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三:工作纏身忙,晚上學習效率高
接連好幾天,寧同學都是掙扎著起床,黑眼圈日漸嚴重的她憔悴地走進教室。寧同學是2010級建築系的女生,她說這幾天為了出設計圖已經熬了好幾個晚上了。
問及為何要熬夜時,寧同學頗有感慨的說「熬夜的原因有很多啊,一是白天還有很多事情做,上課、開會,所以只能晚上做作業;二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效率比較高,熬一個晚上的完成度比好幾個白天都高,所以大家都喜歡晚上做。」
身為學生幹部的張同學在談到熬夜時,也是有話要說。作為體育部的第一把手,需要兼顧學習與學生工作,他常常在晚上11點時接到工作。做策劃、安排部門工作、收發通知等等繁瑣的事情讓他幾乎不能在12點前睡覺。每年學校體育運動會時,便是部門最忙碌的時候,他曾為此通宵2個晚上,說起這件事他自己都感到「被熬夜」的辛酸。
熬夜做作業的同學。曾鑫滔攝
學校措施各有不同 「治熬夜」任重道遠
關於學生宿舍管理,高校各有不同措施。有的學校採用規定斷電、斷網時間來約束學生。斷網是關閉宿舍的照明燈,同時關閉校園網伺服器。
「斷電只是把宿舍照明大燈和校園網的伺服器關了,但排插孔還是有電的,我們還可以使用小檯燈等電器,也可以連接覆蓋校園的無線熱點上網,所以基本沒有太大的影響。」已經斷電後,依然和記者在電腦上聊天的汪同學說。
西鄉塘某高校宿舍管理員覃老師表示,管理員管理職責只在學生出入安全上,女生宿舍規定有門禁時間,一般只要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回宿舍,至於在宿舍是幾點睡覺的,他們沒辦法參與管理。
據了解,駐邕某高校曾有學生提議「在晚上12點自覺熄燈,並由宿舍管理員監督」,此項提議引起全校學生的積極討論,支持與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但至今並未有相關措施實施。
調查中了解到,55.6%的大學生希望能夠健康作息,但總是身不由己,只有15.6%的同學表示能夠做到;還有22.2%的同學表示已經意識到規律作息的重要,自己正在慢慢調節。
心理專家觀點:正常作息 多運動拒絕熬夜
「受到網絡、電子產品誘惑的人群不單單是大學生,很多的上班族也會受影響。」心理專家趙勇軍說:「只是大學生更容易陷入遊戲、電視劇的誘惑」。遊戲常常以過關獎勵、劇情遞進等方式吸引著玩家,電影電視劇則是用高潮迭起的故事留住觀眾。要做到」迷而不陷」,關鍵要給自己一個強烈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這些只是消遣,不能耽誤自己的正常作息,然後尋找健康的娛樂替代品,例如戶外運動、書籍閱讀等。
在解釋大學生跟隨性熬夜的現象時,趙勇軍強調,環境對人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同宿舍的同學可以聯合制定嚴格的規定,舍友間相互監督,發揮環境正面的力量。
關於大學生認為「深夜做作業效率高」的情況,心理專家韓慶寧表示,對於一些學生而言,晚上做作業只是放縱自己熬夜的藉口,很多同學晚上熬夜工作其實也在分心在做別的事。他不反對晚上做作業,但是要高效的工作不如學會高效的休息,懂得自己把握自己的休息,從自己內心發出不要熬夜的強烈欲望,不過度的熬夜才能解決問題。
醫生提醒:熬夜增加患病機率 健康睡眠很重要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科羅主任提醒,缺少睡眠會造成人體自主神經功能的紊亂,容易患上精神衰弱,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症狀的機率。
熬夜還會影響人體激素分泌,導致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各種疾病的可能。同時,熬夜也是造成禿頭的重要誘因。羅主任指出,睡眠是恢復精力必需的,人處在睡眠狀態時,肌肉放鬆、心跳減慢、血壓輕度下降、新陳代謝減慢,整個肌體都處於放鬆休息的狀態。
熬夜了怎麼辦?羅主任說,熬夜最需要補充的就是水分,要保證補充1000毫升也就是兩瓶礦泉水左右的量。同時在飲食中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例如全麥製品、花生、核桃、綠葉蔬菜、牛奶、肝臟、牛肉、豬肉、蛋類等。富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的橙黃色系食材是也是很好的選擇,如胡蘿蔔、南瓜、橘子、橙子等。同時醫生強調,再好的補救措施也比不上一晚健康的睡眠,他再次呼籲大學生能夠早睡早起,正常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