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首席人物觀,作者丨北方、倪文,編輯丨江嶽
01 小米引戰
如果有人要為國產智慧型手機的戰爭寫一部史書,北京798藝術區,肯定是繞不過的地標。
這片保留著80年代風貌的老廠房,是最近幾年手機發布會的熱門場地。而在它親歷的大大小小的發布會裡,2011年8月16日的那場,必定是最特別的。
它成為一場持續數年的戰爭的開端。
那個夏日下午,雷軍穿著黑色T恤和藍色牛仔褲——就像賈伯斯的多年穿著一般,走進了那間本來只能容納500人最終卻擠進800人的房子。場內的多數人,是過去一年浸泡在MIUI論壇的用戶,熟悉這家公司的幾乎所有高管,於是,當雷軍入場,他們送上了掌聲,雷鳴一般。
而最熱烈的掌聲,出現在價格公布的瞬間。1999元,相當於當時同類機型的一半。價格屠刀落下,號角吹響。
半個月後,小米手機開放預定,零點開始,連綿不斷湧入的訂單讓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合不攏嘴。22個小時,30萬訂單,一掃而空。
這是一個足以讓行業為之震驚的數字——當年的國內銷售冠軍是諾基亞,一年賣出2000萬臺,平均每天賣出5萬臺。小米的開局,輕鬆超越了它。
在珠海,在深圳,或許很多人一夜無眠。
黃章心裡很不舒服。
這位魅族創始人,對產品有著近乎瘋狂的偏執,控制欲亦旺盛,是國內最早被冠以「中國賈伯斯」稱號的人。不過,在魅族的互動社區裡,他的身份是「J.Wong」,一個四處遊蕩的存在,可能跟網友對罵,也可能突然天使附身,去耐心解決某個細微的售後問題。
8月19日,小米發布會後的第三天,「J.Wong」用一句「曾經以天使投資人身份,利用高新區領導關係接觸我套取魅族的商業秘密」,將矛頭直指雷軍。
他選擇了應戰。然而命運的戲謔之處便在於此。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裡,當弱者的反擊若不夠有力,便只會被視作「碰瓷」。
前輩魅族很快成為這場戰爭裡的弱勢一方。黃章此前多年積累起來的產品經驗、營銷打法和口碑,慢慢變成了小圈子的驕傲。此後幾年裡,雷軍與小米的青雲直上,用持續刷新的數據,一次次刺激著眾人的神經。
華為的回擊也很快——任正非雖然在三年前就打算出售手機業務,但2011年時,華為手機已經擠進國內銷量前五名。手機,成為任正非不能丟掉的戰場。
於是,雷軍在798收穫掌聲的一個月後,一款叫榮耀 U8860的手機在美國發布了。定價比小米1高出500元,這是榮耀作為華為產品線的初次亮相。
它也戲劇性地沾到了小米的光。雖然硬體配置和UI交互都不如小米1,但後者實在太難搶,很多人轉而選擇了它。
不過,這個看似荒謬的開端,後來因為劉江峰的執掌改寫了劇情。這位在華為任職18年的「老人」,2014年起出任榮耀CEO,通過機海戰術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所有的產品都緊貼紅米。一年時間,榮耀的銷售額從1億美元提升至20億美元。
「2015年希望榮耀的業績能夠翻一番。」劉江峰曾經滿懷心。
但他沒能守到這一天。2015年春天,他在微博發布了一則充滿情懷的離職聲明,「我終究是想到新的空間去闖蕩一下,趁著青春的尾巴,中流擊水。等多年以後回想今天時,我不希望後悔我不曾嘗試,錯過了又一次浪潮的到來。」
02 硝煙四起
2014年5月20號,羅永浩終於實現夢想。那晚,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主會場上,他身穿棕色短袖和寬垮褲子,一身經典裝扮,對著臺下五千多名聽眾侃侃而談,動情講述著他和錘子的故事——錘子首款智慧型手機T1也就此發布。
現場,羅永浩身後的大屏幕上每公布一個技術參數,觀眾都回應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老羅的情懷粉佔了多數,畢竟,當一個行業外來者,反覆陳說自己無法順利讀出複雜參數,並以「考慮到我們是個小廠商」的說辭,來描述自己打造手機的不易時,歡快氣氛只是更濃了。
這是一場成功的發布會。不久之後,羅永浩就在微博宣布,錘子手機兩天內預定量已達到五萬,完成了投資人期望值的十分之一。
王思聰衝破了老羅的手機新品熱潮。
2015年4月10日,王思聰在微博曝光樂視手機真機圖片,配文「比錘子手機好看」。微博頗有友情預告的意味——四天後,便是樂視手機發布會。
賈躍亭在2014年開始布局手機業務。而樂視手機,大概是第一個赤裸裸靠燒錢賣手機的品牌。
他對打價格戰不屑一顧,也不厭其煩地說著:「整個行業低價競爭只是階段性的,未來競爭會從點對點的競爭變成鏈條對鏈條,生態對生態的競爭而不是單純某個產品的競爭。」
言下之意,樂視手機虧損與否不重要,一切都是為了構建一個專屬於樂視的、完整的網際網路內容生態。
瘋狂的資本加持下,賈躍亭不心疼錢。為了賣出手機,樂視把手機零售價定成低於量產成本的價格。比如,樂視大多手機定價都在千餘元,高端機型也從未超過3000元。
這樣的瘋狂,讓極致性價比的小米都「黯然失色」。
自然,雷軍的網際網路打法吸引來的,不僅是爭先恐後的營銷模仿和戰術挪用,還有更多的玩家入場。如同一場混戰,各方你追我趕,不斷加碼。
與錘子和樂視手機同期,也就是2014年,360手機問世。而聯想以29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摩託羅拉——這家老牌PC廠商似乎有意複製當年收購IBM PC業務的成功。
無論如何,那是一段智慧型手機市場神仙打架的時間,在華為、OPPO與vivo等老牌廠商之外,由小米帶來的這眾新興品牌,在擅長的網際網路營銷之道上,圍攻之勢愈演愈烈。
而這時候的小米,卻有了第一次的「失勢」。
2015年春,小米5計劃發布,卻因其負責供應鏈副總裁郭俊,幾乎得罪了所有小米的供應商,以至於那個競爭的關鍵節點,整整半年的時間內,小米商城內的10款手機,僅有一兩款顯示有貨。
年輕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開始面臨深刻的考驗。
03 大撤退
網際網路人不再輕易提起生態。曾經的明星企業樂視,留給行業的資產只剩唏噓,在「下周回國賈躍亭」的糊梗之下,「生態」是個更感傷的話題。
2016年11月,慣常以內斂為人知的賈躍亭,終於在巨大的壓力中發出一封公開信,《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被巨浪吞沒,海水把海洋煮沸》。這時候,樂視危機終於被徹底攤開。一家以內容為根基的網際網路公司,在短短數年內,接連涉足體育、金融、智能終端,甚至汽車。過快的步伐終於失衡,資金危機有如「冰冷的海水,升騰的火焰」,將其逐步淹沒並灼燒。
財經評論員吳伯凡說它「像穿了紅舞鞋,穿上以後就停不下來」。
危機自手機始。
位於朝陽區的樂視大廈,是這家公司的一個興衰切片。盛時的大樓燈火通明,晝夜不歇,落寞時,也就是2016、2017年,大堂躺滿了來討債的手機供應商和代理商——他們高喊「賈躍亭還錢」,在冰冷的地面上和衣而睡。
賈躍亭的「樂視生態」規劃中,手機這類硬體產品,本質上只是內容輸出的終端,也因此,在很長時間內,手機銷售價格始終遠遠低於成本,甚者,每賣出一臺手機就虧損200元。缺口越撐越大,終於在2016年爆發,大量合作夥伴被拖欠款項,成為樂視造夢的殉葬者。
而酷派也難獨善其身。
作為傳統手機品牌的一員小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它曾將崛起的希望寄托在樂視上——一家看起來足夠星光熠熠的明星公司。2015年中,樂視以27.3億港元的價格進駐酷派,此後,再度加碼10億港幣,成為第一大股東,試圖為它的內容終端生態添磚加瓦。
無奈,酷派並不是潛力股型的良人——樂視控股同年,酷派發布業績報告,預計全年虧損42.1億港元。
樂視危機就像網際網路公司手機夢的一個縮影:繁華過後,在漂泊和黯淡中無所依。
雷軍後來不無感慨地形容,小米「過去一年過得太不容易了」。
過去的一年,也就是2016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已陷入增長疲軟期,而線上銷售渠道只佔市場份額的兩成,是線下為王的時代。講著線上好故事的小米,受挫最為顯著。先是全球出貨量較上一年暴跌36%,市場份額跌出全國前五,而後,資本市場上,估值也從600億美元下調到450億美元。
它代表著,以線上渠道和網際網路營銷方法論崛起的品牌,開始被傳統廠商反超,坐擁豐厚線下渠道資源的ov與華為,成為行業排頭兵。
小米需要新故事,一個關於出貨渠道轉型的故事。
雷軍的方法論便是,從轉型實體門店——小米之家。這是一個「無印良品」式的門店,「店裡只有50到100件商品,靠這些商品徵服消費者」。
如今,小米線下終端店已經一越超6000家,而自2018年於港交所上市後,市值也一路飆升,已站上5000億的新階段。
更多的品牌,乘網際網路的東方而來,卻沒趕上這樣的好運氣。去年,360手機傳出倒閉傳聞,引得官方出來闢謠,但事實是,團隊早早轉型去做了老人智能手錶。
老羅的理想主義也停在了2018年,作為外行,錘子手機在產能和品控上始終無法擺脫危機,它終於消耗完了情懷值,被巨頭字節跳動收入囊中。這些曾經的風口追逐者們,在數年時間裡,共同組成了一個行業的起伏跌宕。
04 歸鄉
素來好戰的周鴻禕曾說,有時候是被欺負得沒辦法了,才必須還擊。但在做手機這件事上,顯然不是。
這是一個網際網路群雄都想在手機領域分一杯羹的年份。2012年,甚至有傳聞,因紅衣教主頻繁約見手機製造商,正與其酣戰的馬化騰,也傳出了造手機的消息,只不過很快被否認。
無論如何,終局是顯而易見的,一眾小米的追隨者們,造手機的網際網路玩家們,失去了坐上牌桌的機會。
商業世界裡,洗牌的無常性常常伴隨著人事的更迭,在手機圈裡,這個更為顯著。那些曾經在賽場鏖戰雷軍的友商們,正紛紛加入後者的大本營,譬如原聯想常程。在成為小米手機一員大將的半年前,他還會為旗下一款新機聯想S5 Pro,直懟小米8青春版,「沒有無損光學變焦,談什麼青春無敵」。
如今,小米這個網羅各路「輸家」的陣地,從常程,原金立盧偉冰,到暴風TV劉耀平等等,已然組成一派龐大的「復仇者聯盟」。
賽場的贏家格局既定,網際網路手機品牌中,挑起戰爭者小米成為幸運兒,屹立於一眾傳統廠商中,成為全國,並走向全球的中堅力量。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20年中國智能終端市場半年洞察報告》,截至今年6月,國產智慧型手機品牌四大格局穩定,華為佔據市場份額的26.3%,OPPO、vivo與小米分列二、三、四位,小米佔比9%。
來源:《2020年中國智能終端市場半年洞察報告》
唯一的變量出現在頭部品牌華為。
11月17日,華為出售榮耀案塵埃落定,後者品牌相關業務資產被悉數打包,徹底從華為中割捨。這個自2013年推出,以對標小米而生的新品牌,開始走出母公司華為的庇佑,單槍匹馬闖入既定的行業格局中。
小米挑起戰爭近十年,十年中,從傳統網際網路廠商轉頭迎戰,到新興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蒙頭前行,機圈大戰燒了幾回合,也未能脫離只有前排才能落座的規則。
於榮耀而言,這或許是一段至暗時刻,但這個行業,亦曾有無數人走進過。
雷軍應當不會忘記2016年5月,那場沒開完的高管例會,因為小米5銷量承壓,手機部負責人開始指責市場部,觸怒黎萬強,二人在場開始激烈爭吵。雷軍默默地走出了會議室,這也是他創立小米5年來,第一次沒把例會開完。
羅永浩的多事之秋在2018年,外界盛傳錘子巨大的資金危機,他在微博上一遍遍闢謠,但員工發不出工資,裁員潮席捲而來,遮也遮不住。
商業世界的圈地盤紛爭,一如既往,不會給予任何人喘息的機會。當然,榮耀的命路,代表的並非是競爭的結局,在詭譎變幻的國際關係中,它成為因博弈而被波及的命運體。華為在公告中寫道:這也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行為。
雷軍在危機的檔口,下定決心換將,他扛起手機業務的重擔,初期,是和200名員工一對一談話。錘子賣身時,老羅最難過的部分是,「無法和老兄弟們在一起了」,如今,他是「真還傳」的主角,還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走出來,便是倖存者,於榮耀而言,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