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羋月傳》大為火爆,收視率不斷攀升。其實,江蘇也跟這段歷史也頗有淵源。劇中男主角之一的黃歇,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曾在蘇州獲封地有十年之久。在此期間,黃歇興修水利、開闢道路、增加耕地,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因而也有不少故事與遺蹟流傳至今。
「戰國四君子」之一
「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姓黃名歇,是黃國貴族的後商,以禮賢下士、門客眾多而著稱。黃歇學識淵博,善於辭令,而且他遇事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大臣風範,為太子熊完的繼位以及他日後的赫然崛起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其礎。
公元前241年,春申君的封地由淮北12縣改封吳地,其家族也隨之遷離黃國故城。他在改封的廣大地域內分設都邑,在今上海、無錫、蘇州一帶,治理申江,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越絕書》記載他在吳地(今天蘇州一帶)興修水利,當地人對他很尊重,大約到了唐朝,蘇州信奉春申君的習俗影響了當時蘇州屬地的上海,至今蘇州和上海均崇拜春申君。
無錫治湖第一人
在無錫時,黃歇做的貢獻除了造路之外,為民興修水利成績卓著。《越絕書》中就有記載:春申君,立無錫塘,治無錫湖。黃歇疏浚無錫湖的同時,開鑿通向長江的河道,用於消除水患,如今的江陰申港、黃田港,均為當年黃歇所鑿。
史料中所說的「立無錫塘」也是一段故事。黃歇在無錫時,規範了運河與無錫湖,「湖歸湖,河歸河。將無錫湖一部分變成陸地增加耕地,開鑿運河一段時將土堆在了北邊便成了堤岸,後來形成了北塘,現在北塘的地名也來源於此。」
如今,在古運河無錫城區段還能看到河中有個小島,小島便是古運河無錫城區段的起點,叫做黃埠墩。「由於當時治水時,湖水深淺不一,黃歇發動民眾進行深挖時,遇到石頭阻滯而無法繼續,只好留在那裡,所以後代人便稱這裡為黃埠墩,也是為了紀念他。」
築堤圍堰 造就了蘇州黃埭鎮
黃歇在蘇州期間,為蘇州人民也辦了不少好事,尤其是興修水利。在蘇州城西北部,有座千年古鎮名為「黃埭」,就來源於春申君黃歇,這裡至今保留著他當年築堤圍堰的遺蹟——春申湖。
民間有一首兒歌至今流傳:「啷啷啷,啷啷啷,爺娘去開黃浦江,爾後再開春申塘,領頭的大爺叫春申君,住在伲村黃泥浜。」由此可見,春申君對黃埭的影響深遠。這裡原有一個裴家圩,是當年春申君築堤圍堰的遺蹟。
2002年底,黃埭鎮對裴家圩圍堰抽水清淤、取土和生態修復,挖深了2米多,在湖北岸的大片灘涂荒地上建設溼地水景,並將裴家圩改名為春申湖,以紀念古代在這裡「築堰成埭」的春申君黃歇。
多地因他得名
春申君離開無錫後,無錫人民為了紀念他,在他行轅所在地城中公園大河池建祠廟奉祀,其建築宏偉,規模較大,稱為「春申大王廟」,廟址所在地被人稱為「大王廟弄」。直至上世紀末,這座在盛巷中段的「春申大王廟」才消失。河埒口也建有一座大王廟,規模較大,太平天國時毀於大火,僅留有廟基,故得名「大王基」。
「 江陰北郊、黃田港東岸的小山,原名瞰江山。相傳戰國末年,楚相黃歇被李園所殺之後,即葬於此山西麓。江陰百姓為紀念他,即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直到現在,江陰君山上還保留著黃歇的衣冠冢。
看《羋月傳》必備的歷史知識
1、羋mǐ月是誰?
羋(音「米」)月,又名羋八子,歷史上的大秦宣太后,確是羋姓,叫不叫羋月誰也不知道。
2、羋月爸爸是誰?
她爸爸就是楚威王,不知道楚威王是誰吧?他兒子楚懷王您肯定認識,就是讓屈原又愛又怨,為他寫了好多詩的那個楚王。
3、羋月老公是誰?
就是秦惠文王,把商鞅五馬分屍的就是他,他還是秦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王的,以前都稱公。
4、羋月兒子是誰?
她兒子是秦昭襄王。他是秦國自公元前900年開國,至公元前206年滅亡,700年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共做了56年秦王。
5、羋月是秦始皇什麼人?
羋月是秦始皇的爺爺的奶奶。始皇的爸爸是秦莊襄王,秦莊襄王的爸爸是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的爸爸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娘親就是羋月。
6、歷史上第一個太后
羋月這個名字在史書上見不到,能見到的是秦宣太后,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后,與最後一個太后慈禧老佛爺相隔2100年遙遙呼應。來源:無錫新傳媒、微信公眾號蘇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