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與爺爺》裡的教育啟示:正確的因材施教,給孩子更多可能性

2020-12-09 劉愛芹聊育兒

《海蒂與爺爺》這部電影上映至今,在各個平臺基本上都保持了九分以上的評價。只要觀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被海蒂和爺爺這兩個可愛的人兒所治癒。

海蒂從小就失去了父母,負責照顧她的姨媽為了能有時間工作,就把她丟給了素未謀面的爺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合,爺爺和海蒂逐漸變得親近起來。

可這個時候,姨媽又把海蒂騙走,將她賣給了有錢人家。值得慶幸的是,克拉拉家裡雖然很富有,但是她的內心很是善良。

跟海蒂相處的這段時間,她教會了海蒂寫字,也會將自己的書籍給海蒂看。不過哪怕日子過得不錯,海蒂也還是很想念爺爺。

於是她偷偷逃出了克拉拉家,奔向了爺爺的懷抱當中。之後克拉拉因為過於思念海蒂,也追隨她來到了阿爾卑斯山。在這裡,他們每個人都獲得了一個美好的結局。

在這部影片當中,我們能看到親情和友情的力量,也能感受到三種不同的教育方式。

爺爺所採用的的教育以自由為主,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由於海蒂從出生開始就沒見過爺爺,爺爺跟她自然也沒什麼感情。見到海蒂的第一面,爺爺表現得並不是很友好,甚至還讓她獨自睡在羊圈裡。

有一次海蒂聽到了別人說爺爺的壞話,便信以為真,特別害怕爺爺。當時爺爺就告訴她,人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那些閒話。

爺爺教育海蒂的方式,一直都是尊重海蒂。他不會限制海蒂的行動,更不會強迫海蒂按照他的想法生活。他總是在一旁默默地保護著海蒂,看著海蒂跟隨自己的內心一邊摸索一邊成長。

管家對海蒂的教育以約束為主,是因材施教的反面案例

在克拉拉家裡的海蒂,過得很是不自在。雖然克拉拉對她比較好,但是這個富裕家庭的管家非常嫌棄海蒂。

海蒂從小到大從來沒上過學,更別說是識字了。管家給克拉拉上課的時候,她就在一旁走神。本來管家就非常討厭略顯粗魯的海蒂,想靠著這個把柄直接把海蒂趕出去。

管家這樣的行為,跟因材施教這種教育方式剛好相反。身為老師,他沒有發自內心地接納自己的學生。雖然海蒂只是陪著克拉拉上課,但她畢竟也坐在這裡,她的身份也是學生。

生活當中有很多老師也是如此,當看到孩子什麼都不懂,或者是教了很多遍還做不好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特別暴躁,甚至想直接把孩子趕出去。但是老師的這些行為,根本沒辦法提高孩子的成績,又或許說他們根本就沒打算幫助孩子。

克拉拉奶奶對海蒂的教育,以尊重和引導為主,是因材施教的正面案例

管家愈發討厭海蒂,便想著法子要將海蒂趕出去。他還跑到克拉拉奶奶的面前告狀,說海蒂這個孩子很奇怪。

按照常理來說,奶奶應該會選擇相信為自己工作了多年的管家,但她並沒有這麼做。為了能了解海蒂的為人,奶奶便拿出時間來跟海蒂相處。

看到孩子不喜歡管家的教育方式,她就選擇了另一種教育方式。她會跟海蒂坐在一起,抱著故事書給她講故事。但是到了結局的時候,奶奶悅耳的聲音戛然而止。

海蒂這樣年齡的孩子,怎麼能忍住自己的好奇心,她一再追問,奶奶卻不肯給她講完。然後奶奶跟她說:「如果你想知道故事的結局,就要先好好讀書。」就這樣,一開始覺得讀書並沒有什麼意義的海蒂,拿起了紙和筆,認真地享受學習了。

很多家長都知道「因材施教」這幾個字,但是真的要實施起來,就發現自己毫無頭緒。其實只要按照接下來的幾步,家長就能快速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喜好和討厭的東西。家長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個性,才能判斷出他們會更適合怎樣的教育方式。

其次,找到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要是家長想改變孩子對學習的態度,那麼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為什麼不喜歡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是強行要求孩子改變。

最後,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特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有的孩子擅長學習,有的孩子擅長玩耍。家長要做的就是足夠尊重孩子的這份特長,並且加以引導,讓特長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以《海蒂與爺爺》為例,探究「因材施教」在孩子成長路上正確運用
    雖然三人教育方式不同,但是通過對比我們能看到爺爺、克拉拉奶奶因材施教的成功。今天,我們就按照電影的敘事順序,來分析影片中呈現的教育方式以及引發的思考,探討"因材施教"在孩子成功路上的正確運用。兩個人相互扶持,是一起成長的模樣,而這一起成長也離不開爺爺給予海蒂的自由和愛。爺爺或許不懂"因材施教",但他尊重了海蒂愛自由的天性,最起碼不限制孩子的天性。管家對海蒂的教育:因材施教的反面例子,約束孩子各種各樣的行為,不顧孩子的興趣與內心教育孩子,只要求孩子聽話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 《海蒂和爺爺》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關於生命、教育和愛的啟示?
    看完這部電影後,閉上眼睛,似乎還能看到在阿爾卑斯山上,在清澈湛藍的天空之下,在微風輕拂中,在草叢間、山坡上,那個叫海蒂的小女兒,歡笑地奔跑著……好的電影,不僅會讓人有很深的感觸,還能讓我們在看完電影後,思考能從其中學到的東西。那麼《海蒂和爺爺》這部電影,又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呢?
  • 《海蒂和爺爺》:那個影響孩子一生的爺爺
    改變妹妹一生命運的爺爺二刷《海蒂和爺爺》,我發現這部電影也是一部教育片。【《海蒂和爺爺》劇照,克拉拉奶奶教育海蒂讀書識字】電影的這個情節,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爺爺。我爺爺出生於1938年,家裡條件不錯,他讀完了高中,但因為當年的大學錄取率很低,他沒有考上大學。但在此後幾十年,他保持了對知識的敬畏和嚮往。
  • 以《海蒂與爺爺》為例,解析「隔代教育」的利與弊,方法與實踐
    因此和孩子是很難能夠進行溝通與交流在孩子的教育上是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以及爭端。對於隔代教育是否令是否還這是值得討論的一個問題那麼今天在這裡根據《海蒂與爺爺》這部電影來討論隔代教育其中的問題。海蒂在嬰兒時期就失去了父母,所以她只能夠由姨媽養大,但是姨媽因為家庭情況不願意將海蒂養大,因此就將海蒂送回了阿爾卑斯給她爺爺撫養,但是她的爺爺性格不好,很是孤僻,而且海蒂剛到陌生的地方很不適應。雖然很不適應,但是她在這個地方生活的很是自由自在,阿爾卑斯有著美麗的景觀,她每天都在外面自由自在不需要總是待在家裡,而是去領略大自然的環境以及風光。
  • 《海蒂和爺爺》像小海蒂那樣生活,哪怕一天也好
    做為一部劇情片,海蒂的命運還要加些曲折,與爺爺生活在山裡只是全片的鋪墊。一年後,姨媽找了戶富人家,要海蒂去陪這家的生病小姐學習、玩耍。爺爺已與海蒂相依為命了,當然不同意,姨媽帶著海蒂再次偷跑了。空而闊的別墅,冷麵女管家,家庭教師,僕人,女主人過世,男主人常年在外。生病的漂亮小姐在傭人們的管束中,足不出戶,幾乎活在真空中。
  • 《海蒂和爺爺》:孩子的個性「成長之路」,還需父母小心培養
    影片以孩子成長環境變化的橋段,向我們真實且直觀地反映了個性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海蒂和爺爺》講述的是從小失去父母的海蒂,在與爺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之後,被姨媽賣給一個大戶人家,並與雙腿殘疾、個性孤僻的富家千金克拉拉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的故事。
  • 從《海蒂和爺爺》這部電影,看現實中家長應該注重的三大教育方法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今天為大家分享一部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的電影。這部電影叫《海蒂和爺爺》,本文從我們廣大家長的角度來思考關於孩子教育方法的問題。希望在看完此文和帶孩子一起觀看電影以後,能夠對你的家庭教育有所幫助。
  • 豆瓣9.2《海蒂和爺爺》:愛與「忘我」往往能創造奇蹟
    寒冬凜冽時,雨雪紛飛,陰風怒號,最容易讓人情緒低落,這種時候,推薦你看《海蒂和爺爺》這部影片,在阿爾卑斯山的壯麗風光裡,海蒂和爺爺的故事,滿溢著善良與美好,能將你內心的陰霾驅逐乾淨。除了海蒂的純真與善良,我還感受到影片帶我們的啟示:愛與「忘我」往往能創造奇蹟。
  • 天堂與天使——《海蒂和爺爺》
    海蒂在山上認識了相同年齡的皮特,皮特是村裡的牧羊人,他告訴海蒂「村裡人都說爺爺殺過人。」海蒂聽後心裡是害怕與些許相信這些流言的,以至於不敢正視爺爺,甚至嚇得有些發抖,還想回羊圈去睡。而爺爺的一番話,打消了海蒂的念頭。爺爺對海蒂說「人們喜歡談論邪惡的東西,你需要自己去判斷,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還是相信那些流言蜚語?」
  • 豆瓣9.2高評分治癒系電影《海蒂和爺爺》:藏著哪些教育真相
    命運的不幸,依然可以靠自己去改變,電影《海蒂和爺爺》中的海蒂,就是這麼一個懷揣著愛,去溫暖身邊人,改變自己命運的小女孩。善良樂觀,聰明可愛的女孩海蒂自幼失去父母,被姨媽收養。但姨媽找了份外地的工作,沒辦法再照顧海蒂,於是,把孩子託付給獨居在阿爾卑斯山上的爺爺照顧,爺爺是個古怪,倔強的老頭,從不合群。
  • |從《海蒂和爺爺》探討愛的教育
    而今天的繆可馨恰恰是個「不聽話「的孩子,作文裡寫下的真實世界,卻被老師冠上了」負能量「的帽子。課堂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能讓這個年僅10歲的孩子鼓足勇氣一躍而下。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起了電影《海蒂和爺爺》的故事。孤兒海蒂與爺爺在風景秀美的阿爾卑斯山過著自由而開心的放牧生活,在大自然的環境下,海蒂感受不到外面的世界,她確信好朋友皮特的話:放羊人不需要讀書識字。因為機緣巧合,她離開大山,成為了富商女兒克拉拉的書童。故事從這裡開始,我找到了答案。
  • 孩子不愛學習?《海蒂與爺爺》告訴我們,善用「繪本教育法」
    最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別人分享一部高分暖心電影——《海蒂與爺爺》。它是來自阿爾卑斯的德國電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雖然沉澱了4年才在中國上映,但時間並沒有抹滅這部電影的品質。我看到朋友圈的許多朋友都說被這部電影的純粹打動了。
  • 《海蒂和爺爺》:一部電影,完美詮釋了蒙臺梭利教學法的精髓
    第一眼看到海蒂時,她就很不喜歡海蒂,但克拉拉很喜歡海蒂,無奈之下,她只得把海蒂留下。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她向海蒂宣布了一大堆規矩,比如吃飯時不許說話,平時不準大聲說話,做任何事都按遵照時間表,不許私自外出等等。海蒂過慣了自由生活,哪見過這種陣勢,那一刻,她覺得自己變成了籠中鳥。一段時間後,由於實在受不了這些繁文縟節,海蒂決定「大罷工」。是的,她要回爺爺家。
  • 電影《海蒂和爺爺》很打動人,故事簡單,人物關係自然清新
    《海蒂和爺爺》一部非常暖心,非常治癒系的電影,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很神奇,電影裡的人物也都善良溫暖為彼此著想。其中兩句臺詞記憶深刻,海蒂見完皮特奶奶後回來跟爺爺說:我們已經擁有很多了。知足的人會更幸福吧。克拉拉奶奶說:做一件事情能讓你開心的話就勇敢去做,不要害怕別人怎麼說。
  • 《海蒂和爺爺》:孩子的隱忍能否被看見將決定他一生的幸福
    看見、理解即是愛與療愈,當孩子被看見,他們就會以自我提升,而非自我挫敗的方式來做事。所謂孩子的隱忍,不過是利用懂事的外在,隱藏起真正的自己。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可就是有那麼一群孩子不敢哭,他們害怕被厭惡,所以只好用那可憐的隱忍把自己偽裝起來。就像《隱秘的角落》裡的張朝陽,只是為了得到爸爸的疼愛,最終將隱忍異化成了殘忍。
  • 《海蒂和爺爺》教會我們的不止明辨是非、堅持夢想、友誼,還有愛
    跟大部分留守兒童不一樣的是,她擁有爺爺真心的疼愛,擁有賽斯曼奶奶(克拉拉的外祖母)的引導,擁有皮特和克拉拉兩個靠譜的朋友,這是她一生中難得的財富。一、爺爺尊重孩子愛玩的天性,教會海蒂明辨是非爺爺性格古怪,他的兒子和他鬧翻,不跟他來往。爺爺獨自居住在阿爾卑斯上,不與任何人來往。甚至是自己的親孫女,爺爺也不想與之相處。
  • 《海蒂和爺爺》:真誠禮貌地說「你好」的孩子,會贏得一生的幸運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幼兒的良好習慣, 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結於自己的習慣。 」《海蒂和爺爺》是一部暖心的電影,朋友們都很喜歡海蒂這個小姑娘,看到她的人都會覺得溫暖。海蒂有一個特點,不管見到誰,都會主動地、微笑著和對方說「你好!」
  •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啟發和引導,理解和支持,令人震撼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面臨著姨媽不要,爺爺不養的局面的時候,海蒂卻依然是那麼樂觀和坦然。劇中,海蒂被姨媽帶給爺爺養育,海蒂也因此來到了美麗的阿爾卑斯山。在這裡,海蒂認識了皮特,白天在外面放羊,晚上住回羊圈。率真、善良的海蒂很快便打開了爺爺的心扉,並使得爺爺開始接受並喜歡上了這個活潑開朗的孩子。
  • 《海蒂和爺爺》:善與美的純真,感受回歸樸實自然的童話世界
    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惦記著如何能讓自己賺到更多的財富,擁有更多的物質享受。而卻忘了停一停,觀察這個世界多樣的色彩,體味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感。如果說電影給人造夢的空間,那何不讓自己在電影時空裡小憩。接下來要介紹的德國電影《海蒂和爺爺》就是講述一部善與美的故事片,讓你回歸樸實自然的童話世界。全片都是圍繞小女孩海蒂的遭遇,她在少女時期遇到的人與經歷。
  • 《海蒂和爺爺》一個暖心治癒的故事
    ——《海蒂和爺爺》《海蒂和爺爺》這是一部溫暖又治癒人心的一部發生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下的電影,在看影片的過程中,我一直沉醉於美麗絕倫,獨一無二的阿爾卑斯山的美景,片中每一個場景我都想截屏保存下來,甚至幻想自己可以一直住在那裡,無憂無慮,世外桃源的生活…… 主人公海蒂是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