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高三學生小李是同學眼中的學霸,身高1米7的他體重卻只有90斤,鼻梁上架著一副厚厚的眼鏡。小李說,因為身體瘦弱和性格內向,不喜歡體育鍛鍊。同時,高三學業繁重,所以他更願意待在教室看書。
1917年,年僅24歲的偉人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體育之研究》的文章。文章中「國力苶(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體育於吾人實佔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後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兩句令你深有感觸。作為小李的同學,請你給小李寫一封信,勸他改變對體育鍛鍊的想法。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老師下水作文】
強身健體,體育興邦
親愛的小李同學:
展信佳。
你是我眼中的學霸,每日埋頭於書海中,厚厚的眼鏡是你努力的見證,你的堅持讓我等望塵莫及。但作為同學,看著你瘦弱的身軀,我倍感心酸,所以寫下這封勸說信。
高三階段,刻苦學習固然重要。但偉人曾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若把身體搞壞了,還有什麼資本談學習呢?下面我想說三點理由,希望能讓你對體育鍛鍊改觀,無意幹涉你的生活。
若想身心健康,唯體育鍛鍊為正道。首先,體育鍛鍊能促進人腦清醒,使人思維敏捷。人體的一切活動信息指令都是由大腦發出來的,長時間的腦力勞動,會感到頭昏腦脹,這是由於大腦供血不足和缺氧所致。
所以說,長時間的室內學習,偶爾出去運動一下,呼吸大自然新鮮空氣,反而會提高你大腦的綜合分析能力。其次,體育鍛鍊能調節心理,使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運動的激勵可以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運動還能調整人體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緒,如消除情緒的沮喪和消極等。新聞報導過,就讀於第三中學的「強強」得知自己高考成績20分鐘後,背著書包抱著一箱紙鶴,從該校一棟教學樓4樓調下,後經搶救無效身亡。正是由於缺乏適當的體育鍛鍊,缺乏與人的交流,負能量無法得到排解,最終導致「學霸」的離世。
若想全面發展,非體育鍛鍊不可。教育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智育不合格是次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險品,體育不合格是廢品。」由此可見,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應是包括德、智、體、美等諸多方面的綜合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對人才素質也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企事業單位需要選擇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並非單一的知識技能型人才,改變了以往重智輕德體的狀況。
你可以選擇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有利於慢慢地改變內向的性格,逐步適應與同學交往。高考只是我們通向未來的一條路,而高考後的路長著呢,培養人際交往能力極為關鍵。
若想興邦振國,陽光體育尤為重要。曾經被我們嘲笑「小矮人」的日本人,如今身體健壯,看看日本的小學生體育課,一年四季都要求穿短袖短褲,再冷的冬天,也得扛著凍上陣。再反觀我們中國的學生,日子好了,但身體素質卻大不如前。
現代生活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變成了「宅男」「宅女」。過去即便不想鍛鍊,吃飯、上課、上廁所總得動一動吧?現在可好,購物有淘寶、吃飯有外賣、娛樂有網遊、手機能聽課、宿舍有衛生間,於是乎,「葛優躺」和「宅文化」成了時尚,對「深夜擼串喝大酒、學習娛樂不下床」習以為常。視力下降、體重超標、脂肪肝、血壓高……這些中老年疾病早早敲開了年輕人的「命門」。
1917年偉人就已經認識到體育興邦,「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振聾發聵。當代青少年,正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身體扛不住,如何得了?
健康是「1」,有了「1」,其他的「0」才有意義。能否健康生活,對個人來講,關乎生命質量和家人幸福,對國家和民族而言,則關乎未來發展和前途命運。運動起來吧!以上皆是我的肺腑之言,如有冒犯,請多多包涵。
祝:身體健康,一切順遂!
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