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垃圾食品」後,衛龍還有「後浪」危機嗎?

2020-12-22 知產力

「不是所有辣條都叫衛龍」

文 | 芬迪

近日,日本信用研究公司東京商工調查稱,因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而破產的日本企業數量達到100家,距2月下旬出現第一家因疫情倒閉企業僅兩個月時間。

因疫情受損的企業眾多,即便是躲過一劫的企業,也難熬疫情陣痛期的後續打擊。不過,有一些企業卻在疫情期間「反其道而行之」,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大賺了一筆。

網紅衛龍,營銷一把好手

國民辣條品牌衛龍是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近期,衛龍再登熱搜。除了為抗擊疫情提供30萬元的捐款和辣條,衛龍自3月份返崗後,給員工平均漲薪30%,月綜合工資增加1000元。同時,還調整年終獎發放標準,還計劃為河南漯河廠區招聘1000-1500人。

在其他企業哭窮賣慘、降薪裁員的時候,衛龍這一波提高員工待遇的操作,很難不引起關注。

這並不是衛龍第一次做出「令人意外」的事,其實近幾年,衛龍通過各種方式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儼然一副「網紅」姿態。

2015年至今,衛龍策劃了大量營銷事件,憑藉話題性十足的炒作事件,衛龍逐漸打開知名度,同時,「網紅」化的人設也提升了品牌好感度。

(衛龍近幾年部分營銷事件)

除「蹭」熱點做營銷外,衛龍也拿旗下的產品「開刀」。2018年端午節,有網友喊話衛龍,表示想吃「辣條粽子」,一周後衛龍果然推出辣條粽子,並推出粉絲試吃活動。

2020年1月,「辣條年夜飯」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辣條餃子、辣條年糕、辣條湯圓......雖然網友直呼衛龍「太暗黑」,不過最終依然難逃真香定律。

如何擺脫「垃圾食品」?

某種程度而言,衛龍折射著辣條行業的起伏,而回顧辣條的誕生,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

當年,湖南洪水導致大豆減少,靠生產豆製品的平江縣損失慘重,為了降低成本,作坊的師傅們發明了一種麵筋小食品,其麻辣中帶著甜味的口感,迅速讓當地人著迷,這就是辣條的雛形。

1999年,年僅20歲的衛龍董事長劉衛平看到了辣條的商機,為了解決原材料的問題,他帶著配方跑到了產糧大市河南漯河。經過3年打拼,他終於攢夠錢開自己的工廠,2003年,他將自己的辣條品牌取名為「衛龍」。

值得注意的是,劉衛平的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申請註冊了「衛龍」商標。中國商標網顯示,截至目前,「衛龍」相關商標共計215項,涵蓋全部品類,其中多數為衛龍系公司申請註冊。此外,衛龍還對旗下的辣條產品一一申請註冊了商標。

企查查顯示,衛龍的主體公司「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旗下商標共計740件,專利48件;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商標344件,專利32件。

(衛龍兩主體公司近年商標申請趨勢 數據源:企查查)

可見從一開始,衛龍就與一般的小辣條作坊不同,其通過清晰的品牌規劃與建設,逐漸與小作坊們拉開差距。

除了商標的布局,衛龍也頻繁捲入智慧財產權糾紛,企查查顯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共有裁判文書85例,其中涉及商標的裁判文書有9例。

知產寶數據顯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共有案例20篇,涉及商標、專利、著作權和不正當競爭,其中原告一方多數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數據顯示,衛龍正積極主動維權。

(案件當事人分析 數據源:知產寶)

作為脫胎於街邊巷尾,售價僅幾毛錢的辣條,其自身很難擺脫「低端」形象,加之在2005年前後,央視曝光了一些辣條企業的非法生產過程和添加物,導致公眾對辣條產生了牴觸心理,將其定性為「垃圾食品」,辣條行業遭受重創。

劉衛平開始思考衛龍的前路該如何走。

在2010年被評為「中國質量穩定食品品牌」後,近幾年,衛龍更是曝光其車間生產流程,力證安全生產。

此外,衛龍還加大了對品牌的宣傳。2010年,聯手人氣明星趙薇,重磅推出「衛龍」經典系列。2012年,衛龍力邀當紅女星楊冪加盟,傾情代言「親嘴燒」「親嘴豆乾」等系列產品。

2015年入駐各大電商平臺後,衛龍開始了新一輪的品牌網絡營銷。通過「蘋果風」網站、上架亞馬遜、自黑、出聯名款等手段,在獲得好感度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品牌的檔次。

辣條行業新布局:馬太效應下強者是誰?

逐漸步入正軌的衛龍還遇到過一個問題。

2018年9月,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其中衛龍等的多款產品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9月4日,衛龍食品官方微博發聲明回應湖北食藥監,稱其產品完全合法合規。造成這一「烏龍」的原因是衛龍按照《河南省地方標準調味麵食品》的標準生產,但此標準在湖北並不通用。

沒有國標,商品很難在全國流通,也會滋生各地的生產亂象。

好在2019年1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加強調味麵製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麵製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

「辣條國標」在一定程度上是辣條行業發展倒逼的結果,同時國標的發布,也會作用於辣條市場,使之健康有序發展,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樣會吸引眾多玩家參與。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的《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預測,到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將接近3萬億元。其中,僅辣條品類年產值將近600億元。

市場規模不斷壯大,行業也迎來第二次洗牌。

2005年地方標準出臺後,小企業洗牌出局、大企業乘勢而上,行業迎來跨越式發展。2007至2012年,全國辣條行業企業數由2000多家減至1000多家。

如今辣條國標出臺,提高了準入企業的門檻,市場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行業集中度增長迅猛。

目前,辣條產品知名品牌有衛龍、麻辣王子、飛旺、君仔、三隻松鼠等,鹽津鋪子、金絲猴等知名食品品牌也相繼涉足辣條產品,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2018年辣條品牌TOP10 資料來源:中國十大品牌網 前瞻產業研究院)

據北京商報報導,在2020年合作夥伴大會上,衛龍董事長劉衛平透露,2019年,衛龍整體營收49.09億元,相比於2018年收入35億元,增速近43%。

公開信息表明,2020年衛龍的營收目標為72億元,即在2019年基礎上增長近47%。衛龍似乎信心十足。

剛殺入辣條領域的鹽津鋪子也是後起之秀,由於其自身品牌效應顯著,迅速在辣條行業獲取優勢地位。

(主持人何炅代言鹽津鋪子 圖源:鹽津鋪子官網)

今年3月,鹽津鋪子發布2019年年報,其中辣條收入為4941萬元,在總營收中佔比僅3.53%,雖然目前不是營收大頭,但卻是鹽津鋪子2019年收入增長最為迅猛的產品,同比增長138倍,2018年該項收入僅有約35.5萬元。

大企業營收連年高速增長,小企業生存空間勢必會進一步被擠壓,而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同樣激烈。

疫情期間,休閒食品需求大增,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混戰,衛龍如何保持優勢,繼續處於頭部企業的位置,避免在行業洗牌中「翻車」,是亟待考慮的問題。

一直以來,衛龍響亮的口號為眾人所知「不是所有辣條都叫衛龍」,想必,它已經有了答案。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知產力立場)

相關焦點

  • 衛龍屢次爆出質量問題,賽道擁擠,上市能擺脫垃圾食品標籤嗎?
    如今,衛龍再傳上市消息,媒體報導稱上市時間或在明年下半年。據天眼查,平平食品由和和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穿透三層後間接控股。值得注意的是,和和國際為香港企業,成立於2018年7月。而由其直接持股的漯河和和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則成立於2018年8月,註冊資本460萬美元。相關資料顯示,若公司註冊資本以美元表示,則存在公司為中外合資或純外資的可能。
  • 衛龍要上市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在業內人士看來,尋求資金支撐加速實現營收目標是衛龍食品登陸資本市場的主要原因,不過,在這之前,衛龍食品還需考慮如何撕掉「垃圾食品」標籤。   擬明年赴港上市   11月19日,有消息稱,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該公司正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商討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採訪衛龍食品,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應。
  • 衛龍辣條要上市,它是怎麼從「垃圾食品」到超級品牌的?
    文丨知產行業觀察昨日消息顯示,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進行10億美元的IPO。衛龍食品,就是那個80後、90後青春記憶的「第一零食——衛龍辣條」。如今,衛龍辣條已紅遍全網,成功變身「國民零食」。爆款單品也有針對性商標註冊保護,如「親嘴燒」相關商標,兩家主體註冊了60個商標,還有「親嘴豆」、「親嘴面」、「親嘴香乾」相關商標。魔芋爽產品也有相關商標註冊。「知產行業觀察」通過檢索發現,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已有819個商標,另外一家運營主體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自2006至今也已申請了347個商標。
  • 從垃圾食品到年營收近50億,辣條「扛把子」衛龍也要被吃上市了?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公司正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商討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從學校對門零食攤上5毛錢一包的垃圾食品,到火到國外的中國美食。近年來,衛龍靠著花式營銷一路走紅,也讓大家開始注意到,賣辣條原來可以這麼賺錢。
  • 賣辣條的衛龍擬明年赴港上市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11月19日,有消息稱,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作為辣條界的「扛把子」,近年來,衛龍食品依靠花式營銷走紅網絡,獲得了不錯的收益。在業內人士看來,尋求資金支撐加速實現營收目標是衛龍食品登陸資本市場的主要原因,不過,在這之前,衛龍食品還需考慮如何撕掉「垃圾食品」標籤。
  • 中國辣條遠銷160國,衛龍被吃上市,垃圾食品憑啥全國走紅?
    來源:江瀚視野如果問當今中國市場有什麼零食可以紅火幾十年的話,那麼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會是辣條,這個曾經在各個學校門口幾毛錢一袋的「垃圾食品」如今卻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最有名的出口食品,而辣條的扛把子龍頭大哥衛龍甚至還要上市了,很多人都很疑惑這個垃圾食品是怎麼成功到這種地步的
  • 衛龍是如何讓一包辣條開啟資本之路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衛龍辣條之外還有下一張王牌嗎?衛龍,從幾毛錢一袋的辣條產品成長為如今的年營收超49億元,風靡全國的辣條品牌,成為「辣條一哥」。走過20多年的風風雨雨,衛龍是如何讓一包辣條甩掉「垃圾食品」標籤,變成網紅產品、地方名片,乃至開啟資本之路的?坐上行業龍頭寶座的衛龍,在辣條之外還有下一張王牌嗎?
  • 河南漯河食品展廳設設計——衛龍辣條
    今天翻新聞發現衛龍旗下的衛龍火鍋產品,吃出蟲子這件事了(我印象裡衛龍只做辣條),事情是一河南漯河(衛龍集團老家)的網友吃出後,找客服詢問時,被告知是香茅草(一種香料),而讓事件一點點發酵起來,本身辣條食品被公認為垃圾食品,也就依靠著衛龍才得以放心購買食用,如今也被曝出安全問題,吃貨們的擔憂也是越來越多
  • 衛龍食品又傳IPO,651億元辣條市場,為何難出上市企業?
    作為不少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衛龍食品核心產品辣條靠著銷量作為行業一哥地位,卻遲遲未能敲開資本大門。不僅如此,在衛龍食品等頭部品牌帶動下,辣條市場快速擴容,2019年市場規模升至651億元,卻始終未有一家上市企業。
  • 衛龍進軍社交新零售,是害怕了嗎?
    因為二次元人群以90後和00後為主,覆蓋率廣、忠誠度高,且由於共同的愛好和話題組成的小圈子,傳播力極強,極易形成口碑傳播。衛龍針對這樣的目標受眾,給自己貼上了逗逼、蠢賤的形象標籤。在網絡營銷玩得風生水起的同時,通過對衛龍品牌的改造,全面帶動用戶的消費升級。進軍新零售是怕了嗎?
  • 衛龍擬赴港上市:辣條撐起50億營收 20年發展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中國網財經12月3日訊(記者 郭帥)日前,「衛龍辣條」母公司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衛龍食品」)傳出擬於2021年赴港IPO的消息,據稱,衛龍食品擬募資10億美元。天眼查顯示,衛龍食品經過多次股權變更,已由自然人控股公司變更為外資控股公司,疑為赴港上市鋪路。記者致電衛龍食品欲就上市傳聞進行求證,未獲回復。
  • 漯河衛龍上市,年營收超50億,辣條逆襲?
    但這樣「廉價」的零食在中國大部分80後、90後心中卻擁有「神級」的地位——在娛樂設施和零食種類不多的當年,辣條風靡中小學校園,備受歡迎。 只是沒有人料到,這一風潮經久不衰,風靡全球。多年之後的今年,辣條不僅成為新時代的「國民零食」、登上美國奢侈食品榜單,甚至要催生一家上市公司了。
  • 衛龍上市,湖南辣條企業怎麼看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衛龍食品所屬的生產和銷售商是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平平食品」),此前發生多次股權變更。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曾表示,衛龍食品頻繁變更股權,是為在香港上市鋪路。從股權結構可以看出,衛龍食品的股權結構已從純內資變為純外資,這種股權結構在上市進程中將不需要內地證監會審核,從而加快衛龍食品在香港上市的步伐。
  • 一年賣50億的衛龍辣條,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這就是辣條傳說——衛龍。辣條在很長一段時間被人們認為是垃圾食品,和方便麵碳酸飲料一樣被列為每個人日常的超市禁買清單,可以就是這樣一根5毛錢的衛龍辣條,在2019年營收達到49億人民幣,而2018年也不可小覷,達到了35億,增速高達43%。
  • 衛龍要上市:一根辣條的生意經
    在業內人士看來,尋求資金支撐加速實現營收目標是衛龍食品登陸資本市場的主要原因,不過,在這之前,衛龍食品還需考慮如何撕掉「垃圾食品」標籤。擬明年赴港上市11月19日,有消息稱,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
  • 走進衛龍食品 見證網紅辣條的誕生
    1999年,衛龍食品在河南漯河開始了創業歷程。狹小的場地,簡單的設備,純手工作業……在最簡陋的環境中進行首批產品的試製。不斷摸索、不斷試驗、不斷改進,在經歷過不知多少次失敗後,終於試製出了以大豆蛋白為原料的調味麻辣休閒食品——蛋白肉。
  • 「辣條大王」衛龍擬香港上市募資10億美元 食品健康或成發展攔路虎
    10月19日,路透IFR報導,「辣條大王」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上市,擬募資10億美元。  近年,衛龍食品的業績實現快速發展,2019年,衛龍的營收達到49.09億元,同比增長43%。2018年衛龍食品計劃,至2021年公司的營收要突破百億,目前零食行業營收突破百億元的企業僅為三隻松鼠(300783)。
  • 他將大人眼中的「垃圾食品」,做到家喻戶曉年入50億,現要上市了
    在2020年衛龍食品合作夥伴大會上,衛龍創始人劉衛平透露,2019年,衛龍的營收達到了49.09億元,將近50億,同比增長近43%。同時,劉衛平還表示,衛龍將在2020年達到72億元的營收目標,而到了2021年,他們的目標營收要突破100億。
  • 劉衛平和他的衛龍辣條帝國
    那是劉衛平第一次看到現代食品加工廠的生產模式,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平江縣發生特大洪水,大豆價格瘋漲,從7毛飆升至1塊5,醬幹的小生意不好做了。為了降下成本,作坊的老師傅們開始用小麥替代大豆,麵筋替代豆乾,做出了味道與醬幹相似的辣條,但價格卻更實惠。而且,便宜好吃的辣條反而更受市場歡迎。
  • 衛龍食品三期產業園籤約儀式隆重舉行
    #衛龍 #衛龍辣條近日, 「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2020年春季工業項目集中簽約暨衛龍三期產業園項目」籤約儀式隆重舉行。衛龍食品作為休閒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此次投資建設新的產業園項目,預示著衛龍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推動公司發展邁上新臺階。同時,開發區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並提供高效服務,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