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風情影響下的寧夏小吃文化,民族特色匯聚的「飲食大狂歡」

2020-12-20 浮生掠影ln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的盛大節日,人們經歷了全月的齋戒(萊麥丹月,回曆的九月),在新的一月的第一天,穆斯林們穿上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和慶祝活動,恭賀"齋功"勝利完成,互道節日快樂,並饋贈禮品。禮拜儀式規模和氣氛均盛於"聚禮",阿訇應講經布道。"會禮"後,分頭遊祖墳,念經文,追悼亡靈。節日中,家家戶戶炸小吃、油香之類食品,贈送他人。每個家庭應在節日開始前向窮人發放開齋布施。

回族是伊斯蘭教的一個分支,其風俗習慣也都依照伊斯蘭教的規定而行。在回族舉辦的這場盛大的節日中,最讓人垂涎欲滴的,便是回族的各類小吃。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會根據地方水土而有一些不同。有異,也就有相同的地方,無論是哪裡的回族,製作小吃,都是回族人民最為拿手的。各類小吃不僅是各地回族在舉辦節日是必不可少的,也深受其他民族人們的喜愛。

寧夏,作為回族人民的聚集地,受到回族的小吃的影響也是最為深遠的地區。在寧夏,即使漢族,牛羊肉吃的頻率要遠比豬肉高很多,遇到節日時,桌上也擺著各種回族特色小吃。同時,漢族的節日之時,回族也會參與其中,端午節吃粽子,過年吃餃子,這些漢族的飲食習俗也被回族人們吸收接納。

不僅如此,回族的炸饊子,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晉國,古代稱之為「寒具」,隨後,回族在配料、和面上不斷革新,饊子逐漸成為回族的特色小吃。餃子,是東漢末年張仲景發明,後來,伊斯蘭教的人們,又發展出粉湯餃子這種吃法。

可以說,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融合,讓我們在不同的地區,相互影響,和諧共生。

一 回族油香——穆

一 回族油香——穆斯林風味小吃的基礎締造者

油香是回族人家最普通,也最具象徵意義的一種食物。「上炕的裁縫,下炕的廚子」,就是過去對回族主婦的規定,油香炸的好不好,就可以衡量出這家主婦的廚藝。逢年過節,都會有油香的身影。

回民油香分為起面油香、蒸油香和燙麵油香。起面油香又叫發麵油香,和面要用酵母兌溫水,等面餳好之後,加入將蘇打粉、香豆子、植物油和雞蛋摻入其中,再加一些麵粉。蒸油香也是發麵,所不同的是先將面擀開、擀薄,形同一張大餅,隨後抹上植物油,撒上香豆子,捲起來均勻切開,最後擰成麻花狀,由上向下擀成圓餅,像蒸饃饃一樣,將圓餅摞起來放入蒸鍋。燙麵油香,就是用開水燙過的面,先捂後和,等面完全涼下來,開始揉面。揉好的麵團,再擀得薄餅越薄越好,下油鍋炸即可。

在製作油香時,同樣也有回族的習俗特點:

1)不請阿訇不動油鍋。回族的習俗中,遇到各種節日,阿訇往往以主持者的身份參與各種儀式。所以,如果哪家準備做油香,必先將阿訇邀請回家念經,然後再動油鍋。

2)製作時務必清真潔淨。回族人製作油香十分講究,掌鍋人「炸前要洗大、小淨,以保持清真;一般都要年長的,有經驗的人掌鍋,鍋旁要點香,道過『太思米』才下鍋。炸時,忌諱未洗過大淨的人接近鍋頭,為防止未洗大淨的人闖入屋,要在鍋旁放一碗清水,意在清淨,且油香炸好後,要把正面朝上。

註:大淨小淨是回族清潔自身的一種稱謂。大淨:就是用清潔的水洗周身;小淨:即用清潔的水洗身體的部分肢體。

3)食用時掰著吃。炸好的油香,拿在手中,「也要正面向上,順著刀口掰著吃,忌諱一口一口咬著吃」,有的地方可以用手撕成兩半後咬著吃,但忌諱完整的油香直接咬著吃,這也是各地回族吃油香共有的特點。另外在寧夏南部山區的回民忌諱邊炸邊吃,要等炸完再吃。

4)食用時的共食制。油香是回族人分送或饋贈親戚、朋友、鄰合的必備食物。這體現出回族較為明顯的共食現象。湖南隆回縣的回族在開齋節時「要做油香送清真寺,給禮拜的人吃」。海南三亞的回族在聖紀節時,「預備大米、麵粉、花生油等做油香。同時宰殺牲畜,招待來清真寺舉行紀念活動的人」。西北回族過法圖麥節時,大家「湊錢湊糧、一起做吃,請人、送人吃,大家盡情吃,直到把肚皮脹圓」。

油香習俗是回族小吃文化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小吃文化,同時,這種飲食習慣也被中華文化接納,融入中華飲食文化之體系中。這同時也說明——中華文化具有海納百川的氣勢,只要這些外來習俗習慣不是反功能的或破壞生態環節的,就都會被中華文化所兼容和發展。

二 借鑑西北各地麵食的基本特點,結合出獨特的「清真風味」

中國是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各個民族之間互相借鑑、組合以達成符合本民族特點的風俗習慣。西北人民偏愛麵食,陝西的油潑辣子面,甘肅的漿水面,蘭州的拉麵,內蒙的燜面、燒麥,新疆的拉條子。這些麵食中,都是就地取材,適合當地居民的口味。

寧夏回族的麵食,不僅僅在取材上,還有在製作方法上,很多都是從漢族的食麵習慣中演變而來,又經過加工。不僅僅受到回族人民的喜愛,在寧夏,漢族的飲食習慣,也基本延續了回族的飲食風格。

1)《舌尖上的中國》——羊肉臊子麵

羊肉臊子麵是寧夏著名的傳統麵食。在寧夏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見到羊肉臊子麵館。這種麵食的做飯,據說是有唐朝初期的「長壽麵」演化而來。回族在湯料上經過加工,發展成為了本民族的一種麵食。

羊肉臊子麵做工非常考究:先用羊肉、紅辣椒、青蘿蔔、西紅柿、蒜苗及各種調料做成臊子;接著和面,面和的要硬,這樣的面吃起來才筋,反覆揉直到揉的光滑才算好,然後擀成薄厚均勻的麵皮,用菜刀切細,在開水鍋內煮熟。食用時,先撈麵條,再舀臊子,湯多面少,則臊子鮮香,湯味酸辣,麵條細長,筋韌爽口。

一碗好的羊肉臊子麵,講究的是"面好、湯香"。面好,是指面白淨、擀得薄、切得細、有筋骨、不斷線;湯香,一般選用好裡脊肉,肉要切得細碎均勻,熱鍋熗,隨後依次加入辣椒麵、蔥、姜、調料。熗湯講究油溫火候,注重調料。熗好的臊子紅湯,色濃而味淡,油重而不膩,加上黃花、木耳、蒜苗、豆腐。各種顏色融合在湯裡,看上去色澤鮮豔,聞一聞香氣襲人。

潔白柔韌的細絲長面配上這樣的臊子紅湯,看一眼,登時讓人食慾大增,吃起來酸辣可口,油而不膩,湯香味美。

2)莜麵

燕面揉揉最早僅在固原地區流行,隨著交通發達,提供的便利條件,現在寧夏各地都有製作和供應。燕面即莜麥麵(固原人習慣將莜麥稱為燕麥),且成品吃時口感柔韌有筋,營養豐富而被人們喜愛。莜麥在禾穀類作物中蛋白質含量最高,且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莜麥含糖分少,也是糖尿病患者較好的食品,又因脂肪中含有較多的亞油酸,是老年人常用的療效食品。

在寧夏,莜麥有各種吃法,炒著吃,涼拌著吃。不僅如此,莜麵還被用來做成餃子皮,無論是做湯還是幹蘸,混合莜麵的醇香都讓人胃口大開;莜麵也可以搓成面魚魚,和土豆搭配,做成一碗莜麵土豆魚魚,莜麵筋道、土豆綿軟,這一硬一軟的混搭,成就了一場異樣的口感盛宴。

3)炒糊餑

"糊餑"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而所謂炒糊餑,就是將這種烙餅切成條狀,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是回族發明的一種麵食吃法,流行於寧夏銀川、吳忠等地。特點是製作方便,配菜豐富,香、辣,嚼起來很有口感。

做法也很簡單,將麵粉加鹼和成較硬的麵團,稍餳後揉勻,再擀成薄餅,放入餅鍋中烙至半熟,取出後切成長條。燜炒:燜炒時,炒勺裡放適量植物油,先將羊肉絲煸炒至肉色變白,再依次放進豆腐條、幹辣椒片等料和幾勺羊肉湯。燒開後,將切好的餅條抖散放進勺內,蓋上蓋子。燜至餅條熟透,再撒上蒜苗終一即成。

4)寧夏回族獨特的風味麵食——餛饃

在這兒,必須要提一提,寧夏回族獨特的風味麵食,餛饃。相傳在北宋末年至西夏建國時,餛饃就開始在回族先民當中製作,元朝民間已經盛行。最早,回族做餛饃時,將發酵的面加適量的鹼和乾麵粉,揉成麵團,扮成張,捲成棒,然後制上花紋圖案,置於抹上香油的餛鍋裡,放進坑洞裡的草木灰裡燒,並掌握好火候。隨著城市發展,現在製作餛饃,都是用模具在烤箱、燒爐裡烤。餛饃燒出後看上去黃燦燦,吃起來外脆裡軟,香甜可口。

看不盡的西北風光,品嘗不完的回族小吃,愛好寧夏人對麵食情有獨鍾,除去上面介紹的那些,涼皮、粉湯餃子、羊排小揪面等等,直叫人吃得胃挺肚圓。

當然了,也有南方朋友們不怎麼愛吃麵食,回族的風味小吃中,不單單有麵食,也有其它種類可供食客們的選擇。

三 讓人魂牽夢繞的寧夏羊肉,是寧夏飲食的魂

在寧夏,無論是麵食還是米飯,絕對離不了的就是羊肉,羊肉是支撐各種主食的魂。西北出好羊肉,這得益於這裡的地理環境,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種野生藥草生長在綿延無盡的草地中,羊兒們放養在這些山地中,吃著藥草,喝著山泉水。所以,羊肉的肉質鮮嫩沒有羶腥味。

寧夏的羊肉的吃法很多,手抓羊肉和清燉羊肉,都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羊肉本身的原味。如果想吃個辣口或者重口的,爆炒羊羔肉和羊肉小炒絕對會滿足。

羊肉的吃法不僅僅只限於這些,羊雜碎,燴小吃和羊肉泡饃又是羊肉另一些花樣吃法。

1)羊雜碎

羊雜碎是由羊的心、肝、肺、胃、腸等原料混合燴制特色美味羊雜碎湯圖片 的。

羊雜碎的做法流傳有兩個說法,一說來自党項人部隊,一說來自成吉思汗部隊。二者的故事基本相似,無非是軍隊名稱不一樣了而已。軍隊被困在荒山野嶺處,食物愈發緊缺的時候,後勤人員把原來屠宰的羊頭、蹄、下水貨等一一撿了回來,把羊肝、羊心、羊腸、羊肺、羊肚兒等下貨用水洗淨,然後用刀亂剁成碎塊,匯在一個大鍋裡放上鹽,煮熟以後因沒有蔥和缺少應有調味品,一人無意將野地裡採來的野香菜,洗淨切成碎塊放到鍋裡。等把這鍋湯燒好,軍隊裡眾將官、士卒經過品嘗食用後,都稱讚此湯的味道堪稱一絕,味道好極了!這種做法流傳至今。

燴羊雜碎是一道著名傳統小吃,寧夏區內各地均有製作,其中以吳忠市的製作獨特、歷史悠久而素負盛名,故又稱吳忠風味羊雜碎。1994年5月曾被評為「全國清真名牌風味食品」。吳忠羊雜碎上過中央臺,來到寧夏旅遊的朋友們,一定要去吳忠嘗一嘗著名的吳忠羊雜碎。

2)燴小吃

燴小吃是回族一道傳統著名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因為夾板(夾沙)和丸子是小吃的兩種主料,故又稱燴夾板丸子。

這道美食小吃中,最麻煩的是夾板和丸子,這兩樣需要提前加工好。把羊肉洗淨剁成肉泥,拌入澱粉、蔥未、薑末等料,製成肉餡將制好的一半肉餡平抹在雞蛋皮上,上面再蓋一張雞蛋皮,壓實後用刀切成菱形塊,下入油鍋內炸成金黃色撈出(俗稱夾板或夾沙),另一半肉餡則用手擠成丸子,也下油鍋炸熟。

燴小吃最為出名,來自寧夏中衛。大到各大酒店、賓館,小到街邊小餐館,是很多食客所樂意吃的。一碗米飯,一碗燴小吃,美美地下肚,再喝點湯,吃得踏實又舒服。老人喜歡吃,因為養胃,年輕人也愛吃,誰家有婚宴,誰家孩子過滿月,桌子上總也少不了一盆燴小吃。形狀相似的夾板子、豆腐、粉條、麵筋、菠菜,丸子,再加上清瑩的湯,總讓人忍不住多喝幾碗。

3)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算是回族最有特色小吃之一。

羊肉泡饃又稱煮饃、羊肉泡、羊肉饃,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蔥末、粉絲(或粉條)、糖蒜等,古稱"羊羹",陝西美饌,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源自陝西省渭南市固市鎮,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

四 清真十大碗,獨特風情,「飲食大狂歡」

在寧夏,回民聚居點,逢年過節、慶典迎送、婚喪嫁娶及招親待友、商務宴請時,都會上一桌十大碗。

這桌回民筵席,主要用羊肉、牛肉、羊肚、土豆、蘋果、豆腐、糯米、雞蛋,配以菠菜、黃花、木耳、桃仁、圓肉、葡萄乾、青梅、紅棗、蕨麻、蜂蜜、白糖及各色調味品製成。雖是大眾菜餚,但各有各的味道。燴丸子:丸子酥爛,湯濃味香;燴夾板;夾板軟韌可口,外酥裡嫩;燴肚絲:肚絲筋軟,香辣適口。燴羊肉:湯鮮、肉爛;燴假蓮子:用土豆炸成的假蓮子,色黃軟嫩,滑潤香甜;燴蘋果;白湯,金黃的蘋果,散見的青紅絲,軟爛甜香;燴狗牙豆腐:軟嫩,湯濃,味鮮,別有滋味;紅燉牛肉:肉爛,色紅亮,味醇香;燴酥肉;酥脆鮮香;最後一道釀飯,是軟糯甜香,果味鮮。吃了農村回民十大碗,你也就領略到寧夏農村回民的飲食特點。

這「清真十大碗」最早從寧夏吳忠流傳開來,吳忠的回民大多都是從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遷徙而來。「清真十大碗」也是借鑑了滿族飲食,「八大碗」,滿族八大碗之所以會受到回族的飲食習慣的認可,主要原因是:其一,回族群眾信仰伊斯蘭教,按教規不許喝酒,不飲酒就不用預備炒菜;同時教規教義上提倡節儉,反對鋪張;其二,歷史上,回族人民生活十分貧苦,而回族人民又十分好客。為此勤勞智慧的回族群眾創造了宴席形式--"清真十大碗",既節儉,又表達了宴客的氛圍。

以這十大碗為限,靈活配伍。家庭富裕一點兒的,可以上兩碗雜碎,兩碗肉;窮苦一點兒的,僅上"菜帽",下面可用素菜墊底。從回族的飲食發展中,不難看出,回族的飲食文化,也在不斷吸收其它民族和地區的飲食習慣。

結語:

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徵,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就是這樣一個融合多民族特點的少數民族,在千百年來的發展中,兼容之中又具備本民族的特點。

寧夏作為回族同胞的聚集地,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更加豐富,既有用髮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各種小吃點心,麵食肉類,各種烹飪做法,口味多種多樣。

在寧夏,不僅可以欣賞黃土高坡的豪邁和沙漠的氣勢,還能體驗一場美食盛宴。回族飲食,已成為中國清真飲食的代表,在我國食壇上,發揮出耀眼的光芒。

相關焦點

  •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
    興慶區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是寧夏銀川市的商貿物流中心、基礎教育中心和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是銀川市重要的對外門戶,也是銀川歷史城區。近年來,興慶區充分利用「黃河、沙漠、草原、湖泊溼地、田園風光、遺蹟遺址」等資源,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發文化旅遊產品,改善旅遊環境,豐富旅遊項目,不斷提升文化內涵,圍繞國際化、全域化、品牌化戰略,堅持資源大整合、產業大融合、全域大聯動、部門大協同發展舉措,以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按照「全景、全業、全時、全民」模式,依託溼地、田園生態基地,結合花卉產業、休閒農業
  • 回族地區公共圖書館特色服務思考
    民族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只有有效發揮自己的優勢,開展好具有特色的服務,才能充分體現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價值,使其更好地為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本文擬結合吳忠地區實際,就回族地區公共圖書館特色服務作一淺要分析。
  • 臺灣民眾探訪寧夏穆民新村 與回族村民嘮家常
    (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  中國臺灣網9月22日吳忠消息 對於來自臺北的李女士來說,參觀寧夏中華回鄉文化園,雖然能夠了解到寧夏回族的歷史和文化,但那也只是一種文化的表象符號,只有到回族民居坐一坐,才真正感受到了濃濃的回族氣息以及回族同胞的親切和熱情。
  • 尋味寧夏回族清真味道的糕餅美味
    相傳,這道菜是回族先民從波斯傳入中國的,先在沿海一帶後傳到內地。元代,口回民族形成後,回族飲食更是豐富一多採、這二時期的回族飲食,一是品種花樣多,大街小巷及市場」上都有回族飲食攤點。二是具有回國殘族的飲食特點,既保留繼承了阿拉伯、波斯地區的一些清真菜點,又吸收了中國菜點、麵點的一些製作方法,二者結合,為回族所用。如「託飩饃」①就是當時回族人民在阿拉伯烤餅和中國烤餅的基礎上,吸收、創造的一種食品。
  • 寧夏回族歡度節日—開齋節
    開齋節是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它是我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穆斯林共同歡度的節日。寧夏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全中國回族人民最聚集且人數最多的地區,而開齋節又被回民視為最大的節日。因此,開齋節當天,自治區會有相應的假期調休,使得回族人民可以慶賀這個重要的節日。
  • 樂遊廊坊丨民族風情 團結之光
    民族風情團結之光探訪與眾不同的京郊回族文化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多民族的碰撞是社會結構日益完整成熟的催化劑。另外,作為一個文化綜合體,大廠民族宮還包括劇場、展覽、會議、社區中心等功能,不但能讓遊客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更能在裡面體會到更舒適、全面的服務。大廠民族宮以藝術為媒介,給城市的發展帶來的活力;在文化創新發展模式下,民族宮還作為文化交流的使者,展示民族文化生活,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提升民族特色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有一個中國民族文化的藝術交流中心。
  •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回族人民的飲食文化有哪些特色?
    羊肉泡饃:羊肉泡饃是最具有知名度的回族特色小吃之一了吧,羊肉泡饃也被稱為羊肉泡,或者是泡饃,羊肉泡饃在陝西西安是最有名的,用羊肉作為主要原材料,加入了蔥末、粉絲、糖蒜等等,在西安,很多人把羊肉泡饃當做早餐吃,口感比較好,肉爛湯弄,羊肉肥而不膩,營養健康,回味無窮。
  • 寧夏回族大學生的語言使用調查研究
    寧夏回族大學生的語言使用調查研究○公瀚卿 盧 凡摘 要: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而產生的交際需求、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普通話的推廣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人們的語言能力、語言選用等方面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通過對北方民族大學寧夏地區回族大學生的問卷訪談調查發現,回族大學生普通話、家鄉方言、回族話的語言能力主要受到性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影響。
  • 民族團結一家親 | 「民族風情」宣傳展板評比
    各班級團支部根據活動安排,自行設計和製作了相關展示民族的宣傳展示板,現在開始評比! 看看下面哪個展板更具有民族特色魅力,相信您會忍不住動動手指的。哪個展板最能吸引您。那就請您投上寶貴的一票吧!還用了大量文字描述了回族的美食,習俗,節日等等。 經濟學164—布依族
  • 2020寧夏回族自治區大學排名,寧夏大學第一
    2020寧夏回族自治區大學排名,寧夏大學第一 》》點擊查看校友會2020中國各地區最好大學排名發布 寧夏醫科大學雄居2020寧夏回族自治區大學排名冠軍,北方民族大學第2 榜單顯示,寧夏回族自治區共有2所高校躋身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排名前300強,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寧夏師範學院雄居2020寧夏回族自治區大學排名前3強。
  • 全國民族特色美食大聯展在大化舉行(組圖)
    廣西新聞網大化4月5日訊(記者 覃錚 通訊員 韋哲)4月4日,2019年「壯族三月三·大化嘉年華」文化旅遊暨全國民族特色美食大聯展系列活動開幕式在大化瑤族自治縣達吽小鎮舉行。來自全國32個民族的82家餐飲品牌企業進行了特色美食集中展示,共築盛大的民族特色美食盛宴。
  • 2020校友會寧夏回族自治區大學排名,寧夏大學第一
    哪些高校躋身2020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好大學排名10強?哪些大學躋身2020中國大學排名100強?寧夏醫科大學雄居2020寧夏回族自治區大學排名冠軍,北方民族大學第2榜單顯示,寧夏回族自治區共有2所高校躋身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排名前300強,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寧夏師範學院雄居2020寧夏回族自治區大學排名前3強。
  • 2020年度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複評結果公示 食品...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寧夏回族自治區種子工作站,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寧夏鈞凱種業有限公司,寧夏潤豐種業有限公司,寧夏農墾賀蘭山種業有限公司 王永宏,楊國虎,趙如浪,李少昆,張文杰,李新,楊桂琴,劉春光,沈靜,陳亮,康建宏,王峰,關耀兵,
  • 寧夏2所高校介紹: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寧夏地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丘陵溝壑林立,地形分為三大板塊: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南部山區。2019年常住人口694.6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05.18億元。
  • 寧夏回族的三大節日
    寧夏回族同全國回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開齋節   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我國甘肅、青海、雲南等地的回民亦稱為「大爾德」,寧夏南部山區回民則稱為「小爾德」。每年伊斯蘭曆9月是穆斯林的齋戒之月,入了齋月,男滿12周歲、女滿9周歲以上的回民都要封齋,也叫把齋或閉齋。
  • 2020寧夏回族自治區研究生招生情況分析,調劑同學把握機會
    寧夏大學寧夏大學寧夏大學簡稱「寧大」,坐落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為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北方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 北京中華民族園,了解中華各民族的文化及民族風情
    中國有56個民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但是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你一日看盡56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來北京中華民族園,了解中華各民族的文化以及民族風情,同時感受民族園四季的氣息和大自然的美好。北京中華民族園營業時間:08:30-晚16:50 北京中華民族園地點:北京市朝陽區民族園路1號信息來源:大河票務旅遊北京中華民族園以展示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的民俗文化為主題,既是集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建築、民俗風情、歌舞表演、工藝製作以及民族美食為一體的大型民族文化基地,也是一座復原、收藏、陳列和研究中國56個民族文化、文物
  • 論回族舞蹈教材構建
    論回族舞蹈教材構建金暉(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摘 要:一個民族的舞蹈發展,其舞蹈理論、創作、教學、表演,缺失了任何一個環節,都將導致其發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可持續性。回族舞蹈同樣離不開教育傳承,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回族舞蹈教材,將對回族舞蹈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 寧夏4大特色美食小吃,經典必吃,看看有沒有屬於你的菜?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疆土遼闊,也因為地理環境,氣候和一些其他因素,各個地區的風俗,飲食文化都不同,那天小妖要和大家介紹的是來自寧夏的特色美食。寧夏雖說地域比較小,但它卻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城市。在寧夏這個城市裡,我們可以領略到北方特有的風俗氣息、民族特色。
  • 寧夏過年旅遊去哪玩?寧夏春節旅遊五大好玩景點推薦,一起來看看
    寧夏春節旅遊可以賞花燈、逛廟會、冰雪旅遊、民俗遊、春節祈福、泡溫泉為主,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呢?一起來看看吧。寧夏春節旅遊十大好玩景點1、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春節民俗表演)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是寧夏集觀光、娛樂、休閒、餐飲、購物於一體的5A級旅遊景區,以其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唯一著名影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