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勢從西部巍峨的太行山脈, 向東部慢慢平緩下來。 發源於太行山的黃河支流——洹河經過這裡向東流去。 河南安陽因為殷墟的發現而受到世界的矚目。 這裡是商王朝的都城殷, 因此被稱作殷墟。這裡是甲骨文的發祥地, 距今已有3300的歷史。在此之前,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商王朝是被質疑的, 甲骨文的發現, 使得這些質疑得到印證。 1899年安陽小屯村一個農民在勞作時挖出古怪的碎片, 這裡人都說這些獸骨的碎片具有神奇的療效,賣給藥鋪, 取名龍骨。 直到十九世紀精通古文字的學者王懿榮發現龍骨上的神秘符號, 意識到可能是祖先的神秘文字。 他的這一發現引起了很大轟動, 也揭開了甲骨文的面紗。
甲骨文是最早形成體系的文字。記載的都與當時的巫術相關。 每當人們遇到問題時, 就要聽從上天的旨意。 他們把龜和牛的肩胛骨洗淨晾乾, 在上面鑽孔, 然後用火烤, 遇熱就會出現裂紋, 他們依據裂紋判斷吉兇。 骨頭在燒的過程中會出現「噗噗」的聲音, 就像神和祖先在回答他們的問題。裂紋的形狀是「卜」字的形狀,所以「卜」的文字和聲音都是從佔卜的技術而來,所以叫卜辭。
巫師在甲骨一側寫上要佔卜的問題, 一側寫上佔卜的結果。中間打孔可能是用繩子穿起來便於保存。從甲骨文中發現他們佔卜的內容都是有關祭祀、田獵、天氣、疾病、戰爭等。 「明天會下雨嗎?」「 戰爭會勝利嗎?」「 王后的孩子會是男孩嗎?」巫師會把佔卜的結果刻在甲骨上, 文字就流傳了下來。不斷演變形成現在的漢字,目前破譯了2000多個文字, 只是甲骨文的三分之一。
漢字中很多文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旅遊的「遊」字在甲骨文中就是一個小孩拿著旗子在遊玩, 旗杆上的分叉是裝飾, 旗子還有穗子, 旌旗招展的樣子。 下表中是姓氏在甲骨文中的寫法,有興趣就從中找找自己的姓氏吧。
殷墟出土的婦好墓讓我們認識了一位3000多年前的奇女子。 婦好文武雙全, 能徵善戰。甲骨文中記載婦好的第一戰是和一個部族叫土方的戰爭。戰前婦好佔卜, 顯吉兆, 後來果然大勝, 土方再也不敢騷擾。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也就是皇后, 她和商王一起南徵北戰,開疆破土,立下汗馬功勞 。 3000多年前古印歐人向南遷徙, 達到了希臘、古印度、兩河流域, 據說三大文明古國不復存在都與他們的南遷有關。 其中有一支也到達了中國, 叫做羌方。 甲骨文上有對這一戰的佔卜。 婦好帶一萬多人打敗了羌方, 使得中華文明一脈相傳流傳至今。
婦好也是大祭司, 出土的青銅禮器有很多銘文記載了婦好主持的祭祀。 除了這些還有大量有關婦好身體健康的佔卜, 說明武王和臣民對她的愛戴與擁護, 也能看出她在當時的地位。 但是這位文字記載的華夏最早的女英雄30多歲就去世了, 有的說是死於戰爭, 有的說是死於難產。
殷墟的考古意義不止甲骨文一項,還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 其中一個重大發現就是司母戊大方鼎,這可稱得上是鎮國之寶, 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現在殷墟博物館展覽的青銅器大多是禮器、樂器和兵器。
龍紋鉞, 形狀就是大斧子,是兵器也是禮器, 相當於權杖, 是權勢和力量的象徵。 出土的青銅器的形狀, 紋飾, 都散發出古樸典雅的美, 幾何紋路構成行行色色的圖案, 透出莊嚴神秘的氣息。 這時期的青銅文明達到了巔峰。
殷墟的發現對中華文明的傳承起到了重大的意義。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 希望人們走進博物館, 靜靜的欣賞這些歷史留下來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