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很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在高考中每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可是,當我們這些經過高考,又在被社會毒打後,再次回頭看高考,我們都會隨感慨高考也不過如此,它只不過是我們人生開始的第一步。
2020年的高考已經結束了。今年的高考,經歷了疫情的煎熬,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就在剛剛結束的高考中,河南省平頂山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名考生在考場情緒崩潰後,撕爛了自己和其他三名同學的答題卡。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這名同學定然會受到處罰,高考面前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推卸責任。
可是,我們不禁反思,這位同學究竟怎麼了?在我們踏進校園的那一刻起到大學畢業,考試就是家常便飯。
在考試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自己不會的地方。在有限的時間內,看著題目完不成,心理越來越緊張,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慢慢接近情緒崩潰的邊緣。腦海中就會一片白,汗珠會慢慢地滲出。相信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但腦海裡,也必然會出現一種理智的聲音,無論怎麼樣,我們都必須要堅持到交卷鈴聲響起。
撕掉人的答題卡,崩潰的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喪失的卻是我們的理智和做人的底線,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情。
在考場上情緒崩潰,我個人覺得主要有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對自己的期望過高。
很多的小孩子對自己的理解不夠,給自己定的目標過高,考試之前對自己的信心滿滿。這本來是好事,可是一旦在考試中題目難度超過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就陷入了急躁的情緒中來。加之眼看著考試接近尾聲了,情緒的波動會更加的大,一下子就到了情緒崩潰的邊緣。繼而作出不理智的行為。
第二,思想負擔過重。
很多孩子把高考作為唯一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身上背負著巨大的負擔。大部分的家長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通過高考躍過龍門,改變自己的家境。很多家長從小就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一種思想,「你就是我們全家的希望」「你就是我的希望」「光宗耀祖全靠你了」。孩子就像是一隻蝸牛,拖著巨大的殼在艱難前行。一旦考試的壓力過大,必然會使得孩子情緒崩潰,作出不理智的行為。
第三,過於注重成績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我們國家,成績現在還是作為升學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在這樣的選拔的機制下,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學習中英數上,還把周末的時間都給孩子安排好。在家長的眼睛裡只有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當孩子拿回來的是優異的成績,那這個時候全家就是晴空萬裡,雞腿可樂加玩具。可是,一旦孩子的成績糟糕,就是晴天霹靂,孩子整天就生活在提心弔膽中。在孩子的世界裡,成績決定了他在家裡的待遇。那麼,他怎麼能忍受高考失利的壓力呢?當高考的難度超乎孩子的想像,他預感自己的成績將是不理想的,情緒必然就崩潰了。
這名考生當情緒崩潰的時候,把其他兩名同學的答題卡撕爛了。可想而知他當時已經喪失了理智。在高考這一個關鍵的時候,作出這樣的事情,確實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也提醒了我們,在我們教育培養孩子的時候,關注學習和成績是重點,但也不可以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一個具備樂觀陽光心態的孩子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