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三月覓春蹤 遊南潯古鎮

2020-12-12 人民網陝西頻道

原標題:煙雨三月覓春蹤 遊南潯古鎮

  南潯古鎮位於湖州市南潯區,地處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古鎮。

  江南有六大古鎮,各有風貌不同:碧玉·周莊;拆字·同裡;風情·甪直;夢裡·西塘;水閣·烏鎮;富甲·南潯。

  南潯古鎮 May 攝

  江浙一帶歷來富裕,且民風淳厚,人文積澱深厚。

  南潯的富有在整個江南都是出了名的,在當時甚至有一個南潯半個湖州的說法。江南曾有三大豪門:杭州胡雪巖,寧波葉澄衷,南潯劉鏞。南潯「四象」之首的劉鏞資產就達二千萬兩白銀之多,而當年清政府的年收入才七千萬兩白銀。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天下難尋」。南潯有一種靜謐的美,相比起其他一些過度開發的古鎮,南潯古鎮沒有太多的現代商業文化喧囂,有的只是是懷舊的麥芽糖,斑駁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河道。

  這裡充滿了中西合併的風韻,現在的南潯小橋流水、亭臺樓榭,在古鎮的中心,一切依然維持著100年前的模樣。南潯與其它古鎮相比,多了幾絲靈氣、幾分文藝氣息。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南潯古鎮 May 攝

  攝影師May /紅 攝

(責編:王博、鄧楠)

相關焦點

  • 國內超美古鎮,各不相同各有千秋,簡直是人間仙境!
    1.南潯鎮地點: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人瑞路51號江南古鎮千裡,唯有南潯最撩人南潯四季都很美。但是只有春天的南潯是難忘的。2.柳江古鎮地點: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嶽明南街躲在煙雨畫裡聽雨聲和望江柳江!一個聽名字就覺得很有春天氣息的古鎮。柳江被稱為「煙雨柳江」。
  • 被遺忘的古鎮「南潯」:不一樣的青瓦白牆和小橋流水
    提起古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烏鎮、西塘,在旅遊觀光客的認知中,這兩個地方無疑是最能代表江南古鎮風光的地方。其實不然,會玩的人出門旅行,最先剔除的就是烏鎮、西塘了,反而更願意往人跡稀少處走一走,比如冷門古鎮「南潯」。相比於那些名聲在外的古鎮,南潯似乎多了一份與世無爭,低調、淡然,安靜到被很多人遺忘。
  • 南潯古鎮,天下難尋;但南潯,不難尋!
    「太湖邊上的魚米之鄉,古鎮中的文化重地。方圓十裡,五座園林,處處庭院幽深。一鎮之地,以絲綢聞名,曾經富可敵國。嘉業藏書樓,深藏文化底蘊;絲竹嫋嫋,演繹詩畫水鄉;人文薈萃,巨賈雲集。江南好,最憶是南潯!」短短幾句話,就介紹了南潯這個好地方!
  • 南潯古鎮成功舉辦猴面具彩繪活動 萬名遊客齊參與
    浙江在線2月20日訊 (記者 張佳琪 攝影 鄭和 葉振宇) 2016年的春節接近尾聲,而在中西合璧的南潯古鎮,喜慶的氣氛卻並未消散。除了財神送福、踩街鬧春、花船巡遊等民俗節目,在古鎮貽德廣場,一場全國最大規模猴面具彩繪展示在今天創下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
  • 小學優秀作文賞析—《爸爸,請聽我說》《蘋果》《走進南潯古鎮》
    走進南潯古鎮有一首歌裡唱道:「人人都說江南美,世外桃源賽天堂。」江南美景,盡人皆知。請大家跟我一起走進江南水鄉古鎮——南潯,感受南潯之美。南潯古鎮位於太湖南岸,至今已有750多年的歷史,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 煙雨西塘 |一座古鎮,讓我們成為畫中的風景
    西塘,一座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又被稱作「最美麗的江南水鄉」。小鎮上保存著完好的明清建築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稱「雙絕」。西塘古鎮位於浙江省嘉善縣,江浙滬三省交界處。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區10公裡,是吳地漢文化的千年水鄉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西塘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裡,其中古鎮區面積1.04平方公裡,人口近8.6萬。
  • 南潯古鎮附近竟有這麼多好看免費的景點?
    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優美的自然風光使湖州旅遊資源豐富,形成了湖州獨具特色的市區太湖風情遊、長興文化旅、南潯古鎮遊、莫幹山風景遊、安吉竹鄉遊等經典旅遊線路。南潯鎮名勝古蹟眾多,與自然風光和諧統一,既充滿著濃鬱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靈氣,又洋溢著江南水鄉詩畫一般的神韻,而歐陸情調與江南古風的意外並處、相得益彰,使古鎮魅力更加引人入勝。
  • 熊貓社區小鎮故事|川西「煙雨古鎮」——柳江古鎮
    柳江鎮上有一個古鎮:柳江古鎮,歷史上稱為「明月鎮」,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柳江古鎮是四川十大古鎮之一,也是全國特色小鎮、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柳江古鎮最耀眼的景點是曾家大院。曾家大院位於柳江古鎮北面,建於清朝年間。大院在設計上頗費了一番心思,若從空中俯瞰,其平面圖如一個繁體的「壽」字。繞牆而走,犬牙交錯之感頓生。
  • 南潯古鎮,江南六大古鎮裡僅存的淨土
    江南古鎮有一種獨一無二的建築叫雨廊,其實就是帶著屋頂的街道,光聽名字就知道那是為下雨準備的。南潯的雨廊就在百間樓,從高處望去,雨廊沿著河岸蜿蜒而建,黑色的屋簷下整齊地排列著廊柱,沿河的一側多設有靠背的椅子,可以供人休息。
  • 水晶晶的南潯古鎮,四象傳奇,水鄉風情
    西塘、周莊、同裡、甪直、烏鎮和南潯,並稱江南六大古鎮,每個古鎮各有特色,其中南潯古鎮我去過兩次。南潯古鎮,地處浙江省湖州市,以蠶絲聞名,建築格局中西合璧,典型的江南人文古鎮,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2005年列入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這兩個古鎮因被外國媒體稱「中國最具人文氣息的古鎮」而聞名天下
    在我看來,江南的水鄉似乎有這種特殊的情調,每一個古鎮大概都潛藏著一種嚮往,就像觸摸著那磚灰瓦,便仿佛看到了前世今生,一片片落葉順勢而下,靜靜流淌,劃開塵封的回憶。就這樣,走過了麗江大理的喧囂,走過了鳳凰周莊的繁華,走過了千姿百態的秀麗,走過了錦溪的靜謐,………這一次,終於來到了南潯,我很期待他的溫柔綻放。
  • 古鎮必遊之地——西塘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典型的江南水鄉
    兩岸燈火,水上行舟,巷中吆喝……這些構成了鮮活而混搭的夜色西塘古鎮。不得不說,西塘是我見過的懸掛燈籠最多的一個古鎮,尤其是在酒吧一條街的牆外,掛滿了紅色的燈籠。我始終覺得,晨曦初曉和夜色正濃是西塘最具歷史感的時候,還有三月煙雨中,也是如此。其實能夠泛舟遊西塘一圈也是蠻不錯的,可以從另一種視角來看西塘的美。
  • 南潯古鎮上的「江南第一豪宅」張石銘故居
    小橋、流水、駁船、青磚黛瓦、依河而居的人們,只要看到這些,就會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畫卷, 山水水墨般的古鎮。古鎮不只是遺蹟,還是民族的精髓。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南潯古鎮,就有這樣的底蘊和沉澱。走進南潯、走進歷史中去尋味那些曾經的輝煌。
  • 在銅官窯古鎮看一場春雨,遇見一個煙雨江南
    說到江南,我們常說「江南水鄉」、「煙雨江南」等,來形容江南的柔美,詩情畫意。都說美好的事物是短暫停留的,但這次,在銅官窯古鎮,因長時間的降雨天氣,讓我們著實見識了煙雨濛濛的江南氣質。呷杯茶 - 話雨 江邊的古鎮,更是有著江南溼冷的特性,在這般雨中步行,久了難免被帶走熱量。
  • 去南潯古鎮享受一場慢生活之旅
    很多人對古鎮情有獨鍾,其獨特的韻味令人沉醉,無法忘卻。春夏之交,去古鎮享受一場慢生活之旅,再好不過了。說到江南小鎮,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小橋流水人家,但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南潯古鎮就是個例外。小蓮莊位於南潯鎮西南萬古橋西,為晚清南潯俗稱「四象」之首富劉鏞所築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佔地27畝,因慕元末湖州籍大書畫家趙孟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小蓮莊與嘉業藏書樓毗鄰,園外為鷓鴣溪。
  • 南潯古鎮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指的是動物嗎?
    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在位於浙江省、江蘇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個風景秀麗、充滿江南風情的小鎮,叫南潯古鎮。在南潯古鎮,素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說法,指的是什麼呢? 說起來話長。這事兒啊,得從南宋時期說起。
  • 南潯古鎮最具古典美的園林建築,耗時40年完成,曾是劉鏞私家園林
    湖州市的南潯古鎮是一個風光秀麗的江南古鎮,有俗語稱"遊遍江南,不如古鎮,不如南潯走一走!"南潯古鎮歷史悠久,河水穿鎮流淌,是我國十大魅力古鎮之一,還是中國5A級旅遊景區。在歷經750年的風風雨雨之後,江南古鎮儼然已經成為了一處鍾靈毓秀、吸收天地之精華的寶地。
  • 南潯古鎮:寶藏級的歷史街區,清靜的水鄉卻故事多多
    南潯古鎮是浙江湖州、江蘇蘇州與上海青浦交界的一個江南水鄉古鎮,於其他古鎮不太一樣的是南潯非常的安靜,處處都能看到生活化的氣息。在詩畫般的風光中能夠尋找到了隱藏很深的故事,這些故事很多很多,值得你去打聽!
  • 南潯:七百年的江南流水,一百年的巴洛克浪花
    江南煙雨朦朧,一座座珍珠般的水鄉古鎮散落在長江以南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流金歲月中,南潯古鎮承載著厚重歷史,至今仍熠熠生輝。市井繁阜、商賈輻輳,它在鼎盛時期有「水市千家聚,商魚舟結鄰」的富饒美名,它的水鄉風情,不止在詩中,也在人們的眼中。坐在安靜的河邊,看著搖櫓船緩緩駛過,夢裡江南,便是眼前。
  • 【拼出南潯加速度】「四象八牛」落古鎮!絲綢碼頭建設加速推進
    【拼出南潯加速度】「四象八牛」落古鎮!▲南潯古鎮景區絲綢碼頭建設項目效果圖「以前,古鎮景區南部主出入口停車場停車位僅有602個,可提供餐位3200位,服務設施接待能力飽和,已不能滿足整體接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