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2020-12-22 拾書青年

七堇年說,「心之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這句話告訴我們,凡事心所嚮往的,即使穿草鞋也要去追求,生命如逆行之旅,即使一片葉子也要起航。其中哲理就是追求一詞。

人活一世,終其一生都在不停追求,有追求的生活才是人生,有追求的人生才有意義。人活著,總要做點什麼,讓自己的心靈有處安放,才不枉費來世間走一遭。

人生就是一個追求的過程,雖然不可能十全十美,會存在不盡人意,會歷經千辛萬苦,會嘗受酸甜苦辣,會遭遇嘲笑冷眼……但是,只有磨鍊是世上最好的修行。

沒有追求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沒有芬芳,即使活著,與木偶有何區別?沒有追求的人生,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只會在空中東搖西晃,哪來的前程?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研究,說的是導致貧窮的九大根源。

導致貧窮的九大根源:1. 總找藉口(22%);2. 猶豫不決(13%);3. 恐懼(19%);4. 拖延(9%);5. 拒絕學習(11%);6. 三分鐘熱度(8%);7. 害怕拒絕(7%);8. 自我設限(6%);9. 逃避現實(5%)。

其實,從這九個根源當中,我們都能發現沒有追求的影子,逃避選擇是沒有追求,自我設限是沒有追求,拒絕學習也是沒有追求……

所以,要說什麼導致貧窮的根源,說到底還是因為沒有追求。一個人若有所追求就意味著他會去改變,即便結果未知也不會過得很差。

林清玄說,「如果一個人沒有追求,這個人過了30歲,生命就開始可悲了。因為生命從30歲開始走下坡,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道路。」

深以為然,做人若沒有追求,不知道心之所向,一昧地安於現狀,選擇逃避,到最後的結果往往只會是自毀前程。

我們常說,「人活著的第一要義就是使自己幸福」,可幸福又豈是那般容易就擁有的?真正的幸福是在無數的追求中才能體驗得到的。

一個心不知所向,沒有追求的人,用盡一生也找不到自己來這世間的答案。

追求並不等同夢想,夢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充滿太多未知和不確定性,而追求卻是你實打實在經歷的,好好工作是追求,努力存錢是追求,保持學習是追求,解決掉生活中出現的難題也是追求……

你看,有個追求的人生,難嗎?

一點都不難!

難的是找各種藉口,還自我其曰,「沒有夢想,很正常」,有的甚至自我「安慰」,「上天不賞我這口飯吃,反正最後都得落入泥土,追求個錘子,安靜地做條鹹魚多好,沒煩惱。」

每每聽到這些,我只想回一句,「年輕人,你畢竟太年輕,太天真,現實會告訴你,沒有追求就會被生活給踩死」。

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很遠」。同樣,一個心不知所向的人,更是不可能走得很遠。

生命,本就充滿了太多未知數,而未來就是最大的未知數,你腳下的路將決定你人生的走向,記住,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這一生,我們無法選擇來時的路,更無法讓走過的路回退。

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讓自己重新開始,而且還可以從現在就開始,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全新的結局。

記住:你的人生,從來就是你一個人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一輩子不長,願你我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相關焦點

  • 一日一言 l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一日一言 l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2020-12-03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超級足球少年/北京八中烏蘭察布分校: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超級足球少年/北京八中烏蘭察布分校: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超級足球少年/北京八中烏蘭察布分校: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懂球號作者: 足球頻道 10-19 22:06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以平常之心,接受已發生的事;以寬闊之心,包容對不起你的人。
  • 一圖一故事|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相信就在不遠的將來,藍天白雲常在的夢想一定會實現。供稿:倪妮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編輯:張偉
  • 素履之往 心之所向
    《素履之往》原為清末民初戚惠琳所作詩詞,詩中所寫為布衣書生的高潔之志,意為其穿著乾淨的鞋行走天下,高潔之士如皓月、如旭日,內心坦蕩,姿容陽剛。在塵世間行走,所見崇山峻岭悠遠,江河湖水浩蕩。  初見木心先生所著《素履之往》,便被此書名吸引。
  • 兩周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3星座邂逅真愛,餘生長情兩不忘
    兩周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3星座邂逅真愛,餘生長情兩不忘,一起看看吧! 兩周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獅子座邂逅真愛,餘生長情兩不忘。
  • 「新年獻詞」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達士遊乎沉默之鄉鸞鳳翔乎大荒之野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文/元祐時間,光速一樣。無論是面對還是背對這個世界,我們都該心懷感激,心存敬畏,一定要讓每一個睜開眼睛的剎那充滿動力。細細品咂,能覺悟和拯救我們的,能堅強和柔軟我們的,能放手和抱緊我們的,以及能氣哭又哄逗,吊打且收留我們的,無它,最終一定是甘苦相間、對錯廝磨中的那些忽隱忽現的懂與被懂、愛與被愛。
  • 考研前一天|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這些日子,身邊的好多朋友,都在心心念念地為這坎坷波折的一年倒計時,曾幾何時我們對於時光的戀戀不捨,居然在此刻變成了對於這好不容易抵達的366天充滿儀式感的送別和致敬,送別這一年的艱難,致敬所有沒有崩潰的重新站起。致敬每一個即將考研的你,我們一「研」為定,逢考必過!加油!
  • 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風採錄(七)||劉朧丹: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儘量降低對自己的期待但不放低對自己的要求追求成功的路上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劉朧丹,女,法學專業18級本科生,現任法學1805學習委員。平均績點3.99,先後獲得國家獎學金,校優秀學生獎學金,振國獎學金,校三好學生等榮譽。 大一剛入校時,我十分迷茫,彷徨不安。
  • 經驗|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雖然有時候覺得自己每一天所做的事情不多 06回顧一年的考研生涯,我想起那句:「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凡是心所嚮往的地方,就算穿著簡單的鞋子也要前往,人生猶如一場逆旅,就算是一葉扁舟也要朝夢想的地點啟航。人生何處不存在挫折,只有穿越荊棘之地我們才能蛻變成心中那個理想的自己。相信自己會生出那蝴蝶雙翼飛翔於廣袤的天空。
  •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葦以航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葦以航1:在這個濫情的年代,一聲「親愛的」充其量也就是個你好,一句「下次請你吃飯」頂多算個謝謝,何必太認真2: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3:水的清澈,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懂得沉澱;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於明白取捨。4:有些人就是拿來失去的,就像電影裡那些一出現就死掉的群演。不是你演技不好,只是腳本裡他們的戲份就那麼多,誰都更改不了,你需要做的只是跟剩餘的人搭好戲。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雅禮書院中學高三心理輔導講座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雅禮書院中學高三心理輔導講座    中國教育在線湖南站    2020-07-01 大 中 小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即是吾鄉。可謂珍貴。如今你我身處的環境,不可能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物等著自己去處理。更何況,大家學習了很多實用的知識技能,要是去隱居起來,不問世事,那恐怕也浪費了資源。
  •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與現實,愛情與麵包,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宣傳問世以來,62字文字,風靡110個國家,這本書有何與眾不同之處?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寫作這本書的作者毛姆。他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原本學醫,後轉而致力於寫作,這點與魯迅倒是頗為相似。他的小說,主要反映中下層人民的生活,帶有諷刺和憐憫,對於人性也有很深刻的認識,他的另一部小說《面紗》已經被翻拍成電影,收到很多女生的推崇。
  •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我特別喜歡作家七堇年《塵曲》裡的一句話:「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對啊,凡是我們心中所嚮往的地方,我們即使是穿著草鞋也要前往;生命猶如逆行之旅,即便是一葉扁舟,也要一如既往的啟航。
  • FMBA FT+擬招錄學生毛偉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雖然一路陰差陽錯,不斷與理想失之交臂,但是熱愛的力量,讓他仍然不斷努力向商業世界一步步靠近。本科和碩士階段七年勤勉求學,職場兩年飛速成長,他憧憬著有一天能真正印證對理想的熱愛,終於選擇復旦泛海國金,勇敢地敲響金融世界的大門。
  • 心之所向,素縷以往
    裡面有段話這麼寫:「午後的陽光調皮地一點點向窗戶上爬,在樹葉的縫隙中遊走,悄悄地縮成點點斑駁,懶洋洋地趴在我手中,狡黠地向我笑著。受傷的心靈一點點地癒合。電話那頭,那絲絲縷縷的安慰,好像縫合的針,正在慢慢地織就著。」看完文章,心海久久不能平靜。這種被需要就是所謂的「幸福感」。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李桑榆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謹以此文送給2016暑期瀚思香港金融實訓第一期的所有人作者——瀚思國際香港金融職業菁英實訓項目第63
  • 十二月,心之所向,素履之往,對酒當歌,且歌且行,此生皆歡愉
    凡事要看情人的臉色,希望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讓情人快樂,幸福。儘管許多人認為獅子座在愛情上很卑微,但獅子座自己卻很喜歡這樣,因為能讓他們自豪的事情太多,能控制他們的事情太多。她們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沒有方向感,在情感裡,她們把自己所有的依賴性和順從都交給了自己的另一半。12月,心嚮往之,素履之往,獅子座對酒為歌,且歌而行,此生皆樂。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今年流行素粽子
    ,純樸般的水墨丹青,水墨般的山長雲飛沉澱傳統之絢爛,絢爛般的鉛華盡洗,盡洗後的光影再現健康的素,簡單返璞不經意的簡單,生活歸真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南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云:「屈原子五月五日投汩羅而死,楚人哀之,於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以祭之。」後來,人們擔心粽子投入水中「為蛟龍所竊」,於是大家又改用楝葉包裹,以彩絲纏之。據說此二物皆為蚊龍所憚。楝葉是中藥,用以包粽子具有預防疾病的功能。早期民間包粽子用黍米,故粽子又有「角黍」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