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硬的鋼製勺柄竟然能扭彎;一個響指過後,海綿球從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四個變成更多;無論怎樣洗牌,魔術師都能輕易找到你之前挑出的那張牌……4月17日,北京市朝外大街「豆瓣」咖啡館的魔術派對,30多名客人三五一群圍坐在小桌旁,盯著臺上的魔術表演嘖嘖驚嘆。
咖啡館服務生王偉說,周末魔術派對從去年9月就開始了,經常來的人以大學生、白領為主。今年春節過後,來的人明顯多了。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3G門戶網,對117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5%的人關注魔術,其中20%的人表示非常關注。64%的人今年春節晚會後才開始關注魔術,25%的人表示之前就關注魔術了。
不少男生最想學的就是能哄女孩子開心的魔術
「誰魔術玩得好,誰的道具新,下課後誰身邊準圍著最多同學。」今年10歲的劉繇說,魔術在學校裡可火了,學校旁邊的小店還有劉謙在春晚上用的橡皮筋賣。
劉繇的媽媽是一名高中物理教師,她很支持孩子玩魔術。「魔術裡包含了光學、幾何、算術等知識,比只看書本中枯燥的原理有趣、形象多了。而且要把一個魔術學好,需要不斷練習,既能鍛鍊孩子的智力,又能培養韌性和專注。」
對於魔術熱的原因,調查中,33%的人首選「魔術變幻莫測,很有趣」;23%的人認為魔術能益智;18%的人想探索未知的奧秘。接下來公眾給出的排序依次為:看魔術表演很放鬆(13%)、學幾招魔術很時尚(12%)、魔術師的個人魅力(11%)、跟風(5%)。
中國傳媒大學四月魔術社創始人蔡鳴飛說,魔術對年輕人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我們是學校最火的社團之一,每年招新都有兩三百人。學一兩個魔術能讓自己更有魅力,不少男生最想學的就是能哄女孩子開心的魔術。」
我國著名魔術師、國家一級演員秦鳴曉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魔術的發展是和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分不開的。他在上個世紀80年代只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表演魔術,因為中小城市市民沒有閒錢,對魔術的認識和接受程度也不夠。「如今,人們手裡有錢了,觀念也進步了,花點錢買個道具,報個培訓班,學點魔術露一手,覺得挺樂呵。」
據了解,湖南衛視《金牌魔術團》首播當天,收視率和市場份額,均高居全國同時段節目榜首。據當當網上書城統計顯示,《魔法誘惑Ⅲ:劉謙的魔法籤證》銷量在家居、休閒類書籍中排名第一。
北京市齊天魔術培訓中心經理苑喜軍說,目前來學魔術的人數比去年增長了兩三倍,而且由於中心的網址在搜索網站上點擊率提高,付給搜索網站的費用也增加了很多。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王水雄認為,「魔術熱」首先是因為人們對未知的好奇和渴望,同時也和當前社會生活的相對穩定和平靜有很大關係。在比較平靜的生活中,人們的注意力和精力需要有所投注,當投注到魔術上,又被現代商業力量推波助瀾,變成一種營銷手段和廣告手段時,「魔術熱」自然勢不可當。
蔡鳴飛在他的校內網日誌中寫道:「現代社會的競爭和生活的壓力,一點點蠶食著人們兒時的夢想,蠶食著人們本應與生俱來的幻想的天賦。魔術師用畢生精力為人們呈現現實的另外一面,讓夢想不至於枯竭,讓神秘不至於消失,讓世界多一點生機和活力!」
魔術師為什麼能吸引公眾?調查顯示,38%的人認為魔術師的神秘引人入勝,28%的人表示魔術師的技巧吸引自己,16%的人欣賞魔術師的創新精神。接下來的排序依次為:勤奮(13%)、娛樂精神(12%)、天賦(8%)、外表(6%)。
「創編一個新魔術需要許多新元素、知識、技巧以及長時間的磨練,魔術帶給我們的樂卻遠遠超過苦。」秦鳴曉說,現在人們都關注魔術,對魔術的發展是很大的促進,也給魔術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不斷給魔術這個燒餅上添點兒芝麻,讓它更香。」
88%的被調查者想學魔術,其中32%的人表示非常想
最近,在中央紀委工作的王博(化名)在工作之餘花了幾百元學了幾個小魔術。前些天,一個老同學結婚,他表演了一個「永結同心」的小魔術助興,結果大受歡迎,風頭差點兒蓋過新郎。
王博說,他平時和同事一起吃飯,變個魔術也能很快活躍氣氛,那幾百元錢花得挺值。
本次調查顯示,88%的人想學魔術,其中32%的人表示非常想。
獲過中國雜技「金菊獎」銀獎的蔡鳴飛,靠著魔術功底成為一家世界著名洋酒的中國代理,去過二十幾個城市巡迴演出。他也曾經很苦惱,大四時家人要他考研,但是他並不喜歡所學的廣播電視工程專業,而是想在魔術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困惑的蔡鳴飛曾向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請教,徐小平不僅很支持他發展所長,還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寫道:「如果多一些走不一樣的路、念不一樣的書、變不一樣的術、下不一樣注的青年,我們民族的活力與創新力該多麼強大啊!」
「在西方社會,魔術與演講、華爾茲並稱為三大社交技巧。」秦鳴曉說,魔術最講究互動和溝通,很快就能讓一個人成為中心人物。他建議每個人都學一點兒小魔術,靈活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像公關魔術、餐桌魔術等,會給生活帶來歡樂和意外的收穫。另外,一般年輕人堅持學習魔術三五個月,就能到公共場所表演了,也不失為一種就業途徑。
調查中,35%的人認為魔術可以為生活帶來歡樂,21%的人表示魔術可以培養想像力和創造性,16%的人認為適當學些魔術能更好地與別人溝通。
半年多的周末魔術派對開下來,王偉發現中國觀眾和國外觀眾看魔術時有很大不同,外國觀眾大多很享受魔術造成的「奇蹟」,中國觀眾更喜歡對魔術中的奧秘追根問底。他覺得一味地揭秘會破壞魔術藝術。
秦鳴曉考慮更多的是,中國魔術怎麼更好地走向世界。今年2月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組派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演出中,他特意表演了具有濃鬱中國特色的魔術「中國結」。「我們的魔術走向世界就要貼上中國文化的標籤。」秦鳴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