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做「四心」班主任——良心、愛心、耐心和細心
韓愈講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加裡寧說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還有「教師是辛勤的園丁」,這無不詮釋著教師的偉大和責任,做一個好老師尤其是做一個好的班主任,幹好本職工作更需要良心、愛心、耐心和細心。
一、良心是幹好工作的職責
我們常講「做人行事,要仰無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其實質就是要無愧於良心。在工作中更要講良心,在現實的工作中,我們不能搞攀比,更不能因為工資低、待遇低而影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正因為教育是個良心事業,是一個教師的道德素養,是責任心的表現,也可以說是一種道德自律。
一位班主任無論你的教學理念多麼新穎,教學方法多麼靈活,如果不愛崗敬業,職業良心一切都無從談起。因此,愛崗敬業是每一個班主任首先做到的。愛崗,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敬業就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認真備課上課,真誠對待每一名學生,不敷衍塞責。愛崗敬業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在工作中具有很強的責任心才能自發地不斷自我提高,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的尋找最好的教學方法,積累好的經驗。
教學是一門藝術,方法多樣,但是無論採用什麼方法,要真正能使學生獲得實益。老師採用了好的教學方法,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享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教學質量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然而,作為一名班主任,只把功課教好還不夠,最重要的是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教授知識,注重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高度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要正確引導,細心呵護,從而使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愛心是幹好工作的前提
李鎮西說過:「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心,是每個教師尤其是每個班主任必備的教育素養之一,是教育素養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種品質。既包括愛崗位、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用「心」去愛,用「心」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去接近他,去感染他,學生才會親近你,才會喜歡你,學生才能學好,才會願意學,樂於學,才會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即使被認為是「無可救藥」的人,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對他進行挽救和改造,尤其不能放棄那些學困生和貧困生。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必須具備愛心和責任心。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和感染學生,用自己的行為習慣去影響和薰陶學生,以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開學初,我們班召開了一個主題班會-----回顧**,瞻望***,大部分同學踴躍發言,有一個女生不但不發言,還趴在桌子上哭,我把他喊到辦公室,一問才知道假期父母在外打工,他跟外婆住一起,還管弟弟,外婆不理解她,還罵她笨的像豬一樣……我耐心的聽完她講述外婆一次次對她的傷害。我上前拉著她的手,給她擦乾眼淚,並表示對她的同情和理解說:你所說的我都聽到了,你是說:外婆不單偏心不理解你對她的好,還常罵你像豬一樣笨,若一頓飯做的不對她的味,就把碗筷都摔了。老太太這樣做實在讓你傷心難過,擱誰都會生氣的,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傾聽,共情,理解和接納,對方就感到了她被理解了,立刻我就看到她那負面的情緒就消失了,她說我今天給你說說我心裡就不堵了,心裡也舒暢了。
在教育的過程中,我認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教育達到有效性的前提,一旦沒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育的內容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已不再重要了,重要是學生已不再喜歡信任你了,這樣的關係就是你說的再有理對學生來說已沒有任何效果了。
三、耐心是幹好工作的保證
耐心是贏得成功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每一個班主任的基本素養,耐心,非常重要。有耐心的班主任才能獲得學生的愛戴。而且只有獲得學生的愛戴,才會走進學生的心理,我們的教育教學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成果。
在我們的教學中往往會有這樣的事情,在課堂上為了趕時間完成教學任務,當提問到一個學生回答某個問題一時回答不出來時我們便提問另一個學生或自己講解。可能學生當時一緊張沒想起來,或者說學生剛想起來老師就讓學生坐下了。當然也有同學說那道題根本不會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耐心等待一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不要為了趕這一點時間而打消了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時間長了會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要對孩子有信心。
有一次,我們班有一個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李一問我了一個問題,我給她講了一遍,當我問她聽沒聽懂得的時候,沒想到她膽怯的說:「老師你再講一遍吧,我沒聽懂。」我又耐心的給她講了第二遍,結果她說:「還有點不太理解。」我正想急,當我看到她有點迷茫的眼神時,我還是耐心的給她講了第三遍,一直到會為止。當看到她因搞懂這個問題而高興的時,我想如果我當時在她問問題時急了批評她,可能這一次是她的最後一次問問題了。當我們面對後進生出現反覆的問題時,不要生氣、不要甩手不講、要提醒自己,再給他耐心的講一遍。不要在學生的面前表現出不耐煩。「差生」往往就是這樣出現的。當學生看到老師急的時候,他自己的心理會更亂,會害怕向老師問問題,所以在輔導學生時一定要做的心平氣和,不著急,這是我們需要做的,也是必須做的。
當我們面對成績有差異、性格不同的學生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耐心,無論是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還是在輔導個別學生時,我們都應該做到有耐心。耐心是一份涵養,它要求我們不急不躁,逐步的提高。耐心是一份理解,它體現在對學生待要做到「誨人不倦」。耐心是一份關愛,它要求你滿懷愛意,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教育。耐心又是一份期盼,它要求你就像撒下種子,等待成熟一樣。
中國有句格言:「欲速則不達。」知識的積累、思想的意識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的成長需要班主任老師耐心等待。我們堅信是花都會結出一個果的,只是結果的時間長短不同而已,在浮躁的時代,我們的心態普遍顯得不耐煩。都希望開花到結果的時間越短越好。為了祖國的花朵能開得更鮮豔,並結出豐碩的果實。作為班主任,我們需要的就是耐心,再耐心!
四、細心幹好工作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是一種最為精細的精神活動。」細心而智慧的老師,用他們最為精細的精神活動,改變學生的童年,影響他們的一生。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這需要老師細心的發現和巧妙的挖掘。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以肯定和鼓勵。一個細心的班主任還要善於捕捉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不良苗頭,如談戀愛,玩遊戲等防微杜漸,把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在教育過程中,堅持疏導教育、循循善誘和以理服人的方法,為學生分析不良行為的危害及可能產生的後果,使其省悟,通過細緻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不良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作為班主任老師,一定要有如此細心的智慧,一定能夠在孩子們的心靈中雕刻出絢麗的花朵。
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和感受,憑著滿腔熱情去努力工作,在工作中關心學生,尊重學生,體貼學生,就一定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無愧於學生、無愧於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