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上幼兒園後,家長們總會想方設法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很多小細節可以觀察出來,比如一位寶媽就從孩子的飯量上窺得孩子幼兒園生活的「端倪」,馬上「突襲」幼兒園,結果讓她憤怒又難過!
叮噹媽發現一個「怪事」:叮噹以前不愛吃飯,每次吃飯都要大人「威逼利誘」才吃一小碗,孩子上幼兒園後卻頓頓吃兩碗,吃飯再也不用大人「監督」了。
一開始叮噹媽還覺得開心,這孩子終於懂事會自己吃飯了,吃這麼多看來在幼兒園沒少鬧騰。但鄰居偶然間說的一番話讓叮噹媽害怕了起來:聽說隔壁樓的康康,在幼兒園總是不吃飯,每次回家吃飯都是狼吞虎咽的,太可憐了!
叮噹媽馬上想到自己兒子的情況,心裡非常擔心,於是決定「突襲」幼兒園。第二天叮噹媽沒有聯繫老師,專門挑了午餐時間「偷偷」去幼兒園。
到園時,孩子們剛好在吃飯,叮噹媽在門外觀察,看到叮噹對著桌上的飯菜一動不動,旁邊的老師看了幾眼也沒管。
另外一個老師走過來敲敲桌子,讓叮噹趕緊吃飯,結果叮噹還是不吃,沒想到老師看到叮噹不聽話,直接把叮噹的飯收走了。
看到這一幕叮噹媽頓時怒火中燒,當時入園時就已經多次提醒老師「叮噹平時吃飯不怎麼積極,得多麻煩您照顧一下」,結果老師就是這樣照顧自家兒子的;原來叮噹每次回家吃兩大碗飯並不是因為運動量大,而是根本就吃不飽。
叮噹媽越想越難受,替孩子感到委屈,哭了一頓後,直接找老師理論,並表示要轉園。還好發現及時,不然孩子的身體發育肯定會受影響。
1.飯菜不合胃口
孩子在幼兒園后里不愛吃飯,可能是因為孩子不喜歡吃幼兒園的飯菜。幼兒園裡幾乎是「大鍋」做的飯菜,和家裡「小灶」炒的區別很大,孩子吃不慣。或是家長們平時給孩子做的飯菜大多是孩子喜歡吃的,孩子不滿意幼兒園的飯菜,所以不愛吃飯。
2.孩子吃飯帶情緒
孩子情緒不好會直接影響食慾,比如缺少安全感、和小朋友相處不好或討厭某個老師等情況,讓孩子對幼兒園生了厭。有的孩子會用「拒絕吃飯」的方式表示抗拒,於是孩子就出現了吃飯磨蹭或不吃的情況。
3.孩子的自理能力存在問題
孩子不愛吃飯,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比如孩子不會獨立吃飯、身體協調能力差等。有些孩子從小就被嬌寵,頓頓飯都有大人喂,「慣壞」了孩子,孩子連基本的獨自吃飯都做不到,到了幼兒園沒人餵後就選擇了不吃。還有些身體協調能力差的孩子吃得非常慢,由於幼兒園規定了吃飯的時間,孩子想吃多也來不及。
當然也不排除像叮噹那樣幼兒園老師「虐待」的問題,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孩子不愛吃飯、不能好好吃飯,想讓孩子好好吃飯,家長還得採取措施。
1.養成好的吃飯習慣
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應儘早培養孩子的獨立就餐習慣,孩子上幼兒園就能很好地適應獨立吃飯的環境。同時家長也要養成孩子合理飲食的習慣,如少吃零食、吃飯專注等,可不要讓孩子養成挑食的壞習慣哦!
2.制定就餐時間表
除了吃飯習慣,孩子的就餐時間也要提前「預演」,家長們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個合適的就餐時間表,讓孩子形成「飯點」意識。
除了規定正餐時間外,零食時間也要規定好,比如孩子只能在10:00-10:15吃零食,其他時間「免談」,若孩子不好好吃飯那就沒了「後路」,慢慢地孩子吃飯就會變得主動。
3.讓孩子了解吃飯的重要性
平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讀相關的繪本或看視頻,讓孩子明白「人為什麼要吃飯」「不吃飯會怎樣」等,讓孩子明白吃飯的重要性。若孩子依然不改,適當讓孩子嘗試飢餓的滋味也是有必要的。
孩子吃飯是大事,家長們可要多上心,孩子不愛吃飯,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操心的也是家長!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叮噹媽的做法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