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與國產牛奶保質期不同 玄機何在?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為什麼同是常溫牛奶,有的國產牛奶保質期才7天,有的進口牛奶保質期長達1年。保質期長是否有很多防腐劑添加,營養成分是否相差很大……」相信經常去超市選購牛奶的消費者都有這樣的疑惑。

  進口牛奶與國產牛奶保質期確實存在較大差異。國產牛奶保質期短則7天、30天,長的最多6個月,而進口牛奶保質期都在半年以上,甚至長達1年。都是常溫奶,殺菌方法也同為「超高溫滅菌」,保質期為何相差甚遠?國內外是否有相關標準?

  消費者困惑 保質期長引發不安

  應穎是一位二胎母親,家裡條件不錯,再加上孩子年紀小貪嘴,平時經常會買些進口食品,包括牛奶。最近她在認真閱讀了兩遍產品介紹,對比了營養成分、產地、保質期、殺菌方式等信息後,卻放棄了選購進口牛奶,原因是「進口牛奶保質期大多是1年,時間長了感覺營養損失太大,而且可能含的添加劑多」。

  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想,應穎在家做了一次家庭牛奶實驗:兩盒開封的牛奶,一盒國產的,一盒紐西蘭產的,同樣放置在冰箱內儲存一個星期後,「國產牛奶倒出來感覺會分層,且有塊狀物體,明顯是變質了,但進口的就沒什麼變化」。

  她說,在超市裡認真對比國內外牛奶的營養成分、產地、保質期、殺菌方式等信息後,她反而更疑惑了。大部分進口牛奶的保質期是9至12個月,而國產常溫牛奶保質期在30天左右,其中保質期較長的是盒裝產品,但時間也僅有進口常溫奶的一半(6個月)。「保質期一年的牛奶喝起來,心裡多少會有些不安。」

  進口國產PK 進口奶超市銷售不盡如人意

  目前,在國內的大型超市中,進口牛奶幾乎都是盒裝常溫奶,滅菌方式均為「超高溫滅菌」或「高溫滅菌」,原產國多為紐西蘭、德國、澳大利亞、法國等地,其中,保質期最短的9個月,最長的12個月。國產常溫牛奶除了袋裝外還有盒裝,保質期從7天到6個月不等,滅菌方式包括「巴氏殺菌」和「超高溫滅菌」。

  國產牛奶與進口牛奶的營養成分大體相同,但進口牛奶的「能量」「蛋白質」「碳素化合物」等含量大多低於國產牛奶。價格方面,進口常溫牛奶是國產常溫牛奶的兩倍多。某超市進口產品櫃檯銷售人員表示,一般進口常溫牛奶在國內上市時,已超過生產日期3個月左右,而黃金銷售時間在4—6個月。「臨近產品過期日,通常會打折或捆綁銷售。」國產牛奶黃金銷售期則是前4個月,超出這個期限就不太好賣了。

  那麼,進口與國產牛奶的銷量又如何呢?「進口牛奶一點也不好賣,國產牛奶銷量很不錯,是飲品裡面最好賣的。」該銷售人員表示,進口牛奶市場可謂遭遇滑鐵盧,在進口區的銷量都是墊底的。

  這些進口牛奶大都被單獨放置在櫃檯一角。它們大多是1升裝,都是純英文包裝,側面貼有中文產品說明,其保質期大多是一年。正如銷售人員所言,在售的進口牛奶的生產日期最近的也是3個月前的。

  有不少消費者都表示,給孩子買奶粉一般會選進口的,但對這種盒裝進口牛奶不大放心,因為對於品牌的差異性不懂。「另外,進口牛奶的保質期更長,時間長了,對牛奶營養而言肯定不好吧?」

  保質期不同 與包裝工藝運輸儲存多因素有關

  進口牛奶與國產牛奶的保質期為何相差甚遠?對於保質期長短,國內外是否有統一規定?保質期長短對營養成分有沒有影響呢?

  有關業內人士表示,影響牛奶保質期長短的原因很多,包括產品包裝、加工工藝、運輸及儲存條件等,最主要的是滅菌工藝和包裝技術。目前比較常見的滅菌法主要是巴氏滅菌法和超高溫滅菌法,而同為超高溫滅菌,時間長短,工藝不同對於保質期也會有影響。「但是,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對於牛奶保質期長短都沒有明確規定。「保質期是企業對於產品品質的承諾,由企業自己確定,目前沒有統一標準,屬於模糊地帶。」

  不過,消費者對於保質期長影響營養成分的擔憂也是有道理的。以巴氏滅菌法和超高溫滅菌法為例,兩者各有利弊,巴氏殺菌保質時間短,高溫殺菌破壞牛奶中的蛋白質結構,營養價值變低。資料顯示,超高溫滅菌奶在加工時,殺菌溫度為135—150℃。在這種條件下,維生素C損失率約6成,維生素B損失率約2成,可溶性鈣損失也較多。

  某進口食品經銷商透露,進口牛奶延長保質期的重要原因,要從繁瑣的程序說起,「出廠檢測、出境檢測和入關檢測三道程序是進口牛奶必需要有的」。進口牛奶在出產國檢測大概需8至10天,海上運輸時間需30至45天。此外,報關還要14天,商檢要15天到1個月。「這意味著一盒保質期為12個月的進口牛奶,除去2至3個月檢測運輸時間,到達銷售地市場開始銷售時,一般已超過生產日期3個月。這時候,距離黃金銷售期也只剩3個月左右,誰還願意買臨界品(快過期的)呢?」 本報記者 辛明 綜合整理

  專家觀點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牛奶的顏色與季節、飼料都有一定關係

  經常買進口牛奶的消費者會發現,很多進口牛奶的顏色泛黃,而國內有些牛奶的顏色則偏白,因此有不少人擔心是否有問題。牛奶的顏色多和乳化作用以及高溫殺菌有關。進口牛奶為了漂洋過海長途運輸,需要很長的保質期,所以進口的牛奶通常是方盒包裝的滅菌奶。牛奶的脂肪分離出來成為黃油,它的黃色主要來自胡蘿蔔素。因此牛奶的顏色和季節、飼料都有一定關係。有些消費者擔心牛奶顏色白是因為給牛打了抗生素,範志紅指出,這兩者沒有任何聯繫,牛奶顏色也不能作為挑選牛奶產品的唯一標準。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辨別巴氏奶看是否需要冷藏

  巴氏奶在一定溫度下殺菌,一般保質期就只有7天。現在工藝比較先進,保質期可能更長,但不會超過14、15天。辨別牛奶是否運用巴氏殺菌技術主要有兩點,一是保質期一般為7天,個別採用新技術的可以延長到30天;二是必須低溫保存,巴氏奶含有100多種活性因子,以乳鐵蛋白為例,巴氏殺菌法對其破壞率為10%,而高溫殺菌的破壞率高達70%。其實常溫奶也能保留很多活性因子和營養元素,但要求是在135℃的高溫下,0.5秒內完成殺菌。正因如此,巴氏奶需不需要冷藏成了辨別巴氏奶最簡單的方法。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鍾凱:高溫殺菌不會導致蛋白質變性

  雖然高溫處理確實會損失少量維生素,但這個損耗完全可以接受,因為奶製品主要提供的是乳蛋白而非維生素。牛奶變酸奶、煮雞蛋、紅燒肉都是蛋白質變性,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過程也離不開變性。美國的有機牛奶多數都是高溫巴氏處理的,主要是為了耐存放。其實巴氏奶和常溫奶,本來就是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不同產品,雖然在營養和口感上略有差異,但並不是天壤之別,國內圍繞「巴氏奶」和「常溫奶」的爭論其實是商戰的一部分,它們都是好產品,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和市場環境而已。具體到如何選擇,其實還是應該取決於消費者自己的需求。

  牛奶保質期長不是防腐劑多

  超市裡的牛奶琳琅滿目,來自世界各地,保質期也有著很大差別,有的只能保存5天,有的卻長達6個月,進口牛奶甚至長達一年。不少消費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牛奶中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劑。其實,國家標準規定,純牛奶不能添加防腐劑。

  牛奶之所以存在不同的保質期,是由殺菌方式和包裝方式不同決定的,與防腐劑沒有關係。殺菌主要有兩種方法:巴氏殺菌法和超高溫滅菌技術。

  巴氏殺菌法利用較低的溫度就可以殺死致病菌,並保存牛奶中的風味物質,是一種損失較少的熱殺菌消毒法。採用這種殺菌方法的牛奶保質期通常只有幾天,需要冷鏈運輸,冷藏保存。有的乳品企業會將殺菌溫度提高,採用密封性更好的複合包裝,將保質期延長到30天,這種產品可以常溫保存。

  超高溫滅菌技術是把牛奶瞬間加熱到135—150℃,持續2—6秒,幾乎能殺滅全部細菌,保質期可以達到6個月以上,而且可以常溫儲存。根據牛奶的品質、加工處理的溫度和包裝形式,不同廠家會設定不同的保質期,從6個月到12個月不等,大部分的進口常溫奶就是這樣的殺菌方式。

  進口牛奶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大多是進口後再貼中文標籤,保質期也以8個月或9個月居多,可是這樣保質期的牛奶從歐洲國家運到中國需要兩個月時間,再加上國內市場的周轉,往往到超市等終端銷售時,保質期可能已不到5個月。於是,一些進口商與國外牛奶生產企業商量,使用不同的超高溫殺菌生產工藝,延長保質期。

  進口牛奶保質期變長,是進口商營銷上的需要,並不會採取添加防腐劑等方式延長保質期,而是通過不同的超高溫殺菌生產工藝來實現。

  在打消了防腐劑擔憂的情況下,需要提醒的是,牛奶開封後要儘快喝完,不要長時間放置。牛奶包裝上一般也都會有明確提示「開啟後,需冷藏,且24小時內飲用完畢」。也就是說,不論購買哪種殺菌方式的牛奶來喝,都要記得不要喝「剩下的隔夜奶」。(中國農業大學功能乳品重點實驗室博士 胡長利

(責任編輯:施曉娟)

相關焦點

  • 保質期的秘密!你買的「進口牛奶」靠譜嗎?
    近期包括德國、澳大利亞產進口牛奶先後爆出食品安全問題,讓進口牛奶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今年已有45批次的進口問題牛奶被銷毀,來源包括德國、法國、丹麥、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 並非所有進口鮮奶都是巴氏奶。 國內消費者所熟悉的常溫奶通常採用135℃以上的超高溫滅菌工藝,可以保證長期儲存。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牛奶,大部分都是常溫奶。
  • 孕媽質疑牛奶保質期有的7天有的1年 如此差別有何玄機?
    「為什麼同是常溫牛奶,有的國產牛奶保質期才7天,有的進口牛奶保質期長達1年。這保質期長的會不會有很多防腐添加,營養成分會不會相差很大?」懷孕6個月的金華市民應穎百度了很久,也沒找到答案。  進口牛奶與國產牛奶保質期差異確實挺大。國產牛奶保質期短則7天、30天,長的最多6個月,而進口牛奶保質期都在半年以上,甚至長達1年。
  • 進口牛奶更好?別迷信!
    「網購囤了好多紐西蘭、荷蘭的牛奶,家人有福啦!」市民樊先生曬了條朋友圈,進口盒裝奶的照片排成了「九宮格」,下面好友紛紛評論「求購買連結」。不僅網上賣得火,進口奶還正大舉攻佔超市貨架。但進口牛奶真的比國產牛奶更讓人放心嗎?
  • 進口巴氏鮮奶進入福建市場 保質期翻了好幾倍
    延長保質期會降低牛奶活性成分  進口巴氏鮮奶進入國內以後,卻為何變成了延長保質期的 「中國特供」?  「這可能與進口品牌採用了區別於傳統巴氏保鮮工藝新技術。」福建省奶業協會副秘書長柯秀增表示,現在市面上,進口品牌採用了預巴殺技術(兩次巴氏殺菌)或者U P技術等一些新興技術,能夠將鮮奶保質期延長,但區別於傳統的巴氏保鮮工藝,多次殺菌對於熱敏感性的微量元素和牛奶活性破壞性非常大。換句話說,這些進口巴氏鮮奶很可能是用降低牛奶活性成分來換取保質期。
  • 品渥食品:進口德亞牛奶到底有多「德國」
    左為一款德亞全脂牛奶營養成分表,右為一款蒙牛純牛奶營養成分表在保質期方面,德亞與國內產品則明顯不同,其常溫牛奶、常溫酸奶的保質期幾乎都長達一年,國內品牌保質期則在半年之內。不僅如此,麥德龍超市內,來自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家的進口常溫奶,多數保質期都為10-12個月。「牛奶越接近過期日期,就越難賣出。進口牛奶運輸距離遠、進口環節多,必須有更長的保質期。」原中國奶業協會理事、廣州市奶業協會原會長王丁棉對支點財經記者解釋。
  • 進口鮮奶:保質期7天變21天
    記者日前在線上、線下渠道調查發現,包括巴氏奶在內的進口液態奶已經大舉進軍中國,但有意思的是,與本土巴氏奶5—10天的保質期相比,進口巴氏奶保質期卻都在15天以上,最長的達45天。特別是澳大利亞鮮奶,在該國保質期為7天,但賣到中國的產品保質期卻延長至21天。
  • 盲評了十二款國產/進口牛奶後,所有小編都被打臉了!
    最近聚滑哥買了一箱進口牛奶,喝了之後發現並不好喝,莫不是買了假奶??怎麼跟印象中的進口奶不一樣??而且最近雙十一,車開得有點多,小編們也是有些疲乏,所以聚滑哥大手一揮,給聚小編們帶來了一項福利(測試完的小編們表示,這簡直就是挑戰~):搞了個國產/進口牛奶口味測評,來看看到底哪個牛奶更好喝!
  • 國產牛奶沒有進口的香?20種中外牛奶調查對比,我們發現……
    國產牛奶真的沒有進口的香?衡量牛奶品質的蛋白質含量,國產的就一定比進口的低?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調查過,才有發言權。為此,斑馬消費派出小分隊,深入幾家超市,隨機對常見的中外13個品牌、近20種常溫奶進行了調查,重點關注蛋白質指標,得出這樣的結論——國產牛奶並不比進口的差!國產奶不如進口奶?不然!斑馬消費小分隊調查的超市,既有大型國際連鎖、也有本地商超巨頭。
  • 進口麵包保質期一年敢吃嗎?
    女報記者薛冬攝原標題:進口麵包保質期一年濟南多家進口食品超市有售「平時買的麵包保質期最多三五天,為什麼這種進口麵包要一年?」濟南市民宋女士近日在泉城路一家進口超市買了一款德國進口的麵包,「本想買個進口麵包嘗嘗鮮,一看保質期可就不敢吃了。」她撥打女報熱線諮詢。
  • 40款進口純牛奶評測(上):進口比國產更有營養?
    上周,笨爸爸發布了國產純牛奶評測的【上篇】。通過對比營養成分表,對38款國產純牛奶的營養價值進行了比較和分析。針對該文發布之後,部分寶媽提出來的一些主要疑問,笨爸爸先來簡要回答一下:1、這些純牛奶有沒有加什麼防腐劑,要不然保質期怎麼可以到6個月以上這麼久?
  • 進口液態奶真的好?抽檢顯示其活性物質營養不及國產奶
    記者在市場調查中也發現,與國產液態奶相比,進口液態奶還存在著諸多消費者並未留意到的問題。譬如黃麴黴素M1檢測結果:國產UHT滅菌乳樣品(常溫奶)中黃麴黴素M1的平均值為0.013μg/kg,進口UHT滅菌乳樣品平均值為0.010μg/kg;另外,國產巴氏殺菌乳樣品中黃麴黴素M1的平均值為0.019μg/kg,進口巴氏殺菌乳樣品平均值為0.023μg/kg,均沒有超過歐盟0.05μg/kg及中國和美國0.50μg/kg的限量標準。國產與進口樣品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 國產純牛奶比進口的更好?16款常喝牛奶實測,結果意想不到
    國產純牛奶比進口的更好?結果顯示,16款常溫純牛奶安全指標全部符合達到最嚴標準。蛋白質、鈣含量2個指標上,國產常溫純牛奶不輸進口常溫純牛奶經測試,16款常溫純牛奶蛋白質含量均符合我國國標要求,但蛋白質含量表現差異大。伊利金典、紐仕蘭、安佳、蒙牛特侖蘇蛋白質含量較高,德運、德亞蛋白質含量相對較低,接近國標最低限值要求。
  • 失望的國產牛奶,促生了國內進口乳品龍頭
    說到品渥食品,可能大家不是太了解,不過說到德亞牛奶,大家可能就比較熟悉了。品渥食品,進口食品第一股,國內進口乳品龍頭公司,創立於1997年。產品聚焦於乳品、啤酒、糧油、穀物以及餅乾點心類等五大食品品類。當然。最出色莫過於德亞乳品。
  • 一瓶進口飲料中英文保質期不同?工商部門調查
    原標題:一瓶進口飲料中英文保質期不同?工商部門調查   眼下不少大型商超都設有進口食品專櫃,進口食品消費群體日漸龐大,進口貨的質量是否如消費者期待得一般高?昨日,明樓工商所接到了一起投訴,反映進口商私自篡改商品保質期,人為延長了一年進口飲料的壽命。
  • 保質期45天還是巴氏奶嗎?
    相比國產牛奶,很多人更青睞進口巴氏奶。市面上銷售的國產巴氏奶保質期多在5天至10天,但進口巴氏奶的保質期卻在15天至20天,有的甚至長達45天。此外,部分網售進口巴氏奶並非純牛奶,而是添加了其他物質的調製乳。巴氏奶是以生牛(羊)乳為原料,經巴氏殺菌等工序製得的液體產品。今年多批次進口巴氏奶因質量問題登上「黑榜」。
  • 國外常溫牛奶PK國內新鮮牛奶 究竟哪個好?
    牛奶常被視為一種有營養的物質,因而成為不少家庭的必備消耗品,如今在嘉興的各大超市,「洋牛奶」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佔常溫奶市場。進口奶真的比國產奶好嗎?為什麼進口奶的保質期長於國產奶?打上了進口的標籤,牛奶價格自然上了一個臺階。同一家超市內,國產1升裝常溫鮮牛奶價格為10元至12元,而1升裝進口牛奶價格從19.8元至23.8元不等。  繼「洋奶粉」後,近年來進口常溫奶也開始大舉搶佔國內市場,有統計顯示,2010年國內市場上只有8至10個國家的常溫奶,如今至少有來自30個國家40個品牌的常溫奶。
  • 國產的好還是進口的好?
    當喝牛奶已經慢慢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時,我們對牛奶開始挑剔,而現實中,純牛奶的牌子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的。那這些純牛奶到底有什麼區別?進口牛奶就一定比國產牛奶好嗎?現在的牛奶又是否安全呢?我們帶著這幾個最關心的問題開始我們這次牛奶評測之旅吧~先用幾秒鐘來了解這篇文章1、各種純牛奶簡單介紹。2、牛奶到底是進口的好還是國產的好?
  • 國產牛奶「口感」完勝進口牛奶深圳市消委會發布中外常溫純牛奶...
    8月20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中外常溫純牛奶主觀測評結果,在16款中外常溫純牛奶對比中,5款總體喜好度排名前5名的全部為國產牛奶。本次測評選取了京東、天貓、盒馬鮮生、蘇寧易購等網絡平臺上熱銷的中外常溫純牛奶產品,其中有國內品牌特侖蘇、金典、光明、晨光、君樂寶、新希望、網易嚴選、燕塘,也包含進口品牌德運、德亞、愛氏晨曦、歐德堡、安佳、紐仕蘭、紐麥福、子母。
  • 在澳洲7天就過期的牛奶,到了中國就變成21天保質期?!
    一般保質期較短,但保存了絕大部分的營養和口感。記者線上線下渠道調查發現,與本土巴氏奶5-10天的保質期相比,進口巴氏奶保持期卻在15天以上,最長的45天。特別是澳洲鮮奶,在該國保質期為7天,但賣到中國保質期就延長至21天。那麼中國消費者買的進口鮮奶是真的巴氏奶嗎?
  • 進口奶粉和國產奶粉哪個好? 知道這些不再誠惶誠恐
    是選擇進口奶粉美贊臣、惠氏?還是選擇國產奶粉君樂寶奶粉、聖元……到底進口奶粉和國產奶粉哪個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尋找下答案吧。  此外,說到進口奶粉和國產奶粉哪個好這件事,還有一個問題不可忽視,那就是洋奶粉的假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