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瓶進口飲料中英文保質期不同?工商部門調查
眼下不少大型商超都設有進口食品專櫃,進口食品消費群體日漸龐大,進口貨的質量是否如消費者期待得一般高?昨日,明樓工商所接到了一起投訴,反映進口商私自篡改商品保質期,人為延長了一年進口飲料的壽命。
消費者投訴>>>
一瓶進口飲料怎麼會有2個保質期?
前兩天,消費者劉先生在江東一家超市的進口食品專櫃購買了9瓶原產地是西班牙的飲料。飲料的名字叫伊娃麝香葡萄氣泡果汁,總共花費522元。生產商是西班牙伊娃飲料集團,進口商是杭州歐食利食品貿易有限公司。
西班牙的食品標籤是怎樣的?好奇之下,劉先生揭開了中文標籤想研究一下西班牙文。不過揭開後看到的不是西班牙文而是英文,裡面有一行信息「BBE 6 2015 」字樣。劉先生上網求證這一行信息的意思,原來是在2015年6月之前食用最佳。但是貼在外面的中文標籤上寫的卻是「灌裝日期:2013年2月19日,保質期為36個月,有效期應該是到2016年2月19日」。這下劉先生也犯了難,一瓶飲料怎麼會有2個保質期,那該以哪個保質期為準啊?
工商調查>>>
中文標籤覆蓋在外文標籤上的現象較普遍
劉先生懷疑進口商故意更改保質期,他遂向工商部門投訴。江東工商部門執法幹部在了解情況後立即到超市進行了實地檢查。超市在售賣的該系列24瓶果汁飲料,無一例外都存在劉先生反映的情況,工商部門要求超市立即下架該產品,並根據飲料瓶上的信息聯繫上了該果汁飲料的進口商。
該公司的業務員孫先生解釋,可能是包裝時沒有仔細查看外文標籤,就把中文標籤貼上去了。最後經過協調,該進口商同意給予消費者退一賠三。工商部門也責令進口商對該飲料的標籤及時修改,此事也正在進一步處理當中。
記者隨後也走訪了多家超市,發現超市進口食品的中文標籤覆蓋在外文標籤上的現象比較普遍。
提醒>>>
中文和外文標籤關於產品介紹內容要一致
工商部門有關人士表示,外文標註的多是「BBE」、「Best before」等詞彙,代表的是「在某日期前食用最佳的」、「最佳食用日期」等概念,這些含糊不清的說法就給了銷售者可乘之機。消費者購買食用前有必要明確了解產品相關信息。
購買進口食品首先要看標籤,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標籤中文和外文內容要一致,必須包括:食品名稱、配料成分、淨含量和固體物含量,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指南,製造、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在中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等信息。無中文標籤或主要內容缺失的進口食品,建議大家不要購買。
如果消費者對選購進口食品有異議時,可進一步向銷售單位或標示的進口經銷商索取衛生證書核實其身份。如發現假冒、偽劣的進口食品,應當依據《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向檢驗檢疫、工商行政、技術監督部門進行舉報。通訊員 孔瑩瑩 記者 周雁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