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山東省委、省政府按照「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戰略定位,將學前教育作為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高度重視。12月22日上午,省教育廳召開全省基礎教育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我省牢牢把握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聚焦人民群眾關心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努力破解制約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學前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相關情況。
擴資源,解決「入園難」問題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邵學倫介紹,根據省學前教育信息管理平臺數據,截至目前,全省幼兒園總量達到28037所,在園幼兒408.3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4%,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全面完成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目標任務。
為應對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和城鎮化加快帶來的學前教育資源緊缺問題,加大幼兒園建設力度,將每年新建改擴建2000所幼兒園、新增50萬個幼兒學位寫入2018-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城鎮,要求新建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必須落實「六同步」要求;在農村,實施農村幼兒園建設與提升工程和貧困村幼兒園建設工程。2018-2020年,全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9830所,新增幼兒學位139.8萬個,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壓力。
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工作。我省需要整治的幼兒園2121所,佔全國的十分之一,目前已整治完成2106所,整治完成率為99.25%。我省整治數量全國最多,整治速度居全國前列,整治經驗多次在全國進行推廣。
促普惠,解決「入園貴」問題
我省積極實施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計劃。指導各市制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辦法,以縣(市、區)為單位逐年認定一批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要求到2020年,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達到民辦幼兒園總數的50%以上,目前已達到65.51%。
同時,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爭取省級財政獎補資金從2017年的1.7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7億元,增長幅度為312%。2018-2020年,省級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獎補資金15.4億元,爭取中央財政專項經費14.22億元,國家發改委專項經費1億元,用於擴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省級制定了不低於小學標準的710元的普惠性幼兒園生均標準,我省幼兒園首次有了生均公用經費,極大緩解了經費緊張問題。其中,青島大部分縣區普惠民辦生均補助標準達到3600元,2020年青島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1%。
加大疫情期間政策扶持力度。2020年5月,省教育廳聯合省發改委等13部門共同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園扶持工作的通知》,通過採取預撥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減輕房產租金負擔、減輕「五險一金」負擔等八大舉措幫助幼兒園紓困,疫情期間僅提前劃撥生均公用經費一項,全省支出約11.3億元。
抓關鍵,解決「素質差」、「質量低」問題
完善公辦幼兒園編制人員管理。在2018年省級完成公辦幼兒園核編工作後,針對編制不足問題,創新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政策,並確保同工同酬。2019-2020年,共補充幼兒園在編(含人員控制總量)教師16522人,逐步緩解人員不足問題,結束了公辦幼兒園長期以來無戶頭、不核編、不招聘教師的歷史。
實施公費師範生鄉村幼兒教師培養計劃。按照公費師範生培養政策,2018-2020年招收2911人,為鄉鎮中心幼兒園培養高層次幼兒教師。山東首次設立幼兒園正高級崗位,將幼兒園高級教師崗位比例從1%提高至11%,比例完全與小學相同,民辦幼兒園教師同等享受職稱評定待遇,極大調動了幼兒教師積極性。
推行「優質園+」辦園模式。建立省級示範幼兒園對薄弱園、農村園、民辦園的結對幫扶機制,引導優質資源向農村地區和民辦幼兒園輻射拓展,全面推行鎮村一體化管理體制。規範辦園行為,公布幼兒園「小學化」49項負面清單,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在全國率先開展無證幼兒園專項整治,比國家要求的提前一年半完成治理任務。
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要求,山東將繼續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大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認定力度,促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優育」新期盼。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原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