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歷數中國幾代高考人吃過的補品
從糖水到口服液再到胺基酸
昨日,本報「史上最刻苦吊瓶班」報導見報後,國內各大門戶網站爭相轉發,引發熱議,其中,網以《高三生打吊瓶上自習續:專家稱補胺基酸太愚昧》為題展開專題討論,廣大網友爭相頂拍。
網友奧特曼:同濟專家說愚昧有些過重了。客觀地說,這種作法不太科學,況且,有的學生可能有這種需求。
網友獸毒背景:與其說補胺基酸愚昧,不如說我們的教育制度更加愚昧。
匿名網友:我讀高三時就主動到醫院打了,個人感覺有用。我們那邊民間流行。
網友lzmei66 :想當年我們高考的時候,也就是肉能比弟妹多吃一塊,雞蛋能保證每天吃一個,那時的入取率才百分之一,也沒要這補那補的。現在著實令人驚嘆,各種補品多多的,也不知有幾個是靠吃補品上的大學。
網友c.chen888:支持。考慮到目前我國的食品質量,我也覺得打胺基酸不錯啊,另外有些人吸收能力不強,食補作用不大,還是打胺基酸好。
網友jnld: 學校是既無奈、又操心。理解學校吧,理解孩子吧,理解家長吧。
「孝感一中的胺基酸補能,其實就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從眾心理。」昨日,一位一直關注我國高考(包括中考)營養品更新換代的有心人張奇說,從1977年恢復高考,營養品就一直是中國考生的「伴侶」。
他說,35年來,中國高考營養品大致經歷了六個時代,分別是:糖水時代、麥乳精加雞蛋時代、雞鴨魚肉時代、口服液時代和胺基酸時代。
高考營養品的初級年代,就是糖水時代(即1977年至1980年)。其間,中國處於經濟短缺期,糖水成了高考學生的補品。他說,糖水時代分紅糖水期和白糖水期。他說自己1977年從農村考進大學,當時家裡什麼也沒有,母親從商店賒回半斤紅糖給他衝水喝。直到1978年以後,白糖供應緊張局面才開始緩解,高考學生才喝得上白糖水。
第二個時代是麥乳精加雞蛋時代。1980年至1985年,麥乳精風行。因其採用牛奶、奶油、麥精、蛋粉為主體,並添加蔗糖、葡萄糖、可可粉等原料,成為考生家長首選。此外,雞蛋此時已成為基本營養品。
1985年至1992年,考生營養品進入雞鴨魚肉時代。其時,我國生活必需品依然憑票供應,但雞鴨魚肉蛋的供應還算充裕。
從1995年至2012年的10多年中,考生的營養品歷經了葡萄糖點滴時代和保健品時代。其間,太陽神、紅桃K等品牌的口服液風行一時。而胺基酸注射液,也開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