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成為正直、有知識、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但一些父母認為,他們的子女即使成年了,也因缺乏經驗,無法做出正確決定,所以想盡一切辦法插足孩子們的生活,無意中變成了「虎爸虎媽」。
如果父母跨越了界限,孩子需要用溫和又不傷人的方式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不需要他們橫加幹涉。
然而,孩子們這樣做之前,需要先搞清楚自己的父母是真的控制欲爆棚還是僅僅是出於擔心。
為什麼有的父母會變成「控制狂」?
控制欲過強的父母會讓孩子的生活一團糟。但首先要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
僅僅只是責備可能只會引起雙方的爭吵,而對於解決問題無濟於事。與其這樣,不如花點時間來分析他們控制欲背後的原因。
也有些父母僅僅是因為過於自戀,想藉此捍衛自己的自尊。他們認為孩子應該迎合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對他們來說,孩子就是他們意志的延續。
12個跡象表明孩子有一個控制欲強的父母:
控制欲強的父母往往希望「每件東西都放在該放的地方」。他們會給孩子建立嚴格的規矩,如果孩子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他們會對其發出警告和做出懲罰。
控制欲強的父母總是認為他們知道什麼對孩子最好,所以拒絕考慮孩子的想法或者其他更合理的方案,剝奪了孩子做決定的自由。
作為非常有控制欲的家長,他們可能會為孩子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
他們的要求往往不考慮實際,比如每次考試必須得滿分。如果孩子沒有做到,他們就會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懲罰,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做任何事情。
控制欲強的父母會試圖在孩子的人際關係中掌握髮言權,也就是說由他們來為孩子選擇朋友。
比如當孩子邀請自己的朋友回家時,他們總是在孩子旁邊偷聽他們之間的談話,或者因為不喜歡孩子的朋友,便無理地要求孩子和朋友斷絕往來。
為了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方式去行事,控制欲強的父母可能會對孩子做的每件事都吹毛求疵。他們可能會恐嚇孩子,或者過度誇大不遵循他們意願的後果。
這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強烈的不自信和自我懷疑。
控制欲強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非常自私的。為了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他們會試圖切斷孩子和所有朋友的聯繫,或用斷掉經濟支持的方式,甚至訴諸武力來讓孩子屈服和服從。
控制欲強的父母會替孩子和別人交流或者溝通,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可能在這一過程中犯錯,因此就完全代替孩子。
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非常沒用,什麼都做不好。
如果父母是控制狂,他們會不徵求孩子的意見就做出決定。他們會告訴別人,光靠孩子自己是做不出明智決定的。
如果父母控制欲很強,他們會咄咄逼人,會隨時給孩子打電話。他們會想知道孩子的朋友圈和其工作場所的每一個細節。
如果發現孩子和「錯誤的人」混在一起,他們就會開始幹涉。他們甚至也會試圖控制孩子的感情生活。
為了獨佔孩子的時間,父母可能會讓其承擔過多的責任。這種重擔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喘不過氣來,無法擁有自己的生活。
控制欲強的父母也是焦慮的父母,他們不會抽出時間來聽聽孩子的看法,認為孩子的方法是在浪費時間,而自己的方式對他們是最好的。
控制欲很強的父母總是為了孩子和別人發生爭吵。由於擔心孩子會受傷,他們可能不允許孩子獨自解決問題,會沒有意識地過多參與孩子的活動,這樣會削弱孩子的社交能力。
那麼,如何與控制欲強的父母打交道呢?
控制欲強的父母可能試圖把孩子關在噩夢般的「情感監獄」裡,但孩子還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們要學會制定計劃、設定界限、掌控自己的生活,並且下定決心,勇敢地面對他們,不要過度憤怒或奉承他們。
孩子們要記住自己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雖然不能改變自己的父母,但是可以選擇與他們保持距離。
當他們指責或忽視自己時,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可以對他們說:「我很抱歉你生氣了,我能理解為什麼,但我也需要自己的生活。」
孩子們還要記住,他們是你自己的父母,即使自己不理解他們咄咄逼人的方式,也要尊重他們,同時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一旦父母越過自己設定的界限,要大膽地說不。
如果他們還是不顧一切地想要控制自己的生活,可以考慮帶他們去看心理醫生。
總之,如果孩子們能巧妙地設置一些和父母相處的界限,就能掌握好和控制欲強烈的父母之間的關係。
也許他們會表現得更加糟糕,但是不要灰心,真誠地去面對父母,努力溝通,加上心理輔導,相信一定會處理好和「虎爸虎媽」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