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進口飲料中英文保質期不同?工商部門調查

2020-12-11 東方網

原標題:一瓶進口飲料中英文保質期不同?工商部門調查

  眼下不少大型商超都設有進口食品專櫃,進口食品消費群體日漸龐大,進口貨的質量是否如消費者期待得一般高?昨日,明樓工商所接到了一起投訴,反映進口商私自篡改商品保質期,人為延長了一年進口飲料的壽命。

  消費者投訴>>>

  一瓶進口飲料怎麼會有2個保質期?

  前兩天,消費者劉先生在江東一家超市的進口食品專櫃購買了9瓶原產地是西班牙的飲料。飲料的名字叫伊娃麝香葡萄氣泡果汁,總共花費522元。生產商是西班牙伊娃飲料集團,進口商是杭州歐食利食品貿易有限公司。

  西班牙的食品標籤是怎樣的?好奇之下,劉先生揭開了中文標籤想研究一下西班牙文。不過揭開後看到的不是西班牙文而是英文,裡面有一行信息「BBE 6 2015 」字樣。劉先生上網求證這一行信息的意思,原來是在2015年6月之前食用最佳。但是貼在外面的中文標籤上寫的卻是「灌裝日期:2013年2月19日,保質期為36個月,有效期應該是到2016年2月19日」。這下劉先生也犯了難,一瓶飲料怎麼會有2個保質期,那該以哪個保質期為準啊?

  工商調查>>>

  中文標籤覆蓋在外文標籤上的現象較普遍

  劉先生懷疑進口商故意更改保質期,他遂向工商部門投訴。江東工商部門執法幹部在了解情況後立即到超市進行了實地檢查。超市在售賣的該系列24瓶果汁飲料,無一例外都存在劉先生反映的情況,工商部門要求超市立即下架該產品,並根據飲料瓶上的信息聯繫上了該果汁飲料的進口商。

  該公司的業務員孫先生解釋,可能是包裝時沒有仔細查看外文標籤,就把中文標籤貼上去了。最後經過協調,該進口商同意給予消費者退一賠三。工商部門也責令進口商對該飲料的標籤及時修改,此事也正在進一步處理當中。

  記者隨後也走訪了多家超市,發現超市進口食品的中文標籤覆蓋在外文標籤上的現象比較普遍。

  提醒>>>

  中文和外文標籤關於產品介紹內容要一致

  工商部門有關人士表示,外文標註的多是「BBE」、「Best before」等詞彙,代表的是「在某日期前食用最佳的」、「最佳食用日期」等概念,這些含糊不清的說法就給了銷售者可乘之機。消費者購買食用前有必要明確了解產品相關信息。

  購買進口食品首先要看標籤,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標籤中文和外文內容要一致,必須包括:食品名稱、配料成分、淨含量和固體物含量,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指南,製造、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在中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等信息。無中文標籤或主要內容缺失的進口食品,建議大家不要購買。

  如果消費者對選購進口食品有異議時,可進一步向銷售單位或標示的進口經銷商索取衛生證書核實其身份。如發現假冒、偽劣的進口食品,應當依據《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向檢驗檢疫、工商行政、技術監督部門進行舉報。通訊員 孔瑩瑩 記者 周雁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菊花茶保質期內長「毛」 有關部門急查問題飲料
    5月12日,周先生帶著自己的小孩從廣州到開平市月山鎮辦事,在月山鎮一小店購買了一瓶菊花茶給其兒子解渴,沒想到一瓶菊花茶喝了下去後,周先生的兒子馬上覺得肚子裡就像翻滾江倒海,又吐又瀉。周先生趕忙帶兒子到醫院治療。 周先生找到了賣菊花茶的小店,店主得知情況後,找來剩餘還未賣出的菊花茶一看,保質期內的菊花茶都發黴了,發黴物像羽絨、棉絮般填滿了瓶子。
  • 今麥郎飲料保質期內出現變質鹽城工商質檢介入
    華龍和統一兩大集團合資的結晶今麥郎飲料,在高速擴張過程中也遭遇質量問題困擾。日前,記者從今麥郎江蘇鹽城某經銷商處獲悉,部分產品在保質期內出現變質,並出現消費者喝過以後產生不適的案例。蕭俊陸續從貨堆中拿出酸梅湯、橙汁、果奶等飲料。記者從蕭俊手上看到一瓶尚未開啟的酸梅湯液體中同樣漂浮著懸浮物。和綠茶不同的是,酸梅湯中不是呈現棉絮狀,而是顆粒狀。蕭俊告訴記者,這些顆粒物是在進貨6個月後發現的,並透露他通過一次偶然機會發現只要把酸梅湯放在陽光下曬一曬,顆粒物就會消失。「不過這些東西肯定是不能喝了。」蕭俊無奈地告訴記者。
  • 產品中英文保質期不同 消費者一紙訴狀告物美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2日訊 (記者 段丹峰 通訊員 趙雯)消費者在物美購買可口可樂和依雲礦泉水之後發現,可口可樂沒有標註儲藏條件,依雲天然礦泉水出現了中英文生產日期與保質期不一致的情況,協商未果之後消費者將物美訴至法院,要求其支付十倍賠償。
  • 產品標註中英文 保質期竟然不同
    本報訊 近日,顧客王先生一紙訴狀將物美超市告上法庭,稱其在超市購買的依雲天然礦泉水出現中英文生產日期與保質期不一致的情況。通州法院將於本月底開庭審理此案。原告王先生在起訴書中稱,他於2011年11月17日到被告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州區果園店購買了聖炎意美專櫃的進口(七星)可口可樂250毫升13聽以及進口依雲500毫升天然礦泉水9瓶,共計貨款174.4元。隨後,原告發現所購買的可口可樂沒有標註儲藏條件,依雲天然礦泉水出現了中英文生產日期與保質期不一致的情況。
  • 天津進口飲料一般貿易清關流程.。
    (汽水)類、蛋白飲料、植物飲料、特殊用途飲料、固體飲料一、進口飲品報關流程  1.進口商必須擁有檢疫的進出口備案,沒有進口出權是不能進口食品的。  2.進口商需向國家工商部門申請(食品流通許可證)。  所指預包裝食品進口首先辦理標籤的諮詢報告取得認監委的合格進口允許。  4.產品得到允許後發貨需辦理標籤備案。  5.尋求報關公司代理為其進行,商檢抽樣報關等事宜。  6.取得中國檢驗檢疫局的合格證書,產品加貼中文標籤即可出售。天津進口飲料一般貿易清關流程.。
  • 進口與國產牛奶保質期不同 玄機何在?
    有不少消費者都表示,給孩子買奶粉一般會選進口的,但對這種盒裝進口牛奶不大放心,因為對於品牌的差異性不懂。「另外,進口牛奶的保質期更長,時間長了,對牛奶營養而言肯定不好吧?」  保質期不同 與包裝工藝運輸儲存多因素有關  進口牛奶與國產牛奶的保質期為何相差甚遠?對於保質期長短,國內外是否有統一規定?保質期長短對營養成分有沒有影響呢?
  • 號稱原裝進口 美素麗兒被曝摻雜過期奶粉更改保質期-奶粉 嬰幼兒...
    公司將進口奶粉與過期奶粉摻雜,並重新罐裝成新產品。同時,該公司還涉嫌更改奶粉保質期。   荷蘭美素奶粉自稱是最接近母乳的奶粉,被稱為全球四大奶粉之一,享譽歐洲暢銷世界,也是在國內熱銷的洋奶粉之一。不過,去年陸續有不少家長反映,美素麗兒奶粉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秦皇島的周女士發現,她買的美素麗兒原裝進口奶粉生產日期是重新噴上去的,營養配比表也是重新貼上去的。
  • 進口麵包保質期一年敢吃嗎?
    女報記者薛冬攝原標題:進口麵包保質期一年濟南多家進口食品超市有售「平時買的麵包保質期最多三五天,為什麼這種進口麵包要一年?」濟南市民宋女士近日在泉城路一家進口超市買了一款德國進口的麵包,「本想買個進口麵包嘗嘗鮮,一看保質期可就不敢吃了。」她撥打女報熱線諮詢。
  • 今麥郎飲料保質期內出現變質 已開始調查
    華龍和統一兩大集團合資的結晶今麥郎飲料,在高速擴張過程中也遭遇質量問題困擾。日前,記者從今麥郎江蘇鹽城某經銷商處獲悉,部分產品在保質期內出現變質,並出現消費者喝過以後產生不適的案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江蘇鹽城該經銷商倉庫現場看到,今麥郎綠茶等多種產品的瓶內清晰可見絮狀物等雜質。
  • 工商部門對華潤萬家售問題肉立案調查 超市或遭重罰
    本網記者昨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同時,記者從拱墅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局已對華潤萬家售問題肉進行了立案調查。  華潤萬家杭州雲河店被曝銷售過期肉  8月25日晚,浙江有媒體曝光,稱華潤萬家超市雲河店存在肉品等虛假標註「打秤日期」行為。
  • 進口蛋糕保質期一年能吃嗎
    N海都記者 邱也栩 文/圖 海都訊「烘焙店的麵包、蛋糕的保質期一般就三五天,怎麼進口的能放這麼久?」昨日,福州市民鄭女士致電本報95060反映說,福州一些精品超市裡有售國外進口的蛋糕、麵包,保質期少則半年,多則一年,擔心防腐劑過量。採訪中,記者發現,不論是賣家還是經銷商,也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 豆乳飲料換了一瓶又一瓶 裡面都有乳白色懸浮物
    盛先生所購買的「米樂」巧克力味豆乳飲料。本報記者 俞躍 攝昨天上午,家住市區江南的盛先生在超市買了一瓶豆乳飲料,無意間發現裡面漂浮著很多乳白色的懸浮物。他懷疑飲料質量有問題,返回超市,想要個說法。服務臺的工作人員見了,馬上答應給他換一瓶同類的飲料。「可沒想到,換了一瓶又一瓶,全都有懸浮物。」一看是這樣的情況,盛先生拒絕退換。他帶著這瓶飲料,找到錢江晚報記者投訴。這款飲料的牌子是「米樂」,原產國馬來西亞。
  • 獨家調查:揭開乳酸菌飲料的真相
    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乳酸菌飲料行業存在不少問題,《生命時報》特邀權威專家為你揭開乳酸菌飲料的真相。記者換算發現,喝下一瓶這種飲料,攝入的糖並不少,高達17.5克。記者發現,有一類乳酸菌飲料在包裝顯著位置標註「0脂肪」字樣,比如光明「植物活力」蘆薈味活性乳酸菌飲料,並宣稱能「體驗與眾不同的輕盈、舒暢」。不少消費者表示,「0脂肪」讓他們想到這類飲料有助減肥。
  • 14人生日宴喝啤酒後頭痛欲裂 工商部門立案調查
    生日宴喝啤酒的14個人  個個頭痛得像用棒棒在敲   其中9人住院治療,工商部門已立案調查  前日(7日),墊江縣鶴遊鎮一群人參加朋友生日聚會,每人喝了兩三瓶啤酒,結果14人頭痛欲裂,其中9人住院治療
  • 一瓶保質期只有15天的紐西蘭鮮奶的奇幻「漂流」
    一瓶保質期15天的紐西蘭進口鮮奶,曾經只是檢驗檢疫通關就要耗費8天。如今,進口牛奶最快第3天就能出現在中國超市的貨架上,不用再面臨「上架就過期」的窘境。那麼,這瓶進口鮮奶是如何以飛一般的速度來到中國的呢?
  • 濟南市場現低價進口紅酒,一瓶不到十塊錢
    「十幾塊錢進口的葡萄酒能喝麼?」細心市民不難發現,進口葡萄酒的價格越來越低,百元以下的進口葡萄酒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市場,甚至有些價格低到十幾元,對於如此低價的葡萄酒不少市民心存疑慮。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為消費者揭開了謎底。
  • 進口鮮奶:保質期7天變21天
    記者日前在線上、線下渠道調查發現,包括巴氏奶在內的進口液態奶已經大舉進軍中國,但有意思的是,與本土巴氏奶5—10天的保質期相比,進口巴氏奶保質期卻都在15天以上,最長的達45天。特別是澳大利亞鮮奶,在該國保質期為7天,但賣到中國的產品保質期卻延長至21天。
  • 記者暗訪:喜糖盒內「進口食品」貓膩多
    調查結果讓人憂心——不少號稱「進口」的喜糖其實是山寨產品、三無食品。現狀:果凍說明書不知所云溫州人訂婚有個規矩——要給親朋好友送一份喜糖。在喜糖套裝中一般裝有6樣或8樣東西,包括糖果、餅乾、飲料、果凍、牛肉乾等。
  • 標準相同保質期不同 國標大米保質期咋差那麼遠
    圖為:同樣的國標米,保質期分別是6個月(左)和12個月(右)  楚天金報訊(記者饒純武、李光正 實習生馬興然)家中購買了五種不同的袋裝大米,外包裝上標明均為同一國家標準,可保質期竟然差別明顯漢口的張先生不解地問,大米的保質期為何如此懸殊?過期的大米能否食用?  日前,記者在漢口張先生的家中看到,五種不同的小袋裝大米,其中京山橋米和泰香米的保質期為「常溫下6個月」,另外三種大米的保質期均為12個月,還在後面標明20℃或22℃以下,其原料或配料為京山橋米、富硒秈米和優質晚秈稻。
  • 進口咖啡保質期未譯成中文 顧客十倍索賠被駁回
    進口咖啡保質期未譯成中文 顧客索要十倍賠償被駁回「知假買假」不影響維權,是否意味著職業打假人可以肆無忌憚「一展拳腳」了?看了市民王先生的維權經歷,你會知道並非如此。只有理性的適度的維權才能獲得法律支持。2012年10月29日,市民王先生花672.8元在建鄴區某超市購買了27瓶星巴克咖啡。這種咖啡是原裝進口的,瓶身上貼有中文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