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姑娘來照顧爺爺的生意。
9日,孔凡中老人在渝中區較場口附近賣冰糖葫蘆。本報記者 楊新宇 攝
深夜11點,解放碑趨於寧靜,街上已少有行人,81歲的孔凡中扛起冰糖葫蘆靶子,踏上回家的路。身後,只剩下月光,拉長他纖瘦的背影。
賣一串冰糖葫蘆,有三五元收入!
如今,早已不是「吃一串冰糖葫蘆就算過年」的年代,數小時的守候,可能等不來收穫。夜晚的街頭寒氣襲人,這是誰家的爺爺,一個人坐在街頭,售賣著冰糖葫蘆呢?
6點就出門進貨,多了拿不動
這些天,隨著一段視頻瘋傳,「冰糖葫蘆爺爺」的故事牽動了網友的心。
1月9日中午,難得的冬日暖陽,重慶晨報記者在八一路、石灰市附近,卻沒見著「冰糖葫蘆爺爺」的身影。附近「鄰居」都知道他,「他下午4點出攤,晚上11點收攤。」「也不知道一天下來,他能賺多少錢?」
一番打聽,記者終於找到爺爺位於中興路下回水溝的家。已過中午,他提著一袋子冰糖葫蘆剛回家。
「我早上6點就出門了!」鍋裡,是頭一天晚上就煮好的米飯和胡豆,從冰箱裡舀一勺豬油,熟練地炒一盤胡豆豆腐乾就是午餐,天冷,老人給自己倒上一小杯白酒。
而剩下的飯菜,晚上也夠了。
已經81歲的「冰糖葫蘆爺爺」不知道微博,也不曉得網絡,但也隱約覺察到了這幾天以來的「奇怪」:一個小姑娘買走了120元錢的冰糖葫蘆;又來個小夥,花50元買冰糖葫蘆;最後剩下的,有人花30元全部買走。
冰糖葫蘆賣了個精光,爺爺於是一大早就出門進貨了。
「我要走到臨江門坐465路,再轉車到觀音橋,然後還要再走半小時。」進貨的時候,他都是6點鐘出門,從中興路步行到臨江門,走走歇歇,要花將近一小時。
他每次只能批發40-50串冰糖葫蘆,「多了,拿不動!」
買一串,帶給爺爺生活的動力
吃過午飯,小憩一會兒,下午3點過,爺爺便扛著冰糖葫蘆靶子出門了。十幾斤重的「大傢伙」對一名81歲的老人來說,可真是一個體力活,從下回水溝爬上坡,剛到中興路車站,他便要坐下來歇歇。
而從家裡到較場口,要歇三回氣。
「我一般都到較場口,有時也扛著靶子,圍著八一路走幾圈。遠的時候,還到過紅巖村!」說起自己的經歷,爺爺沒有埋怨,累並滿足著。
在中興路車站歇腳時,一個姑娘似乎認出了「冰糖葫蘆爺爺」,花5塊錢買了一串,「剩下2元不用找了」。
「買一串冰糖葫蘆,可能對於老人來說,就是多一點生活的動力吧!希望他能早點收攤回家!」姑娘說。
而讓老人早點回家,也是不少網友的心願。「冰糖葫蘆爺爺」的視頻在網上傳開後,不少網友提議「附近的都去買幾串吧,別讓老人在寒風裡待那麼久……」
一位網友從沙坪垻趕來,花50元隨意取走幾串;也有人把錢塞進老人手裡,取下一串就走了……到傍晚7點,靶子上沒剩下幾串冰糖葫蘆了。爺爺說:「今天賣得快,把剩下的都賣完就回家啦!」
兒女都遠,每月有105元社保
爺爺說,他叫孔凡中,身份證上是74歲,被改小了,他賣冰糖葫蘆斷斷續續有十來年了。其間,為了生計,他幹過單位的保安,守過夜,也給修冰箱的老闆接過電話……出租屋床邊的架子上,還留著之前當保安穿過的工作服,不過他的老本行,卻是餐館廚師。
前年10月,從二兒子北京的家回到重慶後,孔凡中回墊江老家住了一段時間。去年9月,他又到主城,在下回水溝一處租賃房,花150元/月租下一個床位,又賣起了冰糖葫蘆。
「這裡住了5個租客,都是單身漢,有個照應!」孔凡中說,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但他們都遠,大兒子和女兒都在新疆,二兒子在北京,「前年坐飛機去的二兒子家,住不習慣,北京太冷了!」但孔凡中說,三個孩子真沒給過他錢,「有一回,在街上碰見了,給了500元。」
房東王甘德認識孔凡中十多年了,他說,孔凡中的老伴十幾年前過世了,只知道他的兒子女兒在外地,但從沒看見過。
孔凡中說,他記不住孩子們的電話,他有一部老年手機,也不太會使用,而手機裡也沒有一個聯繫人的電話。只是在爺爺租賃屋的牆壁上,寫著乾兒子「蔡草藥」的電話,不過,電話是空號。
孔凡中戶籍所在地——墊江縣包家鎮寶山3組的汪組長告訴記者,孔凡中的確沒什麼收入,每月僅有105元農村社保,也是村裡的一般困難戶,每年年底有200元慰問金。
有時,孔凡中也會回老家,但老家沒房子,他租房子住。汪組長不知道孔凡中的三個孩子是否給過他生活費,只知道他一直是一個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