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睡前故事|《神奇傳說—春節由來》(萬年用漏壺測時間定春節)

2021-02-17 好老師共享平臺

老師好共享平臺,是一個共享好老師、免費找老師的O2O服務平臺。致力於幫助家長和學生解決找好老師學習的煩惱。從用戶「找老師」的客觀需求切入,打造全品類、全地域、全人群的第三方服務平臺。

老師好睡前故事|預告!重磅限時免費 !!張樹德古箏啟蒙教育系列講座來啦!!!

陳秀伶、董勝/作者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出版社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它的時間在農曆正月初一這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代就有過春節的風俗。它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關於春節來歷,在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傳說,充滿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關於春節的來歷,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米今天就講給大家聽...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

有一天,萬年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用來測定一天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用來計算時間。

天長日久,萬年發現每隔360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有不測風雲而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國君,對國君講日月運行的道理。

祖乙聽後大悅,感到很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並創建曆法,為天下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就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石壁上刻著一首詩,詩道: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萬年指著天象,對皇上說:「現在正是12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

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

這便是春節的來歷。那麼,我國的春節到底源自何時呢?

據說,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期就有過春節風俗。

農曆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開始,少部分情況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 節日的時間和農業勞作息息有關。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是谷穗成熟的形象。 在歷史上的不同朝代,春節的時間也不一樣。夏朝以農曆一月為一年之首,商朝以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周朝以農曆十一月為歲首,秦朝以農曆十月為歲首。 春節作為歲首大節,最早確立於漢朝。那是公元前104年,即漢太初元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曆》,確定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此後2000多年,我國沿襲了這一曆法體制。 

正月新年成為舉國上下共享的盛大節日,「官有朝賀,私有祭享」。在朝賀與祭享的各種儀式活動中,增強與更新著各種家庭與社會的關係。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晷儀,也稱日晷,指的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在我國古代,正是有了晷儀的存在,才由此劃定了四季和12個月,並有了春節的出現。

漏壺,也叫漏刻,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器。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一般由銅製成,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夏、商時期。在古代,人們就是使用漏壺和日晷來計算時間的。

堯舜時期是我國上古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我國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據《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稱,黃帝以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3位德才兼備的部落聯盟首領,他們就是堯、舜、禹。據說,在這3位首領統治華夏大地時,我國古人便開始過春節了。

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我國商朝後期王室用於佔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在這些文字中,就已經出現了「年」的字樣。

漢武帝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劉徹,西漢的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16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開拓了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在他統治期間,他將原來曆法中以農曆十月為首月改成了以正月為首月,也就是農曆新年的開始。

立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我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立春」只能說春天來了,不能代表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才是新年的第一天。

我國傳統曆法:農曆。 農曆是我國目前仍在與公曆並行使用的一種曆法,農曆,又叫夏曆,即農業上使用的曆書,有指導農業生產的意義。據說,當年青年人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新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在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

PS:文章來源於「米得說故事」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春節的傳說40字50字簡短版 10個春節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春節也有很多民間傳說,那麼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呢?小編整理了春節相關的神話故事,感興趣的往下看吧。
  • 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風俗演變之後臨沂人知道幾個
    在我國過春節的風俗流傳很長時間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風俗也是各種各樣,下面小編就來說一個關於春節由來的傳說故事和春節期間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春節的由來: 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   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小年大年是什麼意思]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2017-01-28 00:20:5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 【春節傳說】美麗傳說,故事精彩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  萬年創曆法  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一天,他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他還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
  • 初一到十五的年俗以及四大春節來歷傳說
    下面是四大春節的來歷傳說: 春節的來歷傳說(一) 傳說,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打柴挖藥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不知從哪裡下手。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春節的由來作文(精選10篇)
    但這只是傳說,其實春節就是一個聚會,一個辭舊迎新的聚會,一個期盼來年紅紅火火的聚會,一個團團圓圓開開心心的聚會。  春節的由來作文2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臘日」,既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臘」祭移至歲末。
  • 您知道有關春節的三大傳說嗎?
    春節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臘祭);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農曆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情況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節日的時間相信和農業勞作影響有關;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  「年」的甲骨文寫法為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
  • 中國的春節源於哪個朝代?關於春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春節源於哪個朝代,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虞舜說,有殷商祭神祭祖說,有西漢武帝說,至於哪種說法準確,因為時間太悠久,已經無法確定了。虞舜說是歷史最悠久的關於春節來源說法,傳說四千多年前,唐堯禪位給虞舜,虞舜登級坐殿的這一天,正好是陰曆的大年初一,他率領群臣祭拜天地繼位為天子,這便是新年的由來,也就是春節的開始。春節又叫年,傳說遠古時候年是一種野獸,年獸長得形貌猙獰,生性兇殘,而且口味繁雜,上至飛禽走獸,下至鱗介蟲豸,無一不吃。他有一個特別的愛好,一天換一種口味,人的口味也是他喜歡吃的。
  • 春節的由來,你了解嗎?
    趣味猜猜猜猜2021年我最想做的三件事資料乾貨教師知識日曆招教寒假作業問題諮詢點擊>>招教考試線上諮詢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此外關於過年還有傳說呢,你知道麼?關於「過年」的傳說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名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 大話過年丨從中國新年看春節的文化起源和內涵
    而我近段時間剛好看了一本《春節與除夕》的書,知道了許多春節的文化和習俗的由來,於是我趁著過年一身輕鬆,向大家介紹一些本書中的內容,了解一下我們的春節習俗與文化起源。今天我就以大家平常對過年的三種說法除夕、過年和春節,來闡述一下春節的起源和文化內涵。
  • 春節故事 | 給孩子講講過年的習俗
    這些年春節的味道越來越淡。還記得小時候跟著爺爺後面買春聯、貼門帘,還記得三十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講故事,不管是灶王爺,還是門神,還是財神,關於習俗的傳說真是百聽不厭。      又是一年春節來臨,然而目前為了防疫安全,春節期間我們還是不能隨處溜達。那麼不妨和孩子一起,通過一些充滿年味的故事,開啟一段溫馨又傳統的親子時光吧!
  • 春節的來歷 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布廢除舊曆改用陽曆(即公曆),用民國紀年。
  •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演變及風俗文化嗎?
    」,夏以「歲」稱年,商以「祀」稱年,到了唐虞時期,以「載」稱年,時間運行於變化之意。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演變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春節的由來、演變、風俗文化。春節,古稱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和世界各國計時一致,規定了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通稱「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於是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稱。
  • 春節作文素材:傳說、好詞、好句、好段集錦(附1-6年級春節習作範文)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春節的傳說和描寫春節的好詞好句,讓孩子們學習參考,寫出優秀的寒假作文!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
  • 春節作文素材:傳說、好詞、好句、好段集錦(為孩子收藏)
    很多孩子的寒假作業中就有一項是要寫一篇關於春節的作文,我們的後臺也收到很多留言問關於春節的作文怎麼寫?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春節的傳說和描寫春節的好詞好句,讓孩子們學習參考,寫出優秀的寒假作文!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
  • 這些關於「年」的傳說,你都知道嗎?
    >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背後, 往往流傳著各種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 他們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休息的的時候,樹影的移動給了他靈感,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 春節作文素材:傳說、好詞、好句、好段、寫作技巧集錦
    我期盼春節,春節的北京是最美的。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笑語歡騰。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顏六色的禮花,綻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態,有的像銀蛇狂舞,有的像空缺開屏,還有的像綻放的花朵。它們把北京裝點的絢麗奪目,整個北京城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
  • 春節傳統習俗的由來與典故
    說到寫春聯,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有趣故事:相傳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在二十四這一天揮毫潑墨,寫好了一副對聯貼了出去,可是剛剛貼出去沒多久,就被人偷偷揭走收藏了,王羲之也沒有辦法,於是再寫一副,結果沒多久又被人偷偷揭走,王羲之總不能守在門口看著對聯呀,於是靈機一動,寫下了一副對聯: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