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東營11月17日訊早上六點,城市還沉浸在初冬的睡夢中,租住在海河小區的王娟就已經起床,開始為上初中二年級的兒子準備早餐。因為兒子還在沉睡,王娟切菜、刷鍋,都是竭力避免製造響聲。
六點半,王娟做好了早飯,拍一拍睡覺的兒子,「命令」他穿上衣服吃下好的麵條。七點十分,兒子吃完飯,背上書包去學校。王娟收拾完碗筷,打開電腦瀏覽股市動態,迎來難得的休息時間。
傍晚五點半,兒子回到租住的閣樓,王娟再次忙碌起來,做飯,陪兒子吃飯,監督作業,指導預習,直到晚上11點才能入睡。這是「陪讀媽媽」王娟的一天,也是東營「陪讀媽媽」群體的一個縮影。對她們,人們褒貶不一。因為重視教育,甘願吃苦照料孩子,被人稱讚。又因陪讀弊端屢屢成為「爭議人物」。
「如果不是因為孩子,
誰願意蝸居在閣樓裡?」
11月11日中午,初冬的小雨敲打著閣樓的玻璃天窗。王娟不停地搓手,抱怨室內氣溫太低,「撐死到10度。」
王娟說,這樣寒冷的天氣,讓她想念墾利家裡的空調,但現在只能等待。「15號剛供暖,但是20平方米的屋子只有一扇暖氣片,又住的是背陽閣樓單間,想想溫度也高不到哪裡去!」
本想買一個取暖的「小太陽」,但出於省錢考慮,王娟沒有這麼做。在她的屋內,除了炒股用的電腦,剩下的家用電器就是給兒子做飯的電磁爐和電飯鍋。為了節省空間,做飯的桌子擺在門外走廊內,距離公共廁所只有不到1米遠。
「如果不是因為孩子,誰願意蝸居在閣樓裡?」王娟一邊說,一邊搓手。
2013年夏天,王娟兒子考進東營市實驗中學。因為學校不提供住宿,在和丈夫商量後,王娟選擇了「陪讀」。「給他做飯,洗洗衣服,一切為了他學習。」
重視教育,視孩子為未來寄託,是「陪讀媽媽」群體內心的聲音。與王娟一樣,曾經的「陪讀媽媽」周女士為了上高三的兒子能考上大學,毅然辭去了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投入了陪讀大軍。 「兒子能考上大學,我辭去工作也值!」兒子不負所望,周女士得以順理成章搬離了那間只有15平方米,每月卻要交550元房租的單間,「事了拂身去」。
陪讀日子,有很多無奈
海河小區緊鄰市實驗中學,是「陪讀媽媽」租房的首選之地。有多年出租經歷的張君說,先後有五位陪讀女士租過他的房子。據居民劉先生估計,「小區內陪讀的不下50戶。」
李紅也是陪讀群體的一員。去年9月1日,女兒進入市實驗中學讀書。李紅也「入住」學校西側的海河小區,「準入費用」是每月500元。租住空間20平方米,最顯眼的是書桌,新的,女兒讀書專用。
女兒早上7點20分之前要到學校,李紅要在六點開始變著花樣做早飯,同時叫女兒起床,跟著複讀機朗讀英文。做飯和讀書的聲音,常遭到沉睡的合租房客的抗議,李紅不以為然,認為應該包容。時間久了,合租戶之間關係只有冷淡一些。李紅說,對門的小張見了她都是一言不發,「從不往來!」
不過,李紅卻與附近陪讀的媽媽們非常熟絡。通過交流,她們一致認為,陪讀最累的不是洗衣做飯,而是如何督促孩子學習。王娟最為贊同。
「前天晚上,孩子寫完作業後,我讓他另外再讀兩遍英語課文,補補弱科。可他竟然不聽,我心想辭去工作陪你上學,你竟然還不認真學習,所以就訓了他一頓。」小峰選擇連續兩天晚上學英語到深夜11點來對抗。
冷靜下來,王娟更多是無奈。王娟說,她的陪讀更多體現在生活照料和監督作業上,對於指導功課,她並不在行。本想請英語家教,但每小時至少40元的價格,讓這位「陪讀媽媽」望而卻步,覺得愧對兒子。
王娟算過一筆帳,每月房租500元,生活費800元,交通費100元,電費150元,加上兒子的學費、假期學習班費用,一年下來得有3萬多。「如果不精打細算,落在丈夫身上的壓力會很大。」
10月23日,《揚子晚報》報導稱江蘇儀徵婦聯通過來料加工、小額貸款等方式,幫助部分陪讀媽媽實現就業,「收入能應付日常開銷,還能減輕房租壓力。」不過,東營暫無相應措施。因此,不少想幹零工的「陪讀媽媽」另尋「網」路。ID為「遙望幸福」的女士曾在網上發帖求助,「剛來東營陪讀,想找個活幹。」結果是,15個月之前發的帖子到現在只有一個無效回復。
直面爭議
回顧過去13個月,王娟說陪讀效果不錯。一個例子就是,早上兒子只需5分鐘就可以趕到400米外的學校,而其他孩子則要騎自行車或乘校車上學。其中大部分時間還要浪費在清晨學校門前擁擠的那段運河路上。
「9月28日下了一天雨,下午放學時,實驗中學門前校車、學生的自行車和來往車輛擠成了一團,交警都出動了。」陪讀媽媽李紅回憶起那天,依舊感慨,「下雨天,天色黑了,坐校車和騎自行車都不怎麼安全。」
作為「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現象」,陪讀是熱點話題。對它的評判,並不完全以當事人為據。2012年,著名教育人士俞敏洪對陪讀發難,稱父母陪讀是「以愛之名義,行自私之實」,將孩子異化為「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終身殘廢。」
「陪讀難以培養學習責任感」、「容易造成心理依賴,消磨自立意志」、「陪讀造成逆反心理」,「監督式陪讀導致童年的消逝」等反對聲音,也喧囂一時。
對於專家們的反對,陪讀媽媽們並沒有表現出不理解。「在決定陪讀時,我和丈夫就考慮到了不好的方面。」王娟說,丈夫曾多次電話叮囑她,陪讀時別慣著兒子,「慣得嬌氣了,就壞了!」房東多次聽到的訓斥聲證明,王娟確實「謹遵夫囑」。
很多陪讀媽媽告訴記者,專家的反對不能完全參考,因為學校不提供住宿,陪讀對於非市區學生來說必不可少。何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影響著家庭的未來」——這是家長會上她們多次聽到的表述。
11月12日傍晚,王娟冒著寒風從海河農貿市場買了半斤肉和芹菜,回到六層閣樓上已是滿頭熱汗。進屋後,對著寫作業的兒子說,「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你就沒有出路。」這個初二的學生,點了點頭,繼續寫作業。
向本網爆料,請撥打熱線電話:0546-8335000,或登錄東營大眾網官方微博(@東營大眾網)、東營大眾網官方微信(微信號:dzw8335000)。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