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五年來,國內的離婚率超過了30%。換言之,每十對夫妻就有三對已經分道揚鑣。
為何婚姻會脆弱不堪一擊?網絡上有一句一針見血的調侃語:「因熱戀衝動而結婚,因了解彼此而離婚。」
百歲老人的人生智慧:結婚前先了解對方的家境
曉芸與男友有了結婚的計劃,這個好消息讓全家上下興奮不已。但百歲的太姥卻堅持要先到男方家做客,了解清楚對方的家境再做決定不遲。
眾人都有些不解,百歲太姥目前行動多有不便,為何有此「奇怪」的要求?但老人家堅持,家人也不敢反對。
這趟去男方家做客,一路舟車勞頓,但是百歲太姥全程都顯得非常興奮。回來後,百歲太姥一個勁地點頭,嘴裡稱讚:「這小夥子的家庭不錯,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為人謙遜,講道理,而且夫妻倆的關係也不錯。這種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錯不了,咱們家曉芸嫁過去肯定不會受委屈。」
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家人們這才明白,百歲太姥是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替自己疼愛晚輩的婚姻「把關」。
老一輩人對待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其實這四字真言中蘊藏著深厚的婚姻哲學與生活智慧。
結婚,絕非意味著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那樣簡單。婚後,小夫妻倆不止是要開始柴米油鹽的日子,還要面對的是兩個家庭。因此,要想婚姻走得長久,那麼婚前對雙方家境有所了解,對兩個人都好!
俗話說得好:「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
結婚前了解對方家境,可以獲得怎樣重要的信號?
1、父母的相處模式
結婚前拜訪雙方父母,不僅只是禮貌、禮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了解雙方父母的婚姻。父母婚姻對子女婚姻影響甚深,如果父母琴瑟和鳴,那麼沐浴在陽光與愛中成長的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學會如何愛人。
相反,如果父母的婚姻都是雞飛狗跳,隔三差五就有爭吵,在這樣原生家庭生活的孩子,難以避免會學會父母婚姻中的「糟粕」,不懂得體諒對方,遇事偏激,更有甚至還存在家庭暴力的傾向。
2、父母的金錢觀
戀愛可以超凡脫俗,做到有情飲水飽,但婚姻一定是充滿了煙火味,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不談錢的婚姻是根本不存在的。
如果父母在消費方面是大手大腳,那麼這樣生活環境的影響下,子女也不會節衣縮食過日子。相反,如果父母是極度節儉,甚至到了吝嗇地步,那么子女也很難會有大方的時候。
婚姻並非兒戲,兩個人擁有一致的三觀才能走得更加長遠,因此在婚前了解對方父母的金錢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父母的人品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父母的品行就是孩子品行的最佳寫照。淪陷在愛情中的時候,戀人總是竭盡全力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在對方面前,以至於很多缺點在婚後才開始暴露。
雖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品行是不能敗壞。若然父母的人品很差,左鄰右裡經常鬧矛盾,家中親戚也少有來往,那么子女也很難「出淤泥而不染」,相反好的品行會是一種家風傳承,父母待人禮貌、謙遜有禮,這樣家庭環境培養的孩子自然不會差。
4、父母的家庭地位
夫妻之間的家庭定位應該是平等相處,凡事有商有量。但很多家庭模式是「東風壓倒西風」,要麼是爸爸有大男子主義傾向,家務瑣事都交給媽媽一手包辦,自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要麼是媽媽非常強勢,爸爸話裡話外都不敢多言,家中大事小事都是媽媽做主。
父母不平等家庭地位對子女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要么子女會跟強勢方一樣,行事獨斷獨行,不與家人商量,養成這樣性格的子女很難在婚後有所改變,也別奢望他們可以放下身段和對方一起做家務。
相反,子女的個性也可能與弱勢方相似,成年後子女沒有擺脫父母管控的陰影,性格優柔寡斷,行事唯唯諾諾,缺乏主見,把對方當作生活的主心骨。
網上有句調侃: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婚姻都各有各的相似。結婚是人生之大事,做結婚決定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僅只是觀察戀人,也要嘗試和對方家人相處,了解他們原生家庭的狀況,這樣才能找到真正三觀契合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