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校」在路上:讓未來到來

2020-12-13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未來學校」在路上:讓未來到來

2030年的學校什麼樣?教師角色將怎樣改變?課堂的路上:讓未來到來形態與性質會如何變化? 「網際網路+」時代,教育信息化將會有什麼樣的新格局?未來學校將會是什麼樣子?在教育改革創新領域,一場關於「未來學校」建設的構想正在擲地有聲地展開來。

描繪未來學校藍圖 勾勒未來教育願景

「未來學校」,顧名思義,是面向未來的學校和教育。在社會轉型,科技迅猛發展,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個性化教育需求與日俱增的趨勢下應運而生。尤其是政府簡政放權,推進位度創新和體制改革,鼓勵多元辦學,多形態育人,基礎教育領域全面迎來供給側改革的態勢下,各種各樣的教育探索在進行,學校如何抓住機遇,順時而動,成為牽動整個教育戰線和教育決策者心弦的大事。

未來學校到底會以怎樣的形態生長,一系列在教育領域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一系列栩栩如生、可實踐的構想躍然紙上。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認為,未來教育應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性,實現因材施教,更加適合的教育;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提倡,提高學校自主辦學權,普遍建立起現代學校制度,按照章程自主辦學,一系列「無圍牆學校」開始出現;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孫煦東認為,未來的學校將會成為「以課堂為點」的全球交流網絡,是「一個有社會交互的學習環境」,教師的傳統角色也被期望產生變化,傳統教師的角色將會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學習的促進者」;未來更多的外教來華任教,派更多的老師出國任教;到2030年我國的教育投入將會進一步增長,普及12年免費基礎教育,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讓教師崗位成為讓人羨慕的崗位……

在未來學校的構想框架下,翻轉課堂、教育信息化這些名詞大家都已耳熟能詳,更加多樣化的教育推送形式必將湧現,一部分學校的形態將發生重大改變,出現一批無牆學校,「在家上學」將會增多,「智慧手機」將伴隨每個人。公民隨時可有學習機會,步入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

而未來學校的重要職能之一是培養未來人——未來的接班人、建設者、社會公民、世界公民。學校要瞄準學生十年後、二十年後,甚至未來安家立業、為社會做貢獻時應具備的特徵,賦予學生承擔未來責任應具備的素養和特徵。

助力未來學校建設 讓未來照進現實

當前,教育領域的變革愈發深刻。為應對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世界各國陸續出臺了面向未來的教育發展戰略,推動未來學校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如何在中國的框架內開展未來學校的有效實踐,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本著服務教育創新改革的宗旨,旨在成為匯聚創新要素的平臺,在「未來學校」建設領域積極探索著,從學前教育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邁出了堅實的腳步。

中心主任陳鋒帶領全中心人員勇立潮頭,高瞻遠矚,基於「網際網路+」與大數據時代,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提出未來學校的六點可能性變革方向:寬帶、移動互聯和雲、大數據、區塊鏈、VR/AR、人工智慧、神經技術諸領域的發展,正在成為全方位推動學校形態變革的重要力量。

為更好地服務「教育現代化2030」編制工作,探索符合未來教育發展要求的學校構建模式,推動基礎教育發展形態和學校創新性研究與實驗,8月1日,中心發布了未來學校(中小學、幼兒園)實驗研究課題,首批資助經費高達100萬元。這項實驗研究課題,是中心探索未來學校建設勇敢邁出的第一步,無疑對主動面向未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學校新理念、未來學校的校園和建築規劃設計、未來學校形態構建、未來學校管理機制創新、未來學校的課程設計和培養模式、未來學校科技創新與新技術應用、智慧校園與未來教室、教育大數據應用與實踐等都被納入課程選題範圍內,同時以出成果、出產品的導向,與地方政府、教育機構、金融機構、公司等機構協同創新,跨界合作,共同開展創新實驗研究,推動學校創新發展。

面向未來立足未來 未來學校在路上

正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陳如平研究員提出:未來學校是一輛概念車。描繪未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站在五年後、十年後,倒回來看學校發展過程中應該具備的要素和特徵。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已經可以描繪出未來學校區別於傳統學校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對於未來學校,還有另外一種不同的解讀——沒有將其當做未來車的概念。有些學校已經具備了我們想像的未來學校應具備的一些特徵,但不具備未來學校的整體結構。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選擇未來學校某方面的特徵,作為研究、創新、探索和實踐的突破點,比如,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學校課堂的變化、學校學習環境和教室的變化。

「我理解的未來學校,應該是有人性、有溫度、有故事、有美感」,考慮到價值、人、技術、結構等多種因素,陳如平這樣談道,「未來學校是新樣態學校,它不是原來傳統意義上的學校打開教室門窗、拆掉圍牆,而是在更高的教育境界上,或者更高的教育品質和品位上來思考學校發展。如果這樣做,我相信未來學校一定是教育烏託邦的顯化,一定是教育的理想和執念的落實。」

個性化、私人定製的課堂或成為主流。「未來學校的課程資源,不僅僅是學校裡面的資源,還有社區的、社會的、國際的、國內的資源,它的資源會更加豐富,更加接近社會的實際。」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餘勝泉教授說:「社會需求,社會大環境,國家戰略需求發生了變化,倒逼教育體系要發生系統變革,而不再是小修小補的變革,這是中國教育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們討論未來學校和未來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我們不討論這種前提和基礎,就無法理解未來教育變革的重要性,就像杜威說過的一句話,今天的學生和老師不生活在未來,未來的老師和學生將生活在過去」。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陶西平先生,認為對未來學校的理想不一定能成現實,這不是必然的結果,是一個很艱苦、漸進的過程。各國都有關於未來學校的研究,中國未來學校的研究除了有教育的共性之外,也應該強調一下中國自身的特性。建議未來學校的研究更加關注的是2030年到21世紀中期中國的學校,更加關注中國學校的未來學校的研究。 

來源: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

(責編:熊守朋(實習生)、熊旭)

相關焦點

  • 未來學校什麼樣?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正式成立
    從2016年起,「未來學校」作為國家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要點,寫入教育部文件,為未來學校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面、系統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平臺的建立,將聯合國內各地未來學校研究力量,明確新時期未來學校研究的任務和使命,為未來學校的建設探尋行之有效的路徑和辦法,助推發展新時代、面向未來、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帶動和輻射全國創新教育的前行。
  • 「破蒙開筆 啟智未來」濰坊未來實驗學校舉行新生開筆禮儀式暨新...
    告別驕陽勝火的夏天,轉眼已是丹桂飄香的開學季,在未來實驗的校園裡,綻放著別樣的重逢。9月1日上午,經過認真籌備,濰坊未來實驗學校全校師生在學校隆重舉行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學典禮。為了迎接一年級新生的到來,學校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滿滿的儀式感,為校園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 走在未來的路上
    這不正是走在我想走的路上了嗎?過去的我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現在走的是「未來的我」的路。(日精進第408天)
  • 未來學校研討會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啟動儀式在京召開
    9月11日上午,未來學校生態探索研討會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啟動儀式在京舉辦。會議期間政企校研四方就「未來學校生態構建」話題展開了深入研討,並正式啟動了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同時進行了《未來幼兒科學教育融合課程開發研究》項目籤約儀式等內容。
  • 【未來學校】歐盟未來教室實驗室簡介
    編者按:為適應Edu3.0時代的到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於國際經驗於2014年建立了「中國未來學校實驗室」,並於11月8-9日在北京召開「首屆未來學校國際研討會暨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計劃啟動會為使大家對未來學校有更多的了解,本平臺將推出系列文章,介紹一些相關的背景與實踐案例,敬請關注與轉發。
  • 【劉茜茜】「未來學校」不是夢
    初讀朱永新教授《未來學校》這本書我覺得朱永新教授說的未來學校要想實現要需要很久的時間,因為我覺得孩子們還是在學校守規矩學習效果更好。可是當前我國和全球其他國家都現在都處於抵抗新型冠狀肺炎的特殊時期,全國的孩子們都在家上網課自主學習,這樣的現狀反而讓我覺得,朱永新教授所談的未來學校正在推進實施,雖然現階段還是充滿了問題和挑戰,但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未來學校的初級階段。
  • 盧志文:未來學校的新思考丨未來學校雲論壇
    -專家視角」板塊在線分享了《未來學校的新思考》。香港全球化中心研判:隨著5G時代到來,2020年已經無可非議的成為遠程辦公的元年。疫情之下的醫療行業、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線上娛樂會異常的「火」。尤其是在線教育迎來了東風。全球大規模在線學習的元年是2020年,同時也是未來學校的元年、智慧校園的元年。
  • 未來學校、未來教室、未來教師會是怎樣的?下一個五年你如何應對?
    技術引領下的「未來教育」,學校、教師、學生應該是什麼樣子?不斷變化和創新的教育令人神往。中央最近在對「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的「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用來指導未來教育的發展是非常貼切的。      15年後的學校定位、教師角色,我們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 用未來照亮現實,用現實鑄造未來——讀朱永新《未來學校》
    而從大的範圍而言,教育應該包含家庭、學校、社會三個相互聯繫、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方面,而總體而言,學校教育又是三者中目標最明確、影響最直接、管理最系統的教育樣態。鑑於此,作為教育的主要場域,學校的存在樣態將影響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對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維教育目標的理解與建構。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未來學校》其實是對未來的學校教育存在樣態的某種預言!
  • 未來學校應融合技術與人文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智能時代逐漸到來,未來學校建設研究方興未艾。
  • 對話朱永新:暢想未來學校
    □ 本報記者 黃東日未來教育將會怎麼變?未來學校會是什麼模樣?未來人才培養該如何著眼於激烈的競爭社會?未來如何為每個孩子定製「個性化」的成長與學習方案?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通過電話連線訪談了《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一書的作者、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學者、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與他共同暢想未來學校。
  • 張志勇:未來社會已至,走向未來學校將迎來十大變革
    在人工智慧革命下,未來社會已經來到我們身邊,未來學校已經破殼而出。未來學校不是對今天學校的推倒重來,而是從今天的學校出發、通過逐步變革實現的。從今天的學校出發,走向未來學校的變革路徑是什麼?第三,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什麼樣的新要求?總之,必須從這三個角度研究新素質教育時代未來學校究竟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人的素質提出新要求看,人的文化素養、健康素養、藝術素養、綠色生活素養亟待加強,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必將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時代強音。減輕學生的過重的課業負擔我們講了幾十年。
  • 盧志文:未來學校的新思考
    學校開學,將是疫情真正結束的終極標誌!  疫情一面是危機,另一面是行業格局變動的機遇,基於這樣的現實催生了另外一種學校形態的變化,我們迎來了未來學校的元年。  迎接未來學校元年  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 「未來學校」將顛覆當前教育模式,你的學校是否已在變革路上?
    未來學校學什麼,實際上就應該是繼續發揚我們的長處,然後改進我們的短處。未來的學校不是說全部丟掉重來,最危險的事情是做教育的人跟其他行業的人一樣,一有風吹草動,就全部快速地變化,然後就有鐘擺現象,就是折騰。
  • 你知道未來學校會是什麼樣子嗎?
    都說教育要面向未來,那麼未來學校究竟是什麼樣子?每個時代的學校都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徵。從庠序到私塾,從古代官學到現代公立學校,無一不是時代變遷的產物。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新的時代必然會塑造出新的學校形態。
  • 見識一下即將到來的未來機器(Future AI)
    我們一直在說未來也在討論未來會怎麼樣。其實未來以來你知道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自投入使用已經執行600多萬例手術嗎。你知道人造蜜蜂機器人(RoboBee)一雙細小翅膀每秒能拍動120次嗎。還身處在人與人交際中的我們其實並不知道未來到底會怎樣變化。
  • 怎樣申請"未來學校",為孩子打造美好未來之基?
    是啊,&34;是許多家長所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其他學校的招生老師所關注的一個問題,對此,楊老師與賀校長已經提前進行了溝通,並安排了一場面對面的交流會。今天上午與未來學校的賀校長交流分享後,我們《助學之旅》的全體人員來到了助學樓北側的學校酒店,順利入住。根據部分成員的要求和預先安排,楊老師與&34;的招生辦主任錢老師取得了聯繫,約定下午三點在圖書館一樓見。
  • 怎樣申請「未來學校」,為孩子打造美好未來之基?
    是的,"怎樣申請未來學校,讓孩子能夠順利入校學習"是許多家長所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其他學校的招生老師所關注的一個問題,對此,楊老師與賀校長已經提前進行了溝通,並安排了一場面對面的交流會。今天上午與未來學校的賀校長交流分享後,我們《助學之旅》的全體人員來到了助學樓北側的學校酒店,順利入住。
  • 2019未來教育發展論壇暨未來學校博覽會在濟開幕
    齊魯網.閃電新聞訊11月28日上午,2019未來教育發展論壇暨未來學校博覽會在濟南山東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仲澤宇致辭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仲澤宇代表主辦方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 未來已來,學校何在?
    未來呼嘯而至。教育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也正在起勢。構建面向未來的新型學校因時而生,呼應著教育的大變革和培養時代新人的需求。未來學校的定義是什麼?未來學習有哪些特徵?未來課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如何重構未來學習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