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凡
我有一個朋友,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就從高中一線教師崗位主動退了下來,去學校後勤部管學生宿舍了。孩子上二年級後,她更是直接從學校調離了教師的崗位。
這種崗位上的調動,不止是工資上差距,也會直接影響到她在事業上的聲望和地位。南而她做出這樣義無反顧的決定,都是為了可以更好的照顧自己的孩子學習。
無法想像,一個曾經有著強烈事業心的女人,竟然為了將孩子轉學到一個區級市裡的更好的學校,舍家撇業地當起了陪讀媽媽。
近幾年,家長們興起了陪讀。在很多農村家庭,父親在農村種地養家,母親在城裡租房給孩子做飯,當起了陪讀媽媽。
也有很多縣城裡的家庭,孩子初中學習比較優秀,等到高中的時候,就去了區級、省級的重點高中,於是就有不少媽媽,放棄了蒸蒸日上的工作,選擇去給孩子當陪讀。
像我朋友這樣的陪讀媽媽,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陪讀,那就意味著要用12年時間去陪孩子讀書。
據說,考大學時,985院校的錄取率只有1%左右,211院校的錄取率也只有2%到3%。那麼,這些陪讀媽媽們,為了孩子放棄工作,到底值不值得呢?
01.陪讀媽媽的心理
我也問了朋友這個問題,因為當年我們也是一起像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一樣參加過高考的人,我不希望她這樣輕易放棄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業。
然而,她卻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媽媽從孩子上小學起就開始陪讀,去年高考,她的孩子就成功地考上了清華大學。所以,12年雖然漫長,但是只要孩子能考上清華,將來有個好前途,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了。
她說,活到中年才明白,有車、有房、有錢,其實都沒那麼重要,孩子出息了,才是自己後半生幸福的保障和底氣。
如果非要在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可能上清華這兩者之間選擇,她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清華。
我相信大多數媽媽都是這樣的心理,也都會這樣去選擇。畢竟,「望子成龍」是人之常情。可是,並不是所有陪讀媽媽家裡的孩子都能考上清華啊?
我家住在一所重點高中附近,在我家附近有很多公寓都租給了一些陪讀的家庭。有時候在超市買菜時,經常會碰上一些陪讀媽媽。
通過和她們聊天得知,她們的孩子雖然都在這所重點高中讀書,但是大多數孩子的成績都很一般,甚至有的孩子成績還很差。
而這些媽媽們,在陪讀期間,一般只能給孩子做一些做做飯,洗洗衣,早上叫孩子起床等等這一類的瑣事,大多數都輔導不了孩子學習。
所以,陪讀媽媽放棄了自己擅長的工作,卻只做一些保姆就可以做的工作,對孩子的學習幫助似乎並不太大。
陪讀媽媽們只願看到一些陪讀讓孩子成功考上好大學的案例,卻根本不願正視陪讀失敗的案例。她們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與眾不同的,相信自己的陪伴會讓孩子懂得感恩,更加努力。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02.長期陪讀對孩子的影響
很多家長認為,只要有人專門幫孩子打理生活上的瑣事,孩子就會專心學習,成績就會得到提升。但是實際上家長陪讀卻是有利有弊:
陪讀的好處:
1、經常給孩子鼓勵和信心,有利於親子關係更融洽。
在孩子失敗時,家長能及時支持和鼓勵孩子;在孩子遇到難題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講解;在孩子遇到人際關係問題時,家長可以幫孩子分析和引導等等。
如果家長可以做到這些,會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也可以很好的解決孩子日常遇到的問題,讓孩子有更大的提升空間,並可以輕鬆應對考試。
2、如果孩子自制力較差、有網癮等壞習慣,家長的陪讀很必要。
當孩子出現嚴重不良行為時,比如沉迷網絡,學別人逃學、曠課等,父母的陪讀就可以有效加強監督、隔離孩子受環境影響,預防孩子繼續走下坡路。
陪讀的弊端:
1、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
因為凡事都有媽媽在身邊幫助解決,孩子會變得懶惰,依賴性變強。有的孩子甚至還會在學習上也過度依賴母親的指導。
比如,遇到不會的難題,自己不會主動去思考、解決,而是直接將難題拋給父母,缺乏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會給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
很多陪讀媽媽,要麼辭去了體面工作,讓自己成為一名家庭主婦,一心侍候孩子;要麼心裡把讓孩子進入好大學當成了自己最大的事業。
調查發現:有60.6%父親和63.3%母親認為子女就是自己人生的希望。
她們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大的期望,將整個家庭,甚至幾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他們看似無怨無悔地付出,但是付出得越多,孩子的壓力就越大。
父母出於關心,時刻關注著孩子的言行舉止,讓孩子感覺窒息,感覺沒有了一點自己的隱私,脾氣會變得暴躁和逆反。
如果家長脾氣也不好,看不慣孩子,對孩子非打即罵,那麼,陪讀的結局只會讓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親子關係也會走向反面。
3、陪讀會讓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從小被家人照顧得太多的孩子,缺乏獨立性,更缺乏自理能力。這樣的孩子,即使將來考上了一所好大學,生活上的能力也會讓他在大學生活裡出現很多問題,吃盡不少苦頭。
家長對孩子生活上的事情包辦代替,會讓孩子永遠學不會管理自己的生活。一個不會照顧自己的人,缺乏最起碼的生存能力,這非常不利於孩子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03.長期陪讀對父母的影響
其實,長期陪讀不僅對孩子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也會對父母家庭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些影響也會間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
1、陪讀會讓媽媽失去自我。
長期的陪讀生活,會讓媽媽與社會脫節。每天媽媽心中只想著,早飯、午飯、晚飯都吃些什麼?孩子上學去了,媽媽就開始收拾家務、洗衣服、備菜……
媽媽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她忘記了自己的需求,失去了自我。孩子成了母親心中唯一的精神支柱。
等到孩子考上大學走了以後,她的人生會突然沒有了目標……
2、陪讀會給媽媽很大的的壓力。
如果孩子考上了好大學,那麼全家人皆大歡喜,媽媽成了家裡的功臣;如果孩子沒考好,媽媽就會特別自責,認為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是自己的責任。就算家裡人不說什麼,媽媽的精神壓力也會很大。
3、陪讀會對家庭造成傷害。
父母兩人長期兩地分居,缺乏交流,會造成感情生疏、淡漠、甚至破裂。不利於家庭和睦團結。
我家親戚一對夫妻就是因為媽媽跟著孩子陪讀三年後離婚了。是孩子的媽媽在城裡認識了另一個陪讀的爸爸,兩人走到了一起,結果兩個家庭破碎了,兩家的孩子也很受傷,學習直線下降。
寫在最後:
父母之愛子,必將為其計深遠。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前途,但是愛孩子也要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千萬不要最後落得個吃力不討好的結局。
為了孩子能夠考上清華、985、211,媽媽放棄工作,寧願用12年時間去陪讀,只為賭2%考上好大學的機率,這樣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呢?歡迎朋友們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