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關注我文章的朋友們應該會發現,但凡乳製品發生相關的熱點事件,我都會第一時間向大家跟進傳遞並解讀。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多次說過乳製品行業是民眾們最為關心的一個民生話題,乳製品行業的健康發展也事關我國下一代人的希望,所以必須第一時間讓大家都關注到這類新聞。
而最近一則關於乳製品行業的新聞又再一次的登上了微博的熱搜榜,並引發了社會各界輿論的快速關注!一時間,關於「國產奶到底還能不能喝?」、「國產奶是否還安全?」等一系列類似的問題成為了大家最為關注的話題!
雖然對於該事件,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也很快出來闢謠,但對於這一紙文件上百十來字的簡短闢謠內容來說,很多對這個行業並不了解的人仍舊看得雲裡霧裡。所以,今天我就來具體和大家談談該事件的一些解讀和分析。
首先,先回答大家最為關心的幾個問題,那就是「國產奶到底還能不能喝?」、「國產奶是否還安全?」
在通過我查閱相關資料和對市場的一些實地走訪後認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國產奶不僅能喝,還很安全!
至於原因,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該事件輿論的一個主要關注點集中在2010年衛生部、農業部、國家標準委等部門及相關行業協會組成的乳品安全標準協調小組所制定的有關生乳的國家標準中,蛋白質、菌落總數的標準制定的比較低。
根據我查詢的資料顯示,當時制定的這個標準中規定生乳細菌不得超過200萬CFU/每毫升,蛋白質含量最低為2.8%。
如果這個標準放到今天來看,不得不說確實要求是比較低的。但這裡面也有一個因素是值得大家注意的!那就是這個標準的制定時間是2010年,也就是說這個標準是10年前制定的,是充分考慮了當時的國情、行業發展、廣大奶農等多方面因素經過了長時間科學論證而制定的。
但對於一個行業的發展來說,10年的時間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都足以更新換代。因此,總不能拿現在乳品行業的發展程度,來和10年前乳品的發展程度作比較吧?因此,這種說「國標」制定標準低的說法未免有失偏頗,沒有結合制定時候的一些主客觀因素來分析。
那麼拋開10年前「國標」的標準不說,我們再來看看現在市場上的一些國產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到底是不是還是僅按照這個10年前的「國標」在生產的?
為此,我專門去查訪了市場上售賣的一些國產牛奶的蛋白質含量。
比如說,市場上蒙牛所售賣的這款普通的蒙牛純牛奶含量表中就顯示,其蛋白質含量達到了3.2g/100毫升!
再看看,蒙牛的高端產品「特侖蘇」中,蛋白質含量也高達3.6g/100毫升!
作為對比,我們再看看伊利旗下的產品的蛋白質含量。下面這款伊利普通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達到了3.2g/100毫升。
而同樣,在伊利高端產品,金典有機奶中,其蛋白質含量也更是高達3.8g/100毫升。
除了蒙牛、伊利兩家龍頭企業旗下的這幾款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都遠超「國標」以外,根據農村農業部發布的數據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從2013年到2018年,我國生鮮乳乳蛋白含量在逐年提高的!
所以,根據以上的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蒙牛、伊利還是其餘品牌,目前產品的蛋白質含量是要遠超10年前所制定的「國標」的。
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為了使得自家產品質量越來越好,從而更具市場競爭力,目前很多乳製品企業除了在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之外,市場上很多企業對收購生乳還有自己制定的企業標準。
除了企業自己制定的高於「國標」的標準以外,過去幾年,很多組織也加入了相關標準的制定,比如「國家優質乳工程」等,他們收奶的標準也是遠超「國標」的,甚至更嚴格!
而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生鮮乳菌落總數的監測數據平均值是29.5萬CFU/毫升,這個數字明顯優於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國家的標準。
因此,可見的是當前我國生鮮乳中菌落總數和體細胞數的控制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除了很多國產乳業的自我高要求外,市場的嚴監管也讓國產乳製品在安全的前提下,品質越來越高。
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到99.9%!國產奶粉抽檢合格率也高達99.79%,位居全球最高水平,也是目前中國所有食品中合格率最高的產品!
所以,今天無論是國產牛奶也好,甚至是整個乳製品行業來說,中國乳製品行業絕對是一天更比一天好的。
當然,國產乳製品行業雖然今天已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但在這份成果背後依舊需要戒驕戒躁,繼續前進,為國人生產更安全、更優質的乳製品。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也離不開全國人民的監督。
但對此,我也想說的是任何的監督和舉報都不能違背客觀事實,誤導消費者。
而作為消費者,也要擦亮雙眼,擁有自辨真偽的能力!
當前無論是品質,還是品牌,不得不說國產乳製品行業都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得到越來越多國人的認可!
但還是那句話,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雖然此次事件最終水落石出,但也給了國產乳業一次最好的提醒!
畢竟,國產乳企只有做得更好,才能重拾更多人的信任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