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孩子比較認生!」|孩子的認生不需要道歉

2020-09-03 閱寶銘媽

上周六,同事A接到領導的臨時通知要去單位加班,就帶著2歲多的女兒一起去了。同時加班的還有另外一位男同事B。碰面的時候兩人打招呼,同事A讓女兒和對方打招呼,女兒沒有理會,躲在媽媽的後面。同事B見小丫頭有些害羞,就自己主動走到孩子身邊蹲下來,將孩子的小手牽了起來,溫柔地準備開始說話。誰知小丫頭「哇「地一聲大哭了起來,弄得同事B一時不知所措,同事A一時尷尬,大廳的保安也不知道如何來勸慰。隨後同事A將孩子抱起來對同事解釋道:「不好意思啊,孩子比較怕生!」然後就哄著孩子去自己的辦公室了。

我們知道後聊天的時候就打趣同事A說,以後周末要多帶娃出來,你看娃都有意見啦!同事A說,周末經常遛娃的,只是娃在外面也是除了家裡人,誰都不讓碰,所以一直都很「認生」,讓同事很是頭疼。

01 你還在為孩子的認生而煩惱嗎?

和同事一樣,我娃在幼嬰期的時候也比較認生。每當認生發生的時候,我會覺得不好意思,要和對方說「抱歉「、」不好意思「並解釋下原因,好在孩子1歲半之後就好多了。

「認生」是指孩子對陌生人或者陌生環境的一種警惕行為,有研究數據表明,孩子一般在6-8月份開始認生,在1周歲左右最為明顯,18個月開始有所好轉。當然這是數據的統計,因為嬰幼兒個體差異和環境影響,這個時間的界定只有參考價值,沒有絕對意義。

就如同我同事娃這種2歲多還這麼認生的情況其實也是正常的。只是認生期持續時間過長會讓人通常認為是孩子的問題,也是父母教導的問題,所以同事A就特別羨慕那些從小就不認生的娃和她的母親。

我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直到我讀了《守護孩子的精神健康》一書,才發現,原來應該是不認生的媽媽應該羨慕我們的認生才對。

《守護孩子的精神健康》說:「在自閉症兒童種,80%-90%的孩子都沒有顯現出認生的現象。實際上,認生貫穿整個嬰兒期,是孩子情感發展順利的表現。」

所以,如果孩子沒有表現出認生,雖然不能就定性為自閉症,但是會影響孩子情感的順利發展,進而影響孩子的精神健康。

02 孩子缺少「情動」,才會認生

彤彤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可是到2歲半了還是不會喊「爸爸媽媽」,說話也是結結巴巴。加上平時也不怎麼願意和其他小朋友玩,經常一個人對著娃娃自言自語(和娃娃說話的時候表現很正常)。這可急壞了爺爺奶奶,於是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媽媽將彤彤接到他們所在的城市醫院就診。

結果被診斷出是「有自閉症傾向」。彤彤的媽媽在接到這一診斷之後沒有辦法接受,追問醫生原因。醫生說目前的原因還不好說,需要家長提供孩子這兩年多的生活情況作為參考依據。

有自閉症傾向,其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小兒自閉症。只是目前公認的兒童自卑症的病因並未達成一致,但是與兒童早期的家庭生活有關係這一項卻是公認的。

彤彤媽媽打電話給奶奶,問奶奶彤彤小時候有沒有什麼異樣的表現,奶奶說沒有,彤彤小時候很乖巧聽話,還在襁褓裡面的時候就不吵不鬧,也不認生,村裡的人基本都抱過彤彤,都很喜歡彤彤的乖巧懂事。

彤彤媽媽將這一情況反饋給醫生。醫生記錄在彤彤的病曆本書上,並在「不認生」上畫了一個圈,在「村裡人都抱過彤彤,喜歡彤彤的乖巧懂事」下面畫了雙劃線。

《守護孩子的精神健康》說:「認生是嬰兒辨認自己依戀或不依戀的人,同時對不依戀的人感到恐懼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兒童早期情感發展——情動(可以參照我的上一篇文章裡面對情動定義的解釋)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兒童最原始的一種情感,如快樂、恐懼等能力沒有發展好,會影響孩子與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關係,所以很多自閉症的孩子才會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能也不能與他人進行正常交流。

這讓我想到同事A對其女兒認生的進一步解釋:同事A說帶娃出來的頻率一般,主要是每次出來的時候,娃的模式是:娃對別人表現出很大興趣,喜歡盯著別人看研究別人,也很喜歡坐公交車看沿途的風景;可是別人盯著自己看,或者碰自己一下就不行。

同事家孩子對家人的依賴、對外人的恐懼、對人、事、物的好奇正是其情感由情動向情緒發展的過渡期,只是這個過渡期時間偏長而已。

而彤彤卻在2歲之前的情動沒有很好得到發展,缺乏陌生、恐懼等一些情感中基本情感的體驗,也缺乏對母親等的至親依賴情感的體驗,進而發展成為缺乏對人的興趣,對於彤彤來說,自己就是整個世界,不願也不想與他人交流成了她保護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

03 孩子的「認生」應該培養起來

雖然不願意承認,可是彤彤媽媽還是按照醫生的建議帶彤彤去看了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給的結論要輕微很多,建議父母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幫助彤彤建立其缺乏的情感:

經常給孩子身體的愛撫。身體的愛撫包括很多,如陪孩子睡覺、撓痒痒、緊緊擁抱等等,並不是指簡單的身體碰觸或接觸。

我家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和我來一個「打滾式「的擁抱,就是女兒平躺在我身上,然後互相用手緊緊抱著對方的腰身,然後我用力左右搖晃三次,就像打滾式的。女兒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而且是少半圈都不可以。原來我還不知道是為什麼,現在明白了,這是她在主動要求的愛撫。

因為僅僅身體的碰觸或接觸無法產生情感上的愉快氣氛,孩子也無法通過身體感受到母親要表達的情感是什麼。有些母親或家長會不喜歡這種愛撫,很可能就是因為其小時候缺乏這種愛撫。

而在與孩子進行這種愛撫後,孩子在短時間或者一段時間會對母親形成強烈的依賴,就會出現只要媽媽不要別人的「認生」現象。

要注意的是,即使「認生」階段度過後,孩子對愛撫的需要雖然會減少,但不會消失,一般這個需求會持續到8-9歲。所以不要以「你是男子漢啦」、「你已經長大了」為藉口來阻止孩子對你的愛撫的要求。

減少孩子與玩具的時間,增加家長與孩子肢體接觸的遊戲時間。現在要問現在為什麼和爸爸的感情最好,就是得益於小時候經常「騎爸爸」。

在我們小時候的時候沒有多少如汽車、洋娃娃等玩家來玩,多數都是和家裡人一起遊戲,而「騎馬」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騎在爸爸的脖子上、騎在爺爺的背上,坐在爸爸肚子上做伏地挺身、窩在媽媽的懷裡當搖籃……

而現在孩子的這些項目都被智能化的玩具所替代,相當於變相減少孩子與父母愛撫的機會,減少了孩子對「人」的了解和興趣,情感得不到豐富的表達,自然也就沒有多少「認生」的機會。所以建議父母有時間還是放下你手中的手機,孩子放下手中的玩具,來一次人的遊戲吧,當然任何與孩子的遊戲要以孩子的安全為前提哈!

上飯桌的寶寶更有安全感。平井信義教授在《守護孩子的精神健康》裡說,歐美國家的家庭凝聚力更好是因為他們經常在飯桌上討論有趣的話題來吸引孩子;而日本的家庭凝聚力差是因為日本的家庭飯桌上基本不怎麼說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少。

而在中國,寶寶的安全感也是可以通過飯桌體現出現的。開篇說到的我那位同事,她家娃到現在快3歲了,從能拿勺子開始就上飯桌,一來是為鍛鍊她的抓握能力,二來是不上桌孩子就不吃飯。所以一直一來孩子與大人都在享受著一家人用餐的氣氛,更加深了孩子對「這是我的一家人」的認知,所以會在外面出現排斥他人的「認生」行為就是自然的啦!

經過一段時間的刻意訓練,現在彤彤已經表現出願意和碰觸他人的意思,說的話也漸漸多了起來,彤彤媽媽決定不管生活多艱難,都要把彤彤帶在身邊!

我們經常會用「還沒有學走就學爬」來形容一個人不願意踏實努力的人的取巧;為避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陷入上述這樣的尬尷之境, 「認生」這個過程不可少,所以下次孩子再表現出「認生」,媽媽不僅不用難為情,而且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家孩子正在表達她的情緒呢!」

相關焦點

  • 怎樣讓孩子不認生
    根據以上所談的情況,出生後3~4個月以前的嬰兒不會認生父母要抓住這一時間段,多帶嬰兒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活動,接受豐富多彩的刺激,特別要讓孩子接觸各式各樣的人群,熟悉男女老少,成人,兒童的各種面孔,儘量多地接受他們的引逗與交往,包括各種不同的假面玩具等
  • 孩子一見生人就哭鬧,只黏我,到底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
    「寶寶一見生人就哭鬧,只黏我,從不給人抱,看到不認生的寶寶好羨慕,想知道孩子認生到底好不好?」樂天型的孩子,跟別人聯結非常快,而且,他們很喜歡跟人建立聯繫。他們願意跟別人交朋友,或者和陌生人、親戚一起玩。抱他也行,逗他也行,跟他玩也行……另外一種孩子,是「冷靜型」的孩子。這種孩子比較內向,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從天性上來說,是比較謹慎小心的。
  • 寶寶認生嗎?寶寶從這個月開始認生,預示著孩子智力發展較好
    此時這位媽媽說:「孩子從小認生,老是這樣子。」其實孩子認生是我們很多寶媽都會經歷的一個問題。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可愛,見誰都笑,來者不拒。但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陌生人來看的時候就會表現得很害羞,孩子此時會轉過頭去或者不看他們,等到孩子再大些的時候,孩子又不怕生了或者是繼續怕生。那麼孩子怕生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呢?或者說孩子出生的時候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呢?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講真,這個社會對於「不認生」的寶寶,比對「認生」的寶寶友好多了——「你小孩怎麼這麼認生呀,要多帶出去鍛鍊一下呀……男孩子這麼膽小不好呀……」什麼什麼的。寶寶認生,就不怕他跟人走?看過一個實驗,「如果有一個陌生人編造各種理由讓你的孩子跟著他走,你有足夠的自信認為你的孩子會始終拒絕嗎?」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講真,這個社會對於「不認生」的寶寶,比對「認生」的寶寶友好多了——「你小孩怎麼這麼認生呀,要多帶出去鍛鍊一下呀……男孩子這麼膽小不好呀……」什麼什麼的。那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呢?其實,了解了「認生」的內在涵義,就知道根本沒有什麼好比的。什麼是認生?
  • 孩子認生了之後,家長及時這樣做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寶寶到了一定月齡之後,就會出現認生的情況。有些孩子認生特別早,百天前後就開始不讓生人抱了。甚至有些寶寶,看到陌生人就立馬會哭。有些孩子認生偏晚,同月齡的孩子都已經能準確分辨家人和陌生人了,自己家的孩子依舊「樂呵呵」面對陌生的逗樂。那麼,小孩子多大認生是正常的?孩子為什麼會認生呢?
  • 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認生呢?
    相對而言,性格內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認生:體弱多病,接觸人少的孩子,比體格健壯,家中人口多的孩子容易認生;環境刺激貧乏較之環境刺激豐富的孩子容易認生;過分依戀母親較之母子依戀正常及依戀程度較低的孩子更容易認生。
  • 孩子膽小、內向、認生?其實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知乎上有個熱門討論:孩子怕生怎麼辦?有一位媽媽留言說,快3歲的女兒比較怕生。在熟人面前活蹦亂跳,但看到不熟悉的人就立馬躲到一邊不說話了。因為從小是自己帶的,所以每次自己在家時,女兒只跟在她身邊,不肯跟其他人。這位媽媽很擔憂:孩子是缺乏安全感嗎?還是有其他心理問題?怎樣做才能改善這個情況呢?
  • 孩子認生怎麼辦?抓住1歲之內關鍵扭轉期,不認生的寶寶更聰明
    孩子認生怎麼辦?抓住1歲之內關鍵扭轉期,不認生的寶寶更聰明寶寶從4個月起就開始認生了,他可以把家人和陌生人區分開,也有的寶寶會晚一些。多數情況下的寶寶從4-5月開始分清熟人和陌生人,6個月開始拒絕陌生人,8-12個月認生的表現更加強烈,後面這種警惕性會逐漸減弱。
  • 寶寶認生怎麼辦?
    而比較粗線條,沒有太拿懷孕當回事的寶媽,生出來的孩子沒認生期的可能性大。爺爺和奶奶比較忙,孩子總見不到,看見他倆都哭。再大一點就是看到生人就不行,莫名的就怕。更不要去逼孩子和陌生人對視,給陌生人抱,這樣孩子會更認生的。其實孩子認生我們可以怪孩子,你要高興了,認生也證明你的孩子開始懂得哪個是陌生人,哪個是身邊人。恭喜你,孩子已經晉級,寶寶又聰明了。
  • 寶寶為什麼會認生?搞清楚這四個問題,會發現認生原來不可怕
    那麼,怎麼解決寶寶認生這個問題呢?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下面這些問題。1.寶寶為什麼認生?對於寶寶的認生哭鬧,家長們大可不必這麼擔心。其實寶寶會認生是一件好事兒。這正是說明了寶寶發育良好。六個月前的嬰兒無論從視力還是智力上,都屬於空白階段。他們分辨不出人臉的區別。但六個月以後寶寶開始擁有了一定的記憶力。這個時候孩子就開始記住一些人和事兒了。
  • 孩子出現認生現象,怎麼辦?育兒專家來支招
    認生可以說是每個寶寶在成長階段都會出現的事情,認生並不是性格缺陷,只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甚至有人說認生的寶寶是聰明的。其實認生是由於寶寶已經開始學會辨別周圍的事物,已經開始區分自己人和別人的區別,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
  • 不認生的寶寶更可愛嗎,有孩子的一定要知道
    遛娃時你是不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看這個寶寶真好,一點也不認生,不像有的孩子誰也不讓碰。」那麼真的是越不認生的寶寶越好嗎?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認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然而實際上他們的這些做法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會使孩子越來越焦慮。像這樣強迫孩子克服認生,反而導致焦慮障礙的例子不勝枚舉,把孩子放在媽媽(主要撫養人)不在場全是陌生人的地方,這種做法要絕對禁止。見到陌生人識為了不讓孩子感到焦慮媽媽(主要撫養人)最好陪伴在孩子身邊,引導孩子和對方慢慢接近,當孩子看到對方會像媽媽(主要撫養人)一樣善待自己,自然而然也會消除對對方的恐懼,認生的程度會慢慢減輕。
  • 寶寶認生=沒出息?專家:這是孩子「社會認知能力」的體現
    老人們都出於真心的誇讚孩子,本來應該是其樂融融的場面,但是彤彤突然哇的一下就哭了出來,這也弄得歡樂的氣氛突然安靜了下來。老人們以為是自己嚇到了孩子,因此也覺得有些尷尬,彤彤爺爺也是趕忙道歉說到:孩子認生,然後把孩子安慰了一番,最後帶著孩子回家去了。就在回家的路上,爺爺還和萌萌逗趣的說到,以前小的時候帶你下來玩都不會認生,現在長大了反而認生,真是沒出息。
  • 寶寶認生=沒出息?專家:這是孩子「社會認知能力」的體現
    老人們都出於真心的誇讚孩子,本來應該是其樂融融的場面,但是彤彤突然哇的一下就哭了出來,這也弄得歡樂的氣氛突然安靜了下來。老人們以為是自己嚇到了孩子,因此也覺得有些尷尬,彤彤爺爺也是趕忙道歉說到:孩子認生,然後把孩子安慰了一番,最後帶著孩子回家去了。
  • 孩子突然「認生」了,場面很尷尬?別急,這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姑姑起身剛把孩子抱在懷裡,皮皮立刻大哭起來,使勁兒扭動著身體,還用腳丫踹姑姑,弄的姑姑還有些失落。這個場面一度很尷尬,最後皮皮的媽媽只能用孩子「認生」來解釋。好在孩子的姑姑也理解,畢竟孩子沒見過自己。孩子這樣是沒禮貌嗎?作為父母有時候遇到孩子「認生」會很尷尬,覺得寶寶沒禮貌,但事實可能要比大家想像的好,因為這是寶寶成長的表現。
  • 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別逼孩子大膽,當心影響娃的發育
    在外人面前活潑開朗,帶點自來熟的孩子,一般都很受歡迎。對於這樣的孩子,不少人都會稱讚一聲"膽子大"不怕生。因此,很多父母都喜歡培養孩子大膽的性格,讓他們在外人面前敢於表現,自己也更有面子。而孩子如果認生的話,父母就嫌棄他們說孩子"膽子小"!
  • 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別逼孩子大膽,當心影響娃的發育
    在外人面前活潑開朗,帶點自來熟的孩子,一般都很受歡迎。對於這樣的孩子,不少人都會稱讚一聲"膽子大"不怕生。因此,很多父母都喜歡培養孩子大膽的性格,讓他們在外人面前敢於表現,自己也更有面子。而孩子如果認生的話,父母就嫌棄他們說孩子"膽子小"!
  • 家長不用擔心寶寶認生,這個月齡開始認生,說明寶寶發育好
    還記得孩子兩個月左右大的時候,對身邊所有的人都很友好,不管是親戚朋友還是陌生人,寶寶看到都會笑臉相迎。但現在阿珂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寶寶逐漸開始變得認生,就連之前見過幾次的叔叔阿姨現在看到了都是嚎啕大哭作為回饋。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阿珂都會很生氣地訓斥孩子,嘴裡念叨著孩子越長大越沒出息,雖然孩子不一定聽的懂,但看到媽媽臉上那種臉色也不會覺得舒服。
  • 寶寶認生是逐漸顯現的,五種寶寶易認生,解決認生問題我有小妙招
    導語:很多媽媽們都有這樣的問題,自己的寶寶認生,一看到陌生人就躲到身子後面,或者是直接嚇哭。怎麼能讓自己的寶寶活潑大膽起來呢?寶寶認生是因為看到了不熟悉的人表現出一種害怕的反應。有的寶寶見到陌生人會表現出嚴肅緊張的神態,試圖迴避躲藏,有的寶寶甚至有嚴重的恐懼尖叫離開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