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郟縣白廟鄉增會家庭農場萬畝紅薯育苗示範基地裡,像往日一樣一片忙碌景象:拔紅薯苗、扎捆、切根,前來購買紅薯苗的農民一撥接著一撥。
「我這個育苗基地共有16座大棚,93個小拱棚,培育有商薯、煙薯25(蜜薯)、小香薯、徐薯32、浙薯75、普薯32等十多個品種的種苗,可供萬畝以上土地栽種,目前已賣出2000多萬棵。有二三十人在此務工,今年已發放工資30餘萬元。」增會家庭農場負責人馮增會說。
今年49歲的馮增會被譽為「紅薯哥」和「紅薯大王」,他除了培育紅薯苗外,還自己種植400多畝多個品種的紅薯。收穫季節,他除了現場銷售外,還將大量紅薯儲存在大型地窖內,適時銷售,同時還磨粉子下粉條,收益可觀。
「這些年農戶種植的紅薯品種退化,商品性差,儘管產量很高,但售價較低,一家一戶種幾畝掙不了幾個錢。我同河南科技大學合作,引進的都是當下最優質、商品性好的紅薯品種,每斤批發價都在0.8元以上,高的可達2元以上,農戶僅靠賣紅薯每畝至少增收1000元以上。」馮增會說,在郟縣,僅白廟鄉就種植紅薯8000多畝,佔全鄉土地面積的五分之一以上。
馮增會每年為農戶提供可供萬畝以上土地栽種的紅薯苗,排除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每年可使農戶增收上千萬元。
進入白廟鄉寧莊村,一座十分壯觀的高大廠房映入眼帘。這是寧莊村對口扶貧單位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帘子布公司投資援建的紅薯深加工企業——平頂山眾鑫一家親薯業有限公司。
寧莊村地處山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全村213戶715人,其中貧困戶42戶167人,是省級貧困村。如今,在縣鄉多年的幫扶下以及帘子布公司的扶持下,寧莊村靠種植紅薯和發展畜牧養殖,讓村裡舊貌換新顏:柏油路修到了村裡,建起了數千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和小遊園,石頭鋪設、壘砌的步道和牆體十分别致……
寧莊村以前就有種紅薯和畜牧養殖的傳統,所產紅薯澱粉含量高,但收穫季節要麼很便宜地把紅薯賣掉,要麼自家做成粉條賣,村民搞養殖也是小打小鬧,一直擺脫不了貧困。2018年5月,帘子布公司結對幫扶寧莊村後,針對寧莊村實際,帘子布公司派駐寧莊村第一書記李俊與鄉黨委、鄉政府和村「兩委」共同謀劃發展出路,提出上馬加工廠對紅薯進行深加工,利用紅薯秧和紅薯深加工的副產品發展畜牧養殖業的工作思路。
2018年10月,經過充分考察,由帘子布公司投資376萬元,建成了紅薯深加工全自動生產線一期項目,安排二三十名寧莊村村民就業,其中優先安排了十多名貧困村民。「加工廠建成前,村民種的紅薯一斤只能賣0.35元左右。建廠後,我們及周邊村產的紅薯每斤賣到0.41元~0.42元。可不要小看這六七分錢,一畝地就增收350元以上。去年全村紅薯種植面積達600多畝,僅賣紅薯一項就增收20多萬元。」寧莊村黨支部書記葉建軍說。
紅薯種植面積的擴大,也為牛、羊提供了充足的冬季飼料,帶動了該村養殖業的發展,目前該村有五六十戶村民從事紅牛和羊養殖,牛存欄200多頭,羊存欄近2000隻。靠發展產業和深加工企業帶動,全村除1戶貧困戶需政策兜底外,其他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寧莊村也甩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郟縣縣委宣傳部 張鴻雨 趙潔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