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人的生活中,狩獵在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蒙古人的狩獵工具,除了弓箭、套索、捕獸夾外,還有一種獨特傳統的狩獵投擲打擊武器—布魯。
▲蒙古布魯的大小尺寸外觀
▲布魯的外觀使人聯想到大腿骨,其實原始人類就是使用大腿骨開始狩獵
布魯在蒙古語之意為投擲,即為蒙古北方遊牧民族狩獵特有的錘擊和拋擊獵物的投擲擊器。布魯外觀形同一端彎曲的大腿骨,材料一柄為榆木或山榆木等硬質堅木製做,形狀呈前端彎曲的鐮刀柄狀,全長約65釐米左右。木現製作加工時除選用自然彎木削制打磨外,還有直木壓彎的處理方法。具體做法是將直徑3~6釐米粗的溼榆木一端壓彎120度左右,系牢後等脫水幹透後,固定成自然的弧度,然後削制拋光打磨,再用油煙薰成黃色,即成為一把堅固耐用的布魯柄。
▲手工製作布魯
▲製作布魯的材料
▲現代精品鏈錘布魯
布魯以首端形狀區分為4種類型:其一為鏈錘布魯,亦稱為擺錘布魯。即布魯柄有彎弧的一端以皮條或牛筋條連接一個或數個直徑3~5釐米的桃形實心銅錘。這種布魯頭可靈活擺動,錘擊殺傷力很強,使用時一般不離手,不僅可以飛投擊殺野獸,也可以當成打擊鈍器近戰肉搏武器使用。
▲鏈錘布魯:清代菠蘿頭鉛錘布魯
其二為蒜頭布魯,即在曲柄的一端鑲嵌蒜瓣形銅頭或鐵質錘擊頭。這類布魯錘擊力也很強大,使用時可不離手錘擊殺獵物,也可拋出投擊獵物;
▲蒜頭布魯:晚清黃銅瓜稜頭布魯
其三為錫鐵布魯,亦稱為鐵首布魯,即在木柄彎弧的首端鑲套一個錫鐵箍,以堅固首端,加重錘擊力,使用方法同上;
▲錫鐵布魯
其四為扁弧布魯,其大多為自然彎木或樹結部分削制打磨而成,形制為扁弧狀,器身較寬,一側出刃,其首端有的鑲裹一層錫鐵皮作為裝飾,也有的沒有鑲嵌物。
▲清代扁弧布魯(下)
這種布魯為投擲擊打奔跑的獵物之用,其在空中運行的弧度較大,投擲時要求操作者需要長期訓練才能精確擊中目標,所以這跟澳大利亞原生土著先民使用的投擲V形飛去來器原理是相近的。
▲澳洲土著投擲V形飛去來器PK一下中國布魯
▲澳洲土著留下的一種投擲擊打器外形接近於中國布魯
▲澳洲各種版本V形飛去來器
蒙古人使用投擲拋擊類狩獵早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布魯最早起源於史前時代的獸骨與棍棒,史前人類發現頭重尾輕的棍棒能夠保持擊打時用力的平衡和重心的集中,不僅適於近距離的錘擊,亦可拋擲飛擊殺傷獵物。
▲蒙古人使用布魯打狼
至於布魯這種原始的投擲棍棒為啥首端變化為彎曲粗大,尾端變為細小輕盈,那是方便遠距投擲使用。當棍棒飛擲脫手時,為了保持穩定飛行,必須以彎曲粗大的棍棒首端作為重心起了穩定作用。布魯一旦向目標奮力扔出去之後,棍棒首端在前,尾端在後,使棍棒尾端圍繞彎曲粗大的首端旋轉前進並準確砸向目標,這原理跟北美印第安人手斧投擲飛斧相同。布魯近距離也可以直投,使棍棒首端不需旋轉直砸目標。
▲蒙古人祖傳布魯
在未出現火器的年代,布魯和弓箭、獵刀一樣通常是蒙古男人攜帶的標準狩獵、防身用武器。蒙古男孩子一般七八歲時,就開始練習投擲布魯,至十幾歲時,投擲的準確性就很高了,即可以跟隨父輩出行狩獵。布魯的錘擊力很強,可以飛投擊殺狼、狐狸、黃羊、野兔、狗獾、土拔鼠等。出獵時,獵人發現獵物後,立刻撤狗追咬,同時策馬追去,當獵狗咬住獵物後,獵人往往衝至跟前,抬手一棒擊倒。若獵物在急速奔跑之中,獵中便張弓射箭或投擲布魯,將其擊斃或擊昏後捕獲獵物。
▲布魯對於草原上嚙齒類小動物非常管用:一棒子飛來砸死它
在草原上每年舉行的蒙古那達慕大會的娛樂活動中,就有投擲布魯的比賽。其中有投準和投遠兩種頂目,投準比賽為每人投三次,擊中者再進行下一輪比賽,最後以得分多少評定名次;投遠比賽,主要以投擲距離的遠近定名次,最遠能投到120多米遠。由此,新一代的布魯投擲能手層出不衰。雖然時過境遷,布魯的使用性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它轉型作為健身娛樂器具在蒙古牧民的生活中仍佔有一定的地位。
▲打布魯已演變為蒙古人的現代體育運動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黃藥師,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