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關於白茶的文章,今天就來寫寫六大茶類之一的黑茶吧!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屬後發酵茶,主產區為廣西、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陝西、安徽等地。傳統黑茶採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較高,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
黑毛茶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為湖南黑茶(茯茶、千兩茶、黑磚茶、三尖等)、湖北青磚茶、四川藏茶、安徽古黟黑茶、雲南黑茶(普洱熟茶)、廣西六堡茶及陝西黑茶。
黑茶,主要注重口感和它的歲月感,它特有醇厚順滑的味道是其他茶所沒有的。它的受眾群體不多,主要是中年往上,因為它不像紅茶、綠茶、烏龍一般有著或高揚或濃純的香氣,甚至有些30歲左右的青年人不喜歡喝黑茶,甚至嫌棄它,因為它的渥堆感會有一股陳味,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
今天說幾款有代表性的黑茶吧!
不老經典——普洱茶。
普洱茶包括傳統工藝的生茶和現代工藝的熟茶,是中國茶中一種地方特種茶,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此,從此得以正名寫入歷史。沒有固定名稱的雲南茶葉, 也被叫做「普茶」逐漸成為西藏、新疆等地區市場買賣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詞也從此名震國內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普洱市是普洱茶的故鄉,也是世界著名的茶樹種植和茶文化的起源地,茶馬古道的源頭就在於此。普洱茶講究衝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
為何普洱茶中會有「七子餅」?關於「七子」之說。其實,單數在中國人的傳統概念中,總是被推崇。「九」為至尊,「七」為多子多福,「七」在中國是一個吉祥的數字。因此,在七子餅茶經常成為雲南少數民族作為兒女婚嫁時的彩禮或者是逢年佳節時的禮品,表示「七子」同賀家和萬事興。另外一種說法:古時'茶馬古道"路途遙遠,艱難險惡,運茶的人一走就是好幾個月,「七子餅」寓意與家人團員,思念妻子和孩子,所以也有這種說法「妻子餅」。
世界茶王——千兩茶
千兩茶是黑茶中一個特殊的品種, 創製於湖南省安化縣江南一帶,是安化的一個傳統名茶,以每卷(支)的茶葉淨含量合老秤一千兩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簍包裝成花格狀,故又名花卷茶。
該茶圓柱造形,每支茶一般長約1.5-1.65米,直徑0.2米左右,淨重約36.25千克。千兩茶在國內主要銷往廣東省、港臺地區市場,在國外主要銷往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
2010年5月10日,中國臺灣著名茶人曾志賢跨越海峽,來到湖南安化尋找一支五十年前產的千兩茶,茶的包裝上寫著「華堂」二字,感人的故事風靡茶界。中央電視臺特為李華堂老先生拍攝了「黑茶之王」紀錄片,南方衛視、上海電視臺等也陸續拍攝了李華堂紀錄片。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搜索看看相信息。
湖南安化是世界黑茶的生產中心,安化茶葉歷來就有「山崖水畔,不種自生」的特點。緊壓茶的發源地也在安化,這裡先後誕生了第一塊黑茶磚,第一塊茯磚茶,第一塊花磚茶。陳年千兩茶茶胎色澤如鐵而隱隱泛紅,開泡後陳香醇和綿厚,湯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圓潤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壺茶泡上數十道湯色無改,飲之通體舒泰。新制千兩茶味濃烈有霸氣,澀後回甘是其典型特徵。其香有樟香、蘭香、棗香之別,前者為上,後者為下,梯次以降。
越陳越香發金花——六堡茶
六堡茶歷史悠久,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六堡茶素以「紅、濃、陳、醇」四絕著稱。其條索長整緊結,湯色紅濃,香氣陳厚,滋味甘醇可口。正統應帶松煙和檳榔味,葉底銅褐色。六堡茶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清嘉慶年間,其以獨特的檳榔香味入選中國24個名茶之列。
相傳200多年前,六堡茶從湖南江華道縣通過廣西賀縣八步傳入蒼梧。六堡茶有獨特檳榔香氣、越陳越佳,屬於溫性茶,既可飽食之後飲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飲之清腸胃。在悶熱的天氣裡,飲用六堡茶清涼祛暑、倍感舒暢。六堡茶在晾置陳化後,茶中便可見到有許多金黃色「金花」,這是有益品質的黃黴菌,它能分泌澱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葉中的澱粉轉化為單糖,催化多酚類化合物氧化,使茶葉湯色變棕紅,消除粗青味。很多不知道的茶友會認為這是發黴而扔掉,著實可惜。
茶農創製名茶——四川邊茶(藏茶)
四川邊茶因銷路不同,分為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南路邊茶有毛莊茶和做莊茶之分,成品經整理之後壓製成康磚和金尖兩個花色。西路邊茶較南路邊茶更為粗老,其成品茶有茯磚和方包兩個花色。四川邊茶有1000多年歷史,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元朝時期稱為西番茶、明朝時期稱為烏茶,到現代四川邊茶又被稱為「藏茶」。
四川邊茶生產歷史悠久,宋代以來歷朝官府推行「茶馬法」,明代(公元1371至1541年)就在四川雅安、天全等地設立管理茶馬交換的「茶馬司」,後改為「批驗茶引站」。清朝乾隆時代,規定雅安、天全、榮經等地所產邊茶專銷康藏,稱「南路邊茶」;灌縣、崇慶、大邑等地所產邊茶專銷川西北松潘、理縣等地,稱「西路邊茶」。
南路邊茶分兩等六級:上等又稱細茶,包括毛尖,芽細、康磚三級;中等稱粗茶,有金尖、金玉、金倉等三級,品質依次降低。
西路邊茶茯磚和方包雖其毛茶較為粗老,但成品品質規格要求較高,尤以內質較講究。茯磚磚形完整,鬆緊適度,黃褐顯金花,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紅亮,葉底棕褐均勻,含梗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