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娟:陪女兒一起成長

2020-09-16 掌閱蔡州


我出生於一個傳統的家庭,父親在外掙錢養家,母親專門在家相夫教子。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讀書,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自從有了孩子,我便常常回憶母親在我小的時候對我的教育,有時候也會把這些教育方法用到女兒身上。

我的女兒大多數時候她是比較聽話的,但淘氣的時候也真是頑皮的厲害。我想每個媽媽都打過孩子,我也一樣,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磨磨蹭蹭,我先警告一次,第二次再不聽話,就要厲聲的批評;第三次的時候,就要打,儘管打得不重,但我會讓她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吃飯如此,學習亦是如此。

女兒兩歲多的時候開始上小班,那時候,她比較膽小,老師對她的評價是不愛說話,因為那一年我下鄉支教,與她的交流不多。到了中班,女兒與我的交流多了起來,我平時帶她出去玩,在路上都會聊天,聊聊學校的加餐、運動操、小朋友、老師,最多的是聊女兒的願望。我總是想了解她奇怪的小腦袋瓜裡有什麼想法,看看有沒有我可以參與的地方。每天下班之後我會陪她講故事,星期天若是有空,我便和愛人帶她去公園砸娃娃、划船、坐碰碰車,這些是她極為開心的事情。倘若時間比較充足,我們還會去遠一點的地方旅遊,讓孩子見識一下外地的民俗風情。即便時間很有限,我們也會帶她去天中山文化生態園溜溜冰,爬爬山。我一直認為親近大自然比去任何高級的遊樂場都要有益於孩子的成長。我常常在出門的時候告訴女兒今天我們要見到誰,應該怎樣稱呼,於是在見到陌生人的時候,女兒不再那麼羞怯,有時還能主動打招呼。

無論多忙,我每天下班回家總要抱抱她,聽她講學校的事情,當她需要我的時候我會第一時間趕到,有時我也會請她「幫」我做一點家務,漸漸地女兒把我當成了她的朋友,所有的喜怒哀樂都要與我分享。有一天晚飯後,女兒說自己學了一個故事《三隻小豬》,要講給我聽,當她用了足足三分鐘多的時間講完故事的時候,我驚呆了,我沒想到四歲的女兒竟然已經能夠講一個這麼長的故事了。於是,我又讓全家人坐在一起,聽女兒講故事。在得到家人的讚賞之後,我告訴老師,請她讓女兒在班裡講一講這個故事。我清楚的記得那天女兒回家之後的興奮,她說老師讓她到講臺上講故事,不但得到了全班同學的掌聲,更重要的是老師只請了自己一個人上臺講,還用了老師的麥克風,她第一次在集體當中被特殊對待,那種自豪感無以言表。從此以後,女兒仿佛受到極大的鼓勵,經常給我講故事,不僅人物的語氣,就連動作都模仿的惟妙惟肖。在一次大型的家庭教育報告會的休息時間,我請求會方主持人讓女兒講個故事,這時候,女兒已經四歲多了,只見她站在臺上手握話筒,不卑不怯、繪聲繪色地講了四分多鐘。當聽到「王子被灰姑娘的美貌傾倒了」的時候,我的心裡激動萬分,也許她還不懂得「傾倒」的意思,可是她的語氣卻告訴我她並非完全不懂,尤其是在一個幾百人的禮堂,她竟然如此從容,做媽媽的怎麼能不激動、不自豪呢?

孩子的優秀慢慢地得到家人和同事的肯定,我自然無比欣慰。我曾經以為讓她自然地發展便是最好的教育,哪曾想,有一天當她學前班的老師告訴我女兒最近學習下降,不但上課愛說話,作業拖拉,就連一些簡單的拼音都不會讀的時候,我的腦子轟然一片空白,那引以為榮的驕傲被重擊的支離破碎,我想起自己每天早起晚歸忙工作,為了我的學生我付出很多,卻唯獨疏忽了自己的孩子。也許我離好老師的標準越來越近,卻離「好媽媽」越來越遠,往事歷歷在目,我的眼淚不知不覺流下來,女兒走過來用小手幫我擦著眼淚說:「媽媽怎麼不開心?」我一把將她摟在懷裡什麼也說不出來。仔細想想,因為工作太忙,大人經常很晚回家,她除了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因為我們陪伴太少導致她的貪玩,我自然不能遷怒於她。於是,我和愛人開始商討如何改掉女兒的壞習慣,最後我們約定:每天她爸爸接她的時候用手機拍下她的學習內容,我下班後回家輔導。除此之外,我還經常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短短一個星期,她又變回從前的樣子,一樣的活潑開朗,一樣的踴躍發言。我也明白了: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並不能一切都順其自然任其發展,而是需父母用心引導,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我常常在下班的路上想,昨天孩子是讓我買一個美術本還是一塊橡皮?我待會兒回家要給她講什麼故事?我們昨天看的《瑪莎和熊雄》的動畫片到哪一集了……因為我總能給她需要的一切,包括物質,包括陪伴,所以她總對我懷著期待和感恩。

成功的教育莫過於大人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享受親情和陽光;成功的教育一定離不開和諧的家庭,一個能夠處理好成人之間關係的人不一定能夠和兒童友好相處,但是能夠和兒童友好相處的人往往能夠處理好成人世界的關係。陪孩子一起成長真好,我不止一次感謝上帝對我的恩賜,有了這個小可愛,我的人生才變的如此絢麗多彩;有了這個小淘氣,我的人生更加生機盎然;有了這個小棉襖,我永遠也不再懼怕冬天的到來。

作者簡介

任淑娟,女,教育工作者。熱愛生活,熱愛教育事業,喜歡和孩子相處,喜歡用簡單的文字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現供職於汝南縣實驗學校。

相關焦點

  • 女兒給我看了她的日記 | 陪孩子一起成長
    晚上,總要拉上爸爸媽媽一起去逛一逛那條街,街上有Y輝、S小店、Q美……今天晚上,又和以前一樣,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逛那條街,卻不見了Y輝的燈光,橙色的簷下一片漆黑,S小店的招牌也不知去向。都,不開了~~~這路上,似乎少了些什麼味道與回憶……唯有Q美,仍舊營業,裡面亮堂堂的,但似乎又孤單了些……——摘自女兒日記,稍有改動。
  • 在女兒家長會上的分享(一):陪孩子一起成長,做一個偷懶的媽媽
    (貼心小棉襖)十星以下就是具體內容:《陪孩子一起成長》先自我介紹下,我是菡菡的媽媽,也是一個二寶媽,在一家通信企業上班,今年拿到了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在寫自己的公號(微小確幸),也是在對女兒成長的過程進行復盤。下面我們進入正題。
  • 親子時光陪孩子一起成長
    爸爸不在家的那段時間,最想念的就是寶貝女兒。等回來了一定多陪陪,那個時候女兒也只是在手機上看到爸爸。沒有真正的見到本人。而真正的見到爸爸之後,多多少少是有些生疏的,爸爸日思夜盼的女兒就要見到了,那種激動的心情不言而喻,用語言是無法表達的,記得爸爸剛回來的時候,女兒根本不讓他抱,這還不說,甚至喊了一聲叔叔。此刻的爸爸,聽到自己的女兒口裡喊著叔叔,心裡哇涼哇涼的。
  • 我與女兒一起讀書成長
    由於我的女兒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幾乎沒有逆反期,被大家稱為「鄰家的孩子」,所以經常有人來詢問是怎麼教育的。我回顧了女兒的成長過程,應該是兩方面的努力,可以歸結為一句話「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是關鍵,與孩子一起讀書是最好的良丹妙藥」。
  • 陪女兒一起學繪畫
    女兒,今年6歲,已經上中班了。個頭長得高高的,身體結結實實的,言行舉止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如此這般,當然應該得學點東西了,學什麼?我們夫婦倆加上女兒一起商量了半天,決定學畫畫,上繪畫輔導班。 說上就上,幼兒園一有報名通知出來,我們就毫不猶豫地給女兒報了名。這樣一來呀,每周四下午兩個小時就非到不可了,我們也得陪著,人說「陪公子讀書」,我們稱為「陪女兒學繪畫」。
  • 父母陪孩子遊戲,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長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愛玩遊戲是他們的天性,遊戲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沒有遊戲就沒有孩子的發展。任何一個孩子都非常渴望和父母一起玩遊戲,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開心、最難忘的時間。因此為人父母,無論多忙,都應該有一份「閒情逸緻」陪孩子玩玩遊戲,陪孩子走過成長中的每一個日子。
  • 孩子,爸媽不想替你負重前行,但願意陪你一起成長
    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媽媽說,父母不管貧富,都不必自責內疚,只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力幫助孩子即可,我不想替孩子負重,但願意陪孩子一起吃苦,一起成長。 是啊,我們不能替孩子負重前行,那是他們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但做父母的可以選擇陪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不至於孤單無助。
  • 我和女兒一起快樂成長
    五歲的女兒,一天天快樂,健康的成長著。女兒帶給我的欣喜日日累積,漸漸的,我對小小的女兒,刮目相看。不知道下一瞬間,女兒會帶給我什麼樣的驚喜?有一天起晚了,乘公共汽車上幼兒園,將會遲到。無奈之下,打了計程車。娘倆一起坐後邊,我靠近右手車門,女兒靠著我坐在左手邊,車飛快駛到幼兒園門口,我把女兒抱在腿上,準備下車。
  • 我們陪你一起成長
    我們陪你一起成長 2020-07-17 11:5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陪女兒走過青春期
    ,因為此前一直沒有穩定的生活環境和安全的家庭環境,所以2-3歲時的寶寶叛逆期,7-9歲的兒童叛逆期,12-18歲的青春叛逆期,這三個叛逆期疊加在一起,在16歲的那個春天全面爆發…… 整整3年時間,女兒帶給我們那麼多掙扎和成長,那麼多愛恨和情仇,那麼多刻骨和銘心…
  • 爸爸陪女兒玩累了想睡覺,就故意把女兒支走了,意外遭女兒報復
    導讀:爸爸陪女兒玩累了想睡覺,就故意把女兒支走了,意外遭女兒報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陪女兒玩累了想睡覺,就故意把女兒支走了,意外遭女兒報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鄭州小升初徵文]和女兒一起成長
    各種情緒的出現帶來了我和女兒之間的矛盾,女兒開始逆反、發脾氣,對我不理不睬,我們倆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我懊惱,和自己最疼愛的女兒關係怎麼會變成這樣?想起女兒小時候每天都會膩在我身邊,用那麼甜美的聲音喊著媽媽,摟著我親吻我,我是多麼的幸福,可是現在,我怎麼覺得女兒雖然每天都在我身邊,心卻離我越來越遠了。   我從心底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雖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陪孩子終身成長》:你必須成長,才能幫孩子成長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陪孩子終身成長》。本書的作者樊登是「樊登讀書」的創始人,他不僅講書做領讀人,他還是一個參與、陪伴和享受孩子成長的父親。《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是樊登老師想寫給那些為孩子操碎心的父母。他在書裡指出,那些焦慮的父母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家長眼裡,孩子的問題是無窮無盡的。不管孩子是活潑,還是木訥,不管孩子是愛學習還是不愛學習。在家長眼裡總有沒完沒了的問題。
  • 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長
    這時候我們也需要去學習,去成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孩子到底是怎麼了,由此才能夠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並想到解決的辦法。這才是帶孩子的重點。陪孩子長大,不僅是孩子在成長,最重要的是父母也在陪著孩子去成長。
  • 和孩子一起成長——榜樣的作用
    最近通過廣播聽到一些教育專家講課,經常提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話題。「和孩子一起成長」已成為他們教育孩子能夠取得成功的經驗。仔細總結、分析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也正是暗合了這一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長」,之所以行之有效,我認為實際上就是「榜樣的作用」!
  • 樊登:教育孩子,是你陪孩子終身成長,而不是你盯著他成長
    真正好的培養,是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是你和孩子都要成長,而不僅僅是你盯著孩子成長。你必須自己先成長,才能陪孩子成長。演員馬伊琍也曾經說過,我感謝我的孩子,因為她讓我經歷了人生中第二次成長。馬伊琍養育有兩個女兒。一開始養育大女兒事後,孩子不管怎麼哭她都不抱女兒,只有當孩子不哭了才抱。一歲半之前,馬伊琍覺得方法很有效果,可是一歲半之後,孩子就經常半夜驚醒。
  • #媽媽陪女兒考研雙雙被錄取#網友感嘆:和愛的人一起進步真好
    這是一個真實的感人的雙女主故事,50歲的媽媽身為兒科護士長,工作非常忙碌,可是為了陪「複習不在狀態」的女兒,她做了一名陪考媽媽,加入「考研大軍「,從準備考研到正式考研,整個備考時間僅兩個多月,且都是利用碎片化的下班時間和周末。甚至媽媽備戰考研的事,爸爸都不知情,最終媽媽考上了西南醫科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而她25歲的女兒也同時考上了該校兒科專業的研究生。
  • 在女兒的成長中感受幸福
    自從參加都那村婦兒之家有心飛翔社工開展的親子早教的公益課程後,這種境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陪孩子聽課,孩子變得乖巧懂事,我也意識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覺得自己也成長了。  初識孩子早期教育  2018年7月的一天,我帶女兒到都那村公園遊玩,無意中聽到有人提起在都那村婦兒之家有心飛翔社工開展的親子早教的公益課程,想著女兒快讀幼兒園了,就抱著試一下的心態去報名上課。
  • 張馨予在家陪女兒,親自為寶寶做成長記錄,眨眼微笑一臉幸福
    她配文說自己在做作業,看她胳膊下面有一摞厚厚的粉色書籍,上面有兩隻水彩筆,還有彩帶和各種標籤紙,旁邊還有一些照片,張馨予這是在給女兒做成長記錄吧,真的好有母愛。所準備的東西完全就是在為女兒記錄成長張馨予生下女兒有一段時間了,雖然她沒有曬出過女兒的照片,但從她分享的生活中,也能夠感受到她當了媽媽後非常居家賢惠,這還親自為女兒記錄成長,等孩子長大了自己看這些照片
  • 小學生寫日記:爸爸放下手機陪我一起玩嘛
    「一回家,爸爸就拿著手機趴在沙發上打遊戲……手機像一個詛咒,把爸爸變了個樣子……爸爸您就放下手機,陪我一起玩嘛!」4月23日,看著正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所寫日記《我的爸爸》,內江市威遠縣城區的李俊內心十分震撼,滿是愧疚。此時,他才意識到,在過去3個月中,他痴迷手機遊戲,幾乎不陪女兒,連檢查女兒家庭作業時也「機不離手」,自己的不稱職行為已影響到女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