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說自己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一直深感自卑。究其原因,他覺得中國人造就的幾千年的文化,都是帶著一種等、靠、要的文化,這是很不正常的。
在丁元英看來,中國式父母「重男輕女,養兒防老,控制欲強。」的這種觀念造就的這種文化,讓每個中國人都直不起腰來,他覺得這個民族老彎著腰,這些觀念總讓人看到了人自私的本性。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劇中這些傳統觀念暴露出來的問題,希望對您有所感悟!
01控制欲強
芮偉峰:「你申請留學辦到什麼程度了?」芮小丹答道:「審核證明辦好了,這次趁探親的機會就向法蘭克福大學提交材料,準備申請明年冬季學期入學,讀法律碩士。」芮偉峰突然用手指敲敲茶几說:「你不能讀法律,我不贊成,即便你辦好了留學手續也不能去讀,這次你必須得聽你爹的,我必須要對你的前途負責。你去讀影視編劇,我給你聯繫學校,學費、食宿統統不用你操心。」芮小丹沒想到千裡迢迢來看父親,而剛剛見面就發生這樣的衝突。她不想與父親再談這個問題,默默把盒飯收拾到一個塑膠袋裡,放進垃圾桶。芮偉峰說:「這事不著急,你住幾天,我慢慢給你做工作。」芮小丹說:「您不用做工作,我今天晚上就回去,我不想在這兒影響您的心情。我也想掙大錢過好日子,但是如果我是為了掙大錢過好日子去當編劇,我既掙不來大錢也寫不出好劇本。您熬了幾十年沒熬成大師,就在於此。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讓我窮困潦倒,那窮困潦倒就是我的價值。」
這是芮小丹休探親假時,去海南看望父親,因芮小丹的未來走向問題兩人間的對話。
從芮小丹小時候,父親就想讓她做一個演員,因為芮小丹有靈性,長得又好看,但是堅持做自己的芮小丹,上了刑警學院,做了人民警察,辭職想進修法律碩士,不出意外的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他想強逼著她去做一個影視編劇,芮小丹拒絕了,看得出來這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父親。
芮小丹去世後,父親覺得小丹的自殺跟丁元英的不作為有很大關係,不僅不讓丁元英來弔唁,甚至不將小丹的墓址告訴所有人,肖亞文對芮父說:「你根本就不懂小丹」,是啊!他不懂自己的女兒是只聽自己心裡聲音的人,她不是籠中鳥,社會,家庭,工作,各種親情和關係,都捆不住她,而他總是將自己幻想的女兒強加給她。
不是說父親有錯,父母愛子,愛之深則計之遠,即想讓孩子有個前景光明、眾星捧月的未來,也不想讓她經歷太多的艱難險阻,但是忽略了一個實質性問題,孩子,是不同於自己的個體,是有自己想法的個體,我們沒辦法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她們身上,你也不可能一直控制她,如果你是真的愛她,就應該給她翅膀,幫助她飛翔,自由闖蕩過的孩子,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02養兒防老
電視劇《天道》中,有一段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沒有的劇情:丁元英的父親病危住院,醫生明確的說「就算救過來也是植物人」,丁元英便脫口而出:「那我怎麼做才能讓我父親死?」
這句話無疑引起了全家人的憤怒。
妹妹:哥,爸生前是最疼你的,你怎麼能這樣說?
哥哥:你嘴裡還能說人話嗎?
母親:養兒防老,你這樣!那養你還有啥用啊?
丁元英說:「媽,如果您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難說著,碰到我這麼個不孝順的您就算賠了。」
丁元英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麼?其實不是,他只是擺脫了傳統的孝道觀念,在他認為,與其讓父親忍受病痛的折磨,生不如死,倒不如讓父親有尊嚴的死去,這在中國可以算得上大逆不道的想法了,自古以來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養育子女是為了防止老年無依靠,但是你回頭看看,那些養了兒子的有幾個是晚年有依有靠的?
我姥姥今年80,我媽有兩個哥哥,小舅舅腿有殘疾跟姥姥住在一起,大舅娶了媳婦就分了家,家裡修了一堵牆,他們住在隔壁,在我的記憶裡,姥姥生病了都是我媽和小舅在照顧,大舅和大舅媽來看姥姥的次數我一隻手就能數過來,這還是住在一堵牆後面,不知道的還以為隔著十萬八千裡來不了。你說防老,防的住麼?
現在的父母,你要清楚,你養孩子是為了什麼,如果只是為了養個孩子,你可以去領養,但是如果是為了防老,傳宗接代那你就沒必要養,所以有了孩子,不用表現的太過卑微,把自己掏幹掏淨,來換取兒女幫忙養老的承諾。如今住養老院,或者跟同齡人抱團養老都是很好的養老選擇。
《遙遠的救世主》從出版至今,熱議不斷,看過原著的人就知道,影視劇對原著有所改動,尤其對文化屬性,神,佛,道這些涉及政治的話題,一些深刻的道理只有反覆研讀,才能體會其中的意境。不止是《遙遠的救世主》,還有她的三部曲總是在挖掘人性的自我,對文風的駕馭能力也很罕見,每部小說都有廣闊視野和不同的思想深度,對商戰題材的寫法很新穎,小說的思辨色彩和精妙設局,總讓人著迷且讀得很過癮。
如果你對豆豆的三部曲感興趣,點擊上方就可購買,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其中智慧,期待您的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