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讓靈魂「有趣」的方式有很多種,而讀書是唯一的捷徑。
2020年的假期一波兒接著一波兒。剛剛複課沒多久,漫長的暑假又來了。
假期對於自控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是獲取課外知識的黃金時間。對於平時成績不理想,有很大上升空間的學生來說其實更加珍貴,是逆襲的珍貴時間。
對於課業壓力較大的中學生來說,唯有在假期裡才有大塊的、自主的時間。
這些時間可以被充分利用,用以了解社會、走進生活、補充能量(無論知識能量還是體能);
這些時間也很容易被浪費,在追劇、打遊戲的過程中消耗殆盡,毫無價值。
其實人一生的走向和成就,並不取決於「公共時間」(如上學、上班等大家共同學習和工作的時間),而取決於自主時間(即自己佔有主動控制權的時間)。所以,放學後和假期裡是改變自己和拉開同齡人差距的黃金時間。
平時沒有時間讀課外書的中學生們,在假期可以買上三五本好書讀一讀。
選書是一門學問。其實選書沒有一個普遍通用的方法,對於不同年齡、不同愛好、不同需求的人來說,選書的視角都不太一樣。
對於中學生來說,選書以通俗易懂的書籍為主,夾雜一些內容比較有深度的書籍。
通俗易懂的書籍(如文學、科幻、推理等可以作為休閒讀物的書籍),可以讓學生們愛上閱讀,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難啃的硬書,可以增加知識量並加強中學生的理解能力,雖然不易堅持讀完,但一旦讀完後卻會有非常大的成就感。這類書籍的閱讀不求量而求質。哪怕兩三個月讀完一本,都是很好的,讓人受益匪淺。
易讀的書和難讀的書的比例,我認為5:1就比較合適。無論對於中學生而言,還是成年人,這樣的比例都可以讓我們既不喪失閱讀興趣,又能有效獲取知識和信息。
對於之前閱讀量比較小、或者沒讀過整本書(課外書)的同學,在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一定要選簡單有趣的書。其實書中乾貨的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培養閱讀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兩個辦法,可以讓孩子堅持讀完書。
第一種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家長也要養成一個讀書的習慣,至少每天要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專心坐在沙發上讀書(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讀書地點,會給人一種儀式感)。
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個書香家庭,孩子必然是愛書的。
如果每天家長下班回家後只看電視打遊戲,而要求孩子去讀書學習,恐怕任何一個孩子都會覺得心裡不平衡,而且很容易被電視和遊戲吸引。
第二種方法是「十分法」閱讀。也就是把一本書分成10份,每天堅持讀完1份,10天讀完一本書。
對於中學生而言,「十分法」閱讀的壓力可能有點大,中學生可以根據書的薄厚和難易程度靈活改變「十分法」,例如把一本書分成15份或者20份。這樣,每天完成一個小目標,書也很快就會讀完。
1、半小時漫畫系列
半小時漫畫系列叢書真的非常好看,沒有多少文字,漫畫多而且非常搞笑。這套書的價值不在於學術,而在於快速建立一個知識框架。
從唐詩到宋詞,從中國史到世界史,從帝王史到經濟學,半小時漫畫系列叢書可以說是一個「知識大綱」。有了知識框架之後,同學們可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再買相關的書籍補充閱讀。
其實讀書就是這樣由潛而深的。讀書真的不需要有太多的功利之心,我們能從一本書中獲得一點點快樂,一點點能量就足夠了。
2、《北大授課:中華文化四十七講》 餘秋雨
餘秋雨是一位略有爭議的作家,但我對他的作品還是比較喜歡的,他筆下的每一個字都彰顯著他對文化的赤誠。
這本《北大授課》我前兩天剛剛讀完,真的非常好,尤其最前面的「閃問閃答」十分精彩,含蓄中隱藏著尖銳。
這本書其實是對中國文脈的整理,餘秋雨還有一部作品叫《中國文脈》,都可以買來讀一讀。這些書籍不僅僅會讓你對中國文化脈絡有一個了解,還會激發你對於中國文化的熱愛,這對學習文史的幫助是極大的。
3、《安靜》 [美]艾林·卡格
其實這本書我更想放在「給大學生的假期書單」裡。但此刻,我在寫「給中學生的假期書單」時,覺得這本書對於中學生的影響可能大於大學生。
為什麼呢?
因為中學生的可塑性遠遠大於大學生,中學時期養成的很多習慣,可能會成為一生的習慣。
這本《安靜》我曾經推薦給很多人,並且撰文介紹了這本書。
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這本書只有150頁,非常薄,差不多兩三個小時就能讀完,但這本書對一個人的影響卻非常大。一個懂得安靜、可以在安靜中享受的人,一定會是比較成功的人。
因為,
沉浸在安靜中的人,必然專注;
沉浸在安靜中的人,必然有所追求,不迷茫;
沉浸在安靜中的人,必然創造力創新力爆棚。
安靜可以給人帶來很多我們在喧鬧中無法得到的體驗,但是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安靜。
我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都能讀一讀這本書。
4、《三體》 劉慈欣
科幻書對中學生來說太重要了。
科幻書的意義不在於讓腦洞大開,而在於它們能讓中學生對自然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我非常遺憾沒有在中學時期讀到劉慈欣的作品,這部《三體》是大劉經典中的經典,雖然它是個大部頭,但內容真的非常吸引人,是一套拿起來就放不下的書。
除了劉慈欣的作品之外,《銀河帝國》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科幻書。
其實好的科幻作品很多,諸如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等科幻作家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但即便在世界科幻大師的叢林中,我認為劉慈欣的作品也是立得住的,尤其這部《三體》,在我心中的位置是不可捍衛的,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我最喜歡的科幻小說。
5、東野圭吾作品
東野圭吾是非常流行的日本作家。他的推理懸疑小說寫得很好,不僅邏輯感強,而且具有人文情懷。他是一個感性與理性兼有的作家。
東野圭吾近兩年新出的作品我基本沒有讀,但之前的作品讀了很多,他的作品是很讓人享受的。屬於休閒類讀物。
6、兩本顛覆三觀(樹立三觀)的書:
《烏合之眾》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個人認為這個版本最佳
《烏合之眾》其實是一本大眾心理學作品,但這本書的觀點刷新了我的三觀,我曾寫了一篇文章簡單介紹了這本書,同學們有空可以讀一讀,對這本書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參考文章: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讓我對天才與瘋子的分界線到底是什麼產生了好奇,由此而產生了一系列對於人性的質疑。
7、推薦幾本世界名著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人性的枷鎖》 毛姆
《漫長的告別》 雷蒙德·錢德勒
《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
《巴黎聖母院》 維克多·雨果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米蘭·昆德拉
以上幾部名著我都寫過評論,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雨果的《悲慘世界》讀來也極其震撼,但篇幅過長,有耐心的同學們可以讀一讀。
人一輩子其實不需要讀太多的書,我們只要不辜負讀過的每一本書就足夠了。