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Carbon》:基於石墨納米片的高靈敏度柔性應變傳感器

2020-12-15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一種基於石墨納米片(GNP)的簡便的電容式拉伸應變傳感器

成果簡介

柔性應變傳感器作為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關鍵,由於監測能力和與人體的便捷互動,引起廣泛的研究。然而,低靈敏度,響應遲緩,可重複性差,複雜且昂貴的製造工藝限制進一步應用。本文,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JinglongXu,HuataoWang,王華濤等研究人員通過具有成本效益的間隙塗覆方法開發基於石墨納米片(GNP)的電容型應變傳感器。此外,這項工作還研究了並聯電容器的布局設計,與平行板電容器相比,叉指式電容器傳感器的循環穩定性大大提高。此外,所準備的傳感器具有快速的信號響應,其響應時間小於140 ms,恢復時間小於90 ms。另外,拉伸的循環穩定性測試證明了傳感器的長期耐用性。此外,已經在電路級別開發了微控制器單元(MCU)系統,以實現對機械手的實時控制。拉伸的循環穩定性測試證明了傳感器的長期耐用性。

圖文導讀

圖1. 電容應變傳感器和具有不同功能層的組裝結構的製造工藝流程示意圖

圖2。GNP / PU納米複合薄膜的光學照片,示意圖和特徵。

圖3。基於GNP的電容應變傳感器的電氣特性

圖4。第二行中具有不同布局設計的電容式傳感器的示意圖以及相應的穩定性曲線。

圖5。機器人手的智能實時控制

圖6。單或多協作電容式應變傳感器,用於實時控制

小結

總之,一種新穎,低成本的製造策略,用於基於石墨納米片(GNP)的可穿戴電容應變傳感器,該創新方法採用GNP / PU納米複合材料作為軟電極,而聚氨酯(PU)用作電介質層以及綁定層。此外,已經開發了微控制器單元(MCU)系統,以允許可穿戴傳感器用作數據收集設備,以進一步實時地系統地控制機械手。這表明該傳感器在電子皮膚,遠程和個性化健康監控,人機界面,軟機器人,觸覺和虛擬實境以及其他娛樂技術等許多不同領域的未來實際應用中是非常有希望的申請人等等。重要的是,整個過程價格便宜且可擴展,具有大規模工業製造的潛力。該為實現具有潛在深層應用的高靈敏度應變傳感器提供了一條新穎的途徑。

文獻:

相關焦點

  • 碳基傳感材料及其在稱重測力傳感器上的應用展望
    不斷創新的行業模式 為稱重傳感器技術的提升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戰。目前,稱重傳感器的技術局限主要集中於提高傳感 器的穩定性、抗幹擾以及耐腐蝕等性能,以及實現傳感器的微型化和平面化等。在過去二十年中, 基於金屬箔式應變片的稱重傳感器被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中,且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但是, 受制於金屬應變片的自身特性(低靈敏度、低過載能力、易腐蝕等),決定了它們無法滿足日益嚴 苛的行業需求。
  • 新型無線超薄應變傳感器:無需電池,靈敏度大幅提升!
    導讀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系列新型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比現有技術在測量微小運動時靈敏度高出10倍以上,朝著改善工業機器人手臂的安全性和精度邁出了第一步。,比現有技術在測量微小運動時靈敏度高出10倍以上,朝著改善工業機器人手臂的安全性和精度邁出了第一步。
  • 北京化工大學:基於3D石墨烯氣凝膠壓阻傳感器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潘凱研究員在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16.836)上發表了題為「1D/2D Nanomaterials Synergistic, Compressible, and Response Rapidly 3D Graphene Aerogel for Piezoresistive Sensor」的研究論文,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
  • 研究人員開發出無線、超薄、無電池的應變傳感器,靈敏度提高10倍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助理教授Chen Po-Yen的帶領下,開發出一系列新型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與現有技術相比,測量微小運動時的靈敏度提高了10倍,為提高工業機器人手臂的安全性和精確度邁出了重要一步。
  • 納米材料前沿研究成果:柔性物理或化學傳感器
    這裡,研究人員開創新的利用多孔碳納米管(CNTs)/氧化石墨烯(GO)@聚二甲矽氧烷(PDMS)層構建了全柔性和多方向拉伸的力傳感器。這種獨特的電子皮膚具有好的穩定性和高靈敏度(傳感器對切向摩擦力的最高響應因子高達2.26)。並且對壓力和摩擦力的電阻響應相反,實現了對壓力和摩擦力的實時探測和電信號區分。
  • 傳感器技術之柔性壓力傳感器
    作為傳感器界的"元老",壓力傳感器是其領域內的重要組成。而柔性壓力傳感器具有出色的機械和電氣特性,例如高靈活性,高靈敏度,高解析度和快速響應等,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根據壓力傳感器的工作機制,可以將其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壓阻式、電容式、壓電式和其它類型的壓力傳感器。
  • 賀曦敏《物質》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和超級電容器水凝膠的分層結構
    【前沿背景】新近開發的柔性和可伸縮電子設備試圖通過執行人類功能(例如在人造皮膚中)和多功能假肢(用於協助人類運動)或與服裝或人體進行接口(例如在導電互連,生物電子學中)來彌合人與機器之間的鴻溝,可穿戴式傳感器,可伸縮的儲能設備和柔性光電設備。所有這些應用都需要高導電性和機械柔順性的材料。
  • 清華大學研發高靈敏度可定製石墨烯壓力傳感器
    7月15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納米領域重要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正電阻特性的類三極體石墨烯壓力傳感器」的研究論文。該器件實現了可定製的石墨烯壓力傳感器,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較大的量程,可以直接貼覆在皮膚上用於探測呼吸、脈搏等多重功能,並實現了人體多部位血壓值和波形採集、足底壓力和步態監測,未來在運動監測、智慧醫療等方面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 Carbon:石墨烯複合材料用於紙基應變和聲壓傳感器的碳化鉬
    成果簡介 紙基壓力/應變傳感器具有在一次性產品中具有可穿戴功能的潛在廣泛應用。在這項研究中,具有多孔微結構和堆疊微結構的碳化鉬-石墨烯(MCG)複合材料被製造在紙基材的頂部,以用作壓阻應變/壓力傳感器。
  • 新加坡國立大學發明了高靈敏度、低磁滯的柔性電子皮膚傳感器貼片
    新加坡國立大學發明了高靈敏度、低磁滯的PDMS基柔性電子皮膚傳感器貼片【導讀】:通過使用一種在金屬塗層的彈性體微結構上生成獨特的三維納米尺度裂紋形態的方法,展示了一種由軟材料製成的近磁滯無壓阻傳感器系統
  • 基於獨特FITS機制的離電子壓力傳感器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
    打開APP 基於獨特FITS機制的離電子壓力傳感器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 發表於 2019-04-02 09:13:39
  • 綜述:納米發電機助力自供電氣體傳感
    基於Cu-ZnO的高響應性和選擇性PENG,應用於自供電H2S自供電活性傳感器   純ZnO薄膜作為氣體傳感材料,其表面催化活性較差,因此靈敏度和選擇性都較差。貴金屬通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通過貴金屬修飾,可用於增強ZnO基氣體傳感器表面反應。
  • 青島科技大學化工學院武玉民教授團隊在自修復有機矽應變傳感器...
    跳轉閱讀→  柔性導電複合材料作為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廣泛應用於新一代機器人、電子皮膚、人體檢測等領域。然而,如何製備兼具柔韌性、自愈性和傳感能力的柔性導電複合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方向。有機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柔性、耐溶劑性、耐高溫性等,能夠作為一種良好的基體材料用於應變傳感器領域。
  • 中科院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可用於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中國科學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福建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立新課題組基於3D列印在可穿戴傳感器方面具有應用前景,創建了在3D列印光敏樹脂中添加這種交聯劑能夠提高列印解析度,列印的模具可在熱水中溶解。
  • 看好手機和家電市場,「紐迪瑞」推出「即貼即用」高靈敏度柔性壓力...
    成立於2011年的深圳紐迪瑞科技(NDT)也是一家專注於壓力傳感器技術的科技公司,其核心技術微壓力應變器是在電路板基材上印刷了一種特殊的高靈敏度壓阻式柔性材料。在受力產生拉伸或壓縮時,電阻值會發生顯著變化,因而可以用作壓力傳感器。紐迪瑞市場總監張振告訴36氪,他們的核心技術壁壘體現在高靈敏度壓阻式柔性材料的研發以及傳感器器件的穩定量產上。
  • 天津大學封偉:溫度/溶劑/真空/應變響應的液金石墨烯水凝膠海綿
    這些結構使水凝膠導體可用作具有高壓縮靈敏度(高達0.85 kPa-1),廣泛的應變靈敏度(超過400%)和其他多種感覺,例如對溫度變化的高度敏感性,對溶劑變化的響應以及對大氣負壓(真空)的感知。此外,它們優異的自愈能力可以進一步提高其耐久性。預期這種獨特的多種感覺將為開發複雜的人工柔性設備提供新穎的前景。
  • 一種新型的磁致伸縮力傳感器,結構簡單,靈敏度高
    傳感器的測力範圍為0~4N,在0~2N內傳感器有較高的靈敏度。該傳感器具有結構簡單,靈敏度高等優點,可滿足對力精確感知的要求。磁致伸縮材料鐵鎵合金(Galfenol)具有在低磁場下應變高、滯後小和應力靈敏度高等優點。
  • 壓力傳感器的靈敏度產品分類及特性介紹
    六、傳感器的靈敏度     靈敏度是指傳感器在穩態工作情況下輸出量變化△y對輸入量變化△x的比值。     它是輸出一輸入特性曲線的斜率。如果傳感器的輸出和輸入之間顯線性關係,則靈敏度S是一個常數。否則,它將隨輸入量的變化而變化。     靈敏度的量綱是輸出、輸入量的量綱之比。
  • 驅動應變橋傳感器的信號調理IC
    材料和工藝是造成其寬範圍特點的原因,但幾個值(如120W和350W)已成為應用中的主導。傳感器材料主要是鋼,不鏽鋼和鋁。也有用鈹青銅、鑄鐵和鈦。但大多數合金能製造大量低成本、溫度適合的應變片。最通用的是350W康銅應變片。  高可靠性、容易製造的厚膜和薄膜傳感器對汽車應用有較大的吸引力,這種傳感器是在表面澱積絕緣材料的陶瓷或金屬襯底上製造。用蒸發澱積工藝把傳感器材料澱積在絕緣層的頂層。用雷射汽化或光掩模和化學蝕刻工藝,把感測傳感器和互連線值入金屬中。
  • 應變式壓力傳感器 分類及工作原理介紹
    在筒壁上貼有2片或4片應變片,其中一半貼在實心部分作為溫度補償片,另一半作為測量應變片。當沒有壓力時 4片應變片組成平衡的全橋式電路;當壓力作用於內腔時,圓筒變形成「腰鼓形」,使電橋失去平衡,輸出與壓力成一定關係的電壓。這種傳感器還可以利用活塞將被測壓力轉換為力傳遞到應變筒上或通過垂鏈形狀的膜片傳遞被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