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究竟應該是讀作「六(lu)安」還是「六(liu)安」?
近日,央視《新聞聯播》的一則報導就再度因該地名讀音而引發輿論熱議。
4月27日晚,在央視《新聞聯播》一則報導中,主持人郭志堅將「六安」讀作「六(liu)安」。
隨後,很快便有網友指出郭志堅的讀法是錯誤的,「六安」應該讀作「六(lu)安。
對此,郭志堅4月28日12時55分發表微博回應稱,「謝謝廣大觀眾對『六安』地名發音的關注。對於媒體工作者來說,發音書寫的唯一依據是經過國家權威部門審定的字典,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為了強調「六(liu)」讀音的準確性,郭志堅在該微博後附上了4張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的照片。詞典內容顯示,「六」只有「(liu)」這唯一的一個讀音。
然而,仍有網友提出了不同觀點。
譬如,網友@孫崇時在留言中提到:「原來字典上確實有『六(lu)』的讀音!但是從第五版第六版出版以後,取消了『六(lu)』的讀音……但在地名錄中,仍讀『六(lu)』。」
更多網友則舉了賈平凹、陳寅恪等名人的名字表示,人名、地名讀音可以和現行字典不同。
事實上,「六(lu)安」的讀法雖然沒有現行詞典的支持,但在當地的歷史淵源中,卻能夠找到依據。
今年3月,六安市長畢小彬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就曾介紹稱,舜封皋陶於六(l),當時六安就叫六地。六安地名來源於2100多年前,當時,漢武帝在平定紛爭之後,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國,由此,六安地名延續至今。
此外,畢小彬還提到南京市六(lu)合區也常被人誤讀為六(liu)合的例子。
著名語言學家、詞典學家王光漢教授也支持上述觀點。他在接受《新安晚報》採訪時表示,地名是為地方服務的,讀音往往是約定俗成。地方名稱要聽從地方的讀音,不能亂取消。
頗有意思的是,央視新聞官方微博似乎也注意到了這個討論,便在4月28日16時59分發了一條微博向網友們徵詢意見,到底應該是讀「lu」還是「liu」。
@央視新聞微博較為詳細的給出了兩個讀音各自的論據:安徽六安市,當地百姓讀六(lu)安,但現行《現代漢語詞典》、《中國地名辭典》中,「六」均已無「lu」的標音。有網友稱漢武帝取「六(lu)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賜名六安,「lu」的讀音更可追溯到上古時期。你覺得到底該讀六(lu)安還是六(liu)安?不同讀法的地名,你還知道哪些?
並且,@央視新聞微博還附上了多個六安路牌的照片,其中既有「lu an」,也有「liu an」。
記者注意到,在這條@央視新聞微博的留言中,支持「六(lu)安」的網友佔據了絕對多數,大多提到了習慣、方言、文化等原因,只有極少數網友同意以《現代漢語詞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