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董事、高管損害公司利益被罷免,法律如何看待這類問題丨華宇元典Voices

2021-02-15 華宇元典法律智能

華宇元典匯集了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資深法律人與畢業於各大頂尖法學院的優秀法學生,他們在對法律智能的探索中,發現了不少有意思的實務課題,雖不是最終研發成果,卻具備實務價值,值得分享給大家。這是一個「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瑞幸咖啡。

提起他,人人都說他創造了「資本的神話」——其在創立之初便以驚人的速度擴張,上市短短八個月,市值便翻了一番,達到120億美元,期間甚至為爭奪市場支配地位,而與星巴克產生了糾紛。

然而這一切在瑞幸咖啡自曝財務數據造假之後戛然而止。自此,神話不再,一些董事和高管也因此被罷免。而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坊間對於董事、高管責任的熱議。

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對於董事、高管責任的問題是如何規定的?法院對於涉及董事、高管責任的糾紛,又是如何認定的呢?

在下文中,筆者將結合《公司法》的相關規定,以及實踐中發生的具體案例,對董事、高管損害公司利益的司法認定及其抗辯事由作出分析。

筆者以「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作為案由,通過元典智庫進行案例檢索,發現該類案件呈現如下規律:

其一,從案件數量與案件的發生地域兩個維度來看,自2008年起至2019年,該案由下的案件數量每年都在快速增加。

2013年,我國對原有的註冊資本制度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除了特定行業之外,一般的公司設立不再要求實繳註冊資本),大大降低了設立公司的門檻。也正因為如此,在2014年,涉及「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的案件,較上一年相比增加了3.4倍。案件的發生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的省份和地區。

其二,從案件適用的審理程序及一審的裁判結果兩個維度來看,該類案件的上訴率較高(在共計6422個一審案件中,有3431件進入了二審程序,上訴率達到了53%),即使刨除二審當中的裁定書(往往只涉及到程序性事項,而並未進行實質審理),其文書數量也達到了2748篇。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類案件雙方當事人之間,往往爭議較大。

但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數據是,在一審案件中,當事人撤訴/法院按撤訴處理的案件,佔比達到了近四成。筆者分析,這可能是由於該類糾紛往往是因股東內部利益衝突而引起,只要後續能夠通過相應的內部協商機制妥善處理,許多糾紛即可得到較好的解決。

根據我國《公司法》相關條文之規定,作為公司的董事、高管,應當對公司負有忠實、勤勉的義務(學理上也稱為「信義義務」)。

所謂忠實,是指董事、高管必須以實現公司的利益為最高目標和全部期望,不得在履行職責時摻雜自己的個人私利或為第三人謀取利益。正如王軍教授所言的那樣:「設置董高忠實義務的終極目的是為了防止其利用經營公司過程中所獲得的公司信息謀取個人利益,繼而與公司利益產生衝突。」

對此,我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條以列舉的方式,對董事、高管的忠實義務作出了明文規定。主要包括挪用公司資金、未經法定程序違規擔保、擅自進行自我交易、收受他人佣金、違反競業義務等行為。

而對於勤勉義務的具體內容,我國《公司法》僅僅作了較為原則性的規定,並未進行具體的細化。因此在司法實務中,對於履行勤勉義務的判斷標準並未形成統一的意見。

在北京妙鼎礦泉水有限公司與王東春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損害公司利益賠償糾紛案中,法院經審理認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誠信地履行對公司的職責,盡到普通人在類似的情況和地位下謹慎的合理注意義務。

無獨有偶,在夏晨、朱愛國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案中,二審法院同樣援引「處於類似位置的普通的謹慎人所應盡到的注意義務」並將其作為判斷董事、高管履行勤勉義務的標準。

而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考慮到董事、高管身份的特殊性,判斷其是否履行勤勉義務不能僅僅以「一般人」所應盡到的注意義務為標準,其更應當指向執行公司職務等專業行為層面,即在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中,應當盡到一個普通、謹慎的同行在同類公司、同類職務、同類相關情形中所應具有的經營管理水平。

對此,筆者更加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原因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

其一,在面對風險決策的時候,商業的決策者一般比普通人更具冒險精神,如果以此規則,則一部分本來屬於正常風險範疇的結果需要董監高擔責;

其二,在面對專業問題的時候,一般人往往不具備商業決策者所應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與一般人進行對比,則董監高又極有可能逃脫了一部分本來應該承擔的責任。

基於此,筆者認為,判斷董事、高管是否履行勤勉義務,可分為如下三個步驟進行:

首先,調查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相關決策或交易是否有法律上的利益衝突,如有則直接適用忠實義務條款;

其次,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對相關決策或交易是否搜集了必要的信息,並在此基礎上作出了理性的決策或交易;

最後,站在一個通常謹慎的董事的立場上,前述的決策或交易不存在明顯而重大的失當之處,董事高管的經營判斷以公司利益最大化為目的。

 

在董事、高管責任糾紛案件中,作為公司的董事、高管,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抗辯事由。司法實踐中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其一,身份抗辯。

在具體的案件中,被告可以自己不具備公司高管身份為由進行抗辯。

我國《公司法》上對於「高級管理人員」作出了立法上的定義,即是指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當然公司章程也可以依據公司具體的情況,在章程當中對於誰是高級管理人員作出規定)。

在司法實踐中,對「高級管理人員」的認定採取的是實質標準,即是否履行管理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的職責。對於雖然沒有籤訂相應的書面聘任協議,同時也未以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身份登記在公司章程中的人員,只要其在實質上對公司日常經營事務進行管理,那麼法院即可認定其具有高級管理人員的身份,反之,對於雖然在形式上具備公司高管的身份,但在實際上並未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情形,法院一般不認為其是承擔信義義務的主體。

同時還應當注意的是,我國《公司法》對於董事、高管的任職資格同樣作了一些消極限制,即在一定的情形下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高管。如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經濟犯罪被判處刑罰未滿五年、個人負有較大數額的債務等,出現前述任職資格妨礙的事由,公司應當依法解除其職務,自然也就不具備董事、高管的身份,也就喪失了承擔信義義務的前提性條件。

在追究高管責任的案件當中,被告的身份問題往往會成為案件審理的先決性問題,值得引起注意。

其二,商業判斷規則。

在具體的案件中,如果被告能夠舉證證明自己是按照公司決策機關或者執行機關的意志(一般體現為決議)行為,而非私自濫用職權為之,主觀上不存在損害公司利益的惡意,那麼即便給公司帶來損失,法院一般也不會判令高管承擔責任。因為,公司正常經營過程中出現虧損,屬於商業風險的範疇。

其三,舉證責任抗辯。

依據民事訴訟中「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當事人對於自己在訴訟中所提出的各項主張,均負有提出證據證明的義務(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

在董事、高管責任糾紛中,涉及公司損失的具體數額、被告實施了違反法律/章程的行為、行為與損失之間的因果關係、被告未能盡到合理注意義務等,需要原告方提出證據予以證明。如果不能提出相應證據的,需要承擔不利後果,即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

例如,在李喜慶、劉俊峰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案中,原告李喜慶以被告劉俊峰未經法定程序,擅自為外部第三人提供擔保,損害公司利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該案經兩級法院審理後,均以原告沒有提供有效證據證明公司所受損失的具體數額為由,駁回了原告的訴請。

對於公司董事、高管損害司利益的行為,我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明文賦予公司「歸入權」。該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在具體的責任追究方式上,又有直接訴訟和代表訴訟(又稱派生訴訟)兩種。

一般而言,在公司控制權未發生移轉的情況下,公司直接起訴追究董事的責任,等同於讓掌握公司控制權的董事追究自身的責任,此時公司顯然缺乏起訴的動力。

為解決這一問題,《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確立了「交叉請求」規則。即,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實施背信行為損害公司利益的,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監事可以代表公司起訴向董事、高管追責。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前述股東代表訴訟的前置程序的理解,不能過於固化。在具體的個案中,如果存在較為緊急的情形(如公司控股股東轉移、隱匿公司財產、訴訟時效即將經過等)或者因公司治理機制失靈而導致根本不存在公司有關機關或人員提起訴訟的可能性(如公司經營管理已經陷入僵局)時,股東可不受「前置程序」的限制,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這一觀點,在陳二與何栢強、羅順興等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案中,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採納。股東如主張履行「前置程序」已無可能的,需要對相應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

                                     

李弘宇華宇元典法律研發中心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7位副總裁及多位高管聯名信: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郭謹一
    炣燃科技1月6日訊 (郭小超) 瑞幸咖啡又有大瓜流出!1月6日,有用戶在社交媒體發帖稱,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籤署聯名信,集體請求罷免瑞幸咖啡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該用戶隨同帖文發布的截圖文件顯示,上述聯名信由瑞幸咖啡負責全國業務和運營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發出,請求對象為瑞幸咖啡董事會以及最大投資方大鉦資本。
  • 瑞幸咖啡內憂外患,高層「開撕」聯名要求罷免CEO郭謹一
    瑞幸CEO郭謹一被指「三宗罪」據悉,聯名信寫於1月3日。信上指出,由於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的無德無能,公司已經到了存亡的邊緣。為維護廣大員工、消費者和投資人的利益,鄭重請求董事會和大股東立即罷免郭謹一的董事長兼CEO職務,並儘快任命新的公司管理層。
  • 瑞幸咖啡風波再起 高層撕裂如何化解
    1月6日,網絡爆料指出瑞幸咖啡數十位高層籤署聯名信,指出現任董事長郭瑾一存在貪汙腐敗和黨同伐異等問題,給公司造成極大等安全隱患,集體要求罷免郭瑾一。 瑞幸官方發表聲明稱,董事會已成立調查組對員工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目前的調查進展,瑞幸尚未披露。
  • 瑞幸回應董事長被請求罷免:聯名信情況屬實
    藍鯨TMT頻道1月7日訊,近日,網上流傳瑞幸咖啡高管發布聯名信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對此,郭謹一發布全員信進行回應稱,舉報信是前董事長陸正耀、CEO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瑞幸咖啡對藍鯨TMT表示,聯名信情況屬實,詳情暫時不便透露。
  • 瑞幸多位高管聯名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天眼查App顯示郭謹一目前擔任...
    來源:金融界網 1月6日晚間,針對多名高管發布聯名信請求罷免郭謹一職位一事,郭謹一發布了一封內部全員信。指網上流傳的舉報信是在1月3日由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我個人已第一時間提請董事會成立調查組,就所述事件對我進行調查,以還原事實真相。」
  • 傳瑞幸咖啡眾高管發聯名信求罷免董事長郭瑾一
    三言財經1月6日消息,今日晚間,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中爆料稱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總監籤署聯名信,集體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郭瑾一。根據該網友貼出的《關於罷免郭瑾一瑞幸咖啡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請求信》(下稱《請求信》)截圖顯示,數位高管指控郭瑾一涉嫌貪汙腐敗、濫用權力剷除異己、能力低下等三大方面問題。首先,關於貪汙腐敗,《請求信》中稱,為達到中飽私囊的目的,郭瑾一將有經驗、有獨立性的總監張某調離,提拔沒有任何採購工作經驗的員工翟某負責公司採購審核和結算,導致公司內控機制形同虛設。
  • ...罷免現任董事長天眼查App顯示郭謹一目前擔任多家瑞幸旗下公司...
    來源:金融界網1月6日晚間,針對多名高管發布聯名信請求罷免郭謹一職位一事,郭謹一發布了一封內部全員信。指網上流傳的舉報信是在1月3日由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此前多位高管籤名發布的聯名信稱由於現任董事長和CEO郭謹一的無德無能,公司已經到了存亡的邊緣。為維護廣大員工、消費者和投資人的利益,請求董事會和大股東立即罷免郭謹一的董事長和CEO 職務,並儘快任命新的公司高級管理層。據中新網報導,對此,瑞幸咖啡方面回應,「情況屬實,詳情暫時不方便透露。」
  • 瑞幸咖啡何去何從?
    提起瑞幸咖啡,韭韭我最先想到的是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此前對瑞幸咖啡的指控:從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瑞幸通過關聯方虛假交易偽造了超過3億美元的銷售額。 畢竟這件事當時鬧的沸沸揚揚。
  • 詳解瑞幸咖啡內鬥大戰的來龍去脈
    01「逼宮」大戲的來龍去脈就在1月3日,一封在末尾落下數十位瑞幸咖啡總裁、管理層員工的籤名以及手印,用以討伐並提起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瑾一的信出世。在這封信中,這些高管指控郭瑾一涉嫌貪汙腐敗、濫用職權剷除異己、能力低下等三大問題,進而向瑞幸咖啡董事會以及股東呼籲,要求將郭瑾一罷免。
  • 傳瑞幸咖啡眾高管發聯名信求罷免董事長郭瑾一:濫用職權、貪汙腐敗...
    三言財經1月6日消息,今日晚間,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中爆料稱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總監籤署聯名信,集體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郭瑾一。根據該網友貼出的《關於罷免郭瑾一瑞幸咖啡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請求信》(下稱《請求信》)截圖顯示,數位高管指控郭瑾一涉嫌貪汙腐敗、濫用權力剷除異己、能力低下等三大方面問題。首先,關於貪汙腐敗,《請求信》中稱,為達到中飽私囊的目的,郭瑾一將有經驗、有獨立性的總監張某調離,提拔沒有任何採購工作經驗的員工翟某負責公司採購審核和結算,導致公司內控機制形同虛設。
  • 31名高管「逼宮」董事長,不論前景如何,瑞幸咖啡大戲才剛剛拉開序幕
    1月6日,有消息稱,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籤署聯名信,集體請求罷免瑞幸咖啡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聯名信中列舉了郭謹一的種種「罪狀」:貪汙腐敗、通過手套供應商舞弊,損害公司利益;濫用權力剷除異己,黨同伐異;能力低下和個人私利給公司造成巨大隱患,等等。
  • 瑞幸咖啡上演「宮鬥政變「, 同室操戈何太急?
    兩任董事長暗戰,上演「逼宮」大戲1月3日,瑞幸7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共24人,籤署了一封《關於罷免郭謹一瑞幸咖啡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請求信》,請求瑞幸咖啡董事會和大股東之一大鉦資本,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
  • 瑞幸咖啡曝出內鬥:24位高管署聯名信罷免董事長郭謹一
    作者|張吉龍 編輯|安心因財務造假事件後沉寂了許久的瑞幸咖啡,近日曝出公司內鬥的消息。1月6日晚間,有用戶在某社交平臺發布的消息稱瑞幸公司「7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總監籤署聯名信,集體要求罷免新任董事長郭謹一。」
  • 瑞幸咖啡31名高管「逼宮」董事長 是否會前途未卜?
    資料圖:上海市大華虎城嘉年華瑞幸咖啡店門店內場景。 殷立勤 攝瑞幸咖啡31名高管「逼宮」董事長1月6日,有消息稱,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籤署聯名信,集體請求罷免瑞幸咖啡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
  • 瑞幸咖啡迎董事會變局 實探門店仍然運營正常
    在這場會議中,瑞幸咖啡的靈魂人物陸正耀面臨著創業歷程中至關重要的時刻。此次會議投票通過了對公司董事陸正耀的罷免議案。而在這個關鍵時點,瑞幸咖啡門店運營狀況又怎樣呢?7月6日,瑞幸咖啡官方微博發布了小暑主題節氣海報,瑞幸咖啡官方微信宣布新品上線,還同時掛出了4.8折飲品券包。
  • 瑞幸發布道歉聲明:涉事高管及員工已被停職調查,公司將保持正常經營
    4月5日下午,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發布道歉聲明,涉事高管及員工已被停職調查,公司將保持正常經營,並在第一時間向公眾披露調查結果。公司深刻反思懺悔聲明稱,對於此次涉嫌財務造假事件,及其所造成的極惡劣影響,瑞幸咖啡向社會公眾致以最誠摯的道歉。涉事高管及員工,現已被停職調查。
  • 瑞幸咖啡宮鬥大戲不落幕 陸正耀親自下場逼宮欲重回「鐵王座」?
    前不久,剛宣布六成門店已盈利的瑞幸咖啡,再一次以負面形象闖進大眾視野,1月3日,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共24人籤署聯名信,要求瑞幸咖啡董事會和大股東之一大鉦資本表態,集體請求罷免瑞幸咖啡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聯名信中逐一詳述郭謹一「三宗罪」:貪汙腐敗、通過手套供應商舞弊,損害公司利益;濫用權力剷除異己,黨同伐異;因其個人能力低下和個人私利給公司造成巨大隱患
  • 瑞幸咖啡內訌再起 46名中高層聯名要求罷免董事長
    1月6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脈脈」上爆料稱,瑞幸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以及核心業務總監等46人籤署聯名信,指控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瑾一涉嫌貪汙腐敗、濫用權力剷除異己、能力低下等問題,集體請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瑾一。隨後不久,郭謹一發布全員信稱,舉報信是在2021年1月3日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
  • 瑞幸股東對峙美股退市當口,股東爭議如何應對
    瑞幸股東爭議現狀 早在6月19日瑞幸發布的公告中顯示:瑞幸的大股東之一、由陸正耀控制的家族基金Haode Investment Inc.發起提議要求7月5日舉行臨時股東大會,討論罷免陸正耀、黎輝、劉二海和邵孝恆四名董事,並增補新董事。
  • 瑞幸咖啡回應多名高管聯名要求罷免董事長:情況屬實
    1月6日有消息稱,瑞幸咖啡的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高管籤署聯名信,集體請求罷免瑞幸咖啡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1月7日上午瑞幸咖啡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應,「情況屬實,詳情暫時不方便透露」。該聯名信的收件方為瑞幸董事會和瑞幸控股股東大鉦資本,信中稱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無德無能」,公司已經到了存亡的邊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籤署聯名信的名單長達幾十人,但瑞幸咖啡的核心管理人員的名字並未出現,籤字人主要為大區負責人和各城市分公司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