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還有幾天女兒就升大班了,她們班的小朋友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七八月的時候轉來了兩個小姑娘,但是也一下子轉走了三四個小朋友,要麼因為家搬得遠了轉園,要麼是因為「幼小銜接」的原因,轉到附近其他的私立園了。
女兒就讀的也是一家私立園,前幾天開了升班家長會,明顯感覺氣氛「緊張」了許多,課堂模式也不再是「排排坐吃果果」,而是變成了一個孩子一個小桌子了。
好在,這家幼兒園始終秉承的理念是「玩中學」,所學內容也都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範圍之內。更關鍵的是,女兒完全能夠適應幼兒園教學和遊戲的節奏,所以,就這個幼兒園呆到畢業,我感覺挺好。
大班娃轉園,排除搬家等客觀因素,大致分為兩種情況:
1、公立園的轉到私立去或者從教得比較少的私立轉到教得更多的私立園。
2、有一小波孩子,是從私立園轉到了公立。
以至於最近這段時間,我和同齡娃媽媽們見面打的招呼,都變成了「你家孩子轉園了嗎?」
今天咱嘮嘮大班轉園這事兒吧!
我的閨蜜A家的孩子,就是在臨上大班前,從公立園轉到私立的。她說自己是焦慮型人格,生怕孩子被別的孩子比下去,尤其是當時過年的時候,親戚家的孩子在私立園,數學都能計算百位加減法了,她家孩子10以內還掰手指頭呢,她一看就著急了,轉過年來說什麼也要讓孩子在私立園提前學點。
她說自己家孩子是個「笨鳥」,笨鳥先飛早入林,在幼兒園提前學點,孩子不至於上學跟不上。
我閨蜜B家的孩子,曾經也是在我女兒就讀的私立園,但大班轉到了另一家私立園,她跟我說,後轉去的幼兒園,學的教材跟先前的一比,就一下子能看出差距,人家的教材,教的內容特別全面,小學一年級內容基本先「軲轆」一遍了,課程安排的也緊湊,總之就是比之前的園好很多。
單以我這倆閨蜜的樣本來看,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的內容,關心的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內容,她們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但需要考慮「幼小銜接」所銜接的重心,並不是僅僅是學習內容,而更在於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與希望轉到「教得更多的幼兒園」的家長想法不同的,是覺得孩子在私立負擔太重,超前教育太重,而轉到公立幼兒園的。
我們群裡的洋洋媽媽就是這樣的例子。
洋洋20個月就入園了,公立園不收太小的孩子,洋洋媽媽選擇了私立幼兒園,因為老師照顧得好,親和力足,就一直在私立園讀到了中班。
但是洋洋媽媽逐漸發現,孩子在幼兒園讀得太吃力,老師留的作業要麼是漢字書寫,要麼是識字朗讀。孩子閱讀還可以,但是書寫是真的跟不上。她問了群裡其他媽媽得知,孩子手部力量不足,書寫過早了,學得有點「超綱」。
眼下大班開學在即,洋洋媽媽早早給孩子轉到了公立園,她告訴我們,公立園不是什麼都不教,知識方面的內容該按照大綱該教的也會教,只是不那麼「可怕」,更多的時候還是老師帶著做各種遊戲。
家長夥伴們普遍認為公立園啥都不教,孩子就是「傻玩」,這也是對公立園的一種偏見。
我家嫂子是公立幼兒園的老師,她也曾經和我探討過中班大班教學進程和內容,一些知識類的內容是需要涉獵的。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孩子在大班階段是可以進行書寫,並且在大班結束的時候需要認識一些漢字、能夠書寫數字。只不過公立園的教育方式沒有那麼「極端」,公立園也教,把想讓孩子學到的知識融入在主題遊戲中。
孩子們紛紛轉園,弄得不想轉園的家長,心都有點飄忽不定了。
但各位家長夥伴們呀,如果你覺得孩子還能適應目前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並且你對孩子在幼小銜接階段有自己的想法和足夠的自信,其實完全沒必要向「教得更多」的幼兒園轉學。
轉園意味著孩子需要重新適應一個全新的環境,而這些有可能會對孩子有以下影響:
1、打破孩子的「社交圈」
原本玩得很好的小朋友不見了,面對的全是陌生的孩子,需要重新融入和建立朋友關係。
但是孩子們社交都很奇怪,他們有固有的小圈子,並且大部分孩子(尤其是女孩)很難願意接受新來的女孩子加入。孩子需要處理這些人際上的關係,多多少少會費些腦筋。
2、教育的連貫性被打破
不同幼兒園之間教學理念千差萬別,各有「特色」。
如果孩子在上一家幼兒園形成了認知習慣、思維習慣,到了另一家幼兒園可能需要重新建立。在短時間內,容易造成認知上的衝突,適應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因此而產生討厭上幼兒園、厭學的情緒。
「幼小銜接」的知識是否需要提前學,我沒辦法改變焦慮的家長們的看法,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些方面的「銜接」是十分必要的,在上小學前的一年裡,讓孩子逐步適應小學的生活:
1、生活自理能力
養成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玩完之後收拾玩具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參與做家務,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首先有獨立的生活習慣,才能為獨立的學習習慣奠定基礎。
2、良好作息及時間觀念
上了大班之後,孩子們的入園時間會有一個比較微妙的調整,午睡時間也會變短。這些也都是為了上學做準備,家長夥伴們也更要安排好孩子晚上入睡的時間,將幼兒園放學後到入睡前的這段時間合理安排好,作業、遊戲、都需要和孩子做好規劃。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比如畫畫、聽故事)前,讓他做好充分的準備(喝水、上廁所等),一旦開始,就不許以各種藉口來回走動了。
讓孩子按照作息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同時教給孩子節約時間的方法,讓孩子提高做事效率。
3、良好學習習慣
書本上的知識不提前學,但是好習慣必須提前建立。
女兒中班的時候,老師就給他們立了這樣的一個規矩:每天放學之前,將自己的繪本、作業本、玩具統統裝到自己的書包裡,把書包放到教室門口,放學的時候背回家。回家第一件事是完成作業。完成之後把作業本、第二天要帶到幼兒園的繪本、玩具自己裝進書包,把書包放到門口,第二天早晨背上就走。
於是孩子們養成了自己檢查書包,自己收拾書包的好習慣。
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孩子自己完成作業、自己學習的習慣。比如現在女兒寫作業或者閱讀的時候,給她足夠的獨立閱讀時間,她看她的書,我寫我的稿;繪畫、塗色的時候,也給她足夠的獨處時間。讓孩子明白,學習這件事是她自己的事,家長可以陪伴,在旁邊各做各的事,而不是「看著」,給家長做。
更要讓孩子養成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複習的習慣。
最後,與銜接知識內容相比,孩子的體能也要銜接上,身體好,學習狀態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