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迺迪其人

2020-12-27 網易新聞

和"我是柏林人"一樣被歐洲人津津樂道的甘迺迪名言,還有1961年他在訪問巴黎時所說的,"我是陪伴傑奎琳的人",一句話就抓住了法國人心。總統夫人傑奎琳少女時代在巴黎求學數年,法國人對她的優雅和美貌都感到親切,連法國總統戴高樂也對她著迷,甘迺迪便用起了夫人外交的辦法。

在甘迺迪時期,歐洲在美國和蘇聯的對抗中既是中心又是焦點,在和歐洲的關係上尋找平衡點是當時美國政府外交政策的軸心。施萊辛格評價甘迺迪在外交上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並以他在德國演講時的一段話為例。那是甘迺迪擔任總統後最精心推敲的演說稿之一,他對德國人說:"試圖控制歐洲的決策機構的做法,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相反,我們矚望於一個統一、強大的、用一個共同的聲音說話和以一個共同的意志行動的歐洲,一個能夠以完全平等的夥伴身份解決世界問題的世界強國。"法國當年和現在一樣,也是歐洲國家裡對美態度最為強硬的一個,戴高樂總統堅持獨立自主的戴高樂主義,拒絕像英國和德國那樣和美國建立親密關係。但是,在1961年的巴黎會談期間,甘迺迪和戴高樂私人間卻建立了令人吃驚的友好關係。為了準備這次會晤,甘迺迪仔細閱讀了戴高樂引以為自豪的《回憶錄》,會見時,甘迺迪不動聲色地迎合對方,稱呼他為"西方的偉大將領",並從華盛頓和拉斐特的通信集裡親手挑選了一封原件作為禮物。深受感動的戴高樂於是也以不同尋常的熱情為甘迺迪的"智慧和勇氣"祝酒。

1963年夏甘迺迪訪問西歐,現在不時被歷史學家翻出來和布希2003年6月的歐洲之行作比較,同樣都是以"修復美歐關係"為目的,效果卻大相逕庭。據《甘迺迪》一書披露,1963年1月戴高樂在一次以尖銳著稱的記者招待會上,對美國的核壟斷及幹涉歐洲事務進行指責之後,甘迺迪決定訪問西歐。這個計劃受到華盛頓政治專欄作家的大肆批評,因為他們認為德英和義大利政府都在過渡階段,談判將變得很困難。但是甘迺迪藉助他的個人魅力和演講魅力獲得了成功。美國新聞署1963年在西歐的調查表明,贊成美國對外政策的歐洲人,在那一年達到了歷史最高比例。

畢竟世界格局已經和甘迺迪時代迥異。施萊辛格接受訪問時說,如果甘迺迪是現在的總統,他很可能不會武力幹涉伊拉克。但是也有歷史學家提到越南戰爭,正是在甘迺迪當政的兩年間,美國入越軍隊從800人增加到18000人。

政治家永遠在政治的紗幕之後,甘迺迪在現在這個時代,被作為了一個懷舊符號的人。但誰也無法對一個政治家與他所主宰的歷史之間找到真正清晰的答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人,會相信「甘迺迪詛咒」?
    甘迺迪詛咒,指的是約瑟夫·甘迺迪(Joseph Kennedy)的許多家庭成員,過早死亡和嚴重的受傷。甘迺迪有9個孩子,但其中4個死於暴力,另一位則接受了前腦葉切除術,並在醫院度過了她的一生。 甘迺迪的孫輩們遭遇過很多的不幸,有的英年早逝,有的遭遇意外,有的被診斷出癌症,有的醜聞不斷。
  • 為什麼緬懷甘迺迪?
    義大利眾院議長20日在羅馬舉行的甘迺迪紀念圖片展上說:「40年過去了,甘迺迪的看法被證明是有預見性的。」飛彈危機「與我們的現任總統相反,他有歷史感。」伊拉克戰爭轉變為欲罷不能的危機,在野民主黨指責布希政府一錯再錯,其最好的「殺傷性武器」自然是重提甘迺迪在60年代面對冷戰危機的負責態度。
  • 甘迺迪總統和家族魔咒
    美國是個沒有皇室貴族的國家,但是,甘迺迪家族因其在美國政壇上舉足輕重的地位,被民間默認成美國的「皇室」。圍繞甘迺迪家族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魔咒」和各種故事會式的發散,也讓其成為美國人津津樂道的名門望族中最矚目的一個。這一切,從1917年5月29日,麻薩諸塞州的甘迺迪家迎來一個將影響幾代美國人的男嬰開始。
  • 夢露、甘迺迪麥迪遜的那一夜
    1961年,他欣然接受即將任職總統的甘迺迪的邀請,擔任白宮特別顧問,從而開始了其生命中最為輝煌的時代。在此期間,他不僅目睹了白宮決策的制定過程,甚至曾親歷親為地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美國當代出現的無數重大事件:豬灣事件、古巴飛彈事件、美歐關係的復甦、越戰等不一而足。然而他與白宮及甘迺迪總統的蜜月期因後者於1963年秋遇刺戛然而止。
  •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概況
    約翰·F·甘迺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是一所公共政策學校,也是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生院之一。學院可授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和國際發展等學位,也進行各種與政治和政府有關的研究。下面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概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第13位甘迺迪家族成員非正常死亡 真的是「甘迺迪詛咒」麼?
    Kennedy,而她外公的哥哥也就是美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甘迺迪總統…. 西方媒體和吃瓜群眾的震驚是可以理解的,因為22歲的Saoirse,是甘迺迪家族非正常死亡的第13位成員(包括家族成員配偶),這不禁讓美國人再一次想起了流傳甚廣的「甘迺迪詛咒」。 而Saoirse的死似乎又一次宣告了,「甘迺迪詛咒」還在延續…..
  • 夢見甘迺迪是什麼意思
    夢見甘迺迪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甘迺迪好不好?夢見甘迺迪有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者的主觀想像,請看下面由小編幫你整理的夢見甘迺迪的詳細解說吧。  夢見甘迺迪是充滿活力的人性化的英雄形象。  意外地夢見甘迺迪,是做夢人自身努力奮鬥狀態的體現,和內心男性氣概的表示。
  • 重回甘迺迪遇刺現場:被人「一槍爆頭」,圖5妻子慌亂中去撿頭骨
    (這是一組反映甘迺迪遇刺現場及兇手的照片)【甘迺迪乘坐敞篷汽車】乘坐敞篷汽車本身就有巨大的危險,但是甘迺迪堅持這樣做,為了就是能近距離接觸達拉斯當地的民眾。在甘迺迪乘坐的汽車上共有七人:前排是汽車司機威廉·克瑞爾和特工羅伊·克萊曼;第二排是州長約翰·康納利和夫人娜莉·康納利;第三排是甘迺迪和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甘迺迪坐在右側。
  • 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懸案——甘迺迪遇刺案真相
    1960年,43歲的甘迺迪以其出色的領導才能,非凡的人格魅力,以及流利的口才獲得了廣大美國民眾的支持。誰也不會想到,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具悲劇性的總統。 約翰.甘迺迪
  • 香港:甘迺迪遊泳館
    香港甘迺迪遊泳館佔地0.8公頃,總分為兩個區域。第一部分為戶外區域,包括二層的泳池以及公共泳池部分,在2011年5月就已經完工了;第二部分是包括一個多功能泳池、遊泳教學泳池以及一個按摩泳池,計劃將於2016年全部竣工。
  • 甘迺迪J名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甘迺迪J名言 2013-02-20 16:14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夢露為何要在甘迺迪生日宴上盛裝亮相
    花邊新聞很多的甘迺迪總統,據說他的情人數量比白宮房間數量還多。柯林頓與萊溫斯基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覺得可恥;可是甘迺迪與夢露,大家卻覺得浪漫。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今天就來重點說說甘迺迪與夢露的一段情。
  • 刺殺甘迺迪,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甘迺迪被刺殺後沒多久,兇手奧斯瓦爾德就被抓到了,不過抓到後還沒來得及審判,就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另一個人殺了,那人殺了這個槍手的原因,竟然說是為了避免甘迺迪夫人出庭而太過憂傷。。。。究其原因,狙擊太難了,刺客需要事先知道目標行程,而且要知道總統會在什麼地方露臉,要找個好位置,視野好無遮擋,還要靠近到目標的有效射程內,距離如果太遠再牛逼的步槍射出來的子彈都會在空中偏好幾米,各國保衛部門的專家們會事先研究哪些位置有風險,然後逐個排查風險點,實在不行就讓狙擊手盯著風險點,基本沒有出手機會。
  • 盤點美國「緋聞總統」甘迺迪身邊的女人們
    今年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遇刺50周年,圍繞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的各種評價從未停止過,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層出不窮的緋聞。近日英國作家布拉德福德重新編寫其關於甘迺迪妻子傑奎琳的傳記,大曝甘迺迪風流史。當年與甘迺迪「有染」的女性也不斷曝光在世人面前,從白宮實習生到瑪麗蓮•夢露,甘迺迪的私生活與他的執政能力一樣備受關注。
  • 瑪麗蓮夢露為何會如此死心塌地的愛著甘迺迪?
    瑪麗蓮夢露在去世之前的幾年時間之內,與甘迺迪包括甘迺迪的兄弟羅伯特甘迺迪,都保持著極其緊密地聯繫。尤其是對於甘迺迪瑪麗蓮夢露,可以說是對她非常的追求。甚至還曾經直接去白宮的橢圓辦公室找總統,不惜化妝成秘書潛入,對於這一切當時的甘迺迪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拒絕的意思。
  • 甘迺迪:壓制媒體曝光他與夢露的風流韻事(圖)
    總統日上的2部電視專輯讓美國人第一次看到了甘迺迪工作的情景;1962年2月,傑基帶人們參觀白宮這個政府大廈,介紹了白宮的重建工程媒體因此更加敬重甘迺迪夫婦,從而記者們不大可能去破壞約翰·F·甘迺迪作為一個顧家男性的迷人形象。  甘迺迪之所以受到新聞界和公眾的青睞,其中部分原因是他和傑基給白宮帶來的魅力。雖然大多數美國人並不十分欣賞高雅文化,但在他們眼裡,總統和第一夫人是美國的貴族。
  • 甘迺迪遇刺事件回顧兇手是誰 甘迺迪家族成員現狀如何都有誰
    甘迺迪家族是美國的一個大家族,出過許多名人。美國的甘迺迪家族原先是愛爾蘭人,後來為了逃荒跑到了美國,如今的甘迺迪家族都是他們的後裔。甘迺迪家族的先祖是一名叫做帕特裡尼·甘迺迪的逃荒者,他的孫子約瑟夫·甘迺迪通過各種投機買賣成為了當時美國的社交名流之一。那麼時隔多年,甘迺迪家族現狀如何呢?
  • 訪談︱牛可:明星總統甘迺迪如何實力「圈粉」
    北大歷史系副教授牛可澎湃新聞:約翰·F·甘迺迪只做了1000多天的美國總統,但其公眾認知度很高而且形象鮮明,您怎麼看待他作為美國總統的歷史地位?屈指算來,無非是華盛頓、林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和甘迺迪寥寥幾位而已,頂多再加上裡根。其中甘迺迪是極為醒目和獨特的一位,最能引發各種人的興趣,是永久的話題。甘迺迪在美國人的歷史記憶和大眾文化中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存在,這本身就是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美國人一向好給歷史上的總統打分、評等,不時出現關於普通公眾心目中美國歷屆總統的優劣排序。
  • 殺死瑪麗蓮·夢露的,究竟是CIA還是甘迺迪?
    1、被甘迺迪和格林森殺害1962年8月4日,也就是夢露死亡的前一天,時任司法部長的甘迺迪實際上就在洛杉磯。夢露的管家尤妮絲·默裡(Eunice Murray)曾宣布,甘迺迪那天晚上到過夢露的住所,並與她發生了爭執。當晚爭吵的原因,是因為夢露不願交出她那個寫滿秘密的日記本。
  • 甘迺迪
    由於在古巴危機高峰期間的應對沉著,以及在蘇聯人進入宇宙後全力支持太空競賽,他此後決定的政策方向引領NASA成功達成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也因此收穫大量的高科技優勢,在大眾文化中的地位很高,一直被大多數美國人視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