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與爺爺》這部電影上映至今,在各個平臺基本上都保持了九分以上的評價。只要觀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被海蒂和爺爺這兩個可愛的人兒所治癒。
海蒂從小就失去了父母,負責照顧她的姨媽為了能有時間工作,就把她丟給了素未謀面的爺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合,爺爺和海蒂逐漸變得親近起來。
可這個時候,姨媽又把海蒂騙走,將她賣給了有錢人家。值得慶幸的是,克拉拉家裡雖然很富有,但是她的內心很是善良。
跟海蒂相處的這段時間,她教會了海蒂寫字,也會將自己的書籍給海蒂看。不過哪怕日子過得不錯,海蒂也還是很想念爺爺。
於是她偷偷逃出了克拉拉家,奔向了爺爺的懷抱當中。之後克拉拉因為過於思念海蒂,也追隨她來到了阿爾卑斯山。在這裡,他們每個人都獲得了一個美好的結局。
在這部影片當中,我們能看到親情和友情的力量,也能感受到三種不同的教育方式。
爺爺所採用的的教育以自由為主,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由於海蒂從出生開始就沒見過爺爺,爺爺跟她自然也沒什麼感情。見到海蒂的第一面,爺爺表現得並不是很友好,甚至還讓她獨自睡在羊圈裡。
有一次海蒂聽到了別人說爺爺的壞話,便信以為真,特別害怕爺爺。當時爺爺就告訴她,人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那些閒話。
爺爺教育海蒂的方式,一直都是尊重海蒂。他不會限制海蒂的行動,更不會強迫海蒂按照他的想法生活。他總是在一旁默默地保護著海蒂,看著海蒂跟隨自己的內心一邊摸索一邊成長。
管家對海蒂的教育以約束為主,是因材施教的反面案例
在克拉拉家裡的海蒂,過得很是不自在。雖然克拉拉對她比較好,但是這個富裕家庭的管家非常嫌棄海蒂。
海蒂從小到大從來沒上過學,更別說是識字了。管家給克拉拉上課的時候,她就在一旁走神。本來管家就非常討厭略顯粗魯的海蒂,想靠著這個把柄直接把海蒂趕出去。
管家這樣的行為,跟因材施教這種教育方式剛好相反。身為老師,他沒有發自內心地接納自己的學生。雖然海蒂只是陪著克拉拉上課,但她畢竟也坐在這裡,她的身份也是學生。
生活當中有很多老師也是如此,當看到孩子什麼都不懂,或者是教了很多遍還做不好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特別暴躁,甚至想直接把孩子趕出去。但是老師的這些行為,根本沒辦法提高孩子的成績,又或許說他們根本就沒打算幫助孩子。
克拉拉奶奶對海蒂的教育,以尊重和引導為主,是因材施教的正面案例
管家愈發討厭海蒂,便想著法子要將海蒂趕出去。他還跑到克拉拉奶奶的面前告狀,說海蒂這個孩子很奇怪。
按照常理來說,奶奶應該會選擇相信為自己工作了多年的管家,但她並沒有這麼做。為了能了解海蒂的為人,奶奶便拿出時間來跟海蒂相處。
看到孩子不喜歡管家的教育方式,她就選擇了另一種教育方式。她會跟海蒂坐在一起,抱著故事書給她講故事。但是到了結局的時候,奶奶悅耳的聲音戛然而止。
海蒂這樣年齡的孩子,怎麼能忍住自己的好奇心,她一再追問,奶奶卻不肯給她講完。然後奶奶跟她說:「如果你想知道故事的結局,就要先好好讀書。」就這樣,一開始覺得讀書並沒有什麼意義的海蒂,拿起了紙和筆,認真地享受學習了。
很多家長都知道「因材施教」這幾個字,但是真的要實施起來,就發現自己毫無頭緒。其實只要按照接下來的幾步,家長就能快速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喜好和討厭的東西。家長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個性,才能判斷出他們會更適合怎樣的教育方式。
其次,找到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要是家長想改變孩子對學習的態度,那麼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為什麼不喜歡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是強行要求孩子改變。
最後,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特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有的孩子擅長學習,有的孩子擅長玩耍。家長要做的就是足夠尊重孩子的這份特長,並且加以引導,讓特長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