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思考如何上火星的時候,NASA已經把基地設計好了!

2020-12-16 自在逍遙遊科技

相信關注航天科技的小夥伴都能感覺到,9102年的今年,關於航空飛行的話題可謂是越來越火。讓我們這些科技迷懷疑,人類的航天熱度是否又被點燃了?從年初大火的《流浪地球》到前段時間的月球背面探測,以及最近的火星探索進展。作為科技迷,小編真的是非常感激父母讓我生活在了這個充滿希望,一切科學技術的變革都將將要開始的時刻。

首先,我們先來看正題,大家肯定認為登陸火星還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實際不然,就在最近NASA已經公布了選出的三款火星登陸基地設計圖。那麼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這是第三名的設計,來自康乃狄克州的「火星孵化器」團隊,他們的設計方案是把基地設計為四個類球體的組合。我們可以從宣傳圖看出,大致情況就是一個核心艙室和三個輔助艙室,整體給人協調和陽光的設計。

再來看看第二名,Zopherus團隊作品,他們設計一個自主流動列印模型,可列印製造一個結構,然後移動到下一個站點。這個宣傳圖就感覺比第三名的設計體積上要大很多,而且功能上也更多樣化。

最後我們來看第一名的設計,來自紐約的SEArch+/Apis Cor團隊獲得第一名。這個設計圖給人的第一眼感覺就是好大呀。其實細心的朋友已經發現了,這個設計之所以能獲得第一名,就是在基地的擴展性和實用性非常強。後期登陸火星,肯定是要建立一個基地群的。而這個設計,就可以完美的把第二和第三名設計融合起來。

可能較真的小夥伴這個時候就會說了,你說了這麼多,還不是紙上談兵,誰知道登陸火星是何年何月遙遠的事情呢?這麼說的話,還真有。近期NASA公布了自己在探索太空任務中的時間計劃。2017年5月,美國宇航局政策和計劃部副主管格雷格·威廉士(Greg Williams)概述了4個階段計劃和預期的時間期限,希望未來實現人類登陸火星表面。

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包括多次前往月球軌道,建造一個太空基地,為這段太空旅行提供一個中轉站。最後交付運輸的硬體設備是深空運輸器,稍後將用於搭載太空人前往火星。2027年,科學家將進行為期1年的火星生命模擬探索,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將在2030年之後開始,將包括對火星系統和火星表面的可持續性人類探索。

怎麼樣,是不是和小編一樣越聽越興奮?今年已經是19年,2030年無非就是十年後的事情。小編不禁想到了大劉《三體》中的話:「我們三體星人必須鎖死你們人類科技的原因,就是因為你們人類會在極短的時間科技爆炸然後超過我們三體文明。」現在看來,大劉的看法是如此的正確。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有什麼看法和想說的呢?歡迎大夥來評論區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nasa的洞察力「聽到」火星上奇特的聲音
    在火星上放上一隻耳朵,你就會得到一個聲音交響樂的獎勵。當然,你需要超人的聽覺,但是nasa的洞察力著陸器配備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耳朵」。賽伊斯的設計是為了傾聽馬斯奎克的聲音。科學家們希望研究這些地震的地震波是如何穿過地球內部的,從而首次揭示火星的深層內部結構。但是在地震儀被inight的機械臂放下之後,火星似乎很害羞。直到今年4月,地震才產生了第一次轟鳴,而這次地震卻是頭一次。與科學小組從那時起所聽到的相比,它有一個令人驚訝的高頻地震信號。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踏上火星漫遊,本就是一項重重困難的任務;而由於運載火箭 Atlas V-541 在測試環節中問題頻出,「毅力號」發射任務也不得已再三推遲。好在,「毅力號」終於順利出發,預計將在火星上工作至少一個火星年(約為地球上 687 天)。
  • 火星探測六十年: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到了20世紀初的火星地圖中,火星地圖已經成了這樣。注意,早期的火星地圖和如今的火星地圖多為南北鏡像翻轉的,這張也需要南北翻轉一下才能得到和上圖一致的位置。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原本被視為災害的火星塵捲風卻時不時幫它們清除了太陽能板上的灰塵,讓它們能夠活力四射地繼續工作了好多年。勇氣號和機遇號的探測結果進一步證明火星曾經有過溫暖溼潤的環境,那時候的火星或許是適宜生命存在的。機遇號發現的「藍莓」(赤鐵礦結核)和石膏脈(水合硫酸鈣礦物),均是火星曾有過溫暖溼潤環境的證據。
  • NASA計劃利用這種真菌建立月球和火星基地!
    說起來你可能難以置信,真菌和外星基地有什麼關係呢?美國宇航局突發奇想硬是把兩者結合了起來,或許會成為了建造未來外星基地的曙光!這是由真菌菌絲、庭院廢棄物和木屑製成的磚,是美國國家宇航局資助的一個真菌建築項目的一部分,相關專家表示類似的材料可以用來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棲息地。未來當人類在月球或更遠的地方建立工廠時,這種真菌可能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 低重力、缺氧氣,人類該如何設計火星殖民城市?
    「火星城市設計」大賽的創辦者 Vera Mulyani 自己也是一名建築師,他曾這樣說道:「如果你想去火星,那你是想去生活,開心的生活,並且想比在地球生活的更好。那就讓我們為人類設計一個更好的居住地吧。」
  • 火星上竟然也有空氣,探測器已經登陸,那飛機能在火星上飛行嗎?
    當這一消息曝出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難以置信,有的甚至認為科學家想找到另外的「地球」而瘋魔了,那事實究竟如何呢?作為其中之一的火星竟然有空氣存在,人類的探測器已經登陸火星,那飛機能在火星上飛行嗎?不過前段時間星際飛船的第三次試點火飛行中發生了事故,引擎著火,這對馬斯克的火星殖民城市計劃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開端。這架星際飛船將是飛往火星的第一次載人飛船,將他們送往火星開啟殖民城市的建造之旅。但是還沒開始似乎就已經失敗,不過他們針對問題已經展開修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隻飛船可能會飛向火星。但是依照目前的技術而言是有去無回。
  • 普通人,如何在火星上吃住行
    這並不完全是科幻,要知道《火星救援》這部電影是獲得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全力支持,由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親自站臺拍攝宣傳片,在空間站首映的影片。它的科學性與前瞻性,得到科學家的論證。有朝一日,普通人類如果也能夠登陸火星,人們將如何順利地展開吃穿住行?
  • 《火星救援》當一個人在火星該怎麼生存下來?
    如果你一個人被丟在火星,該如何生存下來?故事主人公馬克·沃特尼是一名太空人,他與同伴一起在火星執行任務時因為風暴分離,同伴誤以為他已經遇難,先行離開了火星,將他一個人留了下來。那時在地球已經宣布了他的死亡。處理好身上的傷口後,馬克恐懼過彷徨過。
  • 在火星上發現「巨型結構」,NASA:形狀相似的巖石
    自從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火星以來,人們一直希望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發現生命的證據,有了這一個想法,所以有些人就喜歡把結構怪異的東西想像成「人工建築」。外星獵人相信他們在火星上發現了基地的證據,他們也相信這證明了火星上曾經存在智能生命,這是怎麼回事呢?
  • NASA招新人:太空人報考指南
    Bob Hines,男,美國空軍中校,美國波士頓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學士,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美國空軍試飛員學校飛行試驗工程碩士。曾任航空飛行試飛員和航天研究飛行員,在校時參與了F-15所有型號的研製試飛。
  • 在火星上怎麼知道地球現在幾點了?
    在某些方面來說,直到獲救前,他在火星上還不算太孤獨。當你在看電影的時候,可能你會用到在地球生活的距離感去想像:火星距離我們有多遠。我們今天來聊聊假如我們生活在另一個星球,是如何進行後勤保障的,畢竟在地球上有我們的親人、朋友,那對於我們這些在星際漫遊或者說在火星上的人來說我們的時間差異又會是怎樣的。
  • 周末還在宅?美姐帶你去火星拔草!|福利放送日 Lifestyle
    我們膨脹了,竟然真的登陸到火星 。還在那裡吃到屬於火星的12款甜品,和「地球上」味道完全不一樣。心動嗎?傳送門已開啟,快跟隨美姐的步伐,探秘火星甜品店。光速穿越到北京SKP-S,這裡藏著「未來人類」的火星天地。
  • 火星,我們又來了!NASA發射最新火星探測器InSight Lander
    在太陽系中,我們研究最多的是我們的近地衛星,月球,但我們更大的興趣則是我們最嚮往的行星:火星。而它也是我們目前力所能的一個可以被我們人類改造的星球,相信我們人類的未來,一定會殖民火星,那麼問題來了,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它們是會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形態生存在火星上呢?
  • 《火星救援》中真實的NASA科技
    《火星救援》把關於火星的想像和事實結合在了一起,將故事建立在NASA和其他組織為探索火星所做的共同努力上,並把時間推移至2030年——那時,NASA的太空人會定期登上火星,並在火星表面上生活一段時間,進行探索工作。儘管小說的故事發生在20年後,NASA實際上已經擁有了電影中出現的許多技術。
  • 宜家設計師開腦洞:「火星家具」該長什麼樣子?
    當你決定踏上前往火星的徵途前,你最好還是忘了你在地球上臥室的樣子吧。在火星上,或是在我們通常說的外太空裡,在一張鋪著厚厚的床墊和蓋著暖和被子的大床上睡覺,將是一件你難以想像的奢侈之事。考慮到將貨物運輸到火星上所需付出的超高成本和未來火星居住地狹小的空間,我們需要為未來火星上的家具和室內空間建立一套全新的設計理念。
  • 登陸火星的步驟是什麼?SpaceX與NASA已經在路上,我們該出發了
    所以探索登陸火星一定會開啟新一輪的商業財富模式,再說點讓胸部有腫脹感的,趕往了火星一手握有大量的火星不動產的產權,一手握有大量的技術積累。妥妥的,我們必然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想啥呢,我們必須立刻馬上趕往火星。火星就是我們的好望角橋頭堡,可能很多人會說,先把地球整明白了,再搞這些有的沒得,錯了,這就好比在地球上是絕對無法研究出人類起源的。
  • 你的名字,他和她的品質
    命名比賽於2019年8月啟動,項目主管喬治·塔胡(George Tahu)鼓勵全美K-12學生參賽:「我們的探測器過去幾個月裡已經完全成形……只缺一個好名字了!」聽上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並非有形的產品、技術,卻也是火星探索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免費宣傳全力吆喝 《火星救援》就是NASA的火星移民計劃?
    過去的幾個月裡NASA一直在幫這部片搞義務宣傳,科普各種知識……如何用氫氧合成水外,如何在火星上生成氧氣,如何在火星上種土豆,這些技術據稱NASA都有科學實驗原型。巧合?上映前四天NASA宣布火星上有水9月28日,NASA忽然召開新聞發布會,「又」一次宣布重大發現,即他們有證據表明火星上現在就有液態水存在,儘管這種水在某種意義上說更接近滷水,與大片《火星救援》10月2日公映只相差4天。影片宣傳方自然是不能錯過這個契機,《火星援救》的官方微博隨後就發布了一條視頻推文,表示「這種發現值得沃特尼親自慶祝」。
  • 跳脫框架的思考,NASA利用真菌打造太空建築
    人類移居太空無論能不能實現,或多久實現,在科學計劃中似乎已經是一個既定的目標,科學家現在已經在思考太空的家長什麼樣子,要使用什麼建材,美國太空總局(NASA)設想一種可持續的選擇,正在研究由真菌製成的建築物。
  • 拍攝到迄今為止最清晰的火星全景圖
    NASA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2019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拍攝到最高解析度的火星表面全景圖。源於:NASA/JPL-Caltech/MSSSNASA好奇號已經拍攝到迄今為止最高解析度的火星表面全景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