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河——蒙古民族母親河

2020-12-20 嘗遍全世界的甜33

額爾古納河——蒙古民族母親河

在內蒙古草原東部,有一條靜靜流淌的河,它被蒙古民族視為母親河。這條河流發源於大興安嶺西麓,蜿蜒向東970公裡,流至呼倫貝爾的最東北角,與從俄羅斯來的石勒喀河匯合之後繼續向東,形成著名的大河——黑龍江。

我們所說的這條靜靜的河流,唐代稱「望建河」,元代稱「也裡古納河」,明代則稱其為「阿魯那麼連」。至1689年,清政府與俄羅斯籤訂的《尼布楚條約》稱此河為額爾古納河,為中俄界河,從此,這個名字就不再改變了。

額爾古納河水草豐美,蒙古族的先祖曾長期在這裡居住,生息繁衍,並從這裡走向紛擾的外部世界,去完成一個偉 大的歷史使命。因此額爾古納河被稱為蒙古族的母親河。

蒙古族源於古老的東胡系室韋部,其直接祖先是蒙兀室韋。公元7世紀,「蒙兀室韋」的名字已出現於唐代文獻。蒙古族先民們在額爾古納河下遊以東、大興安嶺北端,過著半狩獵、半遊牧的氏族社會生活。手工業如制車、弓箭、帳幕、打鐵等已經產生。

馬是他們狩獵、遊牧和作戰的騎乘。黑車白帳是他們的居所。宿營時,將車子圍成一圈,置氈帳於其中,蒙古語稱之為「古列延」。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額爾古納河流域發現蒙兀室韋的墓群,葬具為天然木段製成的獨木棺,隨葬品有馬頭、馬鞍、弓箭等。到宋、遼金時,又被稱為「萌古」、「朦骨」、「蒙古裡」等。

大約在公元9世紀(唐代後期),蒙兀室韋西遷,離開額爾古納河,到達斡難河(今鄂嫩河)、克魯倫、圖拉三河上遊和不兒罕山(今肯特山)一帶駐牧。

唐代以後,蒙兀室韋曾先後被中原王朝及漠北的回紇人、黠戛斯人所統治,使其語言中夾雜了大量突厥詞彙。遼代時蒙古部(當時稱萌古部)已逐漸強大,分衍出許多部落,包括成吉思汗家族的直系祖先—乞顏、孛兒只斤氏族。

當時的蒙古草原上,除了蒙古部,還存在一些其他少數民族部落比較強大的部落有塔塔兒部(駐牧於呼倫貝爾草原),翁吉剌部(駐牧於呼倫湖東南)、汪古部(突厥人的後裔,駐牧於鳥蘭察布草原)、克烈部、蔑爾乞部和乃蠻部等(這些部落佔據了蒙古高原西部及新疆廣大地區)。其中塔塔兒部最為強盛,有營帳7萬,分為六部,遼稱其為「韃靼」,該詞一度成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稱。

進人金代,當時草原各部大多數接受金的管轄。金朝統治者害怕草原各部力量壯大威脅自己的統治,就對他們採取分化、收買和鎮壓的統治政策,並挑動他們互相殘殺。

原始的「血族復仇」觀念又使這種鬥爭無休止地進行下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蒙古草原諸部一直處在「天下擾攘、互相攻劫、人不安生」的混亂局面之中。但是歷史總要前進,紛亂的草原終應統一。草原各部的統一,最終是由幾百年前從額爾古納走出來,此時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

通過激烈的戰爭而完成的。蒙古汗國在草原上建立起來,一個部落的名稱演變為國家的名稱,原來各有某種名字和專稱的各個部落都自稱為蒙古人,並接受成吉思汗的統治。

蒙古族的共同體在統一戰爭中形成,由額爾古納河孕育出來的蒙兀室韋則隱沒在歷史的典冊中,但是額爾古納河與斡難河及不兒罕山一直被全體蒙古人視為神聖的祖源。

馬背上的文化——蒙古族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民族,歷史上長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這種遊牧經濟被形象地稱作「住在氈房的民族」所經營的畜牧業經濟。馬是遊牧民族須臾不可離之物,蒙古人民對馬有著特殊的感情。

他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有首民歌唱道:「馬背上生,馬背上長,手舞套馬杆,烈馬被馴養!」歷史上橫掃東亞大陸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正是靠著優良的戰馬和勇敢的士兵得以天下無敵。所以蒙古族又有「馬背上的民族」之稱。

蒙古包·勒勒車——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所獨有的居住建築,它散布在大草原上,恰似綠色大海中的點點白帆。蒙古包的原始形制在《史記》、《漢書》等典籍中已有記載:狀似天幕,圓形尖頂,頂上覆蓋一層或幾層羊毛氈,被稱為「氈帳」或「窯廬」。

「蒙古包」蒙語稱「蒙古勒格」或「班布克格爾」。《黑龍江外記》載:「穹廬,國語(注,即滿語)曰蒙古博,俗讀『博』為『包'。」據此,「蒙古包」為滿語音譯。

蒙古包的構造體現了遊牧的需要和草原生活的特點:骨架由幾十根「烏泥」杆和用細木桿編制的「哈那」網片組成,骨架外覆羊毛氈子加以封閉即成蒙古包。工藝簡單,用料省,易拆折,便於搬遷。包頂為錐形,雪天不積雪,大雨不積水,實用且美觀。

蒙古包分為兩種,一種蒙語稱為「烏爾郭格馬」,屬轉移式,為逐水草遷居而設;一種蒙語稱為「託古日克格爾」,是固定式。轉移式蒙古包以錫林郭勒草原和呼倫貝爾草原居多;固定式包多見於哲裡木盟、昭烏達盟一帶,適用於農牧經濟區。

現在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逐漸被定居遊牧取代,除偏遠地方仍保留原始蒙古包外,蒙古族牧民大多開始定居,有的還住上了磚瓦房,古老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勒勒車是內蒙古草原上的又一景觀。「勒勒」是牧民趕車時吆喝牲口的聲音。勒勒車由牛牽引,車輪較大,直徑可達1.4米,與牛身等高;軸與輪都是樺木製成,堅硬耐碰,重量又輕。

草原冬天大雪過膝,夏季牧草茂盛,多沼澤地,這種輕便靈活、車輪較大的勒勒車非常實用,不會有陷入深雪或沼澤之虞。

勒勒車車身一般在4米以上,牧民搬遷時,罩上四篷,全家人都住在裡面,「行則車為室,止則氈為廬」。勒勒車是草原牧民的主要運輸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來拉水、運送燃料,搬遷時用來裝載蒙古包和生活用品。

歷史上,每逢戰爭,勒勒車便作為草原戰車運送輜重。由於它在深草和雪地上行駛迅疾,故有「草上飛」之稱。現在,草原上雖然通了汽車,但廣大牧民仍鍾愛歷史悠久、方便實用的勒勒車。

每家都備有一輛或幾輛,時常可以看到遷居或聚會的牧民乘著勒勒車,前後幾十輛首尾相接,魚貫而行,悠然自得。

相關焦點

  • 色楞格河,蒙古的母親河,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節選自歌曲《色楞格河》這是一首流傳於蒙古國的歌曲,歌頌了被譽為蒙古「母親河」的色楞格河。它在蒙古族心目中的地位與長江黃河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樣的,都是無可替代的。穿越歷史的時空,從蒙古歷史再往上追溯幾千年,色楞格河都無愧於北方遊牧民族搖籃的稱號。
  • 額爾古納河有多美?
    趙麗華老師的文章《安靜的額爾古納》,曾發表在《散文》雜誌,後來被做為中考作文閱讀題,成為深受學生們喜愛的一篇精短美文。後來趙麗華老師不寫文章了,也不寫詩了,改行畫畫。她的額爾古納情結依然還在,據說她曾經在額爾古納河的支流中蘇邊境的界河根河不慎落水,抱住倒在江心的白樺樹才得以倖存。終於有一天她畫下這幅《安靜的額爾古納》。
  • 克什克騰這條九曲十八彎的小河,竟是北方民族的母親河
    從克什克騰旗的旗府所在地經棚鎮沿經山線向南面烏蘭布統大草原行進,大約20公裡後,車輛會進入一個相對平緩但周圍峰壑合圍的高原盆谷,公路自西向東蜿蜒在蒙古包似的丘巒間,北面開闊的平坡是一大片初染新綠的沙化地,南面則是一條河流切陷的河谷平原。
  • 歐洲人稱呼蒙古叫啥?三個字,成吉思汗曾揭露其中秘密,很玄妙
    在世界歷史上,蒙古帝國曾是一個顯赫的存在。在蒙古帝國的巔峰時期,他們曾佔有漠北、華北、東北、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而這一切,都和蒙古帝國的開創者成吉思汗密不可分。
  • 回鶻,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民族
    在這一時期,也有數十萬回鶻人南遷至蒙古高原及周邊地區,後融合於契丹、奚、沙陀、党項、漢等民族。回鶻是一個文明化程度很高的遊牧民族,他們的文化成就對後來的草原民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蒙古族文化中佛教概念、火祆教和摩尼教的遺痕,多來自於回鶻人的影響。回鶻人借用粟特字母創造的回鶻文,是蒙古族和滿族文字的原型。
  • 金國被蒙古滅了,是因為漁獵民族打不過遊牧民族嗎?
    圖:同為漁獵民族的赫哲族捕魚畫像而遊牧民族則是「逐水草而居,來去如風」的馬背上的民族,中國歷史上,屢次侵擾中原王朝的匈奴、鮮卑、突厥,就是典型的遊牧民族。後來的蒙古人,則達到了遊牧民族的頂峰,滅金滅宋,西徵歐洲,讓全世界嘗到了苦頭。
  • 蒙古帝國:遊牧民族建立的最大帝國
    紅色線圍繞部分為蒙古高原)自歐洲多瑙河下遊起,呈連續帶狀往東延伸,經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哈薩克丘陵、蒙古高原,直達中國東北松遼平原,東西綿延近110個經度,構成地球上最寬廣的歐亞草原區。(蒙古人的戰略武器,蒙古馬。)在大航海時代之前的亞歐大陸,歐亞草原區就是遊牧民族的高速通道。
  • 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讓這裡有了名字!
    西伯利亞我們先看看西伯利亞的面積有多大。這塊區域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傑日尼奧夫角,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興安嶺,面積約1322萬平方千米。後來,鮮卑族興起,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興起於大興安嶺。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 正是因為鮮卑族的興起,讓西伯利亞有了名字。
  • 烏蘭圖雅赴蒙古國立大學進修 潛心研究民族文化
    近日,蒙古之花烏蘭圖雅遠赴蒙古國立大學進修,潛心研究民族文化與藝術,學習蒙古長調藝術鑑賞,民族流行音樂等課程。這對於現在已經取得不小成績的烏蘭圖雅來說,極其難能可貴。烏蘭圖雅亦在學習中體驗著快樂。
  • 康熙打敗噶爾丹的昭莫多之戰,發生在蒙古哪裡?
    烏蘭布通之戰後,康熙為鞏固蒙古地區的統治,防止噶爾丹捲土重來,於第二年親臨多倫諾爾(今內蒙古錫林格勒盟多倫)召集蒙古、內蒙古王公貴族會盟,喀爾喀蒙古歸附,堅定地站到了清朝一邊
  • 聽十二木卡姆和蒙古長調 感民族靈魂
    思緒正如唱歌拐調一般,我的思緒也拐到了那本蒙古長調的書中去了,厚厚的兩本書,裡面都寫了些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的呢?好奇心使我把兩本書翻來閱讀尋找兩本書中間的文化與民族的共性。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發現,十二世紀,元朝成吉思汗大將木華裡率蒙古大軍西徵帕米爾高原,統一了南北疆。而十二木卡姆的發源地莎車曾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十二木卡姆的創始人阿曼尼莎汗的夫君阿不都熱西提有一個蒙古族名字:「拉失德」。而精河位於北疆博爾塔拉蒙古草原上,是一塊秀美充滿靈氣的地方,也是蒙古族的故裡,博州賽裡木湖還有成吉思汗的點將臺。這兩本書裡面一定有著兩種民族的情感、生活方式的共同特徵。
  • 內蒙古遊記24:內蒙古藏品上萬件的博物館,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
    在博物館內可以看到一幅遼朝的疆域圖,因為過去經常看《百家講壇》的《塞北三朝》,所以對遼代和金代的歷史比較感興趣,遼代是北方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起來的一個政權,所統治的區域比較廣闊,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
  • 全面了解華夏五十六個民族,民族圖騰和民族服飾(組圖)第一輯
    1、漢族--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原稱為「華夏」的中原居民,後同其他民族同化、融合,漢代開始稱漢族。漢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有七大方言。現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由甲骨文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方塊字,共有四萬個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現為國際通用語文之一。
  • 俄羅斯統一為何要感謝蒙古的奴役,戰鬥民族繼承了誰的優秀基因
    分裂意味著弱小,當蒙古大軍踏入羅斯邊境時,羅斯王公們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很多人還天真的認為遊牧民族入侵不會持續太久,搶完了會自動撤退。結果就是拔都在薩萊建都,金帳汗國將整個羅斯都置於蒙古人的統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