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重視教育的程度不言而喻,素有高考大省、高考大戶的稱號。在重視教育的過程中,也衍生的一類人,那就是陪讀家長。
之前看到一個故事:一個大學生,每周會固定把自己的衣服郵寄給媽媽,媽媽洗乾淨後再給他郵寄回來。當時我還不太相信,怎麼可能會有人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連這點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嗎?
直到我聽說這樣一個姜堰媽媽的故事,我才覺得,這種因為陪讀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例子,不在少數。
陳女士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陪讀媽媽,因為家裡只有一個獨生女,她對女兒的教育非常重視。從初中開始,她就在女兒身邊陪伴她讀書,一直到高中,整整六年,去年看到女兒考上心儀的大學,她喜極而泣。
陪讀期間,她害怕女兒的學習太辛苦,一切家務都不會讓女兒做。她覺得只要女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她苦點累點也沒關係。在生活上無論事情大小,他都事無巨細給女兒全包了。
在這六年裡,別說洗衣做飯,就連梳頭穿衣服這種小事,陳女士也要幫女兒做,他一心想著對女兒好,不想讓她受委屈。
可是上了大學,弊端就出來了。女兒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非常差,宿舍裡沒有洗衣機,只能徒手洗衣服,才洗了兩天,女兒就抱怨太辛苦了。床上的被子,幾乎不疊。由於在家裡習慣了媽媽的照顧,女兒覺得這些事情都不應該由她來做。
雖然陳女士的女兒長得很高挑、白白淨淨,但是生活上照顧不好自己,襪子經常放了幾天才洗,所以遭到室友的批評。由於高中三點一線的生活,放學了就回出租屋,幾乎也沒什麼與人交流的經驗,第一次被別人批評的女兒受不了,打電話回家和媽媽哭訴。
陳女士非常心疼,她甚至產生了要去大學附近租房子,陪女兒讀書的想法。陳女士覺得自己疼愛女兒一輩子,看不了她受委屈。
「捆綁式」教育,把孩子的教育與自己捆綁在一起,其實是很不好的。很多家長過度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工作,也想要陪孩子讀書。我能理解家長們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但是過度保護其實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陪讀過程,首先會損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事無巨細地幫助孩子處理生活問題實,則是剝奪了他們的生存能力。其次,陪讀會造成孩子巨大的壓力,孩子覺得媽媽為了我放棄這麼多,如果我考不好或者是將來不爭氣,那豈不是辜負了媽媽。第三,陪讀也會吞噬家長的工作能力,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顧孩子、陪孩子讀書上,那就喪失了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能力與人際溝通能力。
你對陪讀有什麼看法,你認為陪讀是一種正確的選擇還是過度的愛。
關注我,@同學們這節課自習 一起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