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中國這回贏定了!近日中企成功收購世界航空發動機製造巨頭——馬達西奇公司的消息鋪天蓋地,可正當無數國人為之拍手稱快之時,卻被官方澄清。又是空歡喜一場!
2017年8月的一天,美國白宮裡一陣混亂。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突然站起身,「如果被中國收購了,中國航空發動機問題就會很快解決,中國將獲得關鍵國防技術,我們要儘快行動!」於是,一場阻撓中國企業收購烏克蘭發動機製造商馬達西奇公司的商業陰謀由此展開。
馬達西奇到底多厲害?中企針對馬達西奇的收購歷時3年,至今未果,一場收購為何如此艱難?
深度爆料
馬達西奇被譽為烏克蘭的「動力沙皇」,距今已有112年的歷史,是全球領先的飛機和直升機發動機製造商,曾出口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市場目前有超過13種型號、1200架發動機都是從馬達西奇公司購得。
但是近年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以及大客戶俄羅斯的缺席,馬達西奇公司狀況不佳,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資金用於研發,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而另一面,中國正在蓄力推動國產大飛機的研製,而動力之源的發動機問題始終依賴於進口。本來,馬達西奇與中國天驕航空一個缺錢,一個缺技術,雙方合作簡直天作之合。三年中馬達西奇也不止一次透出已被中方控股的消息。
然而,這一切正是美國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鼓動烏方安全部門介入阻撓,凍結馬達西奇的產品庫存,推動反壟斷委員會否決,試圖通過各種途徑給馬達西奇尋找新的買家等等一系列節目上演。直到目前,這場交易依然在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審核過程中,至今無果。
天驕航空收購馬達西奇50%的股份到底有沒有觸碰到「壟斷」法的紅線呢?很明顯是沒有的,天驕只收購它50%股份,而且中國企業很清楚只有充分尊馬達西奇,人家才會分享給我們想要的技術和產權,而我們作為最大股東只是提供足夠的資金,保住其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
對馬達西奇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交易持續三年未果,一切合理的解釋都無法解釋。難道馬達西奇真的只是烏總統要挾美方恢復軍事援助的砝碼嗎?難怪連反壟斷審核都被叫暫停了,原來在等待川普進一步的動作。
一堆「爛攤子」?
川普對馬達西奇並無興趣,因此無論川普後續給馬達西奇尋出怎樣的買家,也只不過是敷衍了事,對於企業的發展不會帶來真正的益處。如果馬達西奇落到美國手裡,估計高管們哭得心都有了。
毫無疑問,如果收購馬達西奇,中國將獲得馬達西奇一大批的發動機技術人才以及掌握馬達西奇所擁有的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甚至可以說收購馬達西奇對中國航空的發展是跨越式的裡程碑事件。然而,博弈了3年依然無望的收購留給天驕的只是一堆爛攤子。
為了收購馬達西奇,天驕在重慶市兩江新區建設國家級航空動力產業基地,該基地規劃佔地5平方公裡,計劃投資200億元。但是按照目前的態勢來看,收購成功的可能性只佔50%。一旦失敗,耗資巨大的產業基地恐怕就成了天驕航空的爛攤子。不僅天驕高層撓頭,恐怕就連重慶的老百姓都會深感遺憾,又錯失一次壯大家鄉產業的良機。
對此,衛士藍人力資本總經理高光宇表示,收購外資確實可以加快中國自主製造發動機的進程,但是工業製造技術的積累一定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就像當初中國製造原子彈的過程一樣,即便當初有了蘇聯的幫助,但是依賴別人始終是靠不住的。最終還是要靠中國科學家自己的鑽研和積累才得以成功。其實,中國國企完全可以將收購企業換成引進人才。把全球諸如馬達西奇這類航空領域巨頭企業的專家進行引入,或者直接在當地建立研發中心,就像華為。這樣的操作難度要比跨國收購容易得多,尤其是通過高端專業的獵頭。
廣攬群雄,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是振興中國製造業必經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