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的突襲,收入不降反增的「斜槓」寶媽們,令多少人豔羨!

2020-12-13 她說她世界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行業受影響嚴重,一延再延的復工期限,更讓人們的收入困境雪上加霜。在越來越焦慮的窘境下,人們不得不思考著一個問題:原本一份看似穩定的工作,在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面前,毫無反抗能力。抗壓力太弱。而如今上有老下有小,現實生活壓力山大,該如何改變這種被動的境遇呢?周圍一些絲毫沒有受疫情影響,收入不降反增的「寶媽們」的狀態,讓所有人眼前一亮!這些寶媽,就是人們所謂的---斜槓青年。她們或是辦公室文員兼母嬰論壇作者,或是保險經紀人兼母嬰用品代購,還有全職寶媽兼親子攝影師。在主業由於疫情而受到影響,工資大幅縮水的情況下,副業收入不但沒有受到不良影響反而節節攀升。此種現象讓人們迫切的希望能一探究竟。

斜槓青年--不甘平庸

共享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開始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身份的多元生活方式。自由職業者、兼職者,或是利用業餘才藝優勢做喜歡的事情的人,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Slash/斜槓青年。

據統計,近年來斜槓青年在呈井噴式湧現。其中又以30歲左右已婚已育的女性為主。這些人有些是為了提升自我價值的認同感而做的主動選擇,還有些則是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被迫成為了一名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然而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她們所做的種種努力,不僅實現了更多的自我價值和認同,創造出了更大的經濟效益,還增加了家庭經濟的抗風險能力,穩定了家人的生活品質,可謂一舉數得!

斜槓青年--不斷攀登
斜槓青年--意義深遠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成為一名斜槓青年呢?有哪些選擇和注意事項呢?

首先,有一些職業是特別適合做副業的。

例如:平面設計師,翻譯,健身教練,文案等。這類人員是否成為斜槓青年,完全在於自己的選擇。沒有人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其次,是選擇和自身興趣愛好相關的職業作為副業。興趣愛好是一個人長久堅持下去的動力和源泉。成為斜槓青年,就是要在主業之餘,又多付出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去成就一份副業,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容易的事情。需要對某些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才能在遇到困難時不輕易選擇退卻,而是繼續興致勃勃的鑽研下去。我之前有個同事,現在是一位全職寶媽。她上班時就有一些手作方面的愛好,經常編織個圍脖,做個漂亮的十字繡送人。有了孩子後更是喜歡陪著孩子畫畫做手工。前段時間我看到她發給我一個她在網上教小朋友們做各種手工的視頻,點擊閱讀率很高,自然也同時獲得了不菲的收入。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網絡創業百花爭豔,開淘寶店,做帶貨直播,微營銷等等等等,數不勝數的機會就擺在眼前。只有不想不做的,沒有想不到做不到的。

斜槓青年--防患未然

再次,是深耕好一個領域。做斜槓青年,不建議涉及太多領域。必須在做好主業的基礎上,慎重選好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是非常擅長的事情作為副業,之後就是一直堅持深耕到底。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兼顧太多,否則將會捨本逐末,得不償失。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永不放棄的毅力,永遠前進的意識!人生道路崎嶇或平坦,都是自己走出來的。疫情期間,閒賦在家多時,有人覺得無聊,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而有人卻藉此機會get一項新技能,忙的不亦樂乎。不同的人走出不同的道路,完全取決於自己,無可辯白,亦無需抱怨!

斜槓青年--永不止步

縱觀疫情發展到現在,危機意識已經是每個成年人都必須面對和具備的了。吃一塹長一智,為了在現今社會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更大的抗壓力,努力拓展生活的另外一種可能性已經是大勢所趨!

斜槓青年--我思故我在

相關焦點

  • 新生兒體重不增反降,這幾種原因很常見,寶媽別太焦慮!
    文|小不點現在人們對於寶寶屬相越來越重視,大家都喜歡「猴」、「豬」等非常討人喜歡的生肖,所以最近扎堆兒生「豬寶寶」的孕婦也是非常多,前幾天一個閨蜜就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一家人對寶寶呵護得無微不至,爸爸更是每天都給寶寶稱體重
  • 疫情下的世界睡眠日:休息時間充裕 睡眠質量不增反降
    疫情下的世界睡眠日:休息時間充裕 睡眠質量不增反降 2020-03-21 17:28:05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多數中國民眾在家開啟了「宅」生活,一方面充裕的時間給民眾帶來了休息的好機會;但另一方面,生活不規律、情緒易緊張,讓更多的民眾睡眠質量不增反降。  「青海省從1月25日24時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原本計劃好的拜年被取消,家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外出購買好食物計劃在家待著。」青海省西寧市市民劉遙說。
  • 外媒:前往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不降反增
    9月開學季來臨,前往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不降反增的現象讓人意想不到。疫情擋不住「留學熱」近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面向約3萬名來自中國、印度、歐盟和北美地區的留學生展開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留學生中,50%以上的留學計劃受到疫情影響,其中,有66%的中國留學生受影響,在4個受訪國家和地區中佔比最高。
  • 「斜槓青年」,真的「斜槓」了嗎?
    對於不少人來講,做「斜槓青年」就意味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希望,探索自我的希望。光明日報曾發文評價:「『斜槓青年』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也是進步的體現。」如今,該詞常被拿來與代表對有些事情「無所謂」(放慢節奏,量力而行)的「佛系青年」一詞做對比。在這個日趨多元的世界,每個人都有不被束縛的權利。尤其是新青年。
  • 疫情下的孕媽、寶媽們太不容易了,去不去醫院是個兩難的問題
    去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正好是孕晚期,每天看著新聞上面只增不減的數據,心裡慌的不行。今年寶寶已經出生了,疫情還沒有結束。現在醫院對於孕媽、寶媽來說,已經成了最危險卻又不得不去的地方,那麼在自己和寶寶的防護問題上,大家該怎麼做呢?
  • 不愛吃飯的娃上學後回家頓頓兩碗,寶媽「突襲」幼兒園怒了:轉學
    「端倪」,馬上「突襲」幼兒園,結果讓她憤怒又難過!,上了幼兒園後卻飯量大增,「突襲」幼兒園後寶媽哭了叮噹媽發現一個「怪事」:叮噹以前不愛吃飯,每次吃飯都要大人「威逼利誘」才吃一小碗,孩子上幼兒園後卻頓頓吃兩碗,吃飯再也不用大人
  • 新生寶寶「體重不增反降」,是有原因的,媽媽不要擔心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對於新生兒來說,體重不增反降,是有原因的,媽媽們不要太擔心。
  • 臺灣經濟:各級公庫收入不減反增,年增逾2千億
    因5G頻譜收入進帳約千億元抵銷減幅,加上各項財產收入如地上權的權利金等利多,今年前十月儘管稅收下滑千億元,但臺灣各級公庫收入仍較支出多出3590億元。如果把公庫收入年增數剔除政府間補助款、舉債與賒借等收入,今年前十月公庫收入也年增965億元。
  • 「老公每個月賺多少,你才敢全職帶娃?」寶媽們的回答,讓人心酸
    今天剛加入了一個寶媽群,聊了一會,正準備退出,卻無意中瞥見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公每個月賺多少,你才敢全職帶娃?」這個問題一出,原本熱鬧的群突然安靜了,似乎大家都若有所思,又似乎大家都有說不出的心酸,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在這個寶媽群裡,有的人老公天天忙事業賺的錢多,有的人老公朝九晚五工資只夠一家人的生活開銷。
  • 年底將至,「疫情嬰兒潮」卻爽約了?出生率不升反降是為啥
    雖然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一年過得不如以往,但疫情卻切實地讓大家見識到了面對困難國人團結的力量。2020年,疫情原因,讓原本短短一個星期的春節假期,延長至一個月、兩個月。很多常年出差,忙於工作的人,有時間可以感受家庭的溫暖,和家人一起做香噴噴的團圓飯,一起追追很久沒看的電視劇、綜藝……突如其來的休閒時間,一下子讓人不知道怎麼度過才好。
  • 寶媽「突襲」貴族幼兒園,拍下午餐照片吐槽,引眾家長共憤怒
    寶媽「突襲」貴族幼兒園,對午餐耿耿於懷逛論壇發現一位寶媽發帖吐槽,說兒子幼兒園的夥食,實在差收費標準太多了,請大家評評理。為了弄清原因,她趁著午餐時間,借給孩子送衣服的機會進了幼兒園,來了個「突襲」,正好看到老師在分配午餐。之後拍下了這張午餐照片,菜品樣式不多,肉沒多少,就一兩樣素菜,太寒酸,看起來也沒什麼食慾。
  • 留學百問 | 面對疫情,英國留學人數不減反增,為什麼?
    這一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上一次還是因為英國疫情的原因,祖國派包機接中國留學生回國。隨著九月開學季的到來,中國學生申請英國本科數量的話題被央視財經頻道報導,引起了熱議。<圖片來自網絡>這面對疫情不減反增的勢頭
  • 2020下半年,寶潔、麥當勞等大品牌的廣告預算不降反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廣告行業帶來的影響巨大,業內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是:品牌們的廣告預算和廣告支出。大部分品牌今年的業績都出現波動,在裁減企業預算的大前提下,營銷和廣告支出是最先被納入考慮範圍的,而且過去幾年,廣告預算精簡是很多大公司在跟隨的趨勢。
  • 一歲以內的寶寶,每月增多少斤算正常?寶媽不妨自查看看
    每一個新手父母都擔心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剛出生的寶寶 可以說每天一個樣,變化顯著,但是父母餵養過度,孩子就會出現體重超標,那麼一歲以內的寶寶,每月增多少斤算正常呢?
  • 寶媽突襲「貴族」幼兒園,拍了孩子們的午餐,家長群裡已經炸鍋!
    寶媽突襲「貴族」幼兒園,拍了孩子們的午餐,家長群裡已經炸鍋!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民族的希望;億萬兒童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關係到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兒子所在的幼兒園是我們這裡很有名的貴族幼兒園,收費比較昂貴,一個月2300元,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這樣了,為了孩子在學校吃好、喝好、玩好,儘管覺得這家幼兒園收費很貴,我們還是咬咬牙讓他去了!因為據說這家幼兒園夥食很是不錯,一位寶媽突襲「貴族」幼兒園,拍了孩子們的午餐後,我們終於知道了「真相」!
  • 寶寶的體重不增反降?具體原因有這5種,媽媽們需要重視
    比如寶寶有不舒服和長牙等情況,影響食慾,這周可能體重增加就少一些。因此,衡量寶寶體重增加是否正常的時長是按4周這個單位來衡量的。只要寶寶每個月體重增加在正常範圍內,就可以了。導致寶寶體重不增或是下降的因素有哪些?
  • 寶爸寶媽們,孩子的未來究竟掌握在誰的手中?
    在這個前提下,寶爸寶媽們又做了什麼?是玩遊戲、看手機、打麻將、看電視追劇,還是靜下心來陪伴孩子,度過愉快的親子時光。其實孩子雖然小,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他的成長,作為父母,你有多少付出就會有多少收穫。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孩子一步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指引幫助,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呢。最重要的是引發孩子內心的動力和興趣。有了內在的驅動力,孩子才能走好每一步。
  • 看看寶媽們的學費單,網友直呼:交不起學費了
    文|小不點現在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養育孩子的成本也大幅增加,特別是孩子上幼兒園階段,花錢如流水一樣,很多父母直呼交不起學費了。有不少朋友會感到奇怪,孩子上幼兒園能花多少錢,又不學多少知識,每天上課就幾個小時,最多也就千把塊錢,但是當你看到寶媽們曬出的學費單,也許就明白幼兒園學費有多貴了!
  • 小語種熱度不降反增
    雖然三所院校今年都不同程度減少小語種的招生計劃,但報考熱度不降反增。在北外開放日現場,各個攤位前的擁擠程度可以看出語言的冷熱程度,除英語外,歐洲語系德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明顯要熱於亞非語系。此外,很多稀有語種也吸引了考生的關注,馬來語專業兩年招一次,而冷門的丹麥語、克羅埃西亞語、塞爾維亞語、阿爾巴尼亞語、越南語、斯瓦西裡語和烏爾都語都是四年招生一次。
  • 這幾款精油,是寶媽們的護娃秘方呀
    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鬧得大家心慌慌,不少學校直接取消了一個學期。這不,九月到了,疫情鬆了,神獸們終於開學啦!,讓老師們「教訓教訓」神獸們,它們就不那麼鬧騰了。可是轉念一想,寶媽們這小心肝又放不下了況且這疫情反反覆覆,還有這新環境、新面孔、新的課程……總之就是——撒不開手,放心不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