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臨門⑨|2020年深圳市一模作文題+下水作文+評析

2021-02-19 鄧志剛語文工作室

【原題呈現】

2020年深圳市一模作文題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中國早已成為競技體育強國。與之不相稱的是:中小學體育課,經常被佔用;強度稍高的運動項目,被移出了校運會;中國青少年的體質連續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項指標下滑……

這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電視臺為此舉辦「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主題論壇,請嘉賓們各抒己見。應邀嘉賓有:朱女士(女排隊員),林先生(體育專欄記者),方女士(學生家長),王老師(高中班主任),康同學(高三學生)。觀眾席上有學生、家長和其他感興趣的市民。

請你以其中一位嘉賓的身份,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切合身份,貼合情境;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下水作文】

《在已有世界冠軍之後——在「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論壇上的發言》

作者葛福安,中學高級教師,深圳市教科院高中語文教研員

【精細點評】

點評嘉賓徐曉花 ,深圳羅湖外國語學校高三語文老師

在已有世界冠軍之後

——在「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論壇上的發言

(標題有來頭,需讀萬卷書才有靈感;又暗合材料「體育強國背後我們該怎麼做」)

各位嘉賓,觀眾朋友:

       大家好!

       我是體育專欄林記者。今天論壇以「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為主題,我平時關注較多前半句;從今以後,我會多關注後半句:「少年何以強?」(開門見山,直接點明身份、主題。同時指出行文重心在「少年何以強」。一個「?」引人思索。)

       「少年何以強?」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篇演講《未有天才之前》。這是九十六年前先生針對中國人的諾貝爾獎焦慮來講的。這個焦慮,因莫言先生的獲獎而消除。其實,中國還曾有過奧運金牌焦慮,這種焦慮因幾代中國體育健兒的拼搏奮鬥而消除。在此,我們要向小朱這樣的中國體育健兒致敬。(承接上文,由「少年何以強?」問題引出標題的來由,將魯迅先生的演講《未有天才之前》放入文中,用心良苦,不禁讓人遙想先生的風骨和筆劍,拓展文章內涵,體現格局。通過類比,從諾貝爾獎焦慮的消除引出奧運金牌焦慮的消除,目的是點出「幾代中國體育健兒的拼搏奮鬥」,暗扣主旨。至此,又巧妙回應現場的小朱,體現論壇的現場性,互動性。)

       魯迅先生說,在未有天才之前,我們要做土壤。這已被證明是真知灼見。那麼,在有了世界冠軍之後,我們的校園體育應該如何發展?我們的少年何以強?我覺得,我們仍然要做土壤。(魯迅先生之文中心是我們要做土壤培育天才,本文便順理成章,提出中心:我們仍然要做土壤,發展校園體育,培養強的少年。如此嚴絲合縫,巧妙回應,實在高明!)

       這裡說的「我們」,臺上的主要是我、小朱和家長方女士,再加上臺下的熱心市民。因為,康同學和王老師是這個論壇論題的中心。我們做土壤,就是為他們做土壤。(接著解讀「我們」,就是臺上嘉賓們,體現論壇這類談話類節目的特點。作者熟練駕馭文體,語言看似平淡,其實頗有匠心,自然隨和,讓人親近。段尾再次強調中心:我們都要做土壤,為了青少年們。主題情境意識很強,切合身份,貼合情境!)

       做土壤,首先是做一方乾淨的土壤。體育課被佔用,高強度運動項目被移等等事實的背後,很多都有校園安全的影子。主要原因是社會幹涉過度。與校園體育有關的安全事故處理,應該責任明晰,不能全由學校擔責,那樣的話,學校自然是有難以承受之重。其實,我們可進行社會責任承擔制度,比如校園體育事故法規和保險制度等等。對此,我們媒體者有責任。今後,我會把目光更多投向校園,我們的專欄,會多一些同學們的身影。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校園體育有好的發展土壤,讓校園體育回複本該有的樣子。(我們怎麼做土壤?本段提出了第一個分論點:做土壤,首先是做一方乾淨的土壤。針對材料中提出的體育課被佔用和高強度運動項目被移的現狀,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辦法的提出又要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體現記者的身份,於是我們看到「責任明晰、社會責任承擔制度、媒體者責任意識、關注校園」等措施,十分實際有效。最後回到觀點:「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校園體育有好的發展土壤,讓校園體育回複本該有的樣子」,回應分論點。此段非常好地結合材料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材料對話的意識很強。)

       做土壤,還要讓自己成為土壤中的一粒。比如,小朱,你可以組團去校園,和同學們體育互動,那樣,你們既可以在校園圈粉,又能激發校園體育熱情,讓競技精神在校園裡流淌,讓校園體育產生新動能。再有,方女士,作為家長,你可以做好社區體育和校園體育的融合,比如,教給同學們大媽街舞。臺下的熱心市民,你可能是桌球高手,是高爾夫健將,或者是西洋棋高段選手,你可以放下身段,走進校園,成為校園體育課堂的一分子,那樣,自己的體育專長自然會在校園裡生長,這便是做土壤的幸福。(沿著文脈,本段繼續提出了第二個分論點:做土壤,還要讓自己成為土壤中的一粒。之後的舉例實在巧妙:把小朱、方女士、觀眾和自己放入其中,方法既實在又靈活。從中我們不得不佩服葛老師關照材料、關照主題,關照情境,關照身份的高超布局,輕鬆地營造出論壇各抒己見的談話氛圍,同時又十分理性地把控主題和節奏,將視線引向競技體育、社區體育、民間體育和和校園體育的有機融合,讓人驚喜叢生。)

       是的,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好花從泥土裡長出來,這便是泥土的報酬。」做土壤,讓校園體育的土壤健康;做土壤,成為其中一分子,校園體育才能獲得健康發展的外環境。有了土壤環境,我們期待的少年身體康健,精神俊郎,才更會成為可能。少年強,則中國強,才可能成為事實。(從何處來,回何處去。本段以魯迅文章結尾的句子「好花從泥土裡長出來,這便是泥土的報酬」引出自己觀點:「做土壤,讓校園體育的土壤健康;做土壤,成為其中一分子,校園體育才能獲得健康發展的外環境」,懇切又理性精,闢而又警醒。最後提出希望:少年身體康健,精神俊郎,少年強,則中國強,結束文章。此處將文章格局提升到最高。)

       讓我們做土壤。(此句簡短而有力,肯定而執著,似有回音,久久不去!)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結束。(標準格式收尾)

總評:一篇極具示範性的下水文

每次看葛老師的下水文,都有很多收穫。一是源於文章的示範性,二是源於葛老師讀書萬卷的儒雅氣質,三是源於葛老師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自我的精神。作為後輩,點評高手的文章,心有怯焉。但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就鬥膽冒昧點評。

首先是標題的擬定,煞費苦心。能由魯迅的《未有天才之前》化用為《在已有世界冠軍之後》,仿是天然巧合,實則苦心孤詣。不但要了解二者的主旨內涵,寫作背景,還須有「為天下憂」的大胸襟,才可定下此標題。我看到此文後,擬的題是:《我們要做培育……土壤》,自有高下區別。所以在點評標題的時候我說「需讀萬卷書才有靈感」。

第二段「起」:承接上文,由「少年何以強?」問題引出標題的來由,將魯迅先生的演講《未有天才之前》放入文中,用心良苦,不禁讓人遙想先生的風骨和筆劍,拓展文章內涵,體現格局。通過類比,從諾貝爾獎焦慮的消除引出奧運金牌焦慮的消除,目的是點出「幾代中國體育健兒的拼搏奮鬥」,暗扣主旨。至此,又巧妙回應現場的小朱,體現論壇的現場性,互動性。此段體現與「主題情境對話」的意識。

第三段「承」:由魯迅先生之文的中心「我們要做土壤培育天才」,便順理成章,提出中心:我們仍然要做土壤,發展校園體育,培養強的少年。如此嚴絲合縫,巧妙回應,實在高明!

第四段接著解讀「我們」,就是臺上嘉賓們,體現論壇這類談話類節目的特點。作者熟練駕馭文體,語言看似平淡,其實頗有匠心,自然隨和,讓人親近。段尾再次強調中心:我們都要做土壤,為了青少年們。主題情境意識很強,切合身份,貼合情境!

第五段「轉」:談我們怎麼做土壤。本段提出了第一個分論點:做土壤,首先是做一方乾淨的土壤。針對材料中提出的體育課被佔用和高強度運動項目被移的現狀,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辦法的提出又要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體現記者的身份,於是我們看到「責任明晰、社會責任承擔制度、媒體者責任意識、關注校園」等措施,十分實際有效。最後回到觀點:「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校園體育有好的發展土壤,讓校園體育回複本該有的樣子」,回應分論點。此段非常好地結合材料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材料對話的意識很強。

第六段沿著文脈,繼續提出了第二個分論點:做土壤,還要讓自己成為土壤中的一粒。之後的舉例實在巧妙:把小朱、方女士、觀眾和自己放入其中,方法既實在又靈活。從中我們不得不佩服葛老師關照材料、關照主題,關照情境,關照身份的高超布局,輕鬆地營造出論壇各抒己見的談話氛圍,同時又十分理性地把控主題和節奏,將視線引向競技體育、社區體育、民間體育和和校園體育的有機融合,讓人驚喜叢生。

第七段「合」:從何處來,回何處去。以魯迅文章結尾的句子「好花從泥土裡長出來,這便是泥土的報酬」引出自己觀點:「做土壤,讓校園體育的土壤健康;做土壤,成為其中一分子,校園體育才能獲得健康發展的外環境」,懇切又理性精,闢而又警醒。最後提出希望:少年身體康健,精神俊郎,少年強,則中國強,結束文章。此處將文章格局提升到最高。

第八段一句話,簡短而有力,肯定而執著,似有回音,久久不去!最後「致謝詞」結尾。

整篇文章「起承轉合」做的很好,是一篇極具示範性的下水文,做到「結合材料,切合身份,貼合情境」,與主題情境對話,與寫作身份對話,與社會時代對話,為後期高考作文備考作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引導,讓人獲益匪淺。

附:

在未有天才之前

魯 迅

我自己覺得我的講話不能使諸君有益或者有趣,因為我實在不知道什麼事,但推託拖延得太長久了,所以終於不能不到這裡來說幾句。

我看現在許多人對於文藝界的要求的呼聲之中,要求天才的產生也可以算是很盛大的了,這顯然可以反證兩件事:一是中國現在沒有一個天才,二是大家對於現在的藝術的厭薄。天才究竟有沒有?也許有著罷,然而我們和別人都沒有見。倘使據了見聞,就可以說沒有;不但天才,還有使天才得以生長的民眾。

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裡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有一回拿破崙過Alps 山,說,「我比Alps山還要高!」這何等英偉,然而不要忘記他後面跟著許多兵;倘沒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敵人捉住或者趕回,他的舉動,言語,都離了英雄的界線,要歸入瘋子一類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崙非有好兵不可一樣。

然而現在社會上的論調和趨勢,一面固然要求天才,一面卻要他滅亡,連預備的土也想掃盡。舉出幾樣來說:

其一就是「整理國故」。自從新思潮來到中國以後,其實何嘗有力,而一群老頭子,還有少年,卻已喪魂失魄的來講國故了,他們說,「中國自有許多好東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棄祖宗遺產一樣不肖。」抬出祖宗來說法,那自然是極威嚴的,然而我總不信在舊馬褂未曾洗淨疊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馬褂。就現狀而言,做事本來還隨各人的自便,老先生要整理國故,當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讀死書,至於青年,卻自有他們的活學問和新藝術,各幹各事,也還沒有大妨害的,但若拿了這面旗子來號召,那就是要中國永遠與世界隔絕了。倘以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謬絕倫!我們和古董商人談天,他自然總稱讚他的古董如何好,然而他決不痛罵畫家,農夫,工匠等類,說是忘記了祖宗:他實在比許多國學家聰明得遠。

其一是「崇拜創作」。從表面上看來,似乎這和要求天才的步調很相合,其實不然。那精神中,很含有排斥外來思想,異域情調的分子,所以也就是可以使中國和世界潮流隔絕的。許多人對於託爾斯泰,都介涅夫,陀思妥夫斯奇的名字,已經厭聽了,然而他們的著作,有什麼譯到中國來?眼光囚在一國裡,聽談彼得和約翰就生厭,定須張三李四才行,於是創作家出來了,從實說,好的也離不了刺取點外國作品的技術和神情,文筆或者漂亮,思想往往趕不上翻譯品,甚者還要加上些傳統思想,使他適合於中國人的老脾氣,而讀者卻已為他所牢籠了,於是眼界便漸漸的狹小,幾乎要縮進舊圈套裡去。作者和讀者互相為因果,排斥異流,抬上國粹,那裡會有天才產生?即使產生了,也是活不下去的。

這樣的風氣的民眾是灰塵,不是泥土,在他這裡長不出好花和喬木來!

還有一樣是惡意的批評。大家的要求批評家的出現,也由來已久了,到目下就出了許多批評家。可惜他們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不像批評家,作品才到面前,便恨恨地磨墨,立刻寫出很高明的結論道,「唉,幼稚得很。中國要天才!」到後來,連並非批評家也這樣叫喊了,他是聽來的。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因為幼稚,當頭加以戕賊,也可以萎死的。我親見幾個作者,都被他們罵得寒噤了。那些作者大約自然不是天才,然而我的希望是便是常人也留著。

惡意的批評家在嫩苗的地上馳馬,那當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幼稚對於老成,有如孩子對於老人,決沒有什麼恥辱;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因為倘不遭了戕賊,他就會生長,成熟,老成;獨有老衰和腐敗,倒是無藥可救的事!我以為幼稚的人,或者老大的人,如有幼稚的心,就說幼稚的話,只為自己要說而說,說出之後,至多到印出之後,自己的事就完了,對於無論打著什麼旗子的批評,都可以置之下理的!

就是在座的諸君,料來也十之九願有天才的產生罷,然而情形是這樣,不但產生天才難,單是有培養天才的泥土也難。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賦的;獨有這培養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還切近;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為沒有泥土,不能發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

做土要擴大了精神,就是收納新潮,脫離舊套,能夠容納,了解那將來產生的天才;又要不怕做小事業,就是能創作的自然是創作,否則翻譯,介紹,欣賞,讀,看,消閒都可以。以文藝來消閒,說來似乎有些可笑,但究竟較勝於戕賊他。

泥土和天才比,當然是不足齒數的,然而不是堅苦卓絕者,也怕不容易做;不過事在人為,比空等天賦的天才有把握。這一點,是泥土的偉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而且也有報酬,譬如好花從泥土裡出來,看的人固然欣然的賞鑑,泥土也可以欣然的賞鑑,正不必花卉自身,這才心曠神怡的——假如當作泥土也有靈魂的說。

備戰2020年高考

大考臨門①丨近年作文命題分析及2020年備考6大策略

大考臨門②丨任海林:上好高三返校語文第一課

大考臨門③丨2020年1月太原市期末考試高三漫畫題和大作文題分析

大考臨門④丨高嵐:論述類文本閱讀需注意這6個方面

大考臨門⑤丨高嵐:疫情作文之將心比心的真誠

大考臨門⑥丨王麗:疫情下考場作文的五個立意點

大考臨門⑦|一分鐘內,如何讓你的作文看上去結構有序

大考臨門⑧|高嵐:2020年太原市一模作文分析

高考衝刺50天——13套提分學案及3套押題卷這裡有

葛福安:是檔案,更在檔案之上——《新時代中國高考作文改革檔案》閱讀觀察

範文快遞,品質領讀:《2019-2020高考範文快遞》

相關焦點

  • 【重磅】2017深圳一模下水作文閃亮登場 驅動型時評下水異彩紛呈 眾名師親情點評錦上添花
    >春風化雨立德樹人,科學命制引領備考——2017年2月深圳高三一模作文簡評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  陳維賢四、命題人下水作文如果將來,我也面臨選擇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葛福安【自評為深思而慎取者點讚深圳市翠園中學  高映東【安徽黃碩點評】六、後記【寫在前面】2017年一模作文題目的原始材料出於2016年10月6日的一篇新聞特寫《父母養蟹年入百萬工,程師想棄工從農》,新聞主角朱吉坤是從江蘇省泰州興化安豐鎮三莊村走出的一位大學生
  • 2020北京學而思中考作文評析
    題目一:2020年,不同尋常的年份,不同尋常的改變,你也經歷了不同尋常的備考;學習方式的轉變,居家的自我管理,中考時間的調整;短暫而珍貴的返校……此刻,你已在考場。考場外,家人、老師正牽掛著你;醫務人員、警察以及眾多行業的工作者們堅守崗位。他們默默付出,為考試保駕護航。關於這次中考,你有哪些難忘的人或事?有怎樣的體驗或感悟?請以「2020,我的中考」為題,寫一篇文章。
  • 多位名師評析中考作文題《見證美好》:今年的題目裡隱藏著一個「我」
    無論是高考還是中考,凡是語文科目考生結束,作文題都是關注的焦點,今年的深圳中考作文題同樣受到各方討論。2020年深圳市中考作文題《見證美好》,是一道全命題作文。拿到作文題目,考生們會怎麼寫?對於今年的作文題,當天的「主角們」怎麼評價?濱河實驗中學老師透露,語文考試結束後,考生們自信地走出考場,開心地與老師們交流互動。
  • 2020中考作文題出爐!盤點近10年廣州中考作文題,快來看看吧
    今天是2020廣州中考第一天,作為全省最後一批考試的學生,廣州的同學們終於也站上了屬於自己的考場,迎來人生的第一場大考。剛剛語文考試已經結束了,作文是主題是《我能為你做點什麼》,近10年廣州中考語文有哪些作文題呢?
  • 江蘇省寫作學會專家評析2020年江蘇高考作文題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2020年江蘇高考作文題出爐後,立刻引發了各界的關注。這道作文題應該怎樣解題,行文時又有哪些出彩的「加分項」?由江蘇省寫作學會主辦,揚子晚報揚子讀寫網承辦的品牌欄目「高考作文專題研討會」7月7日舉行,6位省內重量級專家及一線語文名師暢談觀點,並延伸拓展到對作文教學的深度思考。
  • 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題刷新歷史!語文命題呈現三大特點|權威評析
    7月7日(今天)上午9點,北京高考正式拉開序幕,49225名高三考生走進132個考點,開啟他們的人生「大考」!目前,高考語文和高考數學已順利結束,來自精華學校的資深高考語文專家表示,2020年北京高考材料作文題材的時效性是北京高考作文歷史上沒有過的,超出不少人的想像。
  • 2020年上海春考作文題對高考作文有何啟示?
    怎樣理解這道作文題?     怎樣寫好這道作文題?     對接下來秋考作文複習有何啟示?     「上海升學」特地請來專家為學生點評,後文中更有精彩的下水作文和微作文供讀者賞析,趕緊看過來吧:     名 師 點 評     點評專家:姚為洲     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     2020年春考上海卷作文題是:
  • 2020上海春考作文題對高考作文有何啟示?名師點評和下水微作文賞析
    2020年上海春考作文題為——「有人說,沒有事實的看法是空洞的,沒有看法的事實是無力的。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想法。」 「上海升學」特地請來專家為學生點評,後文中更有精彩的下水作文和微作文供讀者賞析,趕緊看過來吧:
  • 中考作文題評析 | 羅小維:是到達,也是出發
    四川省2015—2020高考閱卷作文題目組長。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寫作教學研究會理事,全國三新作文研究會理事,全國正道語文研究會常務理事。是到達,也是出發 ——成都市2020年中考作文命題評析與立意指導【原題呈現】2020年成都市中考語文作文艾青有一首小詩《盼望》: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學科筆試作文評析答題技巧
    2020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安排表已發布,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筆試時間為10月31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 上海一女生中考作文因「雷同」被判0分!學生和老師都應引以為鑑
    在2020年上海中考,就有一位女同學的語文作文,就因為與改寫自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編纂的《2018年上海市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作文評析》和《2019年上海市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作文評析》中的真題作文幾乎一模一樣,而被判為「雷同」得了0分,導致滿分150分的語文只考了81分。
  • 2020年廣東中考語文統一卷作文題及教師下水作文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下水作文給小翰的一封信落筆人:小華2020年7月21日
  • 2020年吉林省中考語文卷評析
    2020年吉林省中考語文卷評析:一積累與運用1接後句古文默寫2接後句古詩默寫3理解性古文默寫4理解性古詩默寫【評析】古詩古文,考綱要求的重點篇目必須熟悉,名句更要熟練掌握。尤其古文默寫,平時比古詩落實要差,必須引起注意。
  • 這很山東,很山東——2020年山東省高考作文試題評析
    這很山東,很山東——2020年山東省高考作文試題評析2020年7月7日11:30。隨著第一場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萬眾矚目的山東省高考作文試題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其實,這個作文題還是不錯的。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鮮明的時代性。語文原本就是和生活息息相關。&34;,這是老李的&34;。作為語文試題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作文更是與生活脫不了&34;。
  • 2020高考作文怎麼寫?高考命題研究組專家解讀,全國卷Ⅰ作文評析
    破解歷史密碼 回應時代關切——2020年高考全國卷Ⅰ作文評析羅田縣教研室 高永平【中學高級教師,湖北省教育科研之星、學術帶頭人,優秀語文教師,黃岡市高考命題研究組專家】【試題解析】全國Ⅰ卷的作文題。2020高考全國卷Ⅰ作文材料出自《論語》和《史記》等經典文化典籍,給人耳目一新的「穿越」感。在看似有些「另類」的背後,卻暗合了時代主題。
  • 開學滿一周,高三學生迎來一模考試 作文涉及疫情下的成長
    據部分師生反映,青島此次一模考試試題向新高考的命題要求靠攏,創新性較強,語文試題中有多道題目與「疫情」相關。此外,由於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的一模考試在考場安排、考試時間、閱卷方式等方面與往年也有很多不同。
  • 大考臨門丨近年高考作文命題分析及2019年作文考題預測
    如果考生具有觀照與思考現實的意識與能力,考試作文就能關注現實,感悟現實。這也要求高考作文素材最好關注當下的現實,直擊現實,它比從「故紙簍」裡拖出的材料更容易刺激閱卷者。例如,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川航2 0分鐘奇蹟備降、第一代人工智慧「阿爾法狗」大勝韓國圍棋名將李世石等都應該成為我們備考思考的素材。2.要把握高考作文審題原則,切實強化作文審題訓練。
  • 2020年武漢中考作文題閃亮登場,「擔當」話題該怎樣選材立意
    因為抗擊疫情的影響,2020年武漢市中考,比往年推遲一個月舉行。7月20日開考後,萬眾矚目的中考作文題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下面,「嫩黃瓜作文」分析新一年中考作文題的特點,談談如何寫好這道題目。多年來武漢中考作文題,導語選材要麼是童話寓言材料,如2017年的「小青蛙和魚」、2015年的「小樹慢長」;要麼是名人名言、哲理妙言,如2019年的葉嘉瑩談詩名言,2018年的「德不孤,必有鄰」。
  • 2020年福建中考作文優文評析(3)
    編者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借鑑優秀的考場作文
  • 疫情大考,考出好成績(2020年高考作文預測及範文升格點評)
    ‍‍‍2019年12月高考分類練習專輯出爐,買買買!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