每一次逆境都是考驗。香港精神同中國武術精神一樣,臨危不懼,自強不息,面對壓力和挑戰,往往會展現出強大的爆發力和凝聚力。
——黃宇帆
黃宇帆自幼酷愛習武,經常因練武而廢寢忘食,在當時,功夫成為他自信的唯一源泉,也成為他唯一的堅持,隨著習練的深入,他開始意識到:中國武術的理解離不開博大的中華文化,想要對武術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就必須要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識。
此時,他馬上面臨高考,在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他卻如同一匹「黑馬」,一路過關斬將。順利地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並在之後繼續攻讀了碩士學位。多年後再次回望那段經歷,黃宇帆校友感慨萬千,中國功夫的自強不息精神激勵著他為了人生的目標和理想去不斷地刻苦奮鬥、頑強拼搏。
(黃宇帆在校學習時訓練照)
在黃宇帆的武館中,牆上的「自強不息」不僅是他習武的態度,也是他對武術文化的總結之一。在他眼裡,功夫不僅能給人帶來強健的體魄,更能帶來自強不息的中華歷史文化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他才得以克服一個個困難,渡過一個個難關。
(黃宇帆在我校校訓前的留影)
黃宇帆在學校就讀期間,每天下午和晚上只要有空,我們均能看到他在簡易的體操房揮汗如雨、刻苦訓練的場景。同時,在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學習特別刻苦認真,成績優秀,多次獲得學校獎學金。在生活上是一位非常獨立、有主見的學生。給每位老師和同學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黃宇帆在校學習時訓練照)
在2002年在校期間,黃宇帆代表嘉應大學體育系參加香港南拳比賽獲得冠軍,當時梅州日報還為此做了專門的報導。畢業之後,他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2006年奪得全港傳統武術錦標賽冠軍;2006年代表香港參加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為香港奪得兩枚金牌。2009年香港首屆國際太極推手比賽冠軍,2010年獲嘉許為「首屆香港卓越師傅」,2019年著有中英文對照版《蔡李佛技擊法》書。
(參加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為香港奪得兩枚金牌,回香港時在機場的送花儀式照)
由於新冠疫情帶來的各種不便,各行各業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考驗和挑戰。黃宇帆在疫情來臨之初即開始思考網上教學計劃,通過邊學習邊積累,他的網課非常受學員歡迎,影響之好甚至發展到海外武術團體。
(新冠疫情暴發後,黃宇帆通過網絡向世界各地的學生授課)
最初,他只是通過網絡指導學員,隨著網課的開展,發現網際網路武術教學對國外的武術愛好者同樣提供了便利。在他網課的過程中,新結識了許多對中國武術、中華文化感興趣,卻一直沒機會和條件學習的外國朋友。
今年6月,他為阿根廷國家一百多個教練開展網絡武術文化講座。、這場講座中,阿根廷教練精準的提問展現出他們對中國功夫的渴望,黃宇帆專業的解答體現了他在中國功夫文化方面的造詣,講座結束後,視頻兩端的人員意猶未盡。他回憶道:「他們對傳統武術的渴望,對中國文化的嚮往,讓我們這些武術傳人感到慚愧,也更堅定了我們傳承武術文化的決心。」
在新冠疫情之下,香港民眾同心抗疫,共克時艱。在武術界,黃宇帆也積極與同仁攜手共渡難關,同心傳承武術文化。共同攜手的前提是相互之間的理解和包容。在疫情防控期間,黃宇帆積極將場地借給同行使用,向他們傳授網絡教學經驗。在他看來,特殊時期,他們依然致力於武術文化的傳承,他們的行為值得尊重,精神值得欣賞。他也經常呼籲,在更多方面,希望能夠攜手合作,以更好的心態面對當下的困難,迎接未來的挑戰。
(黃宇帆給香港武館學員訓練和優才書院學生上課)
在疫情期間,黃宇帆為一些機構、團體、學校拍攝公益性養生健康功夫教材,鼓勵大家在家積極鍛鍊身體。他的所作所為獲得了來自各界的認可。今年5月底中學複課後,注重學生停課後身心健康的優才書院堅持開展運動體育課,並邀請黃宇帆的教練團隊,將他們的培訓課程加入到學校的體育課程裡。
總結自己對武術文化的理解,黃宇帆校友認為:學習武術就是磨練自己的過程,武術的練習提升了思想境界,反過來思想境界又能促進武術的鍛鍊,兩者互相促進,形成良性循環。他相信,在武術精神的指引下,他們必定能渡過難關,在香港精神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內地及香港民眾必然迎來抗「疫」戰爭的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