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無線、超薄、無電池的應變傳感器,靈敏度提高10倍

2020-12-18 科技報告與資訊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助理教授Chen Po-Yen的帶領下,開發出一系列新型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與現有技術相比,測量微小運動時的靈敏度提高了10倍,為提高工業機器人手臂的安全性和精確度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些新型應變傳感器採用名為MXenes的柔性、可拉伸和導電的納米材料製造,具有超薄、無電池和無線傳輸數據的特點。

Chen教授解釋說:"傳統應變傳感器的性能一直受限於所使用的傳感材料的性質,用戶為特定應用定製傳感器的選擇有限。在這項工作中,我們開發了一種控制MXenes表面紋理的簡便策略,這使我們能夠控制各種應變傳感器的傳感性能。這項工作中開發的傳感器設計原理將顯著提升電子皮膚和軟體機器人的性能。"

這些新型應變傳感器可以像電子皮膚一樣塗抹在機械臂上,以測量它們被拉伸時的細微運動。當沿著機械臂的關節放置時,這些應變傳感器可以讓系統精確地了解機械臂的移動程度以及它們當前相對於靜止狀態的位置。目前現成的應變傳感器不具備執行這一功能所需的精度和靈敏度。

該技術的突破在於開發了一種生產工藝,使研究人員能夠在一個較寬的工作窗口上製造出高度可定製的超敏感傳感器,具有高信噪比。傳感器的工作窗口決定了它在保持傳感質量的同時可以拉伸多少,而擁有高信噪比意味著更高的精度,因為傳感器可以區分機械臂的細微振動和微小運動。

這種生產工藝使得團隊可以在保持高靈敏度和信噪比的前提下,將傳感器定製到0-900%之間的任何工作窗口。標準傳感器通常可以實現100%的範圍。通過將多個具有不同工作窗口的傳感器結合起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可以創建一個單一的超敏感傳感器,否則就不可能實現。

論文標題為《Wireless Ti3C2Tx MXene Strain Sensor with Ultrahigh Sensitivity and Designated Working Windows for Soft Exoskeletons》,發表在《ACS Nano》上。

相關焦點

  • 新型無線超薄應變傳感器:無需電池,靈敏度大幅提升!
    導讀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系列新型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比現有技術在測量微小運動時靈敏度高出10倍以上,朝著改善工業機器人手臂的安全性和精度邁出了第一步。,比現有技術在測量微小運動時靈敏度高出10倍以上,朝著改善工業機器人手臂的安全性和精度邁出了第一步。
  • 哈工大《Carbon》:基於石墨納米片的高靈敏度柔性應變傳感器
    ,由於監測能力和與人體的便捷互動,引起廣泛的研究。然而,低靈敏度,響應遲緩,可重複性差,複雜且昂貴的製造工藝限制進一步應用。本文,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JinglongXu,HuataoWang,王華濤等研究人員通過具有成本效益的間隙塗覆方法開發基於石墨納米片(GNP)的電容型應變傳感器。
  • 傳感器熱點:性能提高500倍!研究人員開發新型諧振器光纖陀螺儀
    傳感新品 【研究人員使用新型中空光纖,把諧振器光纖陀螺儀的性能提高了500倍】 來自國際霍尼韋爾公司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子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展示了他們如何有效地應用一種新型的中空芯光纖來解決許多限制早期諧振器光纖陀螺儀性能的因素
  • 丹麥研究人員開發出廉價的光學氨傳感器
    導讀:近日,奧爾胡斯大學和DTU的光子學研究人員與化學家和化學工程師合作,開發了一種新的傳感器系統,該系統可顯著減少丹麥的空氣汙染。這是一種基於現代電信技術的集成光學傳感器,通過使用雷射,氣體傳感器和空心光纖來測量空氣中的氨氣濃度。
  • 日本研究出超薄高彈性皮膚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一種新的超薄彈性皮膚,可以顯示由透氣的皮膚電極傳感器記錄的心電圖的運動波形。結合無線通信模塊,這種名為「皮膚電子」的集成生物醫學傳感系統可以將生物特徵數據傳輸到雲端。
  • 多功能鏡片傳感器系統可為智能隱形眼鏡帶來革命性變化
    配備高靈敏度傳感器的智能隱形眼鏡將開啟一種非侵入式、連續檢測眼淚中生物標誌物的可能性。它們還可以配備特定應用的集成電路晶片,進一步豐富其功能,以獲取、處理和傳輸生理特性,管理疾病和健康風險,並最終促進健康。到目前為止,已開發的智能隱形眼鏡原型都需要多步驟的集成過程,檢測靈敏度和機械生物相容性有限。
  • 微型透明超薄電池問世 厚度只有10微米
    【PConline 資訊】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習慣了各種不同種類的電池,從AA到AAA電池、以及各種計算器和手錶使用的藥片電池,以及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方形鋰電池。而這些傳統電池的體積都算不少輕薄,而對容量和產品的厚度也有非常大的限制。
  •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大約10秒內識別Covid-19抗體。該技術是使用增材製造系統供應商Optomec的專利氣溶膠噴射印刷(AJP)工藝生產的,可以使臨床醫生立即準確地檢測是否有人感染了冠狀病毒。
  • KAIST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具有昆蟲眼睛結構的超薄相機
    【來源:cnBeta.COM】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科學家宣布開發出一種超薄相機,該相機使用蟲眼結構進行高解析度成像。該相機採用獨特的視覺結構,可模擬昆蟲的眼睛,與任何商用相機相比,其鏡片輪廓更薄,視角更廣。
  • 納米材料前沿研究成果:柔性物理或化學傳感器
    該陣列的平均載流子遷移率可與非晶矽相當,在經過1000次100%應變循環測試後也只有輕微改變,同時,還無電流-電壓遲滯。基於上述製造工藝,該團隊首次研發出皮膚一樣屬性的可拉伸集成電路元件,如有源陣列與傳感器陣列集成的可拉伸觸覺電路,可粘附到人體皮膚表面,使柔性電子裝置佩戴或使用更加舒適。其所開發的工藝為結合其他內在可拉伸聚合物材料提供了一個通用加工平臺,使製造下一代可拉伸類皮膚電子器件成為可能。
  • 柔性器件-用於機器學習生物識別的柔性壓電聲學傳感器
    然而,目前的研究工作尚未達到人類水準。本文通過利用超薄膜進行仿生頻帶控制,來演示了一種高靈敏度的壓電移動聲學傳感器(PMAS)。(1)、仿真結果證明,通過在超薄聚合物上採用鋯鈦酸鉛(PZT)膜來覆蓋整個語音頻譜,可以擴大壓電膜的諧振帶寬。(2)、集成的聲學傳感器模塊,算法處理器和定製的Android應用程式演示了基於機器學習的生物特徵認證。
  • 驅動應變橋傳感器的信號調理IC
    有時增加一個保護絕緣層來保護傳感器和互連線。  傳感器材料通常包括一種專用合金,所選的合金能產生所希望的傳感器阻抗、阻抗隨應力的變化關係以及傳感器和基層金屬間最好的溫度係數匹配。已開發出3KW~30KW標定傳感器和橋阻抗,已用於製造壓力和力傳感器。  惠斯登橋通常用於片、薄膜或厚膜基應變片傳感器中。惠斯登橋把傳感器應變所引起的阻抗變化變換為差分電壓(見圖1)。
  • 半導體材料質量檢測靈敏度提高100000倍!
    博科園:本文為材料科學類新測量技術在比現有技術小得多的尺度上表徵材料的能力增強,將加速二維、微尺度和納米尺度材料的發現和研究。丹尼爾·沃瑟曼(Daniel Wasserman)是科克雷爾工程學院(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系的副教授,他領導的團隊構建了物理系統,開發了能夠達到這種靈敏度水平的測量技術,半導體材料質量檢測靈敏度提高100000倍!博科園:並成功地證明了其性能的改善,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4月9的《自然通訊》上。
  • DNA生物傳感器晶片實現高靈敏度實時檢測單核苷酸多態性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款晶片晶片感測SNP的靈敏度至少是目前可用技術的1000倍。基於石墨烯的SNP檢測晶片將信號無線傳輸到智慧型手機《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於7月9日報導了研究團隊的成果,此項研究為價格更低、速度更快、便攜性更強的生物傳感器實現及早檢測出如癌症等疾病遺傳標記鋪平了道路。
  • 壓力傳感器的靈敏度產品分類及特性介紹
    因此壓力傳感器是極受重視和發展迅速的一種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的發展趨勢是進一步提高動態響應速度、精度和可靠性以及實現數位化和智能化等。常用壓力傳感器有電容式壓力傳感器、變磁阻式壓力傳感器(見變磁阻式傳感器、差動變壓器式壓力傳感器)、霍耳式壓力傳感器、光纖式壓力傳感器(見光纖傳感器)、諧振式壓力傳感器等。
  • 新型DNA生物傳感器是一款比指甲蓋還小的無線晶片
    打開APP 新型DNA生物傳感器是一款比指甲蓋還小的無線晶片 李倩 發表於 2018-07-17 10:41:35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款晶片,能夠檢測到一種被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以下簡稱SNP)的基因突變,該晶片能夠將結果實時、無線傳輸到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其它電子設備。
  • 賀曦敏《物質》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和超級電容器水凝膠的分層結構
    該材料的韌性提高了29倍,電導率提高了83倍。【強調創新】a)合成增強型可拉伸導電材料的通用方法b)應用:應變範圍廣,靈敏度高的應變傳感器c)應用:高電容可拉伸固態超級電容器所獲得的分層結構的可拉伸導電水凝膠顯示出顯著增強的可拉伸性,導電性和電化學性能,這使其成為許多應用的有前途的候選者,例如通用應變傳感器和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 顧寧教授、劉紹琴教授:生物傳感器合輯
    科研人員開發出的新型生物傳感技術和設備具有眾多的優勢,因而為生命科學研究和臨床診斷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通過對新材料(包括有機小分子、無機材料、水凝膠、雜化材料或新興的納米材料和結構等)的巧妙運用,我們不僅收穫了許多的新方法和新技術,還增強了生物傳感器的性能,進而提高了它們的靈敏度並降低了它們的檢測限,幅度高達好幾個數量級。
  •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3D列印傳感器
    打開APP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3D列印傳感器 MEMS 發表於 2020-12-23 15:27:30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SNU)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能夠與變形的軟機器人系統進行遠程交互。
  •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實驗性的貼紙,可貼在皮膚上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打開APP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實驗性的貼紙,可貼在皮膚上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發表於 2019-12-11 14:44:36 導讀 據美國史丹福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實驗性的貼紙,它可以採集來自皮膚的生理信號,然後將這些健康讀數無線發送至夾在衣服上的接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