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倘使想正視而不敢,此外還能成什麼氣候。」--魯迅
一個人的生命無非是坐在自己的船上,不停地在海上移動,難免會遇到翻滾的海浪,只看人們是否有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勇氣。也許你出生在泥潭中,你遇到的困難可能就像南牆一樣有鋒利的邊緣,但這永遠是勇敢面對這些困難的最好方法。如果你不咬牙,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壯,如果你這樣做,你就不會永遠是黑暗的。
大學生承載著全家的希望
廖銀趙出生於重慶農民家庭,他的父母是誠實負責的農民,家裡只有一間簡陋的瓦房,他過著貧苦的生活。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有一句臺詞:「這世上就一種病,你永遠也治不了,那就是窮病。」貧困已深深紮根於廖銀超並嵌入他的記憶中。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廖銀超看著其他孩子穿新衣服,而我只能穿滿了補丁的破舊衣服。其他人可以吃到許多美味,他們唯一的醃菜是饅頭。
廖銀超的父母堅信「知識改變命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輩子過著貧窮的生活,所以他們盡最大努力讓廖銀去上學。廖銀超和明白對於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好好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即使對他們的父母來說,他們也需要努力學習在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
他知道自己沒有任性和頑皮的資本,所以從小就努力學習,從來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在學校,他一直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每年都能拿到許多證書。每次拿到證書,他都會給父母看。
父母會把這些證書貼在家裡的牆上,當他們看到牆上滿是屬於他們兒子的獎品時,他們總會感到欣慰,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他們都會咬緊牙關度過難關,他們總是相信他們的兒子會走出這個貧窮的地方,改變他的處境。
十八歲的廖銀超被四川醫科大學錄取。就像走過一條又長又黑的路,最後看到溫馨和曙光在我們面前,對廖銀超來說,進入大學意味著一切都可以變得更好,未來是乾淨整潔的陽光。就這樣,廖銀超帶著全家的希望踏上了上大學的道路。
選擇在憤怒中徘徊
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為了送兒子上大學,廖銀超的父母不得不向各地的親戚朋友借錢來彌補廖銀超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這個家庭很難負擔得起學醫5年的費用。
在學校,廖銀超儘量減少生活開支,吃最便宜的食物,不和室友出去聚會。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還將在業餘時間做兼職。他也討厭這樣艱難的一天,但他總是告訴自己最好堅持到大學畢業。
廖銀超的父母每年都要交學費,他們仍然很苦惱,兩年,這個家庭負擔不起學費,所以廖銀超不得不申請延期支付學費。
有一個表兄廖英,在他印象中,他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所以回學校拿畢業證是件大事,幾乎所有的親戚朋友都知道家人們很期待堂弟拿到畢業證後回到家鄉開診所,在他離開的那天,他還向滿懷喜悅的所有人告別。
然而家人並不知道,當廖銀超滿懷渴望上學拿到畢業證時,卻因為交不到足夠的學費而遭到拒絕。有人告訴我拿不到畢業證的那一刻,我就覺得一切都碎了,我咬緊牙關的那一刻,書本上的知識,每一刻努力學習的每一刻,父母的眼睛,家裡牆上的獎狀,一切都碎了。
他懇求學校領導讓他先拿回畢業證,然後補交學費,但是學校領導拒絕了他的要求。
漂泊南方滿頭銀髮,飽含痛苦
廖銀超的父母沒想到他們的兒子去拿會像人間蒸發畢業證書後,他再也不會回來了。廖父廖母陷入極度痛苦之中,繼續尋找他的兒子。只要賺到一點錢,他們就派人去打聽許多的地方,但是他們看不到他們的兒子。他們每次看到家裡牆上的獎章,都哭得像雨一樣。
久而久之,廖銀超的母親無法承受這一打擊,因為她太想念她的孩子,開始失去理智。她會時不時地自言自語,當她在街上看到一個和她兒子年齡相仿的男人,她就會衝上去抱他,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對待。我父親曾多次試圖自殺,但每次都被阻止。
家裡的生活很艱苦,除了房子裡的一張床之外,幾乎沒有別的家具,但是這個家庭從未放棄尋找廖銀超。直到後,經歷了許多滄桑的父母才再次見到兒子。廖銀超是一名41歲的中年男子,滿頭銀髮,面容疲憊,還患有尿毒症,長期患病。
這名廖銀超在建築工地工作時暈倒,被送往醫院後,被志願者小組認出。在這裡,他在全國各地的隱姓埋名、廣東和福建工作,因為沒有證書和學歷證書,他只能在工廠或建築工地打工掙錢,沒有固定的住所,只有當他病得很重時,他才能說出他的真實經歷。
當被問到他為什麼多年不聯繫家人時,廖銀超說他想在外面做一份事業,而不是拖累他的父母。然而他不辭而別卻把父母推向了痛苦的境地深淵。
廖銀超被送到他家鄉的醫院,除了尿毒症,他還患有其他疾病,現在,全家人都在擔心他的醫療費用。失散多年的孩子歸來讓家長們感到欣慰。看到孩子的那一天,廖銀超的父母都痛哭了,多年的思念和痛苦在那一刻都化成眼淚。廖銀超的堂兄給他帶來了花,花上的卡片說:「歡迎哥哥回家。」
過去承載著無數希望的醫學院校學生,終於成了流浪多年、身患重病的中年人,很遺憾他們得到了一無所有。我們家的瓦房牆面已經斑駁,牆上的證件還在,那些證書以前是希冀,但現在看來卻充滿了諷刺意味。
我們不禁要想,學校真的不能理解學生的困難,伸出援助之手嗎?如果學校願意伸出援助之手,那麼廖銀超的生活就不會這樣了。回到廖銀超本身,我們感嘆的是面對生活的困境。痛苦是不一樣的,但總有不能越過過去的脊梁,勇敢面對挫折,看到未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