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崇武魚卷 蒸煮煎炒皆美味

2020-12-23 閩南網

  崇武魚卷歷史悠久,相傳曾是崇武海域官兵的軍糧,如今為兩頭圓形的長條狀,是崇武人宴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崇武魚卷烹飪方法多樣,蒸煮煎炒皆美味,鮮嫩爽口唇齒留香。日前,記者與食客走進崇武,一同探尋魚卷的歷史,體驗其生產流程,品嘗它帶來的舌尖享受。

  製作

  馬鮫魚為原料 魚漿製作是關鍵

  走在崇武鎮區的路上,街道兩側不時出現的魚卷店告訴我們,這裡就是魚卷的故鄉。記者與隨行食客走進當地享有美譽的瑞芳魚卷廠,參觀魚卷製作的全過程。

  「要做出美味的魚卷,原材料選擇是關鍵。來自臺灣海峽的馬鮫魚因其肉質鮮甜、口感軟滑,被視為上佳原料。」瑞芳魚卷總經理錢瑞芳介紹。在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製作魚漿。他們先去掉馬鮫魚的骨頭及內臟,將魚對半剖開,用利刃細細去皮,隨後用機器將魚肉刮爛,加少許精鹽將其揉成漿狀,再加上精製的地瓜粉、雞蛋清、三層肉絲、青蔥等佐料,最後用機器攪拌均勻,讓魚肉發酵。

  「魚漿的好壞,決定魚卷的成敗。」錢瑞芳介紹,現在車間裡多是用機器製作魚漿,但要由有經驗的師傅來操作,拿捏恰到好處的調味、力道。

  體驗

  食客全副武裝 製作美味魚卷

  魚漿做好後,就用保鮮膜將其捲成條狀。「魚漿密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疏鬆,一般情況下,165克的魚漿要捲成26釐米長左右。」工人一邊演示一邊介紹,他們卷好一條魚卷大概用時十幾秒。

  見此情景,同往的幾位食客躍躍欲試。戴上帽子、手套等全副裝備後,他們先鋪上一層保鮮膜,將一團魚漿放在上面,兩手抓住保鮮膜的一邊,然後將魚漿捲成長條狀,再拿保鮮膜覆蓋在上麵包好,一條漂亮的魚卷就包裝完成了。看著自己親手製作的一條條魚卷,食客們興奮不已。

  卷好魚卷後,將其放進蒸籠用旺火蒸15分鐘,即可食用。

相關焦點

  • 小時候魚卷的味道藏在持續20年的「崇武人民餐廳」
    無論是龍蝦鮑魚還是花蛤海參籽,閩南人在閩南人的餐桌上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在崇武的餐桌上魚卷是不可或缺的一樣。說到魚卷,崇武人對魚卷的喜愛超過了廈門人對魚丸的喜愛。當然,除了魚卷,崇武在這個歷史名城還有很多美味的食物,還有很多鮮活兇猛的海鮮和各種特色菜。這些,可以在崇武人民飯店吃。
  • 崇武古城風景區在哪裡? 崇武古城相關簡介(組圖)
    當年,泉州設永寧衛,管轄五個所,即福全、中左、金門、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設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獺窟城、小岞城、黃崎城、峰尾城。崇武城為五城之一,隸屬福建司永寧衛的一個千戶所。  《崇武所城志》載:城「四方設門,各置樓於上」,「東、西、北三面月城,南無月城,門外照牆為屏蔽」,城門及門樓至今保存完好。
  • 臺灣漁船崇武海域觸礁擱淺 惠安老伯勇救五船員
    臺灣漁船惠安崇武海域觸礁擱淺 惠安老伯勇救五船員漁船離開碼頭後失去動力,隨波漂流發生觸礁觸礁擱淺的臺灣漁船早報訊(記者 林志安 張文璟 通訊員 戴儀聰 董旭陽 楊金水 文/圖)28日凌晨1時許,一艘臺灣漁船在惠安崇武碼頭補給完
  • 22年老店崇武人酒家,沒吃過都不太好意思說是海邊人
    東渡同益碼頭附近崇武人酒家,22年的老店,據說曾經是許多資深老饕的聚集地。 坐擁一線海景、鬧中取靜,空氣清新、停車也方便,最關鍵還是菜色地道、價格公道。集合了以上這幾點優勢的崇武人酒家真是一家實惠的酒家。一共有三層,從裝修也可以看出來經歷了一定的歲月,但透著一股書香之氣。
  • 一大波惠安美食來襲!
    琳琅滿目的配料,想加啥就加啥,魷魚、豬肝、蝦仁、海蠣、滷蛋,不同食材混合在一起,更有別樣的美味。別小看這碗熱氣騰騰的老火湯,它可以驅散疫情之下的陰霾,溫暖惠安人的胃。 「因戰亂時軍糧短缺,便將魚肉處理成魚卷,加長食物的保存時間,以此緩解軍糧不足的問題。」所以,這道美食蘊含著人們對團圓的嚮往和祝願。
  • 惠安五一去哪兒玩好 五一惠安旅遊景點推薦(圖)
    「五一」期間,全國各類勞動模範們用餐即可贈送惠安傳統美食豬仔粿/糯米丸子湯二選一。另外,5月1日當天生日的遊客們憑有效身份證件用餐,五號餐桌送一盤生日面線為你慶生!  惠女海景別墅:想小資文藝一把的你可以來惠女海景別墅體驗海景+民俗之旅哦。客棧主人雪嬌姐姐精心推出了「五一」特惠八菜二湯套餐,僅需300元呢。
  • 惠安崇武西沙灣假日酒店將於9月中旬試營(圖)
    福建省最大的濱海度假型酒店—惠安崇武西沙灣假日酒店將於9月中旬試營業。西沙灣假日酒店由福建達利集團、惠安大鵬酒店、泉州金百利包裝用品有限公司合資創建,總建築面積7.7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按五星級標準建設。
  • 惠安崇武潮樂村遍布海絲史跡 「藏寶圖」帶您水關尋蹤
    在惠安崇武古城內的西南角,有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漁村叫潮樂村。走在村莊水關內古老而滄桑的土地上,俯拾皆是「海絲」史跡:古濠舊家、顯公祠、黃吾野故居、林廣記、染絲井……它們見證著璀璨的東亞文化交流史,也都蘊藏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現在,請帶上「藏寶圖」,跟隨記者的腳步,開始奇妙的水關尋蹤。
  • 一鍋多用,煎炒蒸煮樣樣精通,臻米多功能料理火鍋體驗
    最近安利的一款多功能的廚具,無論是顏值還是功能呢,都是十分滿意,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款一鍋多用,煎炒蒸煮樣樣精通的廚具。今天的主角就是臻米多功能電火鍋。講真,第一眼看見這口小白鍋,就被它吸引。在設計上,外觀十分簡潔,邊角都進行了圓潤處理,在搭配上表面的環保噴粉工藝,漆面均勻,使用時不會輕易的留下指紋。
  • 少些「煎炒烹炸」 多些「蒸煮燜燉」
    本報訊(記者孫誠實習生趙璐)本次居民飲食習慣調查顯示,天津絕大多數家庭仍熱衷於煎炒烹炸等油加熱的烹調方式。雖然一些市民在「膳食革命大行動」中了解到油脂攝入過多對身體不利,但接受調查問卷的市民還是表示,燉的沒有炸的香,而且從色澤上看,油炸出來的食品確實讓人食慾大增。
  • 懷柔推美食「一鎮一宴」 煎炒烹炸蒸煮燉亮手藝
    與此同時,節日期間懷柔還將推出「一鎮一宴」,14個鎮鄉紛紛取材本地特產,在煎炒烹炸蒸煮燉上亮出手藝。   據悉,第十一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將於11月初在雁棲湖畔舉行,懷柔將推出首屆攝影文化季。此次推出的十佳行攝線路共有五大主題,分別為長城攝影、自然山水、生態休閒、都市農業觀光、影視文化,每個主題包括1至3個線路不等。   與此同時,懷柔區啟動為期三年的百佳攝影點徵集評選。
  • 泉州旅遊:小M的國慶崇武古城遊記!
    今天啊,小M和朋友們一起到了泉州的一座古城「崇武」。對於崇武古城小M是聽聞以久,今天終於有機會一睹真容,一早就蠻期待的哦!過了泉州灣大橋,崇武的美景開始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這一帶的景色非常不錯哦,特別是海岸線,非常乾淨,這裡少有汙染。來崇武的遊人很多,景區車位相當的緊張啊,七拐八拐的終於停好車,下車抬頭,崇武古城的石頭城牆就在眼前了,別怪小M見識短啊,看到這城牆蠻有點意思的哦,好像有一點長城的感覺呢。
  • 崇武魚卷:泉州十大名小吃之一,柔潤清脆齒頰留香,深受遊客喜愛
    在前幾天的時候也和大家介紹了不少泉州的美食,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來自於泉州崇武古城的一道小吃美食,就是魚卷了,這可是泉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在當地也是非常受喜愛的。如果來崇武古城這邊遊玩的話,千萬不要忘記平常一番,柔潤清脆齒頰留香,保證你吃了以後還會回味的。
  • 在惠安10個親戚3個姓陳!惠安第一大姓陳氏起源與分布!
    被臺灣媒體譽為「至臻至美、魚樂達人」的陳永祥,亦為後見宗賢。下洋村陳氏有支從泉州西門外遷居,也屬「潁川衍派」,陳猶奮清初兩廣道臺致仕,《惠安縣誌》中也有記載。下洋樸嗔(1773--1835)在浙江玉環崷蠓嶴當兵守糧庫,妻楊氏當地人,生仲圓、仲拋、仲平、仲安四子,長仲圓生河水、河壽,兩子定居崷蠓嶴,以樸嗔為一世,至今八世。
  • 福建泉州崇武古城南門外,有個迷宮般的海門村,我絕望了
    接上文,繼續說說我的福建泉州崇武古城之旅。這裡是崇武古城的南門,崇武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是為了防禦海盜、倭寇而興建的軍事防禦的海疆要塞。古城四方設門樓, 臨海建有一座燈塔 。偶爾可以看到一位惠安老媽媽在洗菜,歲月靜好的模樣。海門村裡的一處比較有特點的宅子,上寫著「皇清二品武功大夫府第」,簡稱大夫第。武功大夫府第系武功大夫張勇在清乾隆四年(1739)建造的府第。張勇為官清廉,在發展兩岸關係做出一定的貢獻。府第座東朝西,庭院大門向北,主要建築生祠、中厝、祖厝三座並排,各三進、五開張,並有其它附屬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