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維簡介
羅小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成都市金牛區教科院中學語文教研員。四川省2015—2020高考閱卷作文題目組長。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寫作教學研究會理事,全國三新作文研究會理事,全國正道語文研究會常務理事。
是到達,也是出發
——成都市2020年中考作文命題評析與立意指導
【原題呈現】
2020年成都市中考語文作文
艾青有一首小詩《盼望》:
一個海員說/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一個海員說/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出的/那一陣鐵鏈的喧譁......一個盼望出發/一個盼望到達。
「出發&34;和「到達」,你更盼望哪一個?對於有選擇障礙的人來說,這無疑又是一次艱難的糾結,但是成都2020中考作文,卻能讓考生會心一笑,讓語文老師若有所思。
取材就近切實,六年一以貫之
成都市中考作文,與整套試題一樣,有一望即知的出處,有顯而易見的來歷;有令人信服的命題評價依據,更有符合課程標準的學科理念。當然,瀏覽進而細讀全卷之後,你還會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如果通觀中考各科試卷,你對成都教育,對成都這座城市,對2020年這段特別的歲月,會有新的感悟和收穫.......
品評2020年成都市中考作文,首先還要從B卷21題說起,2020年成都市中考作文,顯然不是孤立的存在,是具有一以貫之的思路和風格。從2015年,「揮手自茲去」,2016年「散步」,2017年「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2018年「答案」),2019年「從.....到......」,成都中考作文給人「一直行走在路上」 的感覺。命題中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句,那些學習比較走心的孩子,閉著眼睛不翻書都知道它們的來歷。這些「來自教材、勾聯生活」的題目,絕對不是天外飛仙,不會把學生考得雲裡霧裡。「堅持傳統有變化,新;變革形式無題目,奇。」——成都中考作文是完全當得起這樣的評價的。「熟悉用語,恰如舊識;新穎考查,卻是初逢。」是媒體的點評,也更是每一屆學生和老師的共同感覺。本次作文命題之後,命題團隊似乎是躊躇滿志,自信滿滿,回顧近五年的中考試題之後,睿智而富有匠心地把這些媒體評價「集結」起來,順手又命制出「語言運用」創新試題,題幹則開門見山:「寫作是初中語文學習重要內容」,給我們傳達出的信息是: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中考作文自然是命題重頭;中考作文命題,要緊密結合初中語文學習的教材教學內容和學習生活實際,要給初中三年語文教學以明確而健康的導向性。這既是成都市中考語文的重要理念,也是成都教育從教學實施到教學評價一以貫之的思想和原則的落地與體現。
2020作文命題材料:詩意而審美
2020年成都市中考作文,以艾青的精短純美詩歌《盼望》作為命題材料,引出寫作命題「出發」和「到達」,讓人不得不佩服命題者的創意和匠心,這既是對往年的傳承,也是饒有新意。
在一位海員的眼裡,出發就是「起錨所激起的那一片潔白的浪花」,充滿詩意描繪,既有令人激動的美感,更表達出「出發」時的自信、擔當和豪情。而在另一位海員的心中, 「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出的那一陣鐵鏈的喧譁......」——「到達」,意味著戰勝風浪險阻,完成航行任務,平安抵達港口,此行收穫滿滿,「喧譁」,表達著成功的自豪和勝利的喜悅。「出發」和「到達」,即使是直接作為題目,學生也是有話可說的;但這樣藉助於艾青的精美詩歌而引出寫作任務:「出發」和「到達」,你更盼望哪一個呢?請任選其中一個詞語作為題目,寫一篇文章——這是命題的創意,更有命題者的匠心。這其實也是把中學語文學科關於審美的核心素養,不動聲色地落實到寫作中。
【立意指導】
「出發"和「到達」,你更盼望哪一個?
中考場上,學生可以怎樣寫,或者說應該怎樣寫「出發」,怎樣寫「到達」呢?
對一個作文題目的理解,顯然不能停留在詞語的字面意義上。開始一次行走,開始一段旅程,開始一波奔跑,需要實實在在地從起點「出發」。而要寫好更有內涵和意義的「出發」,則更需要學生充分展開聯想,發散思維。牙牙學語的幼兒,走進校園開始求學生涯,是兒時帶著美好初心的「出發」;喜歡音樂,愛上小提琴,開始漫長而艱辛的學琴之路,是一種向著藝術成長的「出發」;同樣,作為足球愛好者,立志在少兒足球大賽取得優異成績,為此厲兵秣馬、辛苦訓練,同樣是向著冠軍之路的「出發」。初中伊始,立志成為學業佼佼者,樹立進入高中甚至大學名校目標,則是向著書山學海跋涉之路的「出發」;學生時代,努力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培養美好的品德和人格,也不妨看作是今後積極入世、服務社會、為國家勇於擔當的「出發」。至於每學期的「開學第一課」,不僅是時間意義上的「出發」,也是秉持某一種主題、思想、情感、信念、使命的「出發」:向著美好學習生活,我們快樂出發;向著真誠善良美好,我們一起出發;向著人生夢想與奮鬥目標,我們堅定出發......
「出發」是一種踏上路途的最初行為,也是一段關於開始的行動;「出發」可以是即將拉開的帷幕,也可以是關於最初努力的回憶;「出發」,可以是關於開頭的實實在在的起初故事,也可以是關於思想情感、想像聯想的靈動與曼妙的創意......每個學生都有關於「出發」的經歷和體驗,每個學生也都有關於「出發」的回憶與積澱,重要的是要充分調動激活,化成寫作的思路與靈感。
如果是喜歡「到達」,那又如何立意是好?「到達」的意蘊,似乎更加豐富。從起點到終點,從此岸到彼岸,隨著空間距離縮短而實現「到達」,這是最直白的「到達」。而隨著時間和過程而「到達」,似乎也比比皆是,小學六年畢業,是「到達」;初中三年拼搏,中考也是到達。經過一段漫長時光的等待與相守,他們終於成為甜蜜的伴侶,是情感的到達;走出孤獨與苦悶,最終融入團隊的友愛與和諧的氛圍,是心理期待的到達。經過一段艱苦頑強的拼搏,戰勝了繁多的功課作業,戰勝了自己性格的浮躁頑劣,戰勝了外面世界的紛擾誘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到達呢?顯然是奮鬥人生的一段到達。
對「到達」思考和嚮往,不能囿於小我的生活和格局。庚子歲初,新冠肺炎襲來,舉國隔離戰疫,短短三月即恢復生產生活常態,這是眾志成城、國泰民安的「到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成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到達」;改革開放四十年,初步建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東方大國,這是走向繁榮昌盛、列於世界強國之林的「到達」。我們更嚮往建黨百年和建國百年之時,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那將是華夏歷史上,也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到達」.......
【賞評結語】
中考作文,是到達,也是出發
進入初中學習開始,眾多初中學生就是以中考取得優異成績、考上省市高中名校作為自己的志向和目標;起早貪黑,夙興夜寐,寒暑易節,轉瞬三載。當盛大隆重、極富儀式感的中考來臨,三年求學歷程似乎已經結束,勝利「到達」終點。而這個暑假之後,通過中考化蛹為蝶、脫穎而出,成為高中學生,又將踏上高考的漫漫徵途,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考,又何嘗不是一次新的出發?出發和到達,在學生的生活中充滿了辯證統一,讓人不得不嘆服這個題目的思辨價值,以及給學生豐富的發揮空間。
中考作文,是考生對初中三年語文學業的匯報,是考生閱讀和積累、思考和寫作等語文素養的總結。中考也是參加高中招生的選拔性考試,60分的中考作文接近語文學科半壁江山,決定著考生能否獲得高中學校的「入場券」,能否走進自己心儀的省市名校。中考是「到達」,也是「出發」,成都2020中考作文,給我們這樣的頓悟和啟發。(完)
2020年7月19日 於成都
來源:公眾號中小學寫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